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研究 / Research

《新平面》字體連載

國內設計刊物近來多有涉及字體。最近有較強專業背景的陳嶸在《新平面》雜誌的連載本期講到西方字體基礎,質量應該有相當的保證,不會讓人失望。推薦有興趣的朋友買來一看。

另外還有小林章的採訪,在新雜誌《PRO》上。另另外我們(我和 Colourphilosophy)在新一期《Urban》雜誌也有簡短的個人採訪,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看。

V&A 的十五世紀木刻

十五世紀的木刻版聖經,點擊看細節。V&A 博物館。

倫敦 V&A 博物館新翼最近盛大開幕。新翼歷時七年半準備,耗資3200萬英鎊,主題是「中世紀與文藝復興」。展覽布展考究,展品令人嘆為觀止。上圖是十五世紀的木刻版聖經,據說是專為窮人而印製,風格和印刷質量都十分優秀,字體是當時流行的 Black Letter。

在 Vimeo 上找到博物館的視頻,介紹了木刻撲克牌的製作工藝,應該與上圖的聖經類似。

這張撲克牌是在1490-1500年間用木刻技術完成的,由鏤空模板上色。首先將整個牌面設計刻在乾燥平整的木板上。具體的做法是將粉筆塗在草稿的背後,然後用鐵筆將粉筆印在木頭上,再用墨水在木頭上描繪整個設計,最後用刻刀將線條雕刻出來。然後使用有粘性的墨水,將其鋪在刻板上,然後用手動印刷機將紙張鋪在刻板上,印出設計(圖中使用的是19世紀的印刷機)。待晾乾後,用鏤空模板最後上色。

Myriad 的故事

Myriad,英語單詞,意為「無數的」。同時,「Myriad」也是一款字體的名字。由羅伯特·斯林巴赫(Robert Slimbach,1956年-)和卡羅·圖溫布利(Carol Twombly,1959年-)在1990年到1992年期間以 Frutiger 字體為藍本為 Adobe 公司設計。

Myriad 是早期數碼字體時代的先驅,伴隨着技術的成長一路走來。如今,它更多地和我們相見在顯示屏幕上。當然,還有那著名的標榜設計的電子品牌。

1992年,耗時2年開發的 Myriad 終於發布了歷史上第一個版本:Myriad MM。這款溫和且具有良好可讀性的人文主義無襯線字體,集諸多當時最新的數字字體技術於一身。

Trajan 在電影業

2009 台北金馬影展海報

台灣金馬獎結果今天揭曉。傳統上金馬獎的海報雖然細節不足,但風格上都年年有變,實驗十足(參見歷屆海報)。今年的海報設計也繼續領先於同類華人電影活動。但風格也鋒芒減退、略見成熟,就連字體也用了風靡好萊塢的 Trajan(Johnsonbanks 語)。

中國高速公路標誌牌更換字體

中國高速公路新標誌牌。Image: 9811.com.cn

我們在前年提出疑問,想找到中國道路標誌牌的字體,結論是大部分情況下,是 Helvetica 和 Arial 混合使用。這是我們猜測的國家標準,因為沒有官方的文檔可供公眾瀏覽。當然後來也見到了襯線體的使用,令人驚訝。

這個月中國交通運輸部開始大面積的更換高速公路的命名方法,由原來的中文名稱更換為字母+數字的形式。伴隨而來的是大面積的更換高速公路標誌牌,而我們也發現,新的標誌牌也採用了新的字體。

字體數字化簡史與 WOFF

1970年代報紙的製作,編輯們在大型的字體膠片機上輸入文章標題,製作膠片。Image: fullerton.edu

與音樂存儲技術近似,標準化字體之存儲和傳播的介質,也經歷過由模擬(analogue)向數字(digital)的轉變。如若密紋唱片可類比為鉛字,磁帶便相當於早期照相排印(Phototypesetting)所使用的字體膠片 1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唱片業與印刷業都歷經了里程碑式的轉變,數字格式的唱片和數字格式的字體開始主導市場。

1970年代

一九七六年,索尼公司展示了光學存儲媒介的原型,同一年,Monotype 推出 Lasercomp,後來成為世界上第一台商業上成功的數字激光圖像排印設備,Linotype 則推出了 Typomatic 照排機,終結了 Linotype 九十年的鉛字製造史;一九七八年,Linotype 推出 Linotron 202 ,採用數字矢量字體 2 ,與此同時,計算機學界泰斗高德納(Donald Ervin Knuth)則因為照相排版質量的不堪,編寫着後來成為學術界出版之重要標準的排印語言TeX ,以及字體描述系統 Metafont。當印刷業跨入八十年代,數字矢量字體已是印刷廠排印時採用的主要形式。

「長S」的故事,與 ß 和積分符號

從左至右,單詞依次為:smallest、support、subsistence、sufficient。1996年 Routledge 出版的《人口論》1789版重印版。

課上要讀馬爾薩斯(Malthus)《人口論》(An Essay on Population),從圖書館找來1789年的重印版。讀起來卻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文中大部分單詞中的「s」都被長相奇怪的「f」代替,如上圖所示,讀起來要不斷猜詞,實在想不透這樣做的原因。於是百思不得其解,尋求幫助。我們的 Web Developer、身處德國的 Metaphox 很快發來了正解,做為字體和文字細節,頗為有趣,以嗜各位。

《Tages-Anzeiger》落選的新設計(續)

Image: fhzdesign.blog.sohu.com

方宏章在 blog 上發表了另一篇關於《Tagas-Anzeiger》的新設計,同樣也是落選的方案。由美國人 Brian O’Connor 設計。

《Tages-Anzeiger》落選的新設計

左為舊版設計,右為新版設計。Image: iA

Hi-iD上看到的消息。瑞士蘇黎世出版的全國性德語報紙《Tages-Anzeiger》(每日導報)於近日完成了新版設計,由 Tom Menzi 操刀。但今天要提《TA》的重新設計方案中參加投標的一個,由基於蘇黎世和東京的 iA(InformationArchitects)操刀,因為他們新穎的設計思路,我覺得有必要在眾多重新設計報紙的 project 中提起,即便他們沒有獲得這個項目。正如他們說的:這是一個美麗的失敗故事。

字體的發展與國家形象

九月份在《藝術與設計》雜誌刊登的文章,現在貼出來。這是原來的版本,可能與印刷版有部分差異。在此再次感謝參與校對的宋敏、杜欽和盧濤三位朋友。另外加上了參考書目和插圖。

本文作者為 Rex Chen 和 Shi Yuan,請勿轉載。謝謝。

儘管字體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的最早期,與文字和書寫的萌生同時出現,但現代意義上的字體排印(Typography)嚴格來說,是從十五世紀德國的約翰內斯·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術開始的。從這一時期開始,批量印刷成為可能,而金屬鑄的字體也取代各地的手寫體,成為主要的傳播載體。自此開始,不同地區的字體發展也走上了獨立而又互相影響的道路。隨着國家主義在現代的盛行,各國政府和設計師們開始重視字體的國家形象問題,於是紛紛回顧自己的歷史,試圖在過去的發展中尋到符合國家和民族氣質的字體。受這種國家化運動的影響,很多國家形成了與本國形象相輔相成的字體特色,從英國的商業和傳統的結合,到德國的機械和實用,以及瑞士的平和、中立等等,字體成為展示國家形象直觀而有效的工具。本文按時間順序,試圖把握代表各國形象字體發展的決定性歷史時期,回顧各國標誌性字體的特點環境、來源和發展。

文藝復興與手寫體:意大利字體

卡洛琳小寫體(Carolingian minuscule)和數字版Nicolas Jenson SG 的比較。Images: belmont.edu; identifont.com.

十五世紀的意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當時的意大利各個城市都處於自治狀態,城市獨裁者們都貪圖玩樂,一心想要擺脫宗教傳統對他們的束縛。因此這些城市的文藝環境十分寬鬆,當局鼓勵和提倡描寫世俗生活的作品,而非一味的表現宗教的神聖,這一社會環境為整個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色彩奠定了外部基礎。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的彼特拉克(Petrarch)大力歌頌個人性的偉大,認為世俗的成功與跟上帝關係並不相互違背,相反是上帝賦予了人類巨大的智慧和能力,人類理應在世間充分享用這些天賦。他對於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的道德倫理和文化十分崇尚,認為古代才是人性最燦爛的時刻。

播客 / Podcast  

字談字暢 031:TypePro 2016

TypePro 2016: Shanghai 於 9 月 3 日在同濟大學舉辦,Eric LiuColourphilosophy 發表主題演講。本期節目將與聽眾分享現場錄音及演講幻燈片。

字談字暢 030:Johnston & Johnston

一百分鐘,講述一款百周歲的經典字體,以及一個世紀前孕育了這款字體的書法家。

字談字暢 029:主播的日常

這是一期特別節目:同一物理空間中的兩位主播,在某個日常的夜晚,就地取材,圍繞字體排印展開了沒有主題的閑聊。

字談字暢 028:《西文排版》與「新人文宋」

「字體排印是對讀者的一份心意」——高岡昌生先生在《西文排版》的後記中寫下了母親的這句話。而此書中譯版的字裡行間,同樣包含着翻譯、監修、設計者們的諸多心意。

字談字暢 027:字體排印里的點和線——從打字機說起……

由鍵盤輸入常用標點,看似雖非難題;令符號顯示稱心如意,實則也非易事——從機械打字機到電子計算機,標點符號的用法、錄入及呈現,糅合了習慣和風格、地域和技術的歷史痕迹。

字談字暢 026:Kerning Panic·字談字串(二)

亂碼,漢字圈電腦用戶難免遭遇的問題。今日又串《內核恐慌》,亂談亂碼。

字談字暢 025:平面設計師口中的網格系統

經典設計指南《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月前付梓,兩位監修相聚一談,奉上翻譯、出版背後的故事,以及字裡行間之外關於「網格系統」的見解。

字談字暢 024:博物字(二)——印刷之家體驗

在博物館也是能排活字的。今天,我們走進東京印刷博物館,體驗手排鉛字的凸版印刷,一窺西方活字排印技術在日本印刷史中的風貌。

字談字暢 023:Palatino 自然史和 Zapf 野生史

Palatino,名匠 Hermann Zapf 的代表作,龐雜而繁衍不息的字體家族。Robert Bringhurst 在新作 Palatino: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 Typeface 中,以類比生物進化的視角,記述了 Palatino 譜系的演進歷史。

字談字暢 022: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聽眾朋友早上好,今天是 5 月 31 日又一個星期二,歡迎收聽全球字體新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