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珍仿宋体是 20 世纪初中国人自行制作活字字体的早期尝试,由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后人丁三在、丁辅之兄弟着手开发,于 1919 年正式问世,随后风靡海内外,影响至今。聚珍仿宋在风格上不同于当时主导印刷出版市场的日本制宋体字(明朝体),而是以传统雕版印刷字形为蓝本的古典字体。它在构思上完成了仿宋体从写刻到铸字的改造,折射出当时中国人对自身文字形态的认知,以及对审美规范如何适应技术变革这一问题的理解。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孙明远近日出版的《聚珍仿宋体研究》针对这一款字体,从时代背景、产业状况、制作初衷、审美观念、开发技术、应用传播等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采用了大量一手资料,考证扎实,内容全面,是近年来国内字体历史研究中少有的深度专题性著作。孙明远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获设计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外聘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字体研究中心外聘研究员、日本文字设计学会会员。2004 年至今在国内、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 20 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平面设计史、活字字体史。
为了更好地让读者了解本书,我们对孙明远博士进行了简短的访谈,以下内容略有编辑整理。
新德里街头路牌,由上至下:天城文(印地语)、拉丁字母(英语)、古木基文(旁遮普语)、阿拉伯字母(乌尔都语)。(摄影:Meena Kadri / Flickr )
按:2018 年,借设计北京大学南亚系的一款西文字体的机会,笔者邀请到北大南亚系的叶少勇老师进行一次关于印度文字及字体的访谈。叶少勇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研究所(梵佛研)成员。叶老师对古代印度佛学有着很深的研究,还精通印度古代文字及字体学,曾专门对北印度梵语写本的字体做过全面的研究。
印度在古代更多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现代国家观念,泛指南亚次大陆上的诸多国家地区,如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甚至包括了阿富汗的一部分。
印度这片土地上的文字繁多,造型各异,但几乎都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婆罗谜文字这个源头。印度文字还直接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文字,比如东南亚的泰文(以及各种傣文),缅甸文、柬埔寨文以及藏文字母等等。让我们先从印度的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开始梳理。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从本文起,将对标点处理问题展开分析。虽然本文讨论的是「避头尾」,但希望读者可以结合本系列之前关于「基本行长」 、「全宽/半宽」标点 、标点悬挂思路 等几项内容一起来阅读分析。
假设在排一段中文时遇到了题图的情况,应该怎么办?版式规定一行二十二个字且不允许标点悬挂,可是偏偏在行尾遇到了句号。
也许有人说,这不就是避头尾么,既然句号不能在行头,那就把「客」字一起拉下来换成新的一行即可——这是唯一且最优的方案吗?针对这个简单的实例,其实可以有五六种处理方案。与其讨论方案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处理思路。在本文里,笔者就与大家一起来探讨避头尾操作中的各种复杂度与优先度决策的问题。
2017 年夏关于微软雅黑「标点位置改进」消息的文章截图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 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上篇《全角半角碎碎念》陈述了标点符号字宽的基本概念,本文则论述了标点符号宽度调整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到底具体在调整什么?
2017 年 8 月,各网络媒体报道了 微软公司在「Window 10 秋季创意者」版本里对「微软雅黑」这款字体的更新内容,第一点就提到了「标点符号位置改进」。
根据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 GB/T 15834-2011,严格遵照标准修正了一些标点的位置。逗号的位置由居中改为居左下。问号、叹号、分号、冒号均置由居中改为居左。左括号与右括号的位置由居中改为分别居右与居左。
众所周知,「微软雅黑」是美国微软公司委托方正设计的一款字体,随 Windows Vista 简体中文版一起发布,正式上市是在 2007 年。之后微软不仅为老系统 Windows XP 也发布了一个版本,还在 Office 2007 简体中文版附带此字体。而这次推出的 6.25 版已经是 2017 年,距离发布已经整整十年。「微软雅黑」出于其「Windows 默认字体」的身份,作为「中文代表」出现在世人面前,早就占领了中国大江南北。即便新版本发布,带有错误位置标点符号的旧版也不可能瞬间消失,依旧会在市场上占据很长时间。因此笔者在知乎上 对此的评价是:
从 Vista 开始算,花费了十年时间,微软雅黑的标点位置终于符合国标的位置,这速度我也是醉了。
编者按:近期我们以「城市字体观察」这一话题开展了多方面的探讨,从寻找上海「印」迹的城市漫步,到对亚洲城市招牌进行初步观察后的备忘录,从厉致谦等设计师与文化学者发起的「城市字体观察学会」,到松散而活跃的「上海字迹」小组……公共空间的文字设计,这个鲜活、真切的课题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近日在上海衡山·和集举行的「字体漫游」摄影展以及「城市招牌考现学」讲座,也分享了这些实践的初步收获。本文包括了厉致谦在讲座中展示的部分内容。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没有人的城市,只能称为鬼城。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每天都在发出形形色色的声音与信息。一座没有声音的城市,恐怕会比鬼城更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吧。除去沉默的建筑与基础设施,城市空间中的不同文字,代表了种种无声之声。我们也许从来对它们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但我们的确离不开:「这里是……」「那个方向有……」「……欢迎你」「请勿……」「对不起……」「开放的时间是……」「这条路的规则是……」「我们的营生是……」「品类和价格是……」「请注意……」「树立……」「弘扬……」「学习……」「……梦」……
城市中的文字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公共性的与个体性的。道路、车站、机场、公交系统、电网、市政、公园里出现的文字、宣传标语等,属于前者。机构或企业标牌、商号招牌、广告、私人空间的提示语、个人制作的临时性字牌等,则属于后者。它们构建出这个时代独特的城市景观,让城市与人在空间与时间中展开无声的沟通,映射、交响出市民当下的生活。
请更新你的浏览器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除去沉默的建筑与街道,城市空间的文字,代表了各种无声之声。我们也许从来对它们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但我们的确离不开:
「这里是……」
「那个方向有……」
「……欢迎你」
「请勿……」
「开放的时间是……」
「这条路的规划是……」
「我们的营生是……」
「品类和价格是……」
「请注意……」
「树立……」
「弘扬……」
「学习……」
「……梦」
城市字体不仅构建出一种独特的城市景观,也是无声却有效的沟通方式,映射、交响出市民的生活。「字体漫游」邀请你一起,以城市字体观察学为方法,体察我们生活着的这座城市中的别样风景。
字体漫游 —— 上海城市字体观察摄影展
时间:2018.3.5 – 4.2
地点:上海市衡山路 880 号衡山·和集 Dr. White 2F、3F
开幕讲座:城市招牌考现学
时间:2018.3.12(周一)19:00–21:00
地点:衡山·和集 Dr. White 3F
叶圣陶等合编《开明新编国文读本》(注释本甲种第四册),开明书店,1948 年第三版,上海福州路。(图片来源:台湾华文电子书库)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 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精妙的中文排版并不仅仅是「标点悬挂」那样的小技巧,而是一个有设计逻辑的系统。在本篇里,笔者着重讨论一个大家容易忽略的中文换行问题。
谈到中文排版的换行问题,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避头尾规则。由于避头尾涉及到标点,笔者会另文叙述。在本篇里,笔者通过两个实例,聚焦中文排版中标点以外的换行问题,挖掘一下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中文排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