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研究 / Research

The Story of Story

在文字設計的術語里,stor(e)y 指字符中由筆畫圍合出的封閉或半封閉區域;本文姑且將其譯作「字閣」。與另一術語「字櫃」(counter)有所不同的是,「字閣」一般專用於描述小寫拉丁字母 a 和 g 的兩對書寫變體。準確地說,「字櫃」這一概念集中而明確地指向字符中的負空間(negtive space),而「字閣」更側重於指示上述負空間所處的整體區域。熟悉英語的讀者,應該也會想起 stor(e)y 所代表的「樓層」含義。

書法家與電腦字庫

參與印刷字模的書法家任政書法作品局部。圖:金禾畫廊
本文為原上海印研所字體研究室設計師陳其瑞先生回憶文章。文中介紹了1970年代中國出版印刷業請書法家寫印刷字模的故事。本文手寫稿由張彌迪Colourphilosophy 編輯、整理。

時代的飛速發展給人們提供了越來越便捷的生活方式,如今寫信幾乎都不需要手寫了,為什麼?用電腦唄!搞美化包裝設計也幾乎一樣不用人工畫稿,電腦中有的是用不完的各種漂亮的字體,彩稿、黑稿,只要輕鬆點擊鼠標,也一樣能方便搞定。

尤其要提出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前,街上的各種店名招牌都是要請名人書法家題寫,然後再人工放大製作的。文革中上海「大世界」附近有一塊「鮮得來」三個亮麗大字的招牌,就是赫赫有名的書法家任政先生書寫的,想來也會同那兒賣的排骨年糕一樣,給人帶來深刻的回味⋯⋯現在人們要搞個美化店招的招牌題字,只要到電腦中去選擇就行了,要行書就行書,要隸書就隸書,至於要魏碑及歷史上有名的各種書家字體,在這裡都能給你提供方便選擇。

但你知道電腦中的行書、隸書、新魏體、篆書體是哪些書法家寫的嗎?

紐約停車指示牌新設計

(題圖:Pentagram)

在紐約街頭停車是出了名的麻煩事。因為停車指示牌極其雜亂無章,哪怕研究揣摩一番,仍少不了常被貼罰單的命運。紐約交通局官員 Janette Sadik-Khan 深知其痛:「有的停車牌高達5英尺,像一根圖騰柱,上面密密麻麻的信息讓人摸不着頭腦。」不僅如此,指示牌全部採用大寫字母,字體字號不一,文字居中對齊,閱讀起來十分吃力,有時還能看見三種顏色的四塊停車牌放在一起,上面堆了近250個字母。

好在現在一切有了改觀。今年1月,紐約市交通局宣布將採用重新設計的停車指示牌。參與這一項目的是大名鼎鼎的 Pentagram(五角星)設計公司,由 Michael Bierut 與團隊負責完成。作為設計師,Bierut 自己也飽受指示牌的困擾,以至於他只敢在車庫裡停車。不過,「我們真正開始着手這個項目時,才發覺原來的指示牌有多複雜。規則的可能性太多了,你開的什麼車?要停多長時間?在哪天停?在什麼時段停?需要用字體版式以及顏色幫助人們理清這些重疊的信息,的確是一項挑戰。」

《西文字體的故事》訪談

作為 TIB 最受歡迎的文章系列,請向不了解的讀者簡單介紹一下《西文字體的故事》一書的內容?

西文字體的故事》是寫給普通讀者的一本書。從希臘字母開始講起,介紹了從字母的演變到西方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些書體/字體的故事,還偶爾穿插了一些中文字體的比較性文字,是一本了解「字體」這門另類知識的入門小書。這本書集結了我在 TIB 上陸續發表的有關西文字體的各種文章。此外,增加了字體年表、術語彙編、索引等新內容。

超小型出版(Subcompact Publishing)

讀者和作者們逐漸意識到,由傳統出版商牽頭的「搬遷」式電子出版並不能適應新的閱讀環境和習慣。於是以「The Magazine」為首的各種新型電子出版嘗試逐漸展開。本文的「超小型出版」的概念由設計師和研究者 Craig Mod 提出,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他梳理了近期的一些嘗試,並探討了作者認為理想的電子出版模式。
作者/ Author: Craig Mod © 2012
原載於/ Original from: Subcompact Publishing, craigmod.com, 2012
圖片/ Images: 除特別說明外,Craig Mod © 2012
翻譯/ Translation with permission: Eric Liu。作者授權 Type is Beautiful 譯成中文,轉載請按照 Creative Commons 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牟體與大字本

本文為原上海印研所字體研究室設計師陳其瑞先生回憶文章。文中不乏與當今時代強烈不符的政治色彩。但時代的荒謬後,當年造字人的激情仍然可敬。曾發表於2012年6月7日《新民晚報》,有少量刪改。現原文刊出。本文手寫稿由張彌迪Colourphilosophy 編輯、整理。

牟體是人民日報美術編輯牟紫東書寫、設計的美化報版的標題字,也是印刷字體用個人姓名稱呼的極少個例之一。由於鉛字印刷,一個字號大小只能一付字,漢字又數量繁多,在上世紀60年代,《人民日報》卻能推出「長牟」和「扁牟」兩付不同的字體,在那時是相當不容易的事。而要由一個人完成設計書寫出所有的字符更是一個艱難浩大的工程,實在了不起。不管怎麼樣,在當時的中央,黨報給全國各地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英國設計博物館2013年年度平面設計

《The Gentlewomen》雜誌 #6。Image: Fantastic Man

英國設計博物館(Design Museum)的2013年「年度設計」(Design of the Year)開展,展覽公布了建築、數碼、時尚、傢具、平面、交通、產品六個類別的入選名單。各類別獲獎者將於2013年4月17日公布。展覽將於3月20日到7月7日在倫敦展出。入選作品包括建築類 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銀河 SOHO」、伊東豊雄等「Home For All」,數碼類英國政府網站「GOV.UK」、日本設計中心「大柵欄」app、產品類 Berg「Little Printer」、Heatherwick Studio「奧運會主火炬」等。

平面類公布了共15個入選作品,從書報設計到機構形象,從海報到展覽。我們挑選了幾個作品做簡單介紹。

被遺忘的宋體

六人集體照。這是赴江蘇太倉沙溪大隊,請農民顧阿桃評選字體的一張集體照(部分人員)。前排中間是「造反」後的字體室組長(替代室主任)瞿宗玉,帶格子圍巾的是我(陳其瑞),右面是老前輩周今才,後排自右至左是陳永海、許柏康、陳初伏。背景是縣革委大禮堂,剛聽完顧阿桃的報告會。
近來,中國近現代字體設計歷程廣受關注。在《字海沉浮:中國現代造字發展縮影》一文後,我們也受原上海印研所字體研究室設計師陳其瑞先生的委託,將他幾篇回憶文章全文刊發,講述更多當時的故事。本文手寫稿由張彌迪Colourphilosophy 編輯、整理。

一次偶然的上網搜索,我無意中發現有一個網友自發組織的「字體交流與鑒賞小組」。其中小青年厲向晨設計的康熙字典體更加引起了我的關注,已被不少雜誌採用作標題排版。接着網友張彌迪也在小組發出了「有誰知道宋四體嗎」的討論帖子。看着這些話題,電腦屏幕前的我,很想參與他們的討論,無奈我只會用搜狗打字法中的手寫輸入,一筆一划的鼠標寫字相當吃力費時,我也不是他們的成員,上傳圖片資料,鏈接其他文件更不會,只能一次次地看着他們熱烈討論而遺憾關機作罷。這兩個話題的答案,四十多年前就有了,上海印刷研究所字體設計室早就完成過康熙字典體。

這款字體來源自老一輩字體設計師中唯一健在的、被華文字庫老總黃克儉稱作「國寶級」人物的徐學成。而我親身參與經歷了這一設計,至今腦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如今四十多年後新一代的設計師及我們這些前輩,想不到會有這樣歷史性的相會,在這裡繼續我們的討論……

獨立發現:Lineto

Lineto 出品,Urs Lehni & Lex Trüb 設計的字體 LL Brown。Image: Lineto.com

Lineto 是由瑞士設計師 Cornel Windlin 和 Stephan Müller 於1993年成立的。5年後他們設立 Lineto.com,售賣自己設計的字體,並邀請其他設計師一起發布字體。現在 Lineto 已經成為一個著名原創獨立字體師的聚集地。

弘一法師與開明書店楷體字模

弘一法師(1880–1942)

俗名李叔同,原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皆有開先河之功。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為僧,苦心向佛,精研律學,弘揚佛法,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關於他的佛學、書法、音樂等領域成就廣為人知,而這位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大師,不為人們所熟悉的曾經也參與過中文字模的設計。

播客 / Podcast  

字談字暢 121:泰晤士畔卡斯隆

今天的節目將帶你回到 The Type 的發起之地——英國,去回顧與我們淵源頗深的經典西文襯線體 Caslon。主編 Rex 再次做客嘉賓席,為大家講述 Caslon 字體及 William Caslon 家族的沉浮舊事。

字談字暢 120: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聽眾朋友早上好,今天是 3 月 3 日又一個星期二,歡迎收聽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本期節目,我們將首先從海內消息出發,介紹字體競賽信息及中文字體作品,隨後回顧海外值得關注的品牌字體、設計教學、市場調研及軟件資訊。其中,我們也特別引介了非拉丁字母的西文設計指南,補充多文種字體設計的觀察視角。

字談字暢 119:行長欄寬長長長(cháng zhǎng cháng)

行長、有時也稱欄寬,是每次排版工作前都須精心規劃好的參數之一。如何科學度量行長,如何分析行長優劣,如何定奪行長數值,或許也是很多設計師日常面臨的問題。本期節目,我們就來聊一聊「行長最優值」的迷思。

字談字暢 118:字間字隙字字齊

字距是文字排版的又一基礎概念。與行距類似的是,它存在着術語名稱的混雜;與之不盡相同的是,「字距」時常指代着多個可調的參數。今天我們將圍繞中西文排版的實踐,一窺字間字隙。

字談字暢 117:我不是人肉字體辨識機

辨識字體可能是不少聽眾朋友的愛好,如何辨識字體也是眾多字體排印愛好者的疑問。面對時下的海量字庫,我們能否找尋有效的方法、構建合理的體系,去分辨、記憶和管理字體相關的信息?本期節目將試着為大家提供一些線索。

字談字暢 116:後信息時代

「後信息時代」大會年末於廣州落下帷幕。在「漢字論壇主題對話」單元中,我們往期的嘉賓彌迪及主播 Eric 應邀參與對談。本期節目播出現場錄音,以饗未能到場的聽眾。

字談字暢 115:喜歡遊樂園的字體設計師

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徐學成先生於今年 11 月 1 日辭世。「上海活字」項目整理了徐先生手稿、作品、著作以及個人經歷相關的文獻和影像資料,籌辦了線下展覽及線上數字檔案的發布工作。今天,我們特別邀來「徐學成字體設計回顧展」的兩位策展人厲致謙和夏世軍,以及參與文獻編輯工作的 Mira,為大家介紹關於展覽和檔案的台前幕後。

「上海活字」項目期待你的支持。歡迎通過支付寶帳戶 [email protected] 捐贈,我們將對捐贈的個人、公司或機構署名致謝;也歡迎成為編譯志願者,致信 [email protected] 並附上個人信息及相關作品即可報名。

字談字暢 114:字體之秋·二〇一九東京篇

隆冬將至,回顧上一個秋天,繼續為大家帶來字體排印業界的近聞。與去年相同,我們再次邀來留學東京的 Richor,分享 Type& 2019 活動現場的細節及親身參與的感想。

字談字暢 113: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聽眾朋友早上好,今天是 11 月 26 日又一個星期二,農曆冬月初一,歡迎收聽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本期節目,首先回顧文字技術相關的消息、值得關注的字體設計競賽以及海外知名廠商的動向;隨後,我們將對比介紹國內手機品牌和操作系統的字體定製案例;最後,向大家推薦兩份別具一格的出版物。

字談字暢 112:樓蘭姑娘你去何方

阿拉伯字母可書記多種語言,也是中國幾個少數民族語言所使用的文字。今天我們邀來資深西文字體設計師張暄,跟大家聊聊非母語者參加阿拉伯文字體設計課程、以及入手設計阿拉伯文字體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