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在前幾年的春節筆者在上海拍攝到的一張照片。當時只是覺得這幅春聯平仄不對,然後才發現原來是把上下聯貼反了。於之前我也曾把一些春聯圖貼到社交網絡上,同為 TIB 作者的梁海回復說:「主要是很多人根本判斷不出來哪個是上聯……」
這是在前幾年的春節筆者在上海拍攝到的一張照片。當時只是覺得這幅春聯平仄不對,然後才發現原來是把上下聯貼反了。於之前我也曾把一些春聯圖貼到社交網絡上,同為 TIB 作者的梁海回復說:「主要是很多人根本判斷不出來哪個是上聯……」
19 世紀,地理世界已不再迷霧重重,隨着資本市場的形成與工業革命的浪潮,「日不落」帝國就此崛起,以英美為首的新教傳教士成為基督教事工的主心骨。如果說明清之際的教士更注重「講經」,那麼這一時期的新教傳教士憑藉著他們所向披靡的雄厚工業資本,更有理由去急於「傳道」。「西儒」先賢對「相通之理」連篇累牘的迻譯已然非晚清之時務,直截了當的宗教意識輸出才是機器帝國應有的容姿,大肆的印刷出版自然成為此刻的關鍵,遂致使西人的漢字排印設計天生具有強烈的功能指向,同時這份工作也緊緊依附於宗教意志,系列設計成為基督教文字事工的重中之重。
2016 年 9 月 14 日,ATypI (Association Typo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國際文字設計協會)第 60 屆年會在波蘭華沙召開。會上,微軟、Adobe、蘋果和谷歌聯合發布了第 1.8 版 OpenType 規範,宣布支持用戶端無級變換的功能,命名為 OpenType Variable Font(OpenType 可變字體)。
字體界無不震動。Dalton Maag、Dutch Type Library、Font Bureau、蒙納、森澤和華文等多家字體廠商發來祝賀,兩大字體設計軟件 FontLab 和 Glyphs 率先宣布支持新規範。推特上的平面和字體設計師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字體設計師 John Hudson (約翰·哈德森)宣稱:「OpenType 可變字體,是數碼字體近十年來最偉大的進展。」
字體的無級可變性,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但 OpenType 1.8 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背後經歷的風雨不可謂不漫長。現在,我希望帶讀者回到四十年前,從數碼字體的開端說起。
十分令人期待的平面設計經典著作《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中文版終於出版。作者 Josef Müller-Brockmann(約瑟夫·米勒-布羅克曼)作為瑞士平面設計風格的先驅,因他的極簡主義和基於網格的平面設計而聞名,對 21 世紀的平面設計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一書的副標題是「平面設計、字體編排和空間設計的視覺傳達設計手冊」,該書對網格系統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嚴謹探討,旨在幫助平面設計師及該領域的學生們掌握網格設計的系統性方法。其中討論了包括紙張的尺寸、字體的選擇、分欄的寬窄、行距、頁邊距和頁碼等具體問題,並闡述了以網格系統為核心的設計哲學。出版 48 年後,該書仍然是平面設計師必讀的一本經典教科書。
本書中文版由徐宸熹、張鵬宇翻譯,楊林青和劉慶(Eric Liu)監修。中文版的書籍設計忠於原版,由楊林青設計製作,採用了漢儀字庫的旗黑和 Helvetica Neue 搭配。本次的簡體中文版是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協同瑞士文化基金會和本站 Type is Beautiful 出品。以下為本書開篇試讀,介紹了網格系統的理論基礎及其宗旨。
(以下 E 即 Eric Liu,T 即鳥海修)
20 世紀初的先鋒藝術運動重新定義了現代視覺設計。從其哲學、美學到實驗方法,跨領域的藝術家們將先鋒藝術運動核心思想不斷輸出給以視覺設計,鑄下了先鋒藝術和視覺設計間不可否定的傳承關係。El Lissitzky(埃爾·利西茨基)就是其中的領先人物。Lissitzky 有很多的頭銜,俄國猶太人、教師、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傳道者等;後世在提到他的影響時,常常會提及到很多的現代主義流派——他是俄國先鋒運動的重要領軍人物,與導師 Kazimir Malevich(卡西米爾·馬列維奇)共同發展至上主義(suprematism),對後世包豪斯、風格派藝術以及解構主義具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