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研究 / Research

Adjustable Font 简介

图:具备「Adjustable Font」功能的字体(左)与普通字体(右)在简单几何变形后的差异

Type Project 坐落于东京都练马区安静的一隅。公司成立于2001年。现有成员共七名,包括创始人铃木功。

Type Project 的源动力是扩展文字的可能性。在2003年发表了 AXIS Font 之后,Type Project 以字体开发为中心进行了各种先进技术的尝试。比如以成为新一代字体标准为目标的基本字体(AXIS Font 1,AXIS 明朝体 2),拥有新功能的自定义字体(Driver's Font 3,Adjustable Font),表现固有个性的字体(POLA 美术馆标识字体,都市字体 4)等等。其中以 Adjustable Font 尤为出众,代表了近年东亚字体技术的一大技术进步。

数码复制时代的艺术品

本文感谢易舒对《Rijksstudio: Make Your Own Masterpiece!》一文的翻译。

光韵的衰竭……与当代生活中大众意义的增大有关,即现代大众具有着要使物在空间上和人性上更易「接近」的强烈愿望,就像他们具有着接受每件实物的复制品以克服其独一无二性的强烈倾向一样。[Benjamin, 1936]1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机械复制时代中,Walter Benjamin(瓦尔特·本雅明)如是说。数码复制时代中,光韵2又何以重塑?

Rijksmuseum(国家博物馆)位于阿姆斯特丹,主馆经大幅改建后在今年四月重新开放。若留意过我们三月间的报道,或许会对其全新的文字标识还存有些许印象。配上新的标语「国家博物馆,尼德兰之博物馆」(Rijksmuseum, the Museum of the Netherlands.),该馆一改三十二年的旧牌匾,尝试打造一个简单清晰的国际化形象,传递平易近人的情感讯息。

在品牌更替之际,Rijksmuseum 也重新思考了数码复制时代中艺术作品的展示方式及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官方网站推翻了自二〇〇四年以来的陈旧框架,于去年十月末上线了全新版本。此番网站改版增设了一个特别的项目:Rijksstudio(国家博物馆工作室)。在 MW2013 上,Rijksmuseum 数码主管 Peter Gorgels 专门发表论文加以介绍3。藉此,我们得以深入窥探 Rijksstudio 的设计细节及博物馆幕后的策划理念。

你是哪一款?

本文是特邀平面设计师卢涛为《字体故事》一书撰写的书评。原文登载《新京报》书评版。另可参考本书译者谈。本书近期由字节社出版电子版,优惠预售中。

2011年9月,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前十位里面出现了一本叫《Just My Type》的书,我这一款?我这一型?我这一号?——而它的副标「A Book About Fonts」,告诉你这居然是一本关于字体的书!呃,老外的口味究竟是怎么啦?一股强烈的反胃不禁让我回闪到我的朋友方老师,每每在专业字体课堂上面对一群两眼无神的同学们的那种无力感,他毕竟还是一个绕着教学大纲走的海归派。

因为只要随便翻看一本正常点的关于字体的书,它们都会不厌其烦地从六百年前的约翰内斯·古登堡向你扯起。而这本《字体故事:西文字体的美丽传奇》则是这样开头的:「在布达佩斯,外科医师们为十七岁的印厂学徒哲尔吉·绍博施以手术。因为失恋,他将心上人的姓名铸成铅字,吞入腹中。」哇~~好惊悚!

即便是 Ellen Lupton 所著的那本业内口碑不错、亲和易读的《字体设计指南》(上海人美,2006年版)亦毫不例外地以字母/Letter、文本/Text、栅格/Grid 划分篇章;就算 Lewis Blackwell 把这个悠久传统浓缩到《西方字体设计一百年》里,也没有多少同学会对一个世纪前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宣言有多少兴趣。假如我们的方老师手持的是 Simon Garfield(西蒙·加菲尔德)的这本「美丽传奇」的话,整个课堂情景很可能会变成一场跌宕起伏的故事会——

陈其瑞字体设计年表

1969年上海印刷研究所字体设计室全然人员合影。前排左起:瞿宗玉、施渭峰、许柏康、顾震寰、陈初伏、陈永海。后排左起:陈其瑞、徐学成、钱震之、邵广凡、周今才、谢培元、华宗慈。
本文为陈其瑞先生回忆文最后一篇。陈其瑞先生是较早进入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的「年轻」字体设计师。他经历了新中国最早的专业字体设计实践,在团队中逐渐成长成熟。作为在世的为数不多的字体设计前辈,他热心和年轻一代交流,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一手资料,他是我们研究上海字体设计历史的起点。他一生的字体设计年表,是宏观历史背景下的个体范本。本年表由张弥迪Colourphilosophy 编辑、整理。

1961年,18岁

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毕业,入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字体设计室工作,陆续参与了黑一、黑二、宋黑、经典著作体等字体的设计工作。

迷宫行走:伦敦地铁150周年公共艺术作品

圣詹姆斯公园(St James's Park)地铁站。(图:The Guardian

自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开通以来,伦敦地铁已走过150个年头。伦敦「地铁艺术」项目组(Art on the Underground)邀请多位艺术家参与创作,共同庆祝150周年纪念。其中规模最大的创作要数英国当代艺术家 Mark Wallinger 创作的「Labyrinth」(迷宫)。整个庞大的系列作品由270幅不同的迷宫图组成,将会被永久悬挂在伦敦270个地铁站内。

The Story of Story

在文字设计的术语里,stor(e)y 指字符中由笔画围合出的封闭或半封闭区域;本文姑且将其译作「字阁」。与另一术语「字柜」(counter)有所不同的是,「字阁」一般专用于描述小写拉丁字母 a 和 g 的两对书写变体。准确地说,「字柜」这一概念集中而明确地指向字符中的负空间(negtive space),而「字阁」更侧重于指示上述负空间所处的整体区域。熟悉英语的读者,应该也会想起 stor(e)y 所代表的「楼层」含义。

书法家与电脑字库

参与印刷字模的书法家任政书法作品局部。图:金禾画廊
本文为原上海印研所字体研究室设计师陈其瑞先生回忆文章。文中介绍了1970年代中国出版印刷业请书法家写印刷字模的故事。本文手写稿由张弥迪Colourphilosophy 编辑、整理。

时代的飞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如今写信几乎都不需要手写了,为什么?用电脑呗!搞美化包装设计也几乎一样不用人工画稿,电脑中有的是用不完的各种漂亮的字体,彩稿、黑稿,只要轻松点击鼠标,也一样能方便搞定。

尤其要提出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街上的各种店名招牌都是要请名人书法家题写,然后再人工放大制作的。文革中上海「大世界」附近有一块「鲜得来」三个亮丽大字的招牌,就是赫赫有名的书法家任政先生书写的,想来也会同那儿卖的排骨年糕一样,给人带来深刻的回味⋯⋯现在人们要搞个美化店招的招牌题字,只要到电脑中去选择就行了,要行书就行书,要隶书就隶书,至于要魏碑及历史上有名的各种书家字体,在这里都能给你提供方便选择。

但你知道电脑中的行书、隶书、新魏体、篆书体是哪些书法家写的吗?

纽约停车指示牌新设计

(题图:Pentagram)

在纽约街头停车是出了名的麻烦事。因为停车指示牌极其杂乱无章,哪怕研究揣摩一番,仍少不了常被贴罚单的命运。纽约交通局官员 Janette Sadik-Khan 深知其痛:「有的停车牌高达5英尺,像一根图腾柱,上面密密麻麻的信息让人摸不着头脑。」不仅如此,指示牌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字体字号不一,文字居中对齐,阅读起来十分吃力,有时还能看见三种颜色的四块停车牌放在一起,上面堆了近250个字母。

好在现在一切有了改观。今年1月,纽约市交通局宣布将采用重新设计的停车指示牌。参与这一项目的是大名鼎鼎的 Pentagram(五角星)设计公司,由 Michael Bierut 与团队负责完成。作为设计师,Bierut 自己也饱受指示牌的困扰,以至于他只敢在车库里停车。不过,「我们真正开始着手这个项目时,才发觉原来的指示牌有多复杂。规则的可能性太多了,你开的什么车?要停多长时间?在哪天停?在什么时段停?需要用字体版式以及颜色帮助人们理清这些重叠的信息,的确是一项挑战。」

《西文字体的故事》访谈

作为 TIB 最受欢迎的文章系列,请向不了解的读者简单介绍一下《西文字体的故事》一书的内容?

西文字体的故事》是写给普通读者的一本书。从希腊字母开始讲起,介绍了从字母的演变到西方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些书体/字体的故事,还偶尔穿插了一些中文字体的比较性文字,是一本了解「字体」这门另类知识的入门小书。这本书集结了我在 TIB 上陆续发表的有关西文字体的各种文章。此外,增加了字体年表、术语汇编、索引等新内容。

超小型出版(Subcompact Publishing)

读者和作者们逐渐意识到,由传统出版商牵头的「搬迁」式电子出版并不能适应新的阅读环境和习惯。于是以「The Magazine」为首的各种新型电子出版尝试逐渐展开。本文的「超小型出版」的概念由设计师和研究者 Craig Mod 提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他梳理了近期的一些尝试,并探讨了作者认为理想的电子出版模式。
作者/ Author: Craig Mod © 2012
原载于/ Original from: Subcompact Publishing, craigmod.com, 2012
图片/ Images: 除特别说明外,Craig Mod © 2012
翻译/ Translation with permission: Eric Liu。作者授权 Type is Beautiful 译成中文,转载请按照 Creative Commons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播客 / Podcast  

字谈字畅 122:上下左右下划线

今日的下划线作为一种文本样式,相较于纸质书刊,或许在数码设备上更为常见。实则,下划线有着相对古早的源头,起着多样的语义作用,在不同书写系统内又具有各自的呈现方式。同时,下划线的绘制无论在视觉上还是技术上,也都包含了诸多细节。本期节目,我们就将一一道来。

字谈字畅 121:泰晤士畔卡斯隆

今天的节目将带你回到 The Type 的发起之地——英国,去回顾与我们渊源颇深的经典西文衬线体 Caslon。主编 Rex 再次做客嘉宾席,为大家讲述 Caslon 字体及 William Caslon 家族的沉浮旧事。

字谈字畅 120:全球字体新闻联播

听众朋友早上好,今天是 3 月 3 日又一个星期二,欢迎收听全球字体新闻联播。

本期节目,我们将首先从海内消息出发,介绍字体竞赛信息及中文字体作品,随后回顾海外值得关注的品牌字体、设计教学、市场调研及软件资讯。其中,我们也特别引介了非拉丁字母的西文设计指南,补充多文种字体设计的观察视角。

字谈字畅 119:行长栏宽长长长(cháng zhǎng cháng)

行长、有时也称栏宽,是每次排版工作前都须精心规划好的参数之一。如何科学度量行长,如何分析行长优劣,如何定夺行长数值,或许也是很多设计师日常面临的问题。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聊一聊「行长最优值」的迷思。

字谈字畅 118:字间字隙字字齐

字距是文字排版的又一基础概念。与行距类似的是,它存在着术语名称的混杂;与之不尽相同的是,「字距」时常指代着多个可调的参数。今天我们将围绕中西文排版的实践,一窥字间字隙。

字谈字畅 117:我不是人肉字体辨识机

辨识字体可能是不少听众朋友的爱好,如何辨识字体也是众多字体排印爱好者的疑问。面对时下的海量字库,我们能否找寻有效的方法、构建合理的体系,去分辨、记忆和管理字体相关的信息?本期节目将试着为大家提供一些线索。

字谈字畅 116:后信息时代

「后信息时代」大会年末于广州落下帷幕。在「汉字论坛主题对话」单元中,我们往期的嘉宾弥迪及主播 Eric 应邀参与对谈。本期节目播出现场录音,以飨未能到场的听众。

字谈字畅 115:喜欢游乐园的字体设计师

新中国第一代字体设计师徐学成先生于今年 11 月 1 日辞世。「上海活字」项目整理了徐先生手稿、作品、著作以及个人经历相关的文献和影像资料,筹办了线下展览及线上数字档案的发布工作。今天,我们特别邀来「徐学成字体设计回顾展」的两位策展人厉致谦和夏世军,以及参与文献编辑工作的 Mira,为大家介绍关于展览和档案的台前幕后。

「上海活字」项目期待你的支持。欢迎通过支付宝帐户 [email protected] 捐赠,我们将对捐赠的个人、公司或机构署名致谢;也欢迎成为编译志愿者,致信 [email protected] 并附上个人信息及相关作品即可报名。

字谈字畅 114:字体之秋·二〇一九东京篇

隆冬将至,回顾上一个秋天,继续为大家带来字体排印业界的近闻。与去年相同,我们再次邀来留学东京的 Richor,分享 Type& 2019 活动现场的细节及亲身参与的感想。

字谈字畅 113:全球字体新闻联播

听众朋友早上好,今天是 11 月 26 日又一个星期二,农历冬月初一,欢迎收听全球字体新闻联播。

本期节目,首先回顾文字技术相关的消息、值得关注的字体设计竞赛以及海外知名厂商的动向;随后,我们将对比介绍国内手机品牌和操作系统的字体定制案例;最后,向大家推荐两份别具一格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