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研究 / Research

Basics: 錯誤的印刷術

Typo 是什麼?讓我們來看韋氏詞典在線版的解釋:

Typo
noun,名詞
A mistake in printed matter resulting from mechanical failures of some kind.
由於機械故障所造成的一個印刷錯誤。
計算機領域中,指排字錯誤。

同意詞:

erratum (排錯),literal error(文字錯誤),misprint(誤印),typographical error(排字錯誤)

typo 在90.91%的情況下,作為單數使用。在1億個口頭或書面出現的詞語中,typo約有11次。以typo開始的詞語有:typograph(鑄排機),typographer(排印工),typographic(排印學的),typographical(排印學上的),typography(排印學),typological(類型學的),typologically(類型學地),typologies, typologist(類型學家),typology(類型學)……

稿件刊發

《藝術與設計》雜誌邀我和史源寫的文章《字體里的國家故事》在最近的9月期刊登出來了,稿件做為雜誌本期特輯「國家形象,設計塑造」的一部分。文章不長,以時間順序簡述了各國代表性字體和國家形象的來龍去脈,面向大眾讀者,有興趣的各位可以購買來看看。

這裡謝謝雜誌、宋編輯和各位審過稿的朋友。

悲劇:宜家換字體

左為09年目錄冊,使用 Futura;右為10年目錄冊,使用 Verdana。Image: fontblog.de

世界在倫敦2012奧運會標誌的推出後就變得不能理解了。從這個令人驚愕的奧運標誌(記得 Wolff Olins 說2012年大家就會看出這個超前設計的好,現在卻仍看不透),到奧迪汽車 logo 換字(via Dajuin),然後是炙手可熱的雜誌《032c》,設計界出現了「以丑為上」的新潮流,這一「New Ugly」的現象也成為設計界探討的熱門話題。現在大型商業機構也莫名地加入了這趟渾水。宜家近期宣布將字體從 Futura 改為 Verdana。

消息一經宣布就在引起巨大的反對聲浪。設計師論壇出現了長篇批評,Youtube 出現了特別節目評論事件,Twitter(偉大祖國生日快樂)上謾罵和惋惜鋪天蓋地,網上抗議宜家這一決定的請願也熱鬧非凡,主流媒體如美聯社、《時代雜誌》、《紐約時報》和《商業周刊》都報道了事件。不過無論如何,宜家的宣傳資料已經開始大面積使用新的設計。

數字設計之美

「我最喜歡 Akzindez Grotesk Light 的數字2,它猶如一隻長頸天鵝。」——Erik Spiekermann

印度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在12世紀將其傳到了尚處在中世紀的歐洲,並逐漸排擠掉了羅馬數字,成為了被最普遍使用的數字。

拉丁字體有襯線和無襯線之分,然而在數字的世界裡,卻有着另外一種分類。

文本數字(text figures),也被稱為非等高數字(non-lining)、小寫數字( lowercase)、舊體風格(old-style)等,是一種模仿拉丁字母高低錯落而設計的數字。文本數字的形狀和上下位置模仿了小寫字母,0、1、2定義了 x 高度;6和8有上升部;3、4、5、7、9具有下降部。也有一些個別情況,如8世紀晚期至19世紀早期 Didot 家族製作的字模中,為了區別於草書的小寫字母z(類似數字3的寫法),數字3也具有上升部。這一傳統被後來的法國字體所繼承。

55

1945年,二戰結束。1948年,美國人發明了無粉腐蝕法,照相製版法(Phototypesetting ,也叫 cold type)終於攻克了批量生產的技術堡壘,金屬字印刷的時代即將退去。到了70年代,照相製版已經廣為流行。 照相製版原理是把所需的文字和圖像按尺寸要求縮放到照相底片上,再將底片貼合在塗有感光膠的金屬板上進行曝光,經過顯影在金屬板上形成感光膠膜。將膠膜浸入堅膜液中進行短時間處理,經加溫後形成一種有光澤的琺琅質薄層。薄層有很強的耐酸抗鹼特性,能保護下面的金屬表面不受化學溶液腐蝕。將金屬板浸入溶液中,無琺琅質膠膜的金屬表面被腐蝕溶解,剩下凸出的文字或圖像。

1952年的法國仍然處在戰後緩慢的恢復期。從大洋彼岸漂來的照相製版技術並沒有馬上得到認同。來到巴黎的瑞士人 Adrian Frutiger 在 Deberny & Peignot 鑄字公司找到了工作。Peignot 先生購買了美國第一台照相製版機 Photon 在法國的生產權,重新取名為 Lumitype。Frutiger的工作就是把老式鉛字字體重新繪製成適合照相製版的字體。在工作中,他敏銳地察覺到這一新技術帶來的可能性。當 Peignot 表達希望增加一款無襯線字體的時候,Frutiger 立刻建議由其重新設計,並在很快的時間內拿出了包含21種字級的 Univers 字體家族,其為此發明的數命名方法,開創了字體設計的新歷史。

Helvetica 和紐約地鐵的故事

The (Mostly) True Story of Helvetica and the New York City Subway
作者/ Author: Paul Shaw © 2008
原載於/ Original from: The (Mostly) True Story of Helvetica and the New York City Subway, Nov 18, 2008, AIGA.org
翻譯/ Translation: 經授權,由 Colourphilosophy 綜合其他資料編譯
本文經由作者擴寫,於2009年由 Blue Pencil Editions 出版同名書,2011年更新版由 MIT Press 出版,點擊此處購買

Helvetica 被普遍認為是紐約地鐵系統的標識字體。但事實上,它只被使用了20多年。60年代末,Unimark 設計公司為新地鐵系統選定的標準字體並不是 Helvetica。最初為什麼沒有被選用?Helvetica 又是如何成為今天MTA(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紐約大都會交通局)的官方字體的呢?讓我們撥開歷史的各種線索,看看這一段讓人糾結,超越了字體本身的故事吧。

無論是紐約市民還是外來的訪問者,都知道地鐵系統是一座迷宮。這一切的原因是三個獨立的系統被融合在了一起,其中兩條屬於早先成立的輕軌股份公司。

紐約地鐵系統正式成立於1904年10月27日, IRT (Interborough Rapid Transit區間快速交通線)公司開始運營包括了28個車站的9.5英里的地鐵線,從市政廳一直通向145大街和百老匯。1940年,運營IND(Independent獨立線)的城市交通委員會(Board of Transportation)收購了BMT(Brooklyn-Manhattan Transit布魯克林曼哈頓線)和IRT,把所有紐約的地下交通整合成了一個系統網絡。

Prince Street (1917). Image: AIGA.org

Grand Avenue, Newtown (1936). Image: AIGA.org

字體的性服務

Image: Wallpaper.com

倫敦街頭著名的紅色電話亭是著名的文化標誌,然而走進外表光鮮的電話亭卻是陣陣濃重的騷味——無數無家可歸者將這些電話亭當作最好的避難所。此外每個電話亭裡面也註定貼滿了眾多性工作者的廣告卡(Tart Card,下圖),這也是倫敦街頭的另一地下風景和文化標誌。這些設計甚至影響了一些主流設計師,包括來自皇家藝術學院的 Tom Phillips 和性手槍(Sex Pistol)樂隊設計師 Ray 和 Nils Stevenson.

Image: stefZ@Flickr

Wallpaper》雜誌在出版自己第一期「性愛」特輯之際,聯合 Type LLPSt Bride Library,邀請從著名工作室設計師(包括 Build、Why Not Associates 和 Spin 等等)到設計學生的一大批人,請他們根據自己選擇的字體設計字體的性愛廣告卡。重新設計的卡片也會隨後在倫敦的 KK Outlet 展出。

推薦:企鵝(Penguin)設計系列

Image: 套套盧

英國企鵝出版社(Penguin Books)的封面設計一直被奉為經典,近幾年隨着出版社60周年紀念和現代主義的重新流行,企鵝的設計再次被廣泛傳誦。一直想寫關於它的文章,但一直偷懶至今。今天通過方宏章的 blog 推薦,看到了套套盧上面連載的關於企鵝出版社設計的文章,涵蓋了歷史、現狀和人物訪談,十分優秀,推薦給大家。

《紐約客》:慢設計與實用主義

倫敦的街頭報攤隨處可以看到《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這本將近四分之一是在講述紐約文化新聞的雜誌原本註定了它的本地性,但這卻遠遠無法阻擋它的魅力風靡全球——近100萬訂閱量中僅有16萬來自紐約。大都市精英知識分子的定位為其帶來了大量優秀的記者和作家(著名的如E. B. 懷特、伍迪·艾倫和蘇珊·桑塔格),大量的長文報道向美國的中上層知識分子講述着他們應該關注的社會話題。這本1925年創辦的雜誌儘管已經度過了80多年,但今天已然充滿鋒芒具有活力。《紐約客》現在「早已成為美國人社會文化傳統的一部分,成為紐約乃至美國知識分子的一個象徵。」

1925年2月21日第一期和2009年6月1日上周期。

Grotesque of Our Age

本文是前幾個月的一篇雜誌約稿,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出版。現在貼出來,以饗讀者。文章探討了早期非襯線體的歷史和特點,以及現在的保存和發展。寫作時在倫敦 St Brides Library 查閱了史料和原版字體樣冊,與 Shi Yuan 合作成文。轉載請參閱我們的版權申明
2 Line English Egyptian,由 William Caslon IV 設計。

19世紀初,倫敦人 William Thorowgood 在字體師 Robert Throne 去世後用彩票獎金買下了他的鑄字商 Fann Street Foundry,正式成為一個字體師。1832年,他將鑄字商新出品的非襯線字體命名為 Grotesque——意思是「怪異的」,這一詞無不體現了當年非襯線字體的先鋒感——並在當年的字體樣表的附表裡悄悄附上了第一副 Groteque 的樣張。

播客 / Podcast  

字談字暢 021:Kerning Panic·字談字串(一)

串台是很好的事,串得越淫亂越好。
——IPN 領導人不鳥萬如一最高指示

字談字暢 020: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聽眾朋友早上好,今天是 5 月 3 日星期二,歡迎收聽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字談字暢 019:「作為字體廠商,我們應該為所當為」

陽春之際,本台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文鼎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字型總監楊淑慧女士(Grace Yang),為我們娓娓道來文鼎新產品以及二十幾年的艱辛歷程和作為字型廠商的社會責任。

字談字暢 018:我們又花了九十分鐘時間來做聽眾反饋

本期節目將與大家分享三封長信、二則新聞;並附一例勘誤,以正視聽。另有 ATypI 兩位主席的遠道問候。

字談字暢 017:「應該把楷體的創新提到日程上來」

3 月 9 日,第二屆「字體之星」收官。我們有幸邀請到此次字體競賽的評委會主席、著名字體設計師朱志偉先生,以及評審工作組的成員張暄,為大家揭開台後工作的帷幕,還原後續活動的現場。

字談字暢 016:在博物館也是要看字體的

同時也是《博物志》的第 31 期

字談字暢 015:「上海活字」真的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的社會派推理作品

Shanghai Type,一個關於上海活字近現代世情的口述紀實及文獻整理項目。本期節目,與我們隔空對話的是 Shanghai Type 的發起人厲致謙和主要執行人龔奇駿。

字談字暢 014:​□□␣□□

您的設備沒有亂碼。緣於一封聽眾來信,本期聚焦於散播在文本中的空格與間隙。

字談字暢 013:「設計師分兩種:寫字和不寫字的」

張彌迪

新桃換舊符,舊席迎新客。初春假日,我們邀來深諳中國書法的設計師張彌迪,同聊字體排印之外的文字與藝術,探討書法藝術與文字設計的界限和交融。

字談字暢 012:欣喜堂內琴棋洞

今田欣一,日本資深字體設計師,創辦欣喜堂,鑽研和、漢字體歷史,擅長傳統字體復刻及調和。已發表數十款和、漢、歐文字體;部分亦授權方正字庫製作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