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研究 / Research

《西文字體設計方法》譯後記

由著名字體設計師小林章撰寫的《西文字體設計方法》簡體中文版近日終於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繼 2014 年中信出版社《西文字體》《西文字體2》之後,在中國大陸出版的第三本小林章先生的著作,依舊由本站 The Type 編輯劉慶(Eric Q. Liu)負責翻譯。書末的《譯後記》出於篇幅關係而略有刪節,特將原稿全文刊載如下,以饗讀者。

此書是繼《西文字體》《西文字體2》之後,在中國大陸出版的第三本小林章先生的著作。距離我與陳嶸老師合作、着手開始翻譯小林章先生第一本書,已經整整十年。十年後的今天,我開始擔任 TDC 的顧問理事,而小林章先生更是已經獲得堪稱「字體行業終身成就獎」的 TDC 獎章。在祝賀他獲獎的致詞里,我曾經提到:「小林章先生不可複製。這個世界上沒有、也不會有第二個小林章。作為字體設計師,他不僅能做設計,還能寫、能說。」

The Type 文集《從字體開始:設計改變的生活與社會》開啟預售

The Type 首本面向大眾的文集《從字體開始:設計改變的生活與社會》開始預售,微信掃描上方二維碼進入商城即可購買。

尋找呼捷瑪斯在中國的蛛絲馬跡——兼談「呼捷瑪斯」的譯名

最近,位於杭州的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從呼捷瑪斯到未來圖景:蘇俄設計歷史」的展覽,展出了二十世紀二十至八十年代的蘇俄設計,作品涵蓋戲劇、建築、手工藝、產品、平面、服裝、交通等門類。根據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設計新的世界觀」,包括新人新教育、工人文化、日常生活的藝術、未來城市;第二部分是「建造明天的世界」,包括建造「大風格」、戰後公寓設計及其工業建築技術、現代產品設計的起步、裝飾藝術風格設計;第三部分是「人文設計&為人類而設計」,包括飛向星空、宇宙主義與太空設計、設計黃金年代與技術美學研究所、設計中的未來學。三個章節大致對應了 1920—30 年代、1930—50 年代、1960—80 年代幾個階段。與此同時,設計博物館還邀請國內外學者舉辦了研討會和線上講座

謝幕的膠囊塔:流動性的辯證

中銀膠囊塔。圖:Alex Rerh

2021 年 5 月,由黑川紀章設計的位於東京銀座的標誌性建築中銀膠囊塔(中銀カプセルタワービル)再度面臨被拆除的命運。上一次建築因老化而差點拆除時,大師黑川本人還在世,提出「用新的膠囊替換老化陳舊的就可以」,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勉強將其保留。自從 2007 年黑川去世,地皮也賣給了對沖基金,這次沒人能阻擋它的命運了。

時隔六年 經典重現——《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經典版)出版及試讀

時隔六年,平面設計經典著作《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經過修訂,並以「經典版」的名義再次與讀者見面。

照葫蘆畫瓢卻丟失關鍵要素,漢字遊戲如何才能像 Wordle 一樣流行?

謎底見文末

風靡英語世界的 Wordle 猜單詞遊戲不僅讓開發者 Josh Wardle 贏得《紐約時報》的收購合同,也讓中文開發者踴躍地試做各種漢化版本。Wordle 有不少精妙之處,都恰好踩在一個好作品能流行起來的節奏上,它的中文衍生遊戲卻在照葫蘆畫瓢中難免丟掉了一些關鍵元素。

《排版造型 白井敬尚——從國際風格到古典樣式再到 idea》譯後記

由日本著名平面設計師白井敬尚著、張彌迪編的《排版造型 白井敬尚——從國際風格到古典樣式再到 idea》近日終於由湖南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作為研究支持,The Type 編輯劉慶(Eric Q. Liu)不僅對全書進行了精準翻譯,並作為排版顧問,對中英文字部分的排版進行了監修。特轉載書末的《譯後記》如下。

在討論日本設計師對字體排印、網格系統的實踐時,不可能避開白井敬尚這個名字。長年以來,他設計的 idea 雜誌也一直伴隨着我的學習與研究,因此當彌迪兄與我商討在國內策劃展覽和出版事宜時,我欣然決定加入。我也深感在中文環境下,無論是字體排印還是網格系統,這些概念的具體內涵和實踐方法,都缺乏的實質性討論。而白井先生的作品,無論是其理論深度還是實踐廣度,都非常值得中國設計師學習,這次能譯介到國內,堪稱是一大好事。

「元宇宙」話術之外, 我們嚮往怎樣的未來媒介?

在《堡壘之夜》中舉辦的 Ariana Grande 虛擬演唱會。圖:Epic Games

Metaverse(元宇宙,一譯「超宇宙」)在今年成為了互聯網風投圈的熱詞。當 Epic GamesFacebookRoblox騰訊和字節跳動等巨頭紛紛將「構建 Metaverse」寫進自己最新的使命宣言或招股書的同時,有關「元宇宙」是什麼、將有怎樣的體驗、實現的技術路徑、將創造怎樣的價值等討論也火熱展開。科技公司對「元宇宙」的想象大同小異:它是移動互聯網的繼承者,是一個可以置身其中的虛擬環境,以全真的體驗和平台間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實現用戶的沉浸式娛樂、社交、經濟活動,並且從某種程度上融入實體生活而產生變革性的影響。

為美國科技創新鋪路的亞洲移民

電華打字機,由高仲芹發明,IBM 製造。© The Smithsonian

全球規模最大、最成功的電信公司之一,名字中卻帶有「鐵路」二字,這是為什麼?

我在每個學期的信息史課程中都會先用這個問題來刁難斯坦福的學生們。其中提到的電信公司是斯普林特(Sprint),全名是「南太平洋鐵路內網電信公司」(Southern Pacific Railroad Internal Networking Telecommunications)。隨後,我就會簡明扼要地普及一番關於美國通訊基建的歷史知識,而這些史實總是能讓他們大開眼界。

鐵路,以許多方式為現代美國及至全球的信息架構鋪設了第一層歷史基礎,我這樣解釋。在電報技術興起時,工程師基本上都會選擇沿着南太平洋鐵路等已經打通的鐵道線路來鋪設電報線,畢竟有現成的工程,何必再重新砍樹開路、穿河過橋呢?不久後,又有了光纖通訊,大多也以同樣的方式,沿着一百五十多年前初次聯通美國各地的火車軌道來進行基礎建設。

「鐵路是誰建的呢?」我接着問。一位學生答:「中國移民。」

油墨陷阱和它的朋友們

最近我看到了伊夫斯·彼得斯(Yves Peters)在推特上詢問圖中尖刺的正式名稱叫什麼,我簡短地回答了一下(劇透:這叫光陷阱!)。我覺得在這個話題上還有更多值得探索,因此決定寫點東西,不只關於光陷阱,還會包含類似的概念和造型。在字體設計師的生活中,總有那麼幾天想要就這些東西寫上個四千字,而不考慮言簡意賅。1

播客 / Podcast  

字談字暢 218:「我還沒死呢!」

職業字體設計師是如何學習、如何工作的?字體設計師的職業成長曆程是怎樣的?今天,我們特別請來老朋友張暄——漢儀字庫資深字體設計師、西文字體組組長——與大家分享在漢儀字庫的從業經歷、職業培訓、團隊發展及跨團隊合作等各個職業領域的積累與心得。

字談字暢 217:今天你出「洋」相了嗎?

2023 Monotype⁺ 秋季巡講上海站,於 11 月 14 日在上海科學會堂盧浮廳舉辦。主播 Eric 在現場發表演講,主題關於跨文化溝通中的字體使用。本期節目播出演講錄音,以饗未能到場的聽眾。

字談字暢 216: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

小林章先生所著《西文字體設計方法》簡體中文版面市。主播 Eric 再次擔任翻譯。今天的節目,我們還有幸請到本書的設計師韓文斌先生,為大家講述設計製作的幕後故事,分享設計師視角的閱讀體驗。

字談字暢 215:巴塞爾校師徒篇

近日,兩位字體排印大師的作品集——《魯德·文字排印 魯德·設計哲學》《施密德·文字排印》——付梓面市。本期節目有幸請來兩部中譯本的譯者劉育黎、設計師張彌迪,以各自的工作視角,與我們分享新書的製作經歷及閱讀體悟。

字談字暢 214: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聽眾朋友早上好,今天是 10 月 10 日又一個星期二,歡迎收聽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播報字體排印領域的近聞,包括字體設計競賽、學術會議日程、公共標準迭代以及業內值得關注的網站發布或改版。

本期節目特別感謝聽眾楊喬媗送來的祝福。

字談字暢 213:特倫普不是特朗普

格奧爾格·特倫普,一位易被忽視卻不容忽視的字體設計師,一位敢於超越時代的創新者。今天,我們繼續邀請老朋友沛然,為大家介紹特倫普的生平,及其在技術限制之下打磨而成的突破性作品。

字談字暢 212:獅子山下薩米柯

開播八年之際,我們隆重邀請中文字體設計的前輩大師,柯熾堅先生,與聽眾分享四十載職業生涯的心路歷程、作品積澱及技術變遷。

同時,柯老師也將為我們介紹醞釀已久的新作——「鐵宋」項目的背景、細節和創新。

字談字暢 211:生僻字指北

「生僻字」或許距離每一個人的生活並不遙遠。《信息技術 生僻字處理指南》(第一版)近日正式發布。

今天,嘉賓席再次迎來文字技術專家 Eiso——也是指南的編寫組成員之一,為大家引介文檔的內容及編撰過程的幕後故事。

字談字暢 210:「這是上天安排的一個任務」

文集《方寸之間》於今年五月出版,自集稿至付梓歷經十數年。今天,我們有幸請到孫明遠、楊林青、陳永聰三位嘉賓——在此書的出版中,各自均擔任着不可或缺的多重角色:編者、譯者、設計師、出版人、供稿人、校勘者……

本期節目,三位嘉賓將深入分享關於《方寸之間》的幕後工作及心路歷程,於字裡行間之外為我們註解這部文集。

字談字暢 209:「他們倆又在一起了」

話接上回,今天的節目將繼續回顧近期字體排印領域的要聞,並與大家分享聽眾們七月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