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牌組成了城市的文字風景,一朝一夕見證了城市歷史,一角一隅佔據了城市空間,一筆一畫描繪了視覺文化。然而招牌也正在面臨消逝的危機,北京的一紙拆除令引起諸多熱議,熱潮褪去,人們或許只能憶起這場口水之仗,卻來不及留意真正的招牌風景。「城市招牌備忘錄」,謹以慰藉當代人的城市鄉愁。
繼續閱讀招牌組成了城市的文字風景,一朝一夕見證了城市歷史,一角一隅佔據了城市空間,一筆一畫描繪了視覺文化。然而招牌也正在面臨消逝的危機,北京的一紙拆除令引起諸多熱議,熱潮褪去,人們或許只能憶起這場口水之仗,卻來不及留意真正的招牌風景。「城市招牌備忘錄」,謹以慰藉當代人的城市鄉愁。
繼續閱讀對特定時期的設計風潮的理解往往離不開對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時代趨勢的追溯,歷史巨輪循環往複間常有相似趨勢以及離經叛道者的探索。1960 至 70 年代,崇尚簡約、理性、網格設計的瑞士國際主義設計風格(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Desgin / Swiss Design)風靡全球,其影響力跨越空間,從歐洲蔓延到美洲,成為當時商業設計中最流行的設計風格;同時也跨越時間,當時的設計成果在當下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公共交通系統的標識,跨國企業視覺識別系統,還有手機、電腦等人機交互界面。
現代化的風格——無襯線字體、乾淨利落的幾何構成、遵循優美比例的網格系統、整齊劃一的品牌標識,對一些設計師來說,卻是一種無聊中庸。1970 年代開始,一批教育者、設計師、藝術家打破嚴謹、理性的網格,對圖像、文字排版進行實驗性探索,進一步探索美與丑之間的動態的平衡。這是新浪潮設計的歷史背景,這種風格興起之時正是朋克文化滲透各種文化領域之時,其精神內核也是源自朋克精神的質疑與反叛,因此又稱為瑞士朋克風格(Swiss Punk)1。
繼續閱讀各位朋友期待已久的 TypeTour Berlin 終於要來了。Deutschland, wir kommen!
金屬活字的發源地德國,是所有平面設計、文字設計愛好者的神往之地。本次 TypeTour Berlin 將造訪柏林、萊比錫、德紹包豪斯、德累斯頓,走進設計公司、字體設計工作室、博物館,在曾經一牆二治的傳奇都市中,一起感受當代德國字體的風景。此外,德累斯頓絕對有潛力成為本次行程最大亮點,我們將在舒馬赫格布勒先生博物館式的活字鑄造與排印工坊里度過一整天,細數他的古董收藏,親自動手學習純正的德式字體排印。
在 2017 年的 Design Indaba 設計大會上,由南非設計師 Nkuli Mlangeni 設計的 Sankara 毛毯獲得了「南非最美之物」的獎項。它運用了極具辨識度的色彩及圖案,線條簡潔,圖形幾何化特徵顯著,整個版面呈現出嚴謹的網格系統,被許多媒體稱讚為南非傳統與瑞士風格的交織。
儘管 Mlangeni 的確是一位在瑞士留學的設計師,然而深入挖掘毛毯圖案的靈感來源——非洲南部小國斯威士蘭(Swaziland)的蘆葦舞節中人們穿着的服飾圖案、以及恩德貝勒部落(Ndebele)的傳統牆繪——就會發現,它們本身與瑞士風格就極為相似,其發源時間卻比瑞士風格早了半個世紀。兩種並未交叉的文化,在各自的語境下發展出視覺風格的趨同。
繼續閱讀歡迎來到上海曾經的文化街區域。上海作為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搖籃和重鎮,中文印刷業、出版業、報業、鑄字業,乃至革命,皆起源於此,並由此推動了近代中國文化走向新頁。我將帶領大家,在這片歷史街區中兜兜轉轉,邊走邊看,用腳步丈量曾經的老閘區、文化街、報館街、英租界、麥家圈的城市尺度,講述歷史掌故,搜尋歷史坐標中遺漏的蛛絲馬跡。
繼續閱讀都說在國外過年沒有年味,但只要看到中國餐館門口貼着的春聯,似乎濃濃的過年味道,連帶着鞭炮的火藥味一起向你撲來。
這是在前幾年的春節筆者在東京拍攝到的一張照片。當時只是覺得這幅春聯怎麼念怎麼不順,似乎是平仄不對,但又覺得可能是把上下聯貼反了。於是我把此圖貼到了社交網絡上,同為 TIB 作者的梁海回復說:「主要是很多人根本判斷不出來哪個是上聯……」
繼續閱讀19 世紀,地理世界已不再迷霧重重,隨着資本市場的形成與工業革命的浪潮,「日不落」帝國就此崛起,以英美為首的新教傳教士成為基督教事工的主心骨。如果說明清之際的教士更注重「講經」,那麼這一時期的新教傳教士憑藉著他們所向披靡的雄厚工業資本,更有理由去急於「傳道」。「西儒」先賢對「相通之理」連篇累牘的迻譯已然非晚清之時務,直截了當的宗教意識輸出才是機器帝國應有的容姿,大肆的印刷出版自然成為此刻的關鍵,遂致使西人的漢字排印設計天生具有強烈的功能指向,同時這份工作也緊緊依附於宗教意志,系列設計成為基督教文字事工的重中之重。
繼續閱讀2016 年 9 月 14 日,ATypI (Association Typo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國際文字設計協會)第 60 屆年會在波蘭華沙召開。會上,微軟、Adobe、蘋果和谷歌聯合發布了第 1.8 版 OpenType 規範,宣布支持用戶端無級變換的功能,命名為 OpenType Variable Font(OpenType 可變字體)。
字體界無不震動。Dalton Maag、Dutch Type Library、Font Bureau、蒙納、森澤和華文等多家字體廠商發來祝賀,兩大字體設計軟件 FontLab 和 Glyphs 率先宣布支持新規範。推特上的平面和字體設計師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字體設計師 John Hudson (約翰·哈德森)宣稱:「OpenType 可變字體,是數碼字體近十年來最偉大的進展。」
字體的無級可變性,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但 OpenType 1.8 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背後經歷的風雨不可謂不漫長。現在,我希望帶讀者回到四十年前,從數碼字體的開端說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