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字设计的术语里,stor(e)y 指字符中由笔画围合出的封闭或半封闭区域;本文姑且将其译作「字阁」。与另一术语「字柜」(counter)有所不同的是,「字阁」一般专用于描述小写拉丁字母 a 和 g 的两对书写变体。准确地说,「字柜」这一概念集中而明确地指向字符中的负空间(negtive space),而「字阁」更侧重于指示上述负空间所处的整体区域。熟悉英语的读者,应该也会想起 stor(e)y 所代表的「楼层」含义。
时代的飞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如今写信几乎都不需要手写了,为什么?用电脑呗!搞美化包装设计也几乎一样不用人工画稿,电脑中有的是用不完的各种漂亮的字体,彩稿、黑稿,只要轻松点击鼠标,也一样能方便搞定。
尤其要提出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街上的各种店名招牌都是要请名人书法家题写,然后再人工放大制作的。文革中上海「大世界」附近有一块「鲜得来」三个亮丽大字的招牌,就是赫赫有名的书法家任政先生书写的,想来也会同那儿卖的排骨年糕一样,给人带来深刻的回味⋯⋯现在人们要搞个美化店招的招牌题字,只要到电脑中去选择就行了,要行书就行书,要隶书就隶书,至于要魏碑及历史上有名的各种书家字体,在这里都能给你提供方便选择。
但你知道电脑中的行书、隶书、新魏体、篆书体是哪些书法家写的吗?
《西文字体的故事》是写给普通读者的一本书。从希腊字母开始讲起,介绍了从字母的演变到西方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些书体/字体的故事,还偶尔穿插了一些中文字体的比较性文字,是一本了解「字体」这门另类知识的入门小书。这本书集结了我在 TIB 上陆续发表的有关西文字体的各种文章。此外,增加了字体年表、术语汇编、索引等新内容。
牟体是人民日报美术编辑牟紫东书写、设计的美化报版的标题字,也是印刷字体用个人姓名称呼的极少个例之一。由于铅字印刷,一个字号大小只能一付字,汉字又数量繁多,在上世纪60年代,《人民日报》却能推出「长牟」和「扁牟」两付不同的字体,在那时是相当不容易的事。而要由一个人完成设计书写出所有的字符更是一个艰难浩大的工程,实在了不起。不管怎么样,在当时的中央,党报给全国各地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英国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的2013年「年度设计」(Design of the Year)开展,展览公布了建筑、数码、时尚、家具、平面、交通、产品六个类别的入选名单。各类别获奖者将于2013年4月17日公布。展览将于3月20日到7月7日在伦敦展出。入选作品包括建筑类 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银河 SOHO」、伊东豊雄等「Home For All」,数码类英国政府网站「GOV.UK」、日本设计中心「大栅栏」app、产品类 Berg「Little Printer」、Heatherwick Studio「奥运会主火炬」等。
平面类公布了共15个入选作品,从书报设计到机构形象,从海报到展览。我们挑选了几个作品做简单介绍。
一次偶然的上网搜索,我无意中发现有一个网友自发组织的「字体交流与鉴赏小组」。其中小青年厉向晨设计的康熙字典体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已被不少杂志采用作标题排版。接着网友张弥迪也在小组发出了「有谁知道宋四体吗」的讨论帖子。看着这些话题,电脑屏幕前的我,很想参与他们的讨论,无奈我只会用搜狗打字法中的手写输入,一笔一划的鼠标写字相当吃力费时,我也不是他们的成员,上传图片资料,链接其他文件更不会,只能一次次地看着他们热烈讨论而遗憾关机作罢。这两个话题的答案,四十多年前就有了,上海印刷研究所字体设计室早就完成过康熙字典体。
这款字体来源自老一辈字体设计师中唯一健在的、被华文字库老总黄克俭称作「国宝级」人物的徐学成。而我亲身参与经历了这一设计,至今脑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如今四十多年后新一代的设计师及我们这些前辈,想不到会有这样历史性的相会,在这里继续我们的讨论……
Lineto 是由瑞士设计师 Cornel Windlin 和 Stephan Müller 于1993年成立的。5年后他们设立 Lineto.com,售卖自己设计的字体,并邀请其他设计师一起发布字体。现在 Lineto 已经成为一个著名原创独立字体师的聚集地。
字距是文字排版的又一基础概念。与行距类似的是,它存在着术语名称的混杂;与之不尽相同的是,「字距」时常指代着多个可调的参数。今天我们将围绕中西文排版的实践,一窥字间字隙。
新中国第一代字体设计师徐学成先生于今年 11 月 1 日辞世。「上海活字」项目整理了徐先生手稿、作品、著作以及个人经历相关的文献和影像资料,筹办了线下展览及线上数字档案的发布工作。今天,我们特别邀来「徐学成字体设计回顾展」的两位策展人厉致谦和夏世军,以及参与文献编辑工作的 Mira,为大家介绍关于展览和档案的台前幕后。
「上海活字」项目期待你的支持。欢迎通过支付宝帐户 [email protected] 捐赠,我们将对捐赠的个人、公司或机构署名致谢;也欢迎成为编译志愿者,致信 [email protected] 并附上个人信息及相关作品即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