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研究 / Research

雙語標準字:思路與實踐

「雙語標準字」是駐紐約設計師廖恬敏(Tien-Min Liao)在 2016 年開始的研究計劃,探討文字在不同語言中如何通過視覺形態傳達一致的個性。廖生於台灣,在研究所畢業後在紐約的品牌設計公司 Siegel+Gale 工作多年,擔任資深設計師,期間有機會參與多項跨國品牌系統設計及標準字設計。工作同時,也在庫柏藝術學院進修字體設計,畢業於 Type@Cooper 字體設計學程。

本文組織於「雙語標準字」網站,由設計師本人撰寫項目的思路和實踐所得。本文由作者授權轉載。

「雙語標準字」計劃是一系列歐文—漢字雙語標準字的風格對應討論,目前收錄了 50 多組樣例,以及反覆修正過程中所得到的製作筆記。

這些雙語標準字的對應關係並不適用為系統性的內文字體設計建議,而是 “TYPE (type)” 及「字」兩者之間「特製」的結果 1。由於兩種文字在傳統上所使用的繪製工具不同、文字結構也截然不同,「雙語標準字」有時候是相互協調退讓的結果,為的是能夠展現出相同的性格與特色。可以說每一組雙語標準字都是獨一特例,也非唯一的解決方法。這裡討論的雙語標準字是特指兩種語言都能扮演傳達品牌性格、並且能發揮一樣程度重要性的設計,而不討論以其中一種語言為主、另一種語言僅作為標註用途的標準字。

新浪潮設計:離經叛道的朋克設計師們

Wolfgang Weingart 海報設計

對特定時期的設計風潮的理解往往離不開對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時代趨勢的追溯,歷史巨輪循環往複間常有相似趨勢以及離經叛道者的探索。1960 至 70 年代,崇尚簡約、理性、網格設計的瑞士國際主義設計風格(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Desgin / Swiss Design)風靡全球,其影響力跨越空間,從歐洲蔓延到美洲,成為當時商業設計中最流行的設計風格;同時也跨越時間,當時的設計成果在當下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公共交通系統的標識,跨國企業視覺識別系統,還有手機、電腦等人機交互界面。

現代化的風格——無襯線字體、乾淨利落的幾何構成、遵循優美比例的網格系統、整齊劃一的品牌標識,對一些設計師來說,卻是一種無聊中庸。1970 年代開始,一批教育者、設計師、藝術家打破嚴謹、理性的網格,對圖像、文字排版進行實驗性探索,進一步探索美與丑之間的動態的平衡。這是新浪潮設計的歷史背景,這種風格興起之時正是朋克文化滲透各種文化領域之時,其精神內核也是源自朋克精神的質疑與反叛,因此又稱為瑞士朋克風格(Swiss Punk)1

Wǒ ài pīnyīn!

六年制小學課本《語文》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年(圖片來自網絡)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本項目不僅旨在重新理清中文排版的思路,還努力從字庫廠商、軟件廠商、網頁環境等全方面改善中文排版環境。而在本篇里則來關注中文字體排印里不可缺少、卻經常被忽略的一個對象:漢語拼音。

大家快來評 (tu) 論 (cao) 一下吧!

不知道從何時起,網上突然開始流行起這樣一種寫法。在形式上採用了「括號給漢字注拼音」的方式,比如在這句話里,字寫作「評論」而實際上卻希望被念做「吐槽」。乍一看是給漢字注音,但明顯不是漢字原本的讀法,自然也就超越了單純注音的目的。

這種做法似乎是從二次元的世界引入中文的,源頭自然是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在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日本,對某個漢字詞彙強行指定一個新的讀音的做法儼然已經成為一種修辭方式。這一點,大家可以參見筆者在知乎上的一個回答,這裡就不展開說了。而今天,我想把重點放在和大家討論:是時候來重視一下漢語拼音的字體排印了。

恩德貝勒:南非傳統與「瑞士風格」的殊致同歸

Sankara Rug(攝影:Theodore Africa)

在 2017 年的 Design Indaba 設計大會上,由南非設計師 Nkuli Mlangeni 設計的 Sankara 毛毯獲得了「南非最美之物」的獎項。它運用了極具辨識度的色彩及圖案,線條簡潔,圖形幾何化特徵顯著,整個版面呈現出嚴謹的網格系統,被許多媒體稱讚為南非傳統與瑞士風格的交織。

儘管 Mlangeni 的確是一位在瑞士留學的設計師,然而深入挖掘毛毯圖案的靈感來源——非洲南部小國斯威士蘭(Swaziland)的蘆葦舞節中人們穿着的服飾圖案、以及恩德貝勒部落(Ndebele)的傳統牆繪——就會發現,它們本身與瑞士風格就極為相似,其發源時間卻比瑞士風格早了半個世紀。兩種並未交叉的文化,在各自的語境下發展出視覺風格的趨同。

「中西之別」重考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精妙的中文排版並不僅僅是「標點懸掛」那樣的小技巧,而是一個有設計邏輯的系統。在本篇里,筆者以對比的方式,嘗試深度挖掘中文字體排印的本質。

我在上篇《從「行長為字號的整數倍」說起》里配的題圖是大家所熟悉的中文作文稿紙。而在本篇里,我們要重新考察一下「中西之別」,因此本篇題圖是 Adobe InDesign 軟件里兩種不同模式的網格格式。也許通過觀察二者的區別,大家就可以看出中西排版的一些異同。

毫無疑問,每個文種的排版必須遵循其書寫系統的特性,而試圖違反、改變這些特性,只會是吃力而不討好,還會招引來自讀者群強大的阻力。舉一個大家相對不太熟悉的例子,藏文等文種具有「懸掛基線」的特徵,相信以漢語為母語的讀者,第一次看到藏文是從稿紙格線往下書寫時可能會非常驚訝,但這正是書寫藏文最基本、最方便的方式。那麼,中文的基本特徵是什麼?中文排版應該如何體現?作為母語者,我們對此的認識往往很模糊,這其實是「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狀態。為了看清中文字體排版的特性,不妨拿一塊「他山之石」——西文排版過來試做一番比較,也許這樣可以幫助我們透過現象來看一些中文排版的本質。

從「行長為字號的整數倍」說起

按:本文是「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的第一篇。這一系列討論將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思路探討中文排版。本篇從中文字體排印最基本的思維方式談起。由於排版是各種因素互相影響的過程,裡面難免涉及到的其他諸多問題,將在系列文章後續展開討論,請諸位讀者留意本篇的討論範圍。

「一行十五個字,排五行。」

從版式設計來說,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排版要求了。那麼在實際操作中,應該如何忠實地再現這項要求呢?我們以這個命題來做三種嘗試,和大家一起來思考一下中文排版中最基本的一個原則。

讓活字真正「活」起來:每個人都能擁有的輕量級排印工具 Typeholder

半張書桌,一隻鐵盒,就可以開闢一方屬於自己的活字 / 凸版印刷工作坊。這是「上海活字」計劃衍生出的第一個實體產品——Typeholder(便攜式活字印刷錘)

關於思源宋體的問答

​2017 年 4 月 3 日(北京時間 4 月 4 日)Google 和 Adobe 聯合發布了他們共同合作的第二款完全免費開源的「泛中日韓字體」,成為設計界、技術界的一大新聞。這套字由七款字重構成,內含字形達到了 OpenType 規格上限的 65 535 個。由於整個項目的內容非常龐大而複雜,涉及商業合作、開源版權、字體設計、文字編碼、工程技術等多方面的內容,大家在好奇的同時不免也會產生了不少疑問。針對中文媒體上存在一些不甚準確的說法,我們在此用問答的形式對這套字加以說明,供大家在使用、開發時參考。

TIB 十年

Type is Beautiful 在十年前的今天成立。2007 年 4 月,我們寫下第一篇關於 Helvetica 和 Arial 體的比較文章,由此展開了我們在中文世界對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的研究和探討。

短報:美國 70 年代左翼運動印刷史料收藏

圖:Brad Duncan

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的美國見證了社會變革思潮和社會活動的升溫。反戰運動愈演愈烈,民權運動尤其是黑人平權運動發展到了最高峰,女性和同性戀者要求解放的呼聲越加高漲。這些運動雖然由不同的根源促生,但受到了反種族主義、女權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泛非洲主義等意識形態的影響,具有鮮明的共同特徵。

在這一波社會運動的浪潮中,留下了不計其數的宣傳材料,海報、傳單、小冊子、報刊、專輯封面……它們被印製出來,分發到街頭巷尾,最後似乎註定在歷史中轉瞬即逝,但仍有不少保存了下來。在紐約布魯克林,一個名為 Interference Archive(社會幹預檔案)的團體在今年 1 月至 3 月舉行了名為「捷報傳來:美國 1970–1979 左翼激進運動印刷史料」(Finally Got The News: The Printed Legacy of the U.S. Radical Left, 1970-1979)的展覽,將這些政治意涵極為豐富卻少有人知的資料悉數展出。

播客 / Podcast  

字談字暢 196: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聽眾朋友早上好,今天是 2023 年 1 月 31 日星期二,癸卯年正月初十,歡迎收聽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本期節目將回顧海內外字體排印領域的新聞,為大家播報值得關注的字體項目、競賽作品及圖書文獻。時近初春,希望《字談字暢》能繼續成為你新年旅程中的陪伴。

字談字暢 195:得意窄斜大彎鉤

一個多月前,開源美術字體「得意黑」正式發布,獲得不同社區的關注,備受熱議。今天我們有幸邀來「得意黑」的兩位主創者,oooooohmygosh 和陳渚,親身講述作品的誕生背景,剖析設計的細節及難點,以及,關於「開源」的思考。

字談字暢 194:比較工整的無情對

我們回翻二〇二二年的聽眾信箱,擇取數件與大家分享。新的一年,《字談字暢》依然期待你的收聽,靜候你的來函。

字談字暢 193:哈勒姆城克林彭

本期話題的核心是揚·范克林彭——荷蘭的一代字體設計大家。客座嘉賓譚沛然將分享個人多年的研究成果,為我們深入解讀范克林彭的生平事迹和經典作品。同時,沛然也將分享自己復刻設計 Romanée 字體的特別經歷。

字談字暢 192:「這書真不像是我寫的」

The Type 文集《從字體開始:設計改變的生活與社會》經五載而面世。今天的節目,厲致謙和 Rex 做客嘉賓,為我們介紹本書出版的幕後故事,以及 The Type 與其共同成長的歷程。

字談字暢 191:千秋家國夢漢文

漢文正楷是 1930 年代著名的活字字體家族。時值漢文正楷問世九十年,方正字庫發布了漢文正楷的數碼復刻版。今天,我們有幸請到方正字庫設計總監、方正漢文正楷的主創設計師汪文先生,為我們深入剖析漢文正楷復刻相關的學術背景、設計細節和未來規劃。

字談字暢 190:「我在 ATypI 演講里放暴論」

ATypI Tech Talks 2022 於上月舉辦,中國講者許夢蕾和殷葉航在會上發表了字體排印領域的學術研究。本期節目,有幸請到兩位做客嘉賓,圍繞 ATypI 的演講主題,暢談中文字體設計及技術的相關問題。

字談字暢 189:十二部委聯合發文指定的標點

間隔號,一個易被忽視卻又必不可少的中文標點符號。本期節目,我們將梳理間隔號的歷史來源、語義作用、排版規則,以及在信息可交換的背景下,這一符號所涉及的技術問題及應對現狀。

字談字暢 188:輪胎廠商的字體就一定要正圓么

本期節目將圍繞上季度以來的字體排印近聞,回顧值得關注的出版物、學術會議、眾籌活動等。同時,我們將着眼於一系列汽車品牌字體的定製項目,對比介紹各家解決方案的特點。

字談字暢 187:波士頓旁快樂佬

威廉·亞迪遜·德威金斯,高產且多面的設計師和藝術家,於其人生的後半段,為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美國字體設計,注入了獨具一格的創造力。今天老朋友沛然做客嘉賓,為大家介紹德威金斯富於活力的生平事迹及字體作品,及其在字體之外的有趣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