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在哪里,书籍设计似乎都只在几个角落里兀自繁华,大部分书店的书架上展露的封面,或平淡无奇,或哗众取宠,或千人一面,加之电子书的兴盛,对包括封面在内的书籍装帧设计真正关注的人群越来越少。不过这并不会使设计师的热情消减,反而让一些术业有专攻的设计师得以大展才华。Peter Mendelsund(彼得·门德尔桑德)就是其中一位。
英国设计研究部(Design Research Unit,DRU)在二战时期建立。其建立宗旨充满了道德目标和理想主义:结合设计的新思想和实践的新方法,建立一个更好的战后世界。时至今日,在英国仍然可以看到他们的印记:铁路的标志,伦敦中心 Westminster 区的路牌,地铁 District 线的座套。承担着以设计改善社会的理想,DRU 以现代主义包装了英国的一个时代。
作为二战后于英国崛起的第一代设计顾问公司,DRU 的现代主义的设计领先 Pentagram、Total Design 和 Unimark 整整一代。DRU 创立之初的模型十分新鲜:跨领域合作,重新思考商业传播方式——主要体现在发展、实践企业标识(corporate identity)的概念。自成立之初,团队成员就由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以及建筑师组成,发展领域包括平面设计、展览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企业标识设计等等——其团队之多元,涉及领域之广泛,即使到今日也属罕见。更重要的是自创立之初,DRU 就遵循为公共大众设计的宗旨,致力于用设计改善英国每一位居民的日常生活。
「Bibliotheca」是一个对「圣经」这一概念进行再设计的 Kickstarter 项目,由美国设计师 Adam Lewis Greene 发起。对 Greene 来说,除了宗教属性,圣经本身也是一部重要的、可读的古代文学著作。然而这一文学性却被宗教用途所牺牲。由于需要保留查经、引用、教会活动等实际用途,圣经的文字结构被肢解、分割、序号化,使得连续阅读变得困难。为达到这些目的,圣经的设计也令普通人望而却步:高文字密度,各种文字设计的元素混杂,用来区分章节、正文、词性、注释等等信息,而全部这些通常都印在脆弱透薄的纸张上,以便可以成为方便携带的一册书籍。于是长久以来,圣经给人以庄严但枯燥的感觉。书籍设计师 Greene 的新项目正是要改变这一现状,重新让圣经成为可以畅快阅读的文学故事。
围绕英国雕刻师、字体设计师 Eric Gill 的故事讲不完。从他的字体到他的雕刻,甚至到他的私生活,都充满了故事。然而他还有另一个才华横溢的弟弟 MacDonald Gill(昵称「Max Gill」)的故事,已经被遗忘多年。
RP Digital Type Foundry 是捷克设计师 Radim Peško 于 2008 年创立的小型数字字体工作室。Radim Peško 现居阿姆斯特丹和伦敦,他本人同时也在荷兰的传奇设计学院 Gerrit Rietveld Academie 任教平面设计。在 RP 网站的介绍里这样写道:「工作室关注开发在形式上和概念上都有独到之处的字体。」
本期介绍三册日本摄影书。或是日本近几十年内的某些影像断片,或是对日本当代摄影行为的反思,又或是对日本半个多世纪摄影创作全貌的一番梳理。
在题材之外,三册书还有一个特殊的共同点。它们均来自台湾平面设计师王志弘主导的出版项目「Source」。「Source」是继「Insight」之后王志弘推动的又一创意书籍出版项目,与台湾脸谱出版社合作。王志弘亲自选书并完成装帧设计,同时还参与书稿的编辑以及后期营销、广告等环节的策划。
由 Google 和 Adobe 合作开发的开源「pan-CJK」(泛中日韩)字体家族近日终于发布。由于 Google 和 Adobe 未就字体统一命名达成一致,该字体被 Adobe 称为「思源黑体」(Source Han Sans,源ノ角ゴシック、본고딕),Google 方面的名称是「Noto Sans CJK」,以作为其泛 Unicode 字体家族成员。根据 Adobe 方面发布的介绍信息,该字体家族涵盖繁、简、日、韩字符,并继承了 Source Sans 的拉丁文、希腊文和西里尔文字形。所有字形少见地支持从 ExtraLight 到 Heavy 的七个字重。该家族的每个字体实例均有 65,535 个字形,也是 OpenType 格式支持的最大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