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研究 / Research

赫拉尔德·因赫尔(Gerard Unger, 1942–2018):继往开来的字体设计师

2011 年在 ATypI 大会。来源:Luc Devroye

2018 年 11 月 23 日,荷兰字体设计师赫拉尔德·因赫尔(Gerard Unger)逝世,享年 76 岁。

因赫尔是马修·卡特(Matthew Carter)和埃里克·施皮克曼(Erik Spiekermann)的同辈,也被荷兰设计师弗雷德·斯迈耶尔斯(Fred Smeijers)称作「继扬·范克林彭(Jan van Krimpen)和布拉姆·德杜斯(Bram de Does)之后,荷兰字体设计的文化大使」。他出生在热金属铸排机的末期,成长在照相排版年代,又亲历了桌上出版革命的风雨,可称继往;在字体设计上始终追求实用技术与美学形体的结合,积极在当代字体行业中发光发热,是谓开来。本文将以因赫尔的字体作品为主,为读者简明介绍一下他的一生。

回顾《中文排版需求》

今年 9 月 18、19 两天,万维网联盟 (W3C) 在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办了一场数字出版工作坊。之后,由日本数大出版社集资与庆应大学合作成立的高级出版实验室(Advanced Publishing Lab, APL)趁这机会举办了一场座谈会,W3C 中文标准参与者董福兴(Bobby Tung)在会上用日语做了一场「中文排版需求的沿革与标准化活动」为主题的演讲,本文根据讲稿加以说明,讲述《中文排版需求》目前的进程,以及继续推进它所需的行动。

《中文排版需求》的过去与进程

2009 年,《日文排版需求》(「日本语组版処理の要件」, 简称 JLREQ)正式发表,如同日本标准化专家小林龙生先生在其著作《EPUB 战记》中所述,在日本当地并未产生回响与涟漪。但这是由 W3C 国际化工作小组(i18n WG)所发表的第一份语言排版文档,实际上是一步重要的定石。一方面作为参考文件,推动了多数与东亚语文排版相关 CSS3 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也引出了其他语言的跟进,中文就是其中之一。

Willy Wiegand:不来梅印刷坊与德国书籍工艺的标杆

不来梅印刷坊书籍(图:Christian Hesse Auktionen
二十世纪早期的德国见证了海报艺术、书籍艺术的兴起,商业平面设计初现雏形,但这段过渡时期的历史却往往被扬·奇肖尔德(Jan Tschichold)或者保罗·伦纳(Paul Renner)等早期现代主义者的革新光环盖过。本系列文章重点关注这些过渡时期的艺术家和早期设计师们,也希望他们的思想、作品与遭遇能予后来人以启发。

德国的不来梅印刷坊(Bremer Presse)在 1911–1939 年运作期间印制的书籍,版式装帧之精湛考究,至今仍受到众多藏书家的追捧。那时,奇肖尔德一代人还未成年,现代主义的文字排印和平面设计尚在襁褓之中,不来梅印刷坊的作品可谓德国书籍设计最早的行业标杆。而它的主要运营者威利·维甘德(Willy Wiegand)则对印刷坊的工作模式、书籍选题、装帧设计、以及生意的兴衰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18 日中韩字体讲座暨研讨会回顾

2018 年 9 月 1 日,「日中韩字体讲座暨研讨会:东亚汉字字体的现在与未来」在东京印刷博物馆举行。Type is Beautiful 有幸参与协办,成员 Eric 作为组委会成员参与策划,并为整场会议提供中文翻译。与会嘉宾阵容庞大,分别来自日、中、韩三国字体文化研究前沿,为大家分享了东亚文字、尤其是汉字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下面跟随 TIB 简单回顾一下这场字体学术盛会吧。

视力表与视标(optotype)设计

虽说早在十三世纪末人们就发明了最原始的眼镜,但在科学的视力检测和验光技术没有成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配一副合适的镜片依然要靠运气。如果你是一位十八世纪的近视眼,只能在店里有限的镜片选择中不断试戴,或者在街上找到一位在不同小镇之间卖镜片的商贩,他只会根据你的年龄大约猜测一下近视程度,挑一副镜片给你。

那么,视力检测的系统理论以及它催生的产物——视力表,是何时出现的,视力表上的视标(optotype)设计又有何讲究呢?

Emil Rudolf Weiß:书法和装帧艺术的设计职业化

提起二十世纪早期的德国平面设计,不少读者可能马上会想到扬·奇肖尔德(Jan Tschi­chold)或者保罗·伦纳(Paul Renner),他们似乎代表着先锋、简练、理性和机械化生产。与之相反,彼时的手工艺术家和匠人则是落后、繁复、感性和小规模劳作的代名词,必是他们唾弃的对象。但事实远非如此——二十世纪早期的德国见证了海报艺术、书籍艺术的兴起,商业平面设计初现雏形。艺术家、书法家们有的把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总结出版、给平面设计打下了理论基础;有的开设课堂,把他们的知识传授给平面设计师;有的更直接投身业界,成为首批平面设计师。这一「理论–教学–实践–传播」的链条对平面设计无疑意义重大,但这段过渡时期的历史却往往被早期现代主义者的革新光环盖过。我们将在近期刊发一系列文章,重点关注这些过渡时期的艺术家和早期设计师们,也希望他们的思想、作品与遭遇能予后来人以启发。

孙明远谈《聚珍仿宋体研究》:「古典的回归」绝非单纯的拟古

聚珍仿宋体是 20 世纪初中国人自行制作活字字体的早期尝试,由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后人丁三在、丁辅之兄弟着手开发,于 1919 年正式问世,随后风靡海内外,影响至今。聚珍仿宋在风格上不同于当时主导印刷出版市场的日本制宋体字(明朝体),而是以传统雕版印刷字形为蓝本的古典字体。它在构思上完成了仿宋体从写刻到铸字的改造,折射出当时中国人对自身文字形态的认知,以及对审美规范如何适应技术变革这一问题的理解。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孙明远近日出版的《聚珍仿宋体研究》针对这一款字体,从时代背景、产业状况、制作初衷、审美观念、开发技术、应用传播等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采用了大量一手资料,考证扎实,内容全面,是近年来国内字体历史研究中少有的深度专题性著作。孙明远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获设计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外聘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字体研究中心外聘研究员、日本文字设计学会会员。2004 年至今在国内、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 20 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平面设计史、活字字体史。

为了更好地让读者了解本书,我们对孙明远博士进行了简短的访谈,以下内容略有编辑整理。

长谈:印度文字与字体

Delhi street sign
新德里街头路牌,由上至下:天城文(印地语)、拉丁字母(英语)、古木基文(旁遮普语)、阿拉伯字母(乌尔都语)。(摄影:Meena Kadri / Flickr

按:2018 年,借设计北京大学南亚系的一款西文字体的机会,笔者邀请到北大南亚系的叶少勇老师进行一次关于印度文字及字体的访谈。叶少勇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研究所(梵佛研)成员。叶老师对古代印度佛学有着很深的研究,还精通印度古代文字及字体学,曾专门对北印度梵语写本的字体做过全面的研究。

印度在古代更多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现代国家观念,泛指南亚次大陆上的诸多国家地区,如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甚至包括了阿富汗的一部分。

印度这片土地上的文字繁多,造型各异,但几乎都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婆罗谜文字这个源头。印度文字还直接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文字,比如东南亚的泰文(以及各种傣文),缅甸文、柬埔寨文以及藏文字母等等。让我们先从印度的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开始梳理。

挤进推出避头尾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从本文起,将对标点处理问题展开分析。虽然本文讨论的是「避头尾」,但希望读者可以结合本系列之前关于「基本行长」「全宽/半宽」标点标点悬挂思路等几项内容一起来阅读分析。

假设在排一段中文时遇到了题图的情况,应该怎么办?版式规定一行二十二个字且不允许标点悬挂,可是偏偏在行尾遇到了句号。

也许有人说,这不就是避头尾么,既然句号不能在行头,那就把「客」字一起拉下来换成新的一行即可——这是唯一且最优的方案吗?针对这个简单的实例,其实可以有五六种处理方案。与其讨论方案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处理思路。在本文里,笔者就与大家一起来探讨避头尾操作中的各种复杂度与优先度决策的问题。

针对 Adobe InDesign 标点挤压中文默认设置的反馈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本项目不仅旨在重新理清中文排版的思路,还努力从字库厂商、软件厂商、网页环境等全方面改善中文排版环境。针对目前 InDesign 中文版的诸多问题,笔者于 2018 年 2 月撰写了一份反馈报告,已经从东京转交至 Adobe 总部的品质工程部。报告原用英文撰写,现翻译成中文公开如下。

要让 Adobe 这样一个商业公司针对于一个并无法获得多少商业利益的地区进行本地化设置的修改非常非常困难。如果没有用户反馈又没有商业利益,软件是不可能自动变好的。只有让 Adobe 得到更多实质性的反馈,才能让其内部提高修改 bug 的优先度,最后实现软件的更新。笔者希望所有 InDesign 中文用户,包括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用户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笔者一起通过各种渠道来反应这些 bug,最终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关于标点宽度调整以及 InDesign 所谓「标点挤压」功能的具体分析,孔雀计划将在之后的文章里具体讨论。

English version in PDF format is available here.

问题

  • InDesign 软件完全按照日本工业标准 JIS 设计,而「标点挤压」中的默认中文设置(包括简体中文设置和繁体中文设置)却采用了与软件设计标准的日文排版原则完全不同的算法,造成逻辑矛盾,导致中文用户几乎无法使用。
  • 错误的翻译不仅导致用户界面显示问题,还导致整个「标点挤压」功能非常不友好。

播客 / Podcast  

字谈字畅 213:特伦普不是特朗普

格奥尔格·特伦普,一位易被忽视却不容忽视的字体设计师,一位敢于超越时代的创新者。今天,我们继续邀请老朋友沛然,为大家介绍特伦普的生平,及其在技术限制之下打磨而成的突破性作品。

字谈字畅 212:狮子山下萨米柯

开播八年之际,我们隆重邀请中文字体设计的前辈大师,柯炽坚先生,与听众分享四十载职业生涯的心路历程、作品积淀及技术变迁。

同时,柯老师也将为我们介绍酝酿已久的新作——「铁宋」项目的背景、细节和创新。

字谈字畅 211:生僻字指北

「生僻字」或许距离每一个人的生活并不遥远。《信息技术 生僻字处理指南》(第一版)近日正式发布。

今天,嘉宾席再次迎来文字技术专家 Eiso——也是指南的编写组成员之一,为大家引介文档的内容及编撰过程的幕后故事。

字谈字畅 210:「这是上天安排的一个任务」

文集《方寸之间》于今年五月出版,自集稿至付梓历经十数年。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孙明远、杨林青、陈永聪三位嘉宾——在此书的出版中,各自均担任着不可或缺的多重角色:编者、译者、设计师、出版人、供稿人、校勘者……

本期节目,三位嘉宾将深入分享关于《方寸之间》的幕后工作及心路历程,于字里行间之外为我们注解这部文集。

字谈字畅 209:「他们俩又在一起了」

话接上回,今天的节目将继续回顾近期字体排印领域的要闻,并与大家分享听众们七月的来信。

字谈字畅 208:「做播客还要念代码」

今天的一小时,我们将与大家一同回顾近期要闻及听众来信,分享其中值得关注的设计竞赛、学术会议、公共标准以及微观字体排印的细节处理。

字谈字畅 207:「多走出去看看,别内卷」

TDC 两大设计竞赛——TDC69 及 Ascenders 2023——评奖结果揭晓。今天的嘉宾席有幸迎来两项赛事的评委程训昌和厉致谦。本期节目,两位评委将为我们介绍 TDC69 及 Ascenders 2023 的优秀作品及设计师,并分享评奖活动的幕后观察。

字谈字畅 206:这是一本换位思考的教材

在字体排印的领域里,蒙古文及蒙古文字体可能是很多设计师或开发者都颇感陌生的地带。今天,嘉宾席有幸迎来蒙古文字体设计师天格思。

本期节目,天格思将为我们介绍蒙古语书写系统及蒙古文字体的概况,并深入解析自己的新作 Eseünen——以蒙古文为核心的多文种字体家族。

字谈字畅 205:南极洲有字体排印吗

今天我们邀请老朋友张暄和微梨做客嘉宾,介绍亲身参与 ATypI 2023 的体验。本期节目将继续为大家分享嘉宾和主播印象深刻的演讲、讨论及参观活动——在国际化与包容性被反复讨论的设计思潮中,字体排印同样不可缺席。

字谈字畅 204:塞纳河畔阿蒂皮

时隔四年,ATypI 再次于线下召开年会,ATypI 2023 在巴黎顺利落幕。主播 Eric 亲赴现场参会,并第一时间采访了三位华语讲者。在今天的节目中,三位嘉宾将为我们分享本届大会的经历及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