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研究 / Research

Morisawa Fontpack

Morisawa Fontpack 把自己出品的字體做成遊戲,把中文、日文和英文的筆畫結構,讓用戶可以自己輸入文字,並隨意改變方向、尺寸,利用字體創造出一些有趣的圖形,甚至可以用來做設計。好玩兒的令人愛不釋手。

Basics:拼寫與翻譯、字體使用及其他

仍然繼續一些「基礎系列」的指引。不知道是不是知道一些 Typography 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強迫症,日常看到一些 Typo 錯誤就會抓狂,於是生活痛苦不堪。在回國一段日子之後,強迫症終於迫使我寫下這個注意事項的系列文章。這個指引針對西方文字的排版,部分規則對中文排版有借鑒作用。

註:本文原文為十條,寫下後發現漏洞較多,激烈爭論後決定將後七條比較複雜的分開詳細寫,以不致草率和業餘。

1. 避免錯誤的拼寫和翻譯

這一點無需多說,可笑的例子太多太多。最近極端的例子是一間叫「翻譯服務器錯誤」(Translation Server Error)的中國餐館。想說 Chinglish 是一個新文化的另當別論,但對於嚴肅的英文使用場合,翻譯的錯誤是致命的。

另一個是拼寫問題,比如左圖消失的空格,或者無數名片上的 「Http:www.xxx.com」,以及莫名奇妙的忽然大寫和小寫,都是英文排版里的硬傷,不但影響閱讀,而且影響理解。對於名字的翻譯,中國的標準應該是:Beijing、Hu Jintao、David Zhang 和 Heping Road,而不是 Bei Jing、Jin Tao Hu、David zhang 和 HE PING Road。因此要避免翻譯和拼寫錯誤,唯一的建議是在使用英文前請盡量請專業人士校對,至少絕對避免用軟件直接翻譯。

2. 避免擠壓或拉長字體

Image: Life in Asia@Flickr,左:Helvetica Neue Condensed Bold;右:Helvetica Neue Bold Extended

很多情況下英文由於配合空間的需要,被任意的擠壓或拉伸,這都是非常不可取的。事實上,很多常用的英文字體大多已經精心設計了不同寬度的字型,比如較窄的 Condensed 系,和較寬的 Extended 系。這些特定的系列都是設計師最大化地保留了字體的特色,以及對於可讀性、識別性等等上進行了優化所生成的,比設計軟件機械地縮短拉伸的結果要理想得多。這一點對於中文字體也同樣適用。

3. 避免 Windows 系統自帶的中文字體的英文部

具體參見之前的文章

Type Discovery: Venus

可能大家都有平時看看不同的字體的習慣,看到喜歡的總是想記下來下次什麼時候可以用,但是一不注意就忘記了,到有項目可用的時候又找不到,非常可惜,所以我和 Rex 討論一下,覺得把平時找到喜歡的字體都記錄在這個博客上,除了有個印記以外還可以和大家交流。(如果大家平時有什麼新鮮的發現,不妨留言一同分享)

這次第一個小發現是 Venus 這個字體,網上資料極少,連平時的百科 Typophile 裡面都有限,大家有相關資料的不妨一起分享。

我發現Venus有2個版本,一個是 (URW)++, 另外一個是 Linotype。根據 Linotype 的資料顯示,Venus 是鉛字印刷時期在地圖上使用的,所以他有往前和往後斜的2個斜體。相配的還有一款 Egyptienne

相比近代的字體,Venus 看上去非常粗糙,但是我覺得這樣的不怎麼修飾的字體特別有性格。

更新:

Image: Graphic Thought Facility

倫敦著名的 Graphic Thought Facility 工作室設計的第54屆「Carnegie International」展的書中使用了一款字體叫 Garnegie Grot,名字看來象是 Carnegie 藝術博物館的字體,但是和 Venus 比較一下發現這款字體象是基於 Venus 修改出來的。

黑色為書本掃描,紅色為 Venus

奧托·艾舍(Otl Aicher):一段故事

Speak Up 的作者 Armin Vit 與同仁在寫一本名叫《Graphic Design Referenced》的書。下文為為德國設計師奧托·艾舍(Otl Aicher)部分的撰稿。

作者/ Author: Armin Vit
原載於/Original from: Speak Up,2008年6月18日;
翻譯/ Translation: 經作者授權,由 Rex Chen 翻譯。

Otl Aicher 在少年時代親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歷對他有毀滅性的影響。1941年,他加入德國陸軍,儘管這與自己的信仰背道而馳,一直到1945年才結束服役。服役期間,由於傷病,Aicher 的軍旅生涯並不出色。然而這促使堅信自主教育的他不斷的閱讀和寫作,主題包括哲學、文學和稍早開始的藝術。戰後美軍登陸德國,Aicher 回到了德國的烏爾木(Ulm),參與城市的重建工作。他與其他人一起建立了 Ulmer Kreis(烏爾木朋友圈),並舉行了一系列聚會、「周四演講」等,來振作經歷頻繁戰爭的人群。其中涉及的傳播海報均由 Aiche r設計,這是他初次涉入設計工作。到了1946年,「周四演講」已經開始包括了一些實用教育課程,成人學校 Ulmer Volkshochschule 因此逐步建立。學校也成為 Aicher 的第一個客戶,Aicher 在1947年建立的第一個設計公司 Büro Aicher 為學校設計了視覺形象、手冊和海報等。

為 Volkshochschule 學校課程設計的海報。Image: Negative Space

John Fell:牛津大學出版社與 Fell 系字體

Image: Wikipedia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BC 網站設計手冊

Image: bbc.co.uk

這裡有一個叫《Visual Language 2.0》的 PDF 文檔,是 BBC 新的寬版網站的設計手冊,有很多網站設計的網格應用,以提高功能和易讀性,很有參考價值。

P.S. 我夏天在美國,更新較慢請見諒。

關於易讀性:FS Me

Image: Fontsmish

Fontsmith 近日與英國領先的學習障礙組織 Mencap 合作,設計了一款旨在提升易讀性的形象字體 FS Me。字體工場 Fontsmith 稱該字體的設計「挑戰 Arial 的易讀性標準」,將成為易讀性字體的一個新里程碑。

設計之前,研究組的人員將 Mencap 的一些成員組成一個小組,這些成員都有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研究的第一步是將各種樣式不同、粗細、風格不同的字體給被研究的小組,看在美學和易讀性上小組成員對各種字體的態度。研究組發現非襯線字體對於這一群體更適合(儘管襯線字體對於有正常學習能力的人更易讀),而一些有特性的字體比如 Comic Sans 也受到正面的反應。設計人員權衡下決定採用圓形字體的設計,但也盡量避免如 Comic Sans 的卡通化。

Image: CR Blog

第二輪的研究着眼於每個字母字型的設計。對字體的不同要求在這個時候仍然體現出來。研究人員發現這一有學習障礙的小組更喜歡簡單的大字谷「a」,而非一般有彎曲的羅馬體「a」。經過這樣反覆的試驗,設計師嚴格比較衡量了字母的陰陽對比,筆畫形狀以及上申、下申筆畫的長短。最後完成的字體 FS Me 對於學習障礙的人這一特殊群體,不僅具有他們所偏愛的圓形字體特質,又不乏成熟與正式,對於其他字體具有更高的易讀性。

字體效果因人而異,設計細節在此體現的淋漓盡致。

更多及參考:Fontsmith 新聞稿 | CR Blog

從 Helvetica 到 Haas Unica

抱歉又是 Helvetica。

Helvetica 與 Haas Unica 的比較。Image: bauldoff@Flickr

1980年,Helvetica 的設計字體坊 Haas Foundry 與 Team'77設計組簽約,完成一套 Helvetica 的改進版本,旨在「修正」當時主流非襯線體的設計問題。Team'77包括 André Gürtler、Erich Gschwind 和 Christian Mengelt。新字體名叫 Haas Unica,現在由於 Linotype 由於名稱的版權問題阻止 Scangraphic(後由 Elsner + Flake 收購)發售該字體,導致該字體到今天已經沒有辦法買到。

Haas Unica 的改進。Image: bauldoff@Flickr

在一片版權的爭論聲中,只有一個 Haas Unica 推廣冊的 Flickr 集,可以讓我們一睹其芳容。

對於 Rex 的網格排版文章

對於 Rex 發表的上一篇網格設計的文章,我希望能夠加一些注釋。

首先,關於書設計的網格框架分類,主要有2種,對稱與非對稱。對稱的框架多用於經典排版,而非對稱多用於現代主義的排版裡面。見圖一。

*圖一 (左為對稱框架,右為非對稱框架)

Basics: 基礎網格的一些基礎

網格(Grid)設計的吸引力是無法抵擋的,儘管很多時候意識不到。上面是最基本的書頁設計的網格。以後抽機會講網格在網頁、平面設計、信息設計等等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