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研究 / Research

Computer Modern 的故事

TAOCP

以 Computer Modern 字体排印的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第一卷。

现代个人计算机软件中可以进行排印或者出版准备工作的系统,以所见即所得型为主流,从早期的 Apple MacPublisher、Aldus PageMaker,到曾经非常兴盛的 Quark­XPress,以及现在的 InDesign 莫不如是,甚至连 Microsoft Word 都可以归入此类 1 。但是,在桌面计算机的图形化用户界面尚未普及时,字符终端上其实已经出现了优秀的排字工具。这一工具也许并不够直观,不过这或许也不失为其优点:写作者可以将精力集中于文档的内容、而非其展现形式之上;作为源文件的纯文本并不依赖于平台而存在,易于管理和版本控制;用于处理源文件的程序也可以极富扩展性。这实际上是典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理念,这样的系统也的确是出于一个计算机科学家之手——你也许已经猜我在说什么:TeX

为了信息传达的更加有效 / 交通专用字体

德国用于路牌的 DIN 1451 字体。Image: typografie

之前有一篇博文是关于杭州新交通设施的设计方案,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院设计的,有不少朋友提出一些异议和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关于交通道路标志牌字体方面的问题,之前一直想写一点评论,现在整理了一下补上。

西文部分

心细的一些朋友已经看出,这个设计方案西文所使用是英国现代设计的最主要代表 Gill Sans, 在文字排版方面 Gill Sans 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尤其在一些文学性小说方面。其字形温文尔雅,带有浓郁的英国绅士气质,具有人文主义的构造游走于无衬线和衬线的 Gill Sans 更具现代感,这都使 Gill Sans 成为一款经典的字体。

Erik Spiekermann 谈字体的版权法

Image: stewf@Flickr
作者/ Author: Jürg Lehni © 2009
原载于/ Original from: Interview with Erik Spiekermann, 2009, Typeface as Program
翻译/Translation: 经版权机构授权,由 Metaphox 翻译

Jürg Lehni (简称 JL,下同):我很想知道法律将字体(typeface)定性为软件(software)而非艺术品(artworks)背后的更多原因。是简单地由于 OpenType、PostScript 和 TrueType 都有些编程语言的方面呢,还是说这跟数字化的字体是对某种曾以铸造字模形式出售的排字工具之模拟这一事实相关?能请你讲解一下这个决定的性质吗?在我的研究过程中相关的解释非常少。

Erik Spiekermann(简称 ES,下同):将字体定义为软件的主要原因是字体很难受到保护这一事实,因为大多数人甚至看不出 Garamond 和 Bodoni 之间的差异,更不必说 Helvetica 和 Arial 了。字体「应该尽可能地不干扰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最多只是提供一点点审美上的附加价值」这一需求,成为评估其作为附加价值的「艺术性」贡献时的最大劣势,而这样的附加价值正是版权法所看重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根本没人想复制的、稀奇古怪的华丽字体可以受到版权保护的原因:人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那是一件「作品」,而不仅仅是对于已知参数的重组,问题是严肃字体恰恰依赖于这种重组。那么,既然字母「A」需要看起来像「A」,为什么某种至少在外行人看起来并无特殊之处的「A」应该受到版权保护呢?

Roman 与 Italic 的故事

Roman 与 Italic 的搭配使用范例,Italic在四句话中表不同作用:第一句强调拖颤音,第二句代替了说话的引号,第三句表示语气强调,第四句表示专有名词(「亚里士多德写了《天论》」)

顺着上次 Black Letter 的故事线索,我们继续说说中世纪过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所诞生的两种影响深远的「书体」:Roman 和 Italic。我觉得把他们称为「书体」似乎更为合适。对比中文,我们有篆书、隶书、楷书等等,在某一具体的书体之下,再按照书法者的名字等细分为某某体。概念明晰了,我们就开始说故事吧。

Roman

14至15世纪,意大利的文人们追随着彼特拉克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之志,在日常书写和出版物中,广泛采用了一种他们所认为具有「罗马风格」的手写字体。通过检索古代文献,他们重新发现了11世纪查理曼时期留存于修道院的早期小草书体。时任罗马教廷秘书的布拉乔利尼 1,发明了一种新的字体:采用了卡洛林小草书体的小写字母;对于大写字母,则取自古罗马的石刻大写体。另一位文人尼古力 2 吸取了 Black Letter 的连笔法则,通过倾斜字母的角度,加快了书写的速度,成为了 意大利体(Italic)的雏形。

WOFF 使用指南

于一月21日发布的 Mozilla Firefox 3.6 版本提供了对于 WOFF (Web Open Font Format) 字体格式的支持。关于这一字体格式的意义,本站之前的《字体数字化简史与 WOFF》一文已有提及,而我们今天将简单地演示 WOFF 格式的具体使用及其效果。对于网页设计者来说,使用 WOFF 格式与使用此前已经被支持的 TrueType 或 OpenType 格式在方法上并无不同,都是通过 CSS 的 @font-face 等规则完成的。首先是通过指定 WOFF 格式的字体文件之 URL 来定义一个 font-family 名称:


@font-face {
  font-family: myfontname;
  src: url(link/to/the/woff-font/fontname.woff) format("woff"),
       url(link/to/the/ttf-font/fontname.ttf) format("truetype");
}

通过以上代码,支持 WOFF 的浏览器如 Firefox 3.6 将自动下载 link/to/the/woff-font/fontname.woff 这一字体,不支持 WOFF 但是支持内联 TTF 的浏览器则会自动下载 link/to/the/ttf-font/fontname.ttf。(Internet Explorer 两者都不支持,对应解决方案请参见这里。)由网页设计者自行决定的 myfontname 则是这些字体的代称,设计者可以在接下来的 CSS 中使用它来定义页面元素所使用的字体,例如:


#content{
	font-family: myfontname, Georgia, serif;
}

此外,仅限于 Windows、Linux 平台的 Firefox 非标准 CSS 属性 text-rendering 同样可以用来控制 WOFF 的渲染方式。其可取值及对应效果是:

auto
默认值。浏览器会自行猜测应该优化字体的渲染速度、可读性还是精准度。对于基于 Gecko 引擎的浏览器如 Firefox 而言,取此值也就意味着对尺寸大于20像素的文本会使用 optimizeLegibility,否则使用 optimizeSpeed
optimizeSpeed
优化速度。Gecko 将尽可能快速地渲染字体,而不保证字体的可读性和精准度。Kerning (字母间距微调)和 ligatures (连字)将被禁用。
optimizeLegibility
优化可读性。Gecko 将强调文本的可读性而不是字体渲染的速度和精准度,Kerning (字母间距微调)和 ligatures (连字)也会被启用。
geometricPrecision
优化精准度。Gecko 将强调字体渲染的精准度而非速度和可读性,目前其效果与 optimizeLegibility 相同。

请注意这一属性会被 Mac 平台上的 Gecko 引擎忽略,渲染效果将总是 optimizeLegibility

具体用例如下:


/* make sure all fonts in the HTML document display in all its
   glory, but avoid inadequate ligatures in class foo elements */

body  { text-rendering: optimizeLegibility; }
.foo  { text-rendering: optimizeSpeed; }

根据 Mozilla 的这篇文章,字体业界对 WOFF 的支持也已经开始。FontFont 甚至提供了一个免费的 WOFF 字体展示,其中除了包含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还有 WOFF 的 MIME Type、防止字体外链的方法等。我们在这里给出一个略经修改的在线版本,当然需要使用 Firefox 3.6 来访问。Windows 用户请注意浏览时不应禁用 ClearType。

雪豹新简体字体 Hiragino Sans GB

虽然我们关注西文,但这里有一则关于 Mac OSX 雪豹的新中文字体 Hiragino Sans GB 的英文文章,很有意思。苹果相当重视这次简体中文字体的开发,与开发公司商讨下,由大日本 Screen(大日本スクリーン)和北京汉仪合作开发。汉仪有20位设计师和20位工程师。主设计师钟女士与来自日本方面字游和 Screen 的工作人员于07年底会面。当场没有翻译,只能通过比划点头来确认总体修改方向。

新字体根据 Adobe GB 1-4 字集修改,两万九千字,两个磅值。设计根据中国标准(GB)在日本的版本上修改。中国字体的设计要求要硬朗,日本设计师猜测是否由于中国早期甲骨文和碑刻的材料影响。字体随雪豹出版,独立商业版本只在日本发行,售价580美元(近4000人民币) 。来自中国信息处理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的70岁检验师特地致信,称赞设计水准。汉仪方面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听说这种情况。

我们以前有文讨论苹果默认中文字体。简体字原本处理方法是 STXihei,但日文 Hiragino Kaku Gothic 胜出不只一点,唯有简体字不全+汉字是日本标准,新的 Hiragino Sans GB 将提高简体屏幕字体标准。

(本文原载于本站 Twitter,via @Shotype_en)

更新

jjgod 在技术方面也有提到雪豹中文字体升级

繁体方面类似的 Hiragino Sans CNS 在正式版本中被苹果放弃,最后的默认字体是 Heiti TC。Heiti TC 在各方面要逊色于 Hiragino 系列,而 Hiragino Sans GB 有完整的繁体字集,因此更换原因不得而知。在繁体版本上更换默认字体请参考这里

Bob Noorda 过世

阿姆斯特丹出生,入籍意大利的著名设计师 Bob Noorda 周一过世。他曾在 Helvetica 的基础上主持设计了米兰的地铁指示系统,还参与了纽约和圣保罗的地铁标识系统。他为众多的意大利品牌设计了 logo,还是 Unimark International 的创始人之一。生前他一直担任了米兰理工的教学任务。

Ultrafragola Channels TV 上有一段简短的视频介绍,意大利语。

推荐:小林章访谈

Image: 字里行间

陈嵘的 blog 刊登了他对小林章(Kobayashi Akira)去年早些时候的访谈全文。小林章提到了对比日本传统的尺规设计,对书写笔法的理解对于字体设计的重要性。还有在亚洲地区臭名昭著的 Old Century Style 体,版本很多,但和 PC 中易宋体的英文部很像,有空详述一下。同时他个人不倾向于太依赖于电脑。

另外亦可参考我们以前对于 PingMag 对他采访的译文

TIB on Twitter

Type is Beautiful 今天开始有了自己的 Twitter 帐户,点击 follow 我们。我们将使用 Twitter 与大家分享和交流短小的评论、资讯和作品推荐,将网站更多的用于长文和分析。

尽管 Twitter 在中国国内被封,但 Twitter 的已有网络和国际化的程度足以弥补这一问题。原来的想法是在中国国内的微博系统中做一份拷贝,但一方面做双向交流的维护困难,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向这种现实困难的屈服也应有个底线。Twitter 本身「走入墙内」的方法很多,使用方便。

祝大家 tweet 地开心。

你是什么字体?

Image: pentagram.com

你是什么字体」(What Type Are You)是 Pentagram 的新年祝福互动应用。Pentagram 声称「耗时七年,由东欧23名学者研究而成」而且结果都「正确无误」。系统会询问你四个选项来描述自己,分别是:

  1. 情绪还是理性?
  2. 含蓄还是外露?
  3. 传统还是革新?
  4. 随意还是克制?

系统会根据你的选择从16种风格迥异字体中选择符合你性格的字体并给予介绍。尽管载入动画由延迟,但等等就好。我的字体是 Baskerville Italic,你是什么?

(系统密码是「character」)

播客 / Podcast  

字谈字畅 050:如果困在孤岛三天三夜

在 Type is Beautiful 十周年庆的余温中,我们连线创办人 Rex,一同回首过往三千七百多天中令人记忆犹新的片段。希望那些曾经触动过我们的契机或事件,也能为你带来些许启发。

字谈字畅 049:Not just 金萱

金萱,不只是宝岛茗品,同时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中文字体项目。今日有幸请到「金萱」烘焙者、justfont 两位创始人 Michael 和 BBC,作客演播室,娓娓道来不止于金萱的故事。

字谈字畅 048:我们这次并没有花九十分钟做听众反馈

过去十二个月内,全球各地的信件及留言纷至沓来,从文字到语言,从字体到排版,从书本到展览……挂一漏万,今天的一百五十分钟,我们将与大家分享来函十五则。

字谈字畅 047:汲古新字

独立造字十余载,应永会先生汲古而创新,坚持着一套手作工匠式的方法。今日我们有幸请到这位匠人,与听众分享「汲古书体」的诞生始末,以及应永会在刻本字体设计历程中的探索心得。

字谈字畅 046:独家专访山景城下肖湘晔

Noto Serif CJK,亦名 Source Han Serif(思源宋体),是 Google 与 Adobe 合作出品的第二款泛中日韩开源字体家族。在 Noto Serif CJK 面世将近满月之际,本台有幸邀请到 Google Noto 字体项目产品经理肖湘晔,讲述关于 Noto 的独家故事。

字谈字畅 045:九十年前的未来字体

Futura,几何无衬线体的一个标签作品,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精神象征。恰逢其诞生九十周年,特邀嘉宾 Rex 与我们分享 Futura 及其设计师 Paul Renner 的故事。

字谈字畅 044:Kerning Panic·字谈字串(四)峰回路转换行来↵

一段无主题的闲聊后,我们开始「回车」——从打字机的历史出发,回顾「换行」这一文字排版现象在机械设备和数码环境中的存在方式及遗留问题。

字谈字畅 043:「请 Eric 讲一下 Eric 的私生活」

Eric Gill,以其同名的字体作品著称于世。然而,只有综合其才华造诣、生活方式及信仰理念的多面性和矛盾性,才能更为完整地塑造 Gill 其人在历史中的形象。

字谈字畅 042:日星铸字行的日月

台北,TypeTour 的第二座城市,字体与视觉文化之旅的最新一章。今日与听众分享此次行程的重要一站:日星铸字行。

字谈字畅 041:西文书法的译者之述

《西文书法的艺术》重版数次,是关于拉丁字母书法艺术鉴赏及书写技法入门的经典指南,中译本亦付梓上架。今日特邀该书两位译者,Mira 和厉致谦,共述西文书法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