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研究 / Research

阿根廷字体之舞:Charlie Zinno 访谈

采访及文字整理:Colourphilosophy
翻译:王奕斐

巴西人爱桑巴,阿根廷人爱探戈,两大南美国家各有风情。阿根廷深受西班牙和法国影响,在字体设计上形成了理性、清晰又不乏热情的风格。我们有幸采访到年轻的阿根廷字体及平面设计师 Charlie Zinno,一窥新大陆的字体之舞。

传统与现代:Johnston 的遗产

Edward Johnston 的「Foundational Hand」教案展示。图:VADS

尽管 Edward Johnston 谦虚地称自己只是一名书法家,但他的涉猎领域还广布字体设计、平面设计、书籍装帧、教学和写作等。Johnston 本人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字体设计训练——甚至可以说,没有完成过任何正规的高等院校教育;然而凭借伦敦地铁字体等标志性作品,他被誉为「现代书法之父」,深深影响了几代英国设计师。

镂板字的断缺史

法国 Bery 产镂板。(图:Typefoundry

人类使用镂板(漏板,stencil)制图的历史源远流长,但镂板制字(stencil lettering)的历史并不久远。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八世纪,在大开本的法文和德文礼拜书上,部分特别的页面装饰有镂板印制出的带花纹字母。

《纽约客》重设计前奏

The New Yorker redesigned
(来源:House Industries

几十年来,崇尚「慢设计」的《纽约客》The New Yorker)一直以其细腻的散文,进取的新闻报导和不变的字体及版式吸引着读者。但从 2013 年 9 月 16 日开始,杂志页面上出现了一些细小但微妙的变化,迈开了重设计的脚步。在创意指导 Wyatt Mitchell 的带领下,《纽约客》更新了目录、主创人员页面、「Goings On About Town」栏目、书评版块(Briefly Noted)及小说版块等。设计上的改动包括调整分栏的数量,重绘 Irvin 字体以及引入辅助字体 Neutraface。

活字字体的基础讲座:西文字体的历史

普林尼(Plinius)著《博物志》(Naturalis Historia)使用了让松活字(Jenson)

西文字体的历史是欣喜堂《活字字体的基础讲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能赶上前次翻译发表。现在翻译工作终于完成,在此登出,以飨读者。原作者今田欣一先生的一贯主张是,现代日文是一套复杂的书写体系,因此现代日文字体应该分别用和字、汉字、西字三种各自不同的文字体系的字体进行混排。在现代的中日韩字库里,西文字符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掌握西文字体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阅读〈正体、斜体、哥特体—西文字体的历史

West Space Journal 刊头设计

WSJ masthead
West Space Journal 刊头,笔画粗细变化在West Space Journal 网站有更好体现。
West Space Journal (WSJ) 是一份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免费在线艺术刊物,隶属于墨尔本的艺术机构 West SpaceWSJ 邀请设计师 Wei Huang 为其设计刊头。Wei Huang 在荷兰著名书法家和设计师 Gerrit Noordzij 的理论启发下完成设计,并在 WSJ 网站发文讲述设计过程,原文题为〈Our Masthead〉,本站经授权发布译文。

原作 / Author:Wei Huang
翻译 / Translation:Emily Yang

纵横对齐不是现代方法

Facsimile of the Gutenberg Bible
Gutenberg Bible(古腾堡圣经)现代摹本。(来源:UMD Library
本文「纵横对齐」一语借自老貓的近文《它在的時候無人理解,走的時候也無人悼念:記一個漢字排版傳統的衰亡》(另见「癮科技」转载)。

上世纪,坊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Any man who would letterspace blackletter would shag sheep.(会去动哥特体字距的人,也会去搞绵羊。)

机械复制的生产链中,字距一度是关于排版审美的迷思。一套活字集合由设计师精心调整,由铸字匠细密打造;于是相邻字符的空间关系,凝固成一组依赖物理实体的法则。维持原生的字距——我尊重这样的法则,一如尊重先驱匠人的技艺和理性。

然而在 Jan Tschichold 和他的著作 Asymmetric Typography 流行之前,直至追溯回 Gutenberg 时代,「对称」「齐整」两种古老的视觉审美习惯无处不在。左右并齐的纵栏——我也欣赏这样的传统,一如欣赏古典格律的稳定及优美。

后世的排字匠人,逡巡于维持字距的洁癖和齐头尾的朴素趣味之间,寻求平衡与折衷。文字设计是又一门妥协的匠艺。

漫谈字体与信息媒介:《创诣》╳ 平面设计师

CUI Xianren
崔显仁在青岛街头写粉笔字卖艺。(来源:《柳州日报》)

访谈内容经《创诣》杂志授权发表,部分原载于 2013 年 10 月刊「字体潮」特辑。本文重订并增刊了杂志未发表的内容。

采访 / 文字整理:厉致谦,刘丽君

进入新世纪,字体成为大众视野下的新鲜话题。这股风潮来自独立中文字体设计师及设计团队的涌现,他们正在改变原有字体审美的潮流,进而影响其他各相关行业。然而历时数年,字体设计领域却也仍然是大设计版图里的小岛屿,孤独地漂浮着。伴随注重视觉体验的电子设备的普及,字体应用得到了极大拓展——从海报、产品包装、书籍封面、商业广告到 app 软件——应用领域中的推广是否能推动字体设计领域的发展?

《创诣》╳ 独立中文字体设计师

KhangXiDict specimen

访谈内容经《创诣》杂志授权发表,部分原载于 2013 年 10 月刊「字体潮」特辑。本文重订并增刊了杂志未发表的内容。

采访 / 文字整理:厉致谦,刘丽君

在为数不多的独立中文字体设计师中,有三位广为人知:北方的厉向晨,南方的应永会,香港的许瀚文。三位身处不同地域,设计道路和生存方式也有很大分别。厉向晨少年有成,已经可以依靠开发独立字体为生。应永会是国内最早开始独立制作字体的设计师之一,但要完全以销售自己的字体为生,还有很大困难。许瀚文在参与设计了信黑体之后,决心成为独立字体设计师,并在起步阶段取得了很好成绩;后因机缘,才改变计划加盟英国 Dalton Maag 字体设计公司。

上海字体设计寻旧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美华书馆), c.1895. (Image: The Mission Press in China)

彼时,陈其瑞先生的散文忆出沪申的字海沉浮。此间,陈嵘先生再度探访,娓娓道来尘封的字体往事。

本文作者陈嵘,2002 年毕业于日本武蔵野美术大学(Musashino Art University)视觉传达设计学科,获硕士学位。2007 年加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现任副教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负责人,并为北京汉仪科印签约字体设计师。从事以字体设计为核心的品牌和包装设计研究及教育。

本文原载于《创诣》杂志 2013 年 10 月刊「字体潮」特辑,经授权刊登重订版。

今天提到铅字技术,如同谈论昔日的 BP 机,曾经辉煌一时的历史早已逐渐被遗忘。我们开始那段历史的回顾研究,却也是因一场出人意料的缘分。2010 年 2 月,豆瓣「字体交流与鉴赏」小组的春节见面交流会上,偶然出现了一位年近 70 的老者,他就是曾在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工作过的陈其瑞老先生。正是他的出现,勾起了我们对解放后那段字体设计历史的兴趣。在陈其瑞老先生以及不少业界友人的帮助和参与下,我们共同开始了对那段历史的研究和资料收集。

播客 / Podcast  

字谈字畅 141:全球字体新闻联播

听众朋友早上好,今天是 12 月 22 日又一个星期二,欢迎收听全球字体新闻联播暨本年度最后一期《字谈字畅》。

冬至已过,2020 年即将告别。本期节目将回顾近期重要的设计评奖和会议活动,以及值得关注的众筹出版和新刊书目。在波澜起伏的年度里,独立研究者、设计师及出版团队,依旧持续在字体排印领域中贡献新的内容。来年我们仍然拭目以待。

字谈字畅 140:千万别谈 Futura,除非……

三年前 Futura 问世九十载,我们谈论了这款传奇字体和它的设计师,以及世人如何运用这款字体。今天,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一部谈论这款传奇字体的著作和它的中译本《千万别用 Futura》,以及两位嘉宾——俞佳颖和厉致谦——如何翻译这本书。

字谈字畅 139:三个人加起来都没看完的 ATypI

本期节目将继续回顾 ATypI 2020 环球线上全天候的会议进程。同去年一样,我们再次邀请 Mira 和 Richor 为大家介绍印象深刻的演讲及工作坊,分享关于精彩内容和一些「意料之外」的感想。

字谈字畅 138:线上环球阿蒂皮

与往年一样,ATypI 2020 年度大会如期举行;但与过往全然不同的是,本届大会在线上举办,二十四小时连续进行。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采访来自华语地区的 8 位演讲者,与大家分享各自发表的主题、印象深刻的环节及其他参会的感受。

字谈字畅 137:本顿父子的世纪传奇

一个多世纪前,林·博伊德·本顿和莫里斯·富勒·本顿父子协力,通过技术发明、高产设计及商业运作,促成了美国字体行业的诸多变革,还影响了东亚等更广泛区域的字模生产技术。今天我们请来主编 Rex,为大家介绍这对容易被忽视的传奇父子。

字谈字畅 136:五周年特别节目

五周年的「特别节目」通过网络直播与大家见面。今天播出全程录音,以飨未及参加的听众。再次感谢当日与我们一同完成这期节目的所有朋友,也期待下个周年我们的电波能继续与你相伴。

字谈字畅 135:显明解行号号珍

上期节目介绍了字号的常用度量单位「点」及其历史流变;本期将集中关注东亚地区、尤其是汉字活字的尺寸系统——号数制——在近代的产生及发展。通过史料,我们尝试厘清汉字「字号」对应的实际尺寸,及其背后蕴含的模数原理。

字谈字畅 134:英美欧陆点点通

点(Point)是最为基础的字体排印长度单位。点制系统的创建、修订,有着颇为纷杂的历史;其单位尺寸,也随地域及度量标准而流变。本期节目将为大家梳理相关史料,解说「点」之经纬。

字谈字畅 133:什么字体值得买

如何衡量一款字体产品的品质,是字体使用者和字体出品者都须面对的问题。本期节目将从设计、工艺、可用性等多个维度,介绍计算机字体的评测方法。在此之上,如何审视一款字体产品的价值,也是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字谈字畅 132:空格大战能否靠 Word 终结

时隔四年半,我们再次回到字体排印的一个老话题——空格。本期节目将集中讨论西文、尤其是英文写作中,句号后的空格数目。这一富有争议性的书写规则,关涉着阅读习惯、编辑体例、设计审美、技术传统乃至科学研究;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探讨字体排印细节问题的思路及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