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研究 / Research

秀英體歷史

日文翻譯:Shizuka Kin,特別感謝:老薑

「秀英體」被譽為日本現代活字印刷字體的重要源頭之一(另一個是築地體)。得名自誕生字體的印刷所——秀英舍。1867年(明治9年),佐久間貞一在現在的銀座地區創立了「秀英舍」印刷所。在這之後,一批印刷所相繼成立:1870年本木昌造創立了「新街活版所」,1872年平野富二的「平野活版所」……

倫敦地鐵:導航設計的經典

Johnston 體與圓標標誌。Image: London Transport Museum

倫敦地鐵(London Underground,也稱 the Tube)是世界上第一條客運地下鐵路,始建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於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車。一百多年來,它不斷發展、歷久彌新,再加上其一整套世人熟知的視覺形象,成為倫敦乃至英國的符號。時至今日,倫敦地鐵早已成為視覺設計的典範,給世界上其他城市鐵路系統留下了無數可借鑒的設計資本。2013年,倫敦地鐵將迎來它的150歲生日。

信黑體與《失控》單行本:設計師柯熾堅訪談

對於 Type is Beautiful 來說,新近出版的唐茶單行本諸多特點中最為耀眼的一個,莫過於它所採用的特製字體:信黑體(Xin Gothic)。這套出自香港設計師之手、有多個字重的全套黑體字於今年發布,是中文字體領域的一件盛事。我們特別為信黑體用於唐茶叢書一事採訪到信黑體設計團隊 Visionmark 領銜的設計師柯熾堅(Sammy Or)。柯熾堅作為蒙納黑體和儷黑的設計者,是中文屏幕字體設計的最重要的設計師之一。

Kurt Weidemann 和德國設計

Image©Marc Eckardt
本文刊載於《藝術與設計》2011年5月期,內容稍微有所改動。

前幾天收到 Erik Spiekermann 的 Email,告訴我德國設計元老 Kurt Weidemann(克特‧威德曼)去世的噩耗,雖然 Erik 在郵件中寫的很平淡,但是感覺到他對於這設計元老的崇高致敬!這位德國最後一位字體設計大師的隕落,讓人難免有一種遺憾之心。我的思緒在尋找記憶里的 Kurt Weidemann 圖片我打開 Fontblog 網站(德國 Fontfont 公司的專業字體 blog)看到已經有一篇關於 Weidemann的報道了。這對針峰相對了幾十年的冤家總於有個了結了,記得2008年的時候 Weidemann 寫過一篇關於 Erik Spiekermann 代表作 Meta 字體有抄襲嫌疑,而專業執着的 Erik Spiekermann 也好不客氣進行反駁,而且非常大度的邀請Weidemann這位前輩參加 Erik Spiekermann 一手創辦的 TypoBerlin 國際字體研討會,他們現場進行辯論,這場新老兩代設計師的精彩對話載入了史冊,回想起非常有意思。

連載:活字字體的基礎講座

從今天開始,一連四周,我們將每周發布連載《活字字體的基礎講座》。《活字字體的基礎講座》是 Type is Beautiful 應 Apple4us 的委託,自日文翻譯而成的字體基礎知識介紹。日文原文可見於日本字體公司「今田欣一設計室」於其官方網站「欣喜堂」的「基礎講座」。這一基礎講座包含五個部分,首先介紹活字字體的一般概念,之後是「和字」字體歷史、漢字字體歷史和西文字體歷史,最後闡述三種文字如何協調排版。我們節選其中除去西文字體歷史的四部分翻譯成文,依次發布。

翻譯者是我們網站的新作者,旅日學者 Eric Liu,以及我們的網站技術支持 Metaphox 。因為業餘的精力和時間都有限,Metaphox 更是第一次進行日文翻譯,文中翻譯的錯漏之處懇請有心去閱讀日文原作的讀者們指正。頁面題圖背景文字設計 Julius Hui。

我們從這篇連載開始嘗試支持繁(正)體中文顯示。各位可以點擊右上角的「繁體」按鈕進行切換,在此感謝小野大神製作的繁簡轉換插件

毋庸置疑,當代日本的文字鑄排之技術與理論都相當先進,許多在中國本土已經流失或正在流失的精神和技藝,在日本列島上仍舊煥發著蓬勃的生機,並有着獨樹一幟的風采。日本為漢字能在當今電子化時代繼續保持其當下的文化傳承和審美之功用,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這篇文章的翻譯過程中,日本遭遇到史無前例的地震與核泄漏災害侵襲。我們謹以此文向日本人民的文化與精神致敬。

考慮到這篇文稿的特別之處,我們為它特別設計了版面,並以迷你站點的形式,將全文獨立發布,煩請各位移步到專門頁面上閱讀全文。此後每周我們會在這裡、Twitter飯否上提醒大家新部分的發布。各位如果有建議和意見請在此留言。

連載首頁

  1. 什麼是活字字體
  2. 不要再用「代稱」了 ──和字字體歷史
  3. 宋朝體與明朝體的流變──漢字字體歷史
  4. 活字字體的調和體

Neue Haas Grotesk 商業發布

著名字體設計師 Christian Schwartz 的作品 Neue Haas Grotesk 終於準備商業發布。從4月18日到30日的兩周內,用戶將可以直接從 Commercial Type 購買字體。六月份開始,Neue Haas Grotesk 將開始由 Linotype 銷售。新字體分文本(text)和顯示(display)兩套,前者有三個字重,後者有八個(從 XX Thin 到 Black)。

Gill Sans 之外的 Eric Gill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最近開始了名為「Eric Gill: Public and Private Art」的微型展覽,展示二十世紀初最偉大的英國藝術家之一的 Eric Gill 鮮為人知的一面。Eric Gill(1882—1940)最為著名的是作為英國標誌性字體 Gill Sans 的設計師(參見我們譯文)。Gill Sans 橫掃英國的巨大成功(英國陸軍、BBC、企鵝等等)使得 Eric Gill 的其他作品都被其光芒掩蓋。大英博物館這次就避開字體設計,集中展示了 Eric Gill 的另一才能:雕刻設計師和雕刻師。

TIB 發布 ReverseTick(玲瓏)倒排模版

ReverseTick(玲瓏)倒排模版實現效果。請參見測試頁面(不支持 IE)
敬告:本文發佈於2011年4月1日

Type is Beautiful 今天開始發布 ReverseTick(玲瓏)倒排模版,並發起提倡中文倒排的潮流。該模版今天開始進入測試(請參見測試頁面,不支持 IE),如果反應良好我們將在一周後發布測試版下載,供 WordPress 用戶使用。

何為倒排

「倒排」顧名思義,就是將現代中文排版順序完全顛倒。閱讀從文章底部開始,從右向左橫排閱讀,到頂端結束。

為什麼提倡倒排

從右到左閱讀是漢語的傳統閱讀形式,符合中文閱讀的傳統閱讀邏輯。因此這一排版和閱讀方式首先就繼承了早期中文的閱讀習慣,這在一個白話文被各種政治因素嚴重影響的年代 1,尤具文化和民族意義。

第二,根據普林斯頓大學2010年由 Connor Diemand-Yauman 等人研究 2 3 證明,閱讀文字的困難有助於更有效地學習。研究顯示,同樣的文字使用不常見的排版、難讀的字體,會令閱讀者花費更大的精力閱讀該段文字,進而文字內容會對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本着對字體之美的高度尊敬,我們認為混用 Comic Sans 和 Bodoni 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我們認為一定有更優雅的解決方案。答案就是:國學。經過對中國古籍雕版和近代橫排的研究,我們發現,將文字倒排能夠在不影響閱讀和尊重文字的情況下,最大化的改變讀者的閱讀習慣,進而最大化的完成內容輸出的效率。

此外,我們前文《討論:長文的數字排版與閱讀》提到妨礙網絡上閱讀長文的主要原因在於瀏覽器文字缺乏進度指示(progress register),因此讓讀者無法獲得滿足感。使用倒排要求一開始就得滾動到頁面下方,能夠使讀者就一開始就了解到文章長度,閱讀中不斷接近頂端,讀者的成就感油生,更加鼓勵讀者完成閱讀。

最後,從我們的測試中發現,倒排文字由於與大部分文字排版相逆,可以改變頸椎的工作習慣,改善頸椎酸痛。在觸摸屏設備閱讀時,手指的重複動作也會顛倒,改善手部的運動神經。

諾基亞換字簡評

Image: Nokia

諾基亞(Nokia)近日發布的新字體 Nokia Pure 引發了很多興趣。該套字體的設計由倫敦的字體設計公司 Dalton Maag 進行。新字體將全面替代諾基亞使用多年的、標誌性的字體 Nokia Sans(由設計明星 Erik Spiekermann 設計,見我們前文訪談)。Nokia Pure 系列包括拉丁、西里爾、希臘、阿拉伯、希伯來字母,以及天城文和泰文,未來還將包括中文。

根據 Dalton Maag 的新聞稿,新字體的想法源於諾基亞在智能手機在過去幾年的節節敗退。個性過於鮮明的 Nokia Sans 隨着諾基亞的成功而紅極一時,成為諾基亞視覺形象的主導元素,現在也隨着諾基亞的隕落而成為陳舊和非智能體驗的視覺代表。在蘋果的設計成功面前,更換這一界面和字體設計自然成為決心重整旗鼓的諾基亞改頭換面的第一炮。

Bodoni 的絕唱:更新

樣冊中的中文字樣。(左邊為挪威語,右邊為藏文)

應大家要求,關於 Bodoni 的樣冊又增加了以下各種文字的照片。圖中的文字種類根據意大利語翻譯與查證,如有錯誤還請指出。另外很多語言文字今天的地位已經有很大變化,我們都標了出來作為參考。 樣冊為1818年出版,2010重印。

播客 / Podcast  

字談字暢 095:三個做編輯的設計師談編輯設計

當我們談論編輯設計時,我們可以談論些什麼:一個術語的涵義,一門學科的範疇,一項工作的內容,一種設計的態度?今日三人鼎談,我們邀來了老朋友——設計師同時也是一位編輯的 Mira——與聽眾分享關於「編輯設計」的理解。

字談字暢 094:東京都見顏真卿

年初,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名作《祭侄文稿》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本期有幸邀來前往觀展的彌迪,即時即地為我們分享個中體驗,並與我們進一步暢聊字與帖的欣賞之道。

字談字暢 093:此 UI 非彼 UI

IRG (Ideographic Rapporteur Group) 是一個我們多次提及的工作小組,而關於它的組織、成員與運作,聽眾或許知之甚少。今日本台有幸邀來 IRG 青年專家 Eiso,與大家分享 IRG 幕後的故事。同時,Eiso 也將進一步為我們介紹 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相關的基本概念、歷史信息以及工作進展的最前沿。

字談字暢 092:「孔雀西南飛,半年一徘徊」

初春時節,萬物更新。今天向大家介紹由 Eric 主創的「孔雀計劃」——一個重建中文排版思路的項目。本期節目,我們將從「孔雀」的由來談起,回顧過往內容,展望新年規劃,以供聽眾了解孔雀計劃的主旨。

字談字暢 091:「你這美元符號怎麼不像美元?」

「Glyph」是討論字符、字體等文字相關話題時最常涉及的概念之一。其涵義及用法,或因語境而變,或因認知差異而生混淆,翻譯方式亦有分歧。今日,我們將嘗試與聽眾一同來理解、辨析這個術語。

字談字暢 090:巴黎城內加拉蒙

翻閱西文襯線體歷史,克洛德·加拉蒙(Claude Garamont)是不可遺漏的匠人、設計師。他為後世留下了「加拉蒙體」(Garamond)——不只是一款傳世的活字字體,更成為一套反覆重刻的藍本、一種字體風格的代名詞。

字談字暢 089:我們先花六十分鐘來做聽眾反饋

轉瞬又是一年。本期,我們先花六十分鐘來做聽眾反饋——隨後,再為大家盤點近期海內外的新聞新事、新書新字。

字談字暢 088:Kerning Panic·字談字串(七)輸入法大亂斗

漢字因其字符集龐大而不便直接鍵入,輸入法應運而生。隨着輸入法技術的發展、常用計算設備的更替以及用戶習慣的變遷,中文輸入法至今已經積澱了大量品類,各有特色專長。闊別許久,今天我們與《內核恐慌》的兩位主播圍爐雜談輸入法。

字談字暢 087:字體之秋·二〇一八上海篇

今天,為大家報道本季字體之秋的最後一站——上海。我們邀來老朋友厲致謙、同時也是本期主題「Type Space|字體空間相對論」沙龍活動的演講者及主要協調人之一,向聽眾介紹與回顧沙龍的詳情。

字談字暢 086:字體之秋·二〇一八東京篇

承接上期,我台繼續發回在東京舉辦的 Type& 2018 相關報道。本期特別邀請到了在日本求學中的 Richor,與主播 Eric 一同分享參與 Type& 的見聞及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