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研究 / Research

Grotesque of Our Age

本文是前幾個月的一篇雜誌約稿,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出版。現在貼出來,以饗讀者。文章探討了早期非襯線體的歷史和特點,以及現在的保存和發展。寫作時在倫敦 St Brides Library 查閱了史料和原版字體樣冊,與 Shi Yuan 合作成文。轉載請參閱我們的版權申明
2 Line English Egyptian,由 William Caslon IV 設計。

19世紀初,倫敦人 William Thorowgood 在字體師 Robert Throne 去世後用彩票獎金買下了他的鑄字商 Fann Street Foundry,正式成為一個字體師。1832年,他將鑄字商新出品的非襯線字體命名為 Grotesque——意思是「怪異的」,這一詞無不體現了當年非襯線字體的先鋒感——並在當年的字體樣表的附表裡悄悄附上了第一副 Groteque 的樣張。

Didot 的故事

Didot 是一個法國家族姓氏,他們世代都是印刷工,字模雕刻師和出版商。這個家族在印刷、出版和字體作出巨大貢獻之餘,也逐漸愛上了自己印刷的內容,形成了愛好文學詩歌,喜歡翻譯,勇於探險的性格傳統。François-Ambroise Didot 發明了字號標準,Firmin Didot 設計出了現代主義襯線字體的典範,他們都被冠以家族的姓氏——Didot。

中國公共設計:新版公共標誌

新版中國城市公共交通標準

中國主流媒體前一陣子都紛紛報道了新的城市公共交通標準,設計由天津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標誌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牟躍主導,是23年來的首次修改。上圖是媒體上廣泛轉載的部分標識。從公布出來的標誌中,雖然識別性有所提高,但設計上似乎缺乏統一性。比如「禁止飲食」和「禁止編製」的兩個標誌(1和2)的設計風格迥異,視角不統一,同樣的問題還有「自動購票」和「投幣乘車」(7和9)。「禁止向外扔東西」和「緊急破窗錘」(5和6 8)設計雖然風格相似卻水準欠佳。總體來說這個作為全國標準的公共設計令人失望。

Image: AIGA

上圖是美國交通部(D.O.T.)和 AIGA 合作設計的美國公共交通標誌,1974年設計。風格鮮明統一,更提高了識別性,是公共標誌的典範之作。另外這裡有一套2007年的研究報告,測試了西方主要國家的公共交通、機場和奧運會的圖形標誌設計的識別度,十分有趣。

Type Discovery: Ludwig, 19世紀與21世紀

Image: OurType.be

Ludwig 由荷蘭設計師 Fred Smeijers 設計,今年由 OurType 出版。這是一款當代對19世紀的非襯線體的理解的產物,充滿了早期非襯線體的不羈性格。Smeijers 同時也是《Counterpunch》一書的作者,這是一本關於16世紀鉛字設計與現代應用設計的書,1996年由 Hyphen Press 首發行,準備今年夏天出版第二版。

Type Discovery: New Rail Alphabet, 英國標誌

Image: newrailalphabet.co.uk
Image: newrailalphabet.co.uk

Britanica 原來用於英國鐵路標示系統(Britain+Helvetica=Britanica),由 Margart Calvert 設計,最近和 Henrik Kubel 合作(A2/SW/HK)出版了新的數字版本。命名為 New Rail Alphabet

參考

隨需印刷(Print-on-Demand)來臨

Video: Sky News. RSS用戶可能無法看到視頻,請移步到網站

儘管隨需打印(Print-On-Demand)並非新科技,但這一周英國主流書店 Blackwell 書店在倫敦市中心查令十字街的分店裡裝配的新機器還是吸引了各大媒體的注意。上面視頻就是今天天空新聞台(Sky News)的新聞報道。這台「書籍速印機」(Espresso Book Machine)價格為17.5萬美元,它每分鐘打印100頁,可以在5—6分鐘之內將一本300頁的書籍印刷裝訂完畢,成品與普通軟皮書籍無差,花費最多是每頁10便士(約人民幣1元),初次看絕對令人瞠目結舌。

媒體報道的焦點在於它對於書店的未來空間,以及絕版書重印的重要意義——研究者現在花多一點錢就可以拿到已經停印的絕版書了。但這樣劃時代技術的意義絕非如此,它的普及將意味着個人對印刷的控制也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不遠的將來應該可以看到,設計師們印刷自己設計的出版物(比如私人版的《哈利波特》),小型企業甚至家庭印刷高質量的私人書籍也成為可能。

恩,令人興奮的未來。

Typographica 重開

著名字體評論網站 Typographica 網站周三帶着新的設計之後重新開放,同時帶來了他們的2008年精選的40款字體。其創始人 Stephen Coles 也在最近流行的設計 Podcast 「Read Between the Leading」 接受採訪,談論字體設計與業界。

拉丁字母的故事

ABCD……是什麼字母?答案可能有:英語字母、法語字母、西文字母、羅馬字母、拉丁字母,甚至漢語拼音字母。在學術領域,人們習慣把它們稱為「拉丁字母」或「羅馬字母」。這兩個看似專業的稱謂道出了它們的來源。而為數眾多的別名們,則向我們揭示了對其他語言的深刻影響。Alphabet,英語中「字母表」的意思,出自拉丁文單詞 Alphabetum,它們都得自希臘字母表的頭兩個字母:α(alpha)和 β(beta)。讓我們從希臘字母說起。

iPhone 上的字體軟件

FontShop 出品的 FontShuffle。Image: ilovetypography.com

SNL 翻譯了 ilovetypography.com 最近的一篇文章,介紹了 iPhone 上的一些主要的字體軟件,包括 FontShuffle 出的 FontShuffle,值得各位 iPhone 用戶一看。

Times New Roman 的故事

《泰晤士報》的英文名稱 The Times,誕生於1785年,創始人是約翰·沃爾特(John Walter)。The Times 中文直譯過來應該是《時報》。然而它的譯名卻變成與讀音相近,但毫無關聯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一樣。由於約定俗成的關係,錯譯保留至今。誕生之初,這張報紙的名稱是《世鑒日報》(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年1月1日,正式改為 The Times。《泰晤士報》是世界上第一張以「Times」命名的報紙。由於長期以來《泰晤士報》一直是英國中右翼的主流大報,在其他地區和國家出現了大量跟風命名者,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為了區分出來,《泰晤士報》有時被英語使用者稱為《倫敦時報》(The London Times)。

播客 / Podcast  

字談字暢 014:​□□␣□□

您的設備沒有亂碼。緣於一封聽眾來信,本期聚焦於散播在文本中的空格與間隙。

字談字暢 013:「設計師分兩種:寫字和不寫字的」

張彌迪

新桃換舊符,舊席迎新客。初春假日,我們邀來深諳中國書法的設計師張彌迪,同聊字體排印之外的文字與藝術,探討書法藝術與文字設計的界限和交融。

字談字暢 012:欣喜堂內琴棋洞

今田欣一,日本資深字體設計師,創辦欣喜堂,鑽研和、漢字體歷史,擅長傳統字體復刻及調和。已發表數十款和、漢、歐文字體;部分亦授權方正字庫製作中文版。

字談字暢 011:Type Project

當下言論易歪曲,世風易偏頗,堅守中立之人無比難能可貴。是故,孔子重中庸,莊子以無為自然為本。——鈴木功記於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四

字談字暢 010:Typography 考

這是一台字體排印主題播客製作的一期字體排印主題節目。

字談字暢 009:文字之秋·東京篇

承接上期,我台駐東京記者 Eric 為您發回 Type& 2015 相關的前線報道。

字談字暢 008:文字之秋·京滬篇

タイプチャットをお聴きの皆さん、こんにちは。

Hello, everybody. You’re now listening to TypeChat.

大家好,您沒有轉錯台。

字談字暢 007:「通緝」中文字體排印事業的貢獻者

嘉賓席再迎新客,我們有幸邀請到 W3C 中文文字布局需求特別任務組聯席主席、Bobby(董福興)先生。

字談字暢 006:「我們花了九十分鐘時間來做聽眾反饋」

本期節目將與大家分享十一封聽眾來信。

字談字暢 005:「命名是字體設計師最重要的權力之一」

「歡迎各位收聽晚間情感節目。可以向我傾訴你們的悲傷或是喜悅,我是你們的——夜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