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目錄歸檔: 平面

新浪潮設計:離經叛道的朋克設計師們

Wolfgang Weingart 海報設計

對特定時期的設計風潮的理解往往離不開對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時代趨勢的追溯,歷史巨輪循環往複間常有相似趨勢以及離經叛道者的探索。1960 至 70 年代,崇尚簡約、理性、網格設計的瑞士國際主義設計風格(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Desgin / Swiss Design)風靡全球,其影響力跨越空間,從歐洲蔓延到美洲,成為當時商業設計中最流行的設計風格;同時也跨越時間,當時的設計成果在當下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公共交通系統的標識,跨國企業視覺識別系統,還有手機、電腦等人機交互界面。

現代化的風格——無襯線字體、乾淨利落的幾何構成、遵循優美比例的網格系統、整齊劃一的品牌標識,對一些設計師來說,卻是一種無聊中庸。1970 年代開始,一批教育者、設計師、藝術家打破嚴謹、理性的網格,對圖像、文字排版進行實驗性探索,進一步探索美與丑之間的動態的平衡。這是新浪潮設計的歷史背景,這種風格興起之時正是朋克文化滲透各種文化領域之時,其精神內核也是源自朋克精神的質疑與反叛,因此又稱為瑞士朋克風格(Swiss Punk)1

繼續閱讀

重磅展覽:Wolfgang Weingart 的文字設計中國巡展揭幕

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廣州國家廣告產業園和廣州美術學院主辦的「魏因加特的文字設計」中國巡展將於 9 月 15 日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揭開首展序幕,展覽將持續至 2017 年 10 月 8 日並於今年 10 月至 12 月巡展至上海和廣州。Type is Beautiful 為本次巡展的媒體合作方之一。

活躍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瑞士平面設計師與設計教育家沃夫岡·魏因加特(Wolfgang Weingart)在瑞士國際主義風格的基礎上,打破了媒介與技術中的限制和常規,在設計過程中創造性地運用鉛活字排印、底片拼貼等媒介與手段開創了全新的平面設計語言,他通過設計教學與實踐影響了從世界各國慕名而來的年輕設計師,其中來自美國的設計師將被稱為「新浪潮」的文字設計從瑞士巴塞爾帶到了北美。這股浪潮與彼時在美國興起的後現代主義相呼應,對當代平面設計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本次展覽得到了蘇黎世設計博物館(Museum für Gestaltung Zürich)的大力支持。蘇黎世設計博物館藏回顧總結了魏因加特幾十年以來的所有作品,通過這次展覽在中國大陸第一次也是最完整地介紹魏因加特的設計作品。超過 200 件由魏因加特捐贈的設計作品、過程手稿及其學生作品將在本次巡展中展出。

繼續閱讀

招募:TypeTour Berlin 字體與視覺文化之旅

各位朋友期待已久的 TypeTour Berlin 終於要來了。Deutschland, wir kommen!

金屬活字的發源地德國,是所有平面設計、文字設計愛好者的神往之地。本次 TypeTour Berlin 將造訪柏林、萊比錫、德紹包豪斯、德累斯頓,走進設計公司、字體設計工作室、博物館,在曾經一牆二治的傳奇都市中,一起感受當代德國字體的風景。此外,德累斯頓絕對有潛力成為本次行程最大亮點,我們將在舒馬赫格布勒先生博物館式的活字鑄造與排印工坊里度過一整天,細數他的古董收藏,親自動手學習純正的德式字體排印。

  • 行程時間:2017 年 9 月 29 日 — 10 月 8 日(十天十夜,上海或北京出發)
  • 招募名額:12 人
  • 行程費用預估:約人民幣 20,000–25,000 元/人(實際出團日期和人數變動會影響機票酒店價格,費用會稍有浮動)
  • 報名截止時間:2017 年 9 月 8 日午夜 12 點

繼續閱讀

短報:美國 70 年代左翼運動印刷史料收藏

圖:Brad Duncan

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的美國見證了社會變革思潮和社會活動的升溫。反戰運動愈演愈烈,民權運動尤其是黑人平權運動發展到了最高峰,女性和同性戀者要求解放的呼聲越加高漲。這些運動雖然由不同的根源促生,但受到了反種族主義、女權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泛非洲主義等意識形態的影響,具有鮮明的共同特徵。

在這一波社會運動的浪潮中,留下了不計其數的宣傳材料,海報、傳單、小冊子、報刊、專輯封面……它們被印製出來,分發到街頭巷尾,最後似乎註定在歷史中轉瞬即逝,但仍有不少保存了下來。在紐約布魯克林,一個名為 Interference Archive(社會幹預檔案)的團體在今年 1 月至 3 月舉行了名為「捷報傳來:美國 1970–1979 左翼激進運動印刷史料」(Finally Got The News: The Printed Legacy of the U.S. Radical Left, 1970-1979)的展覽,將這些政治意涵極為豐富卻少有人知的資料悉數展出。

繼續閱讀

短報:《紐約時報》改版 A2–3 版

圖:Co.Design

2017 年 3 月 2 日的《紐約時報》紙質版推出了全新設計改版後的 A2–3 版。

重新設計後的兩版不僅囊括了聚焦報道、今日關注點、歷史上的今天、每日語錄、惠民信息,還加入了新聞製作幕後故事、網絡版時報必讀和視頻音頻推薦的板塊,把填字遊戲也挪了進來,據說甚至還會刊載記者的推特發文。整體設計風格明顯借鑒了雜誌和網頁的視覺語言,各欄目以模塊形式簡潔齊整地分布在版面上,在高密度的信息之間仍然留出舒適的空白,使讀者的目光自在游移,即便不細讀也能快速縱覽全局。

繼續閱讀

為變革的時代存在:設計師與策展人 Willem Sandberg

Willem Sandberg(威廉·桑伯格, 1897–1984) 攝影:Pieter Brattinga(圖:Guardian)

1943 年的春天。二戰中被德軍佔領的荷蘭已經進行了多年的非暴力抵抗運動。除了大規模地掩護像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這樣的猶太家庭之外,地下印刷業也在暗中遍地開花,逾千份小報在各處發行,有些甚至後來發展為大型報紙和雜誌,運營至今。時任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策展人的 Willem Sandberg(威廉·桑伯格)也在做着一份特殊的印刷工作,他憑藉自己在文字排版設計方面的專長和印刷商 Frans Duwaer 的幫助,在博物館的地下室里為猶太人偽造身份證明,使他們躲過蓋世太保的迫害。然而流亡者愈來愈多,大量與人口資料不符的假證使 Sandberg 和其他藝術家同僚的處境艱險。於是,經過精心的策劃,他們在 3 月炸毀了市政統計辦公室,上萬份資料化為烏有,再無對證。

Sandberg 在德軍的追捕中逃過一劫,但他的妻兒和其他多位同仁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活在和平年代的設計師和策展人們極難想象,自己的工作若牽扯上鮮血淋漓的生死會是怎樣的場景。即使戰時湧現的許多平面作品也表達了設計師和藝術家對戰爭的思考,但身體力行地把炸彈藏在自己家裡的 Sandberg,顯然更有一位社會活動家的尖銳性。

繼續閱讀

呂敬人:網格設計令我跨入設計之門

Western Type II, Hero
編者按:瑞士著名平面設計師約瑟夫·米勒–布羅克曼 (Josef Müller-Brockmann) 的經典著作《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在第一版問世近半個世紀之後,終於 2016 年夏翻譯成簡體中文版上市。中國著名書籍設計師呂敬人先生特地為該書中文版撰寫了熱情洋溢的推薦文,特全文刊載如下。

繼續閱讀

《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出版及試讀

十分令人期待的平面設計經典著作《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中文版終於出版。作者 Josef Müller-Brockmann(約瑟夫·米勒-布羅克曼)作為瑞士平面設計風格的先驅,因他的極簡主義和基於網格的平面設計而聞名,對 21 世紀的平面設計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一書的副標題是「平面設計、字體編排和空間設計的視覺傳達設計手冊」,該書對網格系統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嚴謹探討,旨在幫助平面設計師及該領域的學生們掌握網格設計的系統性方法。其中討論了包括紙張的尺寸、字體的選擇、分欄的寬窄、行距、頁邊距和頁碼等具體問題,並闡述了以網格系統為核心的設計哲學。出版 48 年後,該書仍然是平面設計師必讀的一本經典教科書。

本書中文版由徐宸熹、張鵬宇翻譯,楊林青和劉慶(Eric Liu)監修。中文版的書籍設計忠於原版,由楊林青設計製作,採用了漢儀字庫旗黑和 Helvetica Neue 搭配。本次的簡體中文版是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協同瑞士文化基金會和本站 Type is Beautiful 出品。以下為本書開篇試讀,介紹了網格系統的理論基礎及其宗旨。

繼續閱讀

實驗文字設計:隨它什麼意思

Theo Van Doesburg 和 Käte Steinitz 在 1925 年為 Merz 雜誌的第 14/15 卷「Die Scheuche」設計的作品,文案由 Kurt Schwitters 所撰。(圖:Design is Fine. History is Mine.
原載 / Original:Peter Bil’ak, “Experimental typography. Whatever that means.”, Typotheque, 2006
翻譯 / Translation:賀榮凱經作者授權將其譯為中文
譯者按:Peter Bil’ak 是一位斯洛伐克裔平面和字體設計師,現居荷蘭海牙,長期從事關於設計的寫作。他是 Typotheque 網站和 Works that Work 雜誌的創始人,也曾聯合創辦了 Dot Dot Dot 雜誌。本文中,Bil’ak 探討了「實驗」一詞在西方文字設計中的含義以及「做實驗」的方法和思路。在中文文字設計迅速發展的今天,希望本文能為感興趣的朋友帶來一些幫助。

繼續閱讀

Peter Mendelsund:閱讀,思考,設計

Peter Mendelsund 新作兩本。圖:covers.petermendelsund.com

無論在哪裡,書籍設計似乎都只在幾個角落裡兀自繁華,大部分書店的書架上展露的封面,或平淡無奇,或嘩眾取寵,或千人一面,加之電子書的興盛,對包括封面在內的書籍裝幀設計真正關注的人群越來越少。不過這並不會使設計師的熱情消減,反而讓一些術業有專攻的設計師得以大展才華。Peter Mendelsund(彼得·門德爾桑德)就是其中一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