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字體評論網站 Typographica 網站周三帶着新的設計之後重新開放,同時帶來了他們的2008年精選的40款字體。其創始人 Stephen Coles 也在最近流行的設計 Podcast 「Read Between the Leading」 接受採訪,談論字體設計與業界。
著名字體評論網站 Typographica 網站周三帶着新的設計之後重新開放,同時帶來了他們的2008年精選的40款字體。其創始人 Stephen Coles 也在最近流行的設計 Podcast 「Read Between the Leading」 接受採訪,談論字體設計與業界。
SNL 翻譯了 ilovetypography.com 最近的一篇文章,介紹了 iPhone 上的一些主要的字體軟件,包括 FontShuffle 出的 FontShuffle,值得各位 iPhone 用戶一看。
《泰晤士報》的英文名稱 The Times,誕生於1785年,創始人是約翰·沃爾特(John Walter)。The Times 中文直譯過來應該是《時報》。然而它的譯名卻變成與讀音相近,但毫無關聯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一樣。由於約定俗成的關係,錯譯保留至今。誕生之初,這張報紙的名稱是《世鑒日報》(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年1月1日,正式改為 The Times。《泰晤士報》是世界上第一張以「Times」命名的報紙。由於長期以來《泰晤士報》一直是英國中右翼的主流大報,在其他地區和國家出現了大量跟風命名者,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為了區分出來,《泰晤士報》有時被英語使用者稱為《倫敦時報》(The London Times)。
毗鄰倫敦著名新聞業大街 Fleet Street 的 St Bride 圖書館是著名的印刷字體排印的機構,始建於1895年,St Bride 是著名的倫敦印刷學院(LCC,現倫敦傳媒學院)前身,現在是以舉辦印刷和設計為主活動的文化機構和圖書館。之前和 Shi Yuan 一起去 Jost Hochuli 講座,由於是晚上,沒有細看。今天「Short Run」展覽最後一天,順便一游。
在英語中,表示大寫字母的單詞有三個:Majuscule,Capital 和 Upper-case。表示小寫字母的通常有兩個:Minuscule(卡洛林字母),Lower-case。Majuscule 和 Minuscule,指出了大小寫字母的歷史淵源:安塞爾字母和卡洛林字母。在建築上,柱冠、柱頂部分叫 Capital。我猜測,相應地,句子起始的第一個字母,也被俗稱為 Captial。那麼 Upper-case 和 Lower-case 是什麼呢?從字面上理解:上面的盒子和下面的盒子。 在字體排印的行話中,小寫和大寫字母,屬於「上面的盒子」和「下面的盒子」。這一稱呼起源自活字印刷時代的早期。在當時,存放活字的東西,就叫「cases」(盒子,箱子的意思)。根據牛津通用字典(1952年版)的解釋:「‘case’指的是排字工人裝活字的一種盒子或者盤子。起初是用一個盒子,後來分成了上下兩個,1563年出現於比利時,1588年被引進到英國,1723年傳到了法國。上下兩個排字盒在英語國家被廣泛使用,在德國及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仍有使用一個排字盒的情況。」
本周二,英國著名設計團體設計師共和(The Designers Republic,tDR)的創始人 Ian Anderson 通過《Creative Review》宣布,23年歷史的設計師共和停止經營。近來在英國設計界一直傳聞設計師共和經營困難,現在終於得到證實。關閉的理由包括:損失了重要客戶、最近的比稿失利、大客戶拖欠款項,最後導致無法經營。Ian Anderson 談到「廣告公司模式(Agency Model)」,即通過客戶經理與客戶溝通的模式,這一模式最終使這個設立在小城 Sheffield 的小公司錯誤改變了路線,走向滅亡。
創建於1988年的設計師共和曾是最領先的設計團體,其風格代表了一個數碼設計時代:色彩豐富趣味十足、與日本元素結合、堆積負字距的 Helvetica 等等標誌性風格帶來的強大視覺衝擊力影響了全球無數的設計師,許許多多的設計團體、設計師們瘋狂拷貝這一風格,也有無數的設計愛好者從此步入職業生涯。設計師共和的最大遺產,當屬其帶出設計師們:包括創立了 Build 的 Michael C Place(曾在紀錄片《Helvetica》上受訪)、創立了 Universal Everything 的 Matt Pyke、Sanderson Bob、創立了 Kiosk 的 David Bailey 、創立了 Human 的 Nick Bax 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團體仍然代表着英國設計不斷創新,仍然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
2006年,設計師共和獲選英國100大最酷品牌。此後,設計師共和開始走下坡路,變得陳舊缺乏活力,其代表風格最終使其成為浮躁的快餐設計文化的象徵,再無法與不斷湧現的新團體競爭,最終走向死亡。設計 Blog 報道這一標誌性事件的標題都是「設計師共和萬歲」,跟貼是許許多多設計師自己的故事:在大學的模仿它的風格;因為它買下第一份 Photoshop;它成為選擇做設計師理由,讀起來無不令人傷感。可喜的是,Ian Anderson 仍然表示可能會重來:「我想讓設計師共和回到從前那樣——直接與客戶對話,而不是通過客戶經理。我從來就沒有喜歡過廣告公司模式,真正好的創意不會從那裡出來。」
「共和死了,共和萬歲。」 Ian Anderson 望着窗外的晴天說到。
不知道今天大家有沒有看美國新總統奧巴馬就職典禮,如果錯過了沒看,那麼就看看選舉背後美國圖形藝術協會(AIGA)所做的工作吧,或許會更有意思。
1998年, AIGA Design for Democracy (為民主設計)成立,旨在通過設計加強政府溝通手段的效果和效率,增強民眾與政府間的互信以及民眾的參與度。AIGA Design for Democracy 在2000年在伊利諾伊州的次級選舉上小試身手之後,在2005年正式與美國選舉協助委員會(EAC)合作,參與到全國的選舉上來。
AIGA Design for Democracy 最影響力的設計是對選票的重新設計。或許2000年選票設計的引起的風波還有人記得,當年因為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縣的選票設計由於候選人序列和打孔點設計上不清晰,誤導了部分選民,部分導致戈爾的失利,聯繫布什當選後的種種,倘若設計真的是關鍵原因的話,那麼「設計失誤導致整個世界遭了八年布什罪」的結論顯得並不會太離譜,這大概也是史上糟糕的設計所帶來的最大代價。
這個題目大概只適用於技術限制較大的網頁設計師。不過花了很多時間都得不到答案,放上來大家參考。
總的來說 Mac OS X (下簡稱 Mac)的中文字體在顯示上來說是很優秀的,以細黑為主要的特點,默認行距適中,在各個尺寸都清爽美觀,這一點熟用 Mac 的人應該都清楚。由於其細黑特點,雖然在大尺寸上略顯單薄,但在小尺寸上灰度卻比其他中文字體更勝一籌,因此也成為網頁設計中不二的中文字體選擇。
很少人注意到這個問題,是因為中文網頁的主體英文字體是 Arial、Tahoma 和 Vernada 等非襯線體,在默認字體為 sans-serif 時,默認的中文字體即是這種細黑體。但當默認英文字體是 Georgia、serif 等襯線字體時中文就變成了宋體,宋體在小尺寸下太弱,想要換成默認細黑體的時候卻難到了我——找不到這種細黑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