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研究 / Research

新首相的選擇

據英《每日電訊報》報道,剛剛上任的新首相布朗(Gordon Brown)最近給官邸唐寧街10號的工作人員發 Email,要求他們以後的文件要使用14號的 Arial,而非以前布萊爾(Tony Blair)所中意的12號 Times New Roman。據猜測是因為布朗一隻眼睛盲,大號的 Arial 似乎具有更高的識別性。

即便大部分研究表明, Times New Roman 所代表的襯線字體具有更高的識別性可讀性(Readability,美國政府的文件近年來也由經典打字機體 Courier 改為 Times New Roman),考慮到他非專業人士的身份和 Arial 瘋狂流行,布朗的選擇還是可以理解的。不知道有沒有人會給布朗寫一封信告訴他,首相您還是用 Helvetica 吧,儘管它們看上去一模一樣,但絕對會為你下次大選贏得一些設計師的選票。

關於車輛號碼牌字體

德國車輛號碼牌字體FE-Mittelschrift。圖片來自http://www.spiekermann.com/

Eric Spiekermann 今天說到了很有意思的德國車輛號碼牌的字體設計。該字體名字叫 FE-Mittelschrift(FE 表示德文 Fälschungs-Erschwert,意為「難以仿造」),顧名思義,這套字體的筆畫設計使偷車人、恐怖分子等各類罪犯在偽裝車輛的時候,不能輕易的更改車牌(比如 Spiekermann 的例子,不能輕易就用白膠布和黑色筆把 E 改成 F,或者把3改成8)。這個很有趣的想法遭到 Spiekermann 的質疑,說這一設計使一系列字形成為字體的最基本的聯繫斷開,字形的紛亂使警察也會搞不清楚你是不是創造了一個新的字形。

查到歐洲部分國家的車輛號碼牌字體:ACME Carplates & Alpha Headline(英國),FTN Sauerkrauto & FE Mittelschrift/Engschrift(德國,似乎還有 DIN?),Numberplate Switzerland(瑞士),Numberplate Italy(意大利),Numberplate Belgium(比利時),Numberplate France(法國)。

美國各州使用情況都不同,具體可參見 Typohile 的討論

Akzidenz Grotesk(縮寫 AG)

網上收集了一下 AG 的小資料,由於這個字體背景實在太複雜,涉及到很多公司收購,倒閉等等的問題,所以我只想粗略整理一下,到底它的歷史定位還有什麼藝術成就等...大家自己看吧。(Bringhurst 說 AG 是藝術上的現實主義,我覺得沒什麼必要什麼都扯上藝術主義之類,所以以下只是小小的資料。)

Aicher 和 Tschichold 的兩篇文章

方宏章寫了關於 Otl AicherJan Tschichold 的兩篇介紹,值得一看。一直想介紹這兩個人,尤其是 Otl Aicher,在這個充斥着倫敦奧運設計垃圾的月份,Aicher 的1972慕尼黑奧運設計才是經典範例(當然還有東京1964墨西哥1968)。還有一個前一陣子在倫敦的 Otl Aicher 展出的 Flickr集

另外本站加了朋友 Shiyuan 為本站新作者,同樣來自英國,精通 Typography,希望能儘快帶來相關的好文章。這裡提前祝賀一下 Shiyuan 獲得 ISTD(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ypographic Designers)的資格,等新聞稿出來了再讚美一次。

Save The Children

Save The Children(拯救兒童)是幫助兒童的一個慈善機構,近幾年來形象有些模糊。因此設計公司The Johnson Banks 幫助其英國機構重新規劃形象。基本的創意是:「Children helping Save the Children」,兒童幫助拯救兒童。

他們的做法是將原來公司使用的 Gill Sans 字體製作成僅有輪廓紙板,發放給全倫敦的小學生,讓他們自己將其中的字填滿。在最後交上來的上百份方案中,公司挑了14份,交給字體商 Monotype,委託他們將這些兒童的手跡製作成字體。最後的成品是以 Gill Sans 為基礎的14種字體,比如 SC James RegularSC Adam Regular,它們已經被應用於 Save the Children 的各種宣傳資料和活動上。

更多圖片和英文全文。

Video:關於 Typography

導演和動畫是 Boca Uhrich 和 Ryan Uhrich,我添加的字幕

講的是很基本的東西,也很短,但動畫很棒,裡面一些說法也比較透徹。

因為是講 Typography 比較全面和簡潔的一個視頻,也就下了血本,花了幾個小時加了中文字幕重新製作再傳到 Youtube。。。過程挺麻煩的,字幕本身倒不是問題,後期合併兩者實在麻煩,在幾個格式中倒騰了半天。不過還是弄完了。

清晰 mov 版本

Josef Müller-Brockmann

渡善堂前兩天寫到了 Josef Müller-Brockmann。忍不住還是要在這裡推薦一下,瑞士設計的代表設計師之一,使用 Akzidenz Grotesk爐火純青。同時也寫了關於網格的經典《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喜歡他也是因為最近着迷網格的關係。

這裡可以參考一些作品。

Web Typography Sucks 演講

三月份的SXSW2007的一個演講「Web Typography Sucks」,講了在Web上的字體排印的現狀和一些解決方法。

我基於有註解的演講演示稿PDF,加入了中文的注釋。在簡體中文系統下Adobe Reader 8下沒有問題,不知道會不會因為系統語言的差異而出現亂碼。
點擊這裡下載(大小:4.11M)

這個演示稿主要講了一些很基本的東西,比如標點符號、網格、排版和字體。Web 網格的部分以 HTML 和 CSS 做到了如印刷品般的嚴格對齊,很有意思。

演講人的網站 The 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 Applied to the Web 很有用,他們計劃將 Robert Bringhurst 著名的《The 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一書關於字體排印的指導應用於網絡環境,已經發布了一部分內容,旨在指導web設計者使用代碼達到嚴格的字體排印的要求,這個計劃正在進行中。

Video: Typography School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1Xg5O0l7ybY]

貼一個很老的video(雖然沒有 video 看起來1930s那麼老),是倫敦印刷學院(London College of Printing,現更名為倫敦傳媒學院)的學生拍的,說的是老教授 David Dabner 和學生談字體排印新技術的問題。短短5分鐘。

製作很棒,字排得很好,字距很小(Steal sheep?)。

大日本字體組合

大日本字體組合(Dainippon Type Organization)帶來了很有意思的創意字體作品 Toypography。將一些比劃積木經過拼搭,在圖案、英文、片假名和漢字之間來回變換。該項目產品3月份已經在日本上市。

同時大日本字體組合一直進行各種英文和日文的字體創意項目。比如去年見到的 Nike 一個作品(片假名的 Nike 組成的「在」字),用字母形狀的摺紙製作盒子等。

圖片和採訪/Images: PingM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