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夏关于微软雅黑「标点位置改进」消息的文章截图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 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上篇《全角半角碎碎念》陈述了标点符号字宽的基本概念,本文则论述了标点符号宽度调整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到底具体在调整什么?
2017 年 8 月,各网络媒体报道了 微软公司在「Window 10 秋季创意者」版本里对「微软雅黑」这款字体的更新内容,第一点就提到了「标点符号位置改进」。
根据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 GB/T 15834-2011,严格遵照标准修正了一些标点的位置。逗号的位置由居中改为居左下。问号、叹号、分号、冒号均置由居中改为居左。左括号与右括号的位置由居中改为分别居右与居左。
众所周知,「微软雅黑」是美国微软公司委托方正设计的一款字体,随 Windows Vista 简体中文版一起发布,正式上市是在 2007 年。之后微软不仅为老系统 Windows XP 也发布了一个版本,还在 Office 2007 简体中文版附带此字体。而这次推出的 6.25 版已经是 2017 年,距离发布已经整整十年。「微软雅黑」出于其「Windows 默认字体」的身份,作为「中文代表」出现在世人面前,早就占领了中国大江南北。即便新版本发布,带有错误位置标点符号的旧版也不可能瞬间消失,依旧会在市场上占据很长时间。因此笔者在知乎上 对此的评价是:
从 Vista 开始算,花费了十年时间,微软雅黑的标点位置终于符合国标的位置,这速度我也是醉了。
编者按:近期我们以「城市字体观察」这一话题开展了多方面的探讨,从寻找上海「印」迹的城市漫步,到对亚洲城市招牌进行初步观察后的备忘录,从厉致谦等设计师与文化学者发起的「城市字体观察学会」,到松散而活跃的「上海字迹」小组……公共空间的文字设计,这个鲜活、真切的课题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近日在上海衡山·和集举行的「字体漫游」摄影展以及「城市招牌考现学」讲座,也分享了这些实践的初步收获。本文包括了厉致谦在讲座中展示的部分内容。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没有人的城市,只能称为鬼城。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每天都在发出形形色色的声音与信息。一座没有声音的城市,恐怕会比鬼城更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吧。除去沉默的建筑与基础设施,城市空间中的不同文字,代表了种种无声之声。我们也许从来对它们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但我们的确离不开:「这里是……」「那个方向有……」「……欢迎你」「请勿……」「对不起……」「开放的时间是……」「这条路的规则是……」「我们的营生是……」「品类和价格是……」「请注意……」「树立……」「弘扬……」「学习……」「……梦」……
城市中的文字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公共性的与个体性的。道路、车站、机场、公交系统、电网、市政、公园里出现的文字、宣传标语等,属于前者。机构或企业标牌、商号招牌、广告、私人空间的提示语、个人制作的临时性字牌等,则属于后者。它们构建出这个时代独特的城市景观,让城市与人在空间与时间中展开无声的沟通,映射、交响出市民当下的生活。
请更新你的浏览器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除去沉默的建筑与街道,城市空间的文字,代表了各种无声之声。我们也许从来对它们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但我们的确离不开:
「这里是……」
「那个方向有……」
「……欢迎你」
「请勿……」
「开放的时间是……」
「这条路的规划是……」
「我们的营生是……」
「品类和价格是……」
「请注意……」
「树立……」
「弘扬……」
「学习……」
「……梦」
城市字体不仅构建出一种独特的城市景观,也是无声却有效的沟通方式,映射、交响出市民的生活。「字体漫游」邀请你一起,以城市字体观察学为方法,体察我们生活着的这座城市中的别样风景。
字体漫游 —— 上海城市字体观察摄影展
时间:2018.3.5 – 4.2
地点:上海市衡山路 880 号衡山·和集 Dr. White 2F、3F
开幕讲座:城市招牌考现学
时间:2018.3.12(周一)19:00–21:00
地点:衡山·和集 Dr. White 3F
叶圣陶等合编《开明新编国文读本》(注释本甲种第四册),开明书店,1948 年第三版,上海福州路。(图片来源:台湾华文电子书库)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 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精妙的中文排版并不仅仅是「标点悬挂」那样的小技巧,而是一个有设计逻辑的系统。在本篇里,笔者着重讨论一个大家容易忽略的中文换行问题。
谈到中文排版的换行问题,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避头尾规则。由于避头尾涉及到标点,笔者会另文叙述。在本篇里,笔者通过两个实例,聚焦中文排版中标点以外的换行问题,挖掘一下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中文排版需求。
编者按:对设计史的回望,不只是对设计大师、标志性作品的列表式、图流式总结,也不应止步于单一叙事基调下对某一时代的感怀。当我们向包豪斯、现代主义、商业设计传奇投去崇敬的目光时,不妨深究一番它们在所处时代中扮演的真实角色。
2017 年 12 月 4 日,俄裔美籍设计师伊万·谢梅耶夫(Ivan Chermayeff)在纽约家中逝世,享年 85 岁。
中国读者对谢梅耶夫这个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多少都见过他经手的作品。谢梅耶夫在 1957 年与他的同学汤玛斯·盖式玛(Thomas Geismar)成立平面设计事务所 Chermayeff & Geismar,自此踏上了平面设计历史上的传奇之路。Chermayeff & Geismar 的作品在美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摩根大通银行的蓝色八角形、国家地理杂志的黄方框、NBC 的七彩孔雀、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的正负人头像、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花瓣、美国两百年国庆的红蓝星……甚至他们昙花一现的作品、泛美航空的视觉识别系统,到现在也是设计师收藏的热门对象。这些视觉识别系统和 logo 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当下。谢梅耶夫和盖式玛也不仅仅是两位设计师,而成为了那个时代视觉集体记忆的缔造者。
如果读者以为伊万·谢梅耶夫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励志典型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香港旺角街头布局各异的招牌 招牌组成了城市的文字风景,一朝一夕见证了城市历史,一角一隅占据了城市空间,一笔一画描绘了视觉文化。然而招牌也正在面临消逝的危机,北京的一纸拆除令引起诸多热议,热潮褪去,人们或许只能忆起这场口水之仗,却来不及留意真正的招牌风景。「城市招牌备忘录」,谨以慰藉当代人的城市乡愁。
2017 年 11 月 28 日在日本横滨开幕的 Adobe MAX Japan 2017 活动上正式发布了 Adobe 公司制作的最新字体「貂明朝」,而其官方博客起的标题也是《貂明朝进入日文字体的全新领域》 。笔者有幸在现场参与了新闻发布会的全过程,并与制作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此就和大家一起来深入探讨分析一下这款字所谓的「新领域」到底意味着什么,相信这对于同属东亚的中文字体开发者们也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古登堡《四十二行圣经》。其中可以看到大量类似「标点悬挂」的处理。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 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精妙的中文排版并不仅仅是「标点悬挂」那样的小技巧,而是一个有设计逻辑的系统。在本篇里,笔者以对比的方式,尝试深度挖掘中文字体排印的本质。
在上篇文章《「中西之别」重考》 的导语里,笔者曾插了一句「中文排版不仅仅是『标点悬挂』那样的小技巧」而没有具体展开。其实,正如导语所述,中文排版需要的是一个有设计逻辑的系统,而标点悬挂仅仅是其中的一项,顶多只能算是优秀中文排版里的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电子阅读的发展,中文排版再次引起众人的关注,其中也包括一些非设计行业的工程师和爱好者。而一些新近诞生的电子阅读器在宣传自己排版功能的同时,也助长了中文排版中的一大迷思——「标点悬挂」。甚至有一些简陋的电子书排版引擎,仅实现了这一项功能,就被誉为「排版设计最好的电子书」。我熟悉的一位设计师曾经说过,标点悬挂「可以说是讨好外行人的神器」,因为它功能突出、简单易懂。
这种的片面的审美情趣,甚至蔓延到了一些专业的平面设计师和书籍设计师群体里。如今谈排版,似乎一说「我们都做了标点悬挂呢」就成了精致排版的代名词,似乎所有排版问题一悬挂都不见了。
「双语标准字」是驻纽约设计师廖恬敏(Tien-Min Liao)在 2016 年开始的研究计划,探讨文字在不同语言中如何通过视觉形态传达一致的个性。廖生于台湾,在研究所毕业后在纽约的品牌设计公司 Siegel+Gale 工作多年,担任资深设计师,期间有机会参与多项跨国品牌系统设计及标准字设计。工作同时,也在库柏艺术学院进修字体设计,毕业于 Type@Cooper 字体设计学程。
本文组织于「双语标准字」网站 ,由设计师本人撰写项目的思路和实践所得。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
「双语标准字」计划是一系列欧文—汉字双语标准字的风格对应讨论,目前收录了 50 多组样例,以及反覆修正过程中所得到的制作笔记。
这些双语标准字的对应关系并不适用为系统性的内文字体设计建议,而是 “TYPE (type)” 及「字」两者之间「特制」的结果 1 。由于两种文字在传统上所使用的绘制工具不同、文字结构也截然不同,「双语标准字」有时候是相互协调退让的结果,为的是能够展现出相同的性格与特色。可以说每一组双语标准字都是独一特例,也非唯一的解决方法。这里讨论的双语标准字是特指两种语言都能扮演传达品牌性格、并且能发挥一样程度重要性的设计,而不讨论以其中一种语言为主、另一种语言仅作为标注用途的标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