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多文字設計很早就在商業領域開始了嘗試。從單純為企業設計多語言的品牌標識,到如今初露鋒芒的本地化字庫定製,這通常是較大的設計公司、字體公司承接的業務,也盡在有限的範圍內運用。如今隨着小型工作室、獨立設計師的湧現,多文字設計則成為一種共同的專業追求,這意味着更多人將在跨文化的語境下設計,即為非母語的文字做設計。
目錄歸檔: 民族
Emil Rudolf Weiß:書法和裝幀藝術的設計職業化
提起二十世紀早期的德國平面設計,不少讀者可能馬上會想到揚·奇肖爾德(Jan Tschichold)或者保羅·倫納(Paul Renner),他們似乎代表着先鋒、簡練、理性和機械化生產。與之相反,彼時的手工藝術家和匠人則是落後、繁複、感性和小規模勞作的代名詞,必是他們唾棄的對象。但事實遠非如此——二十世紀早期的德國見證了海報藝術、書籍藝術的興起,商業平面設計初現雛形。藝術家、書法家們有的把他們的知識和經驗總結出版、給平面設計打下了理論基礎;有的開設課堂,把他們的知識傳授給平面設計師;有的更直接投身業界,成為首批平面設計師。這一「理論–教學–實踐–傳播」的鏈條對平面設計無疑意義重大,但這段過渡時期的歷史卻往往被早期現代主義者的革新光環蓋過。我們將在近期刊發一系列文章,重點關注這些過渡時期的藝術家和早期設計師們,也希望他們的思想、作品與遭遇能予後來人以啟發。
長談:印度文字與字體
按:2018 年,借設計北京大學南亞系的一款西文字體的機會,筆者邀請到北大南亞系的葉少勇老師進行一次關於印度文字及字體的訪談。葉少勇現任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學系副教授,北京大學梵文貝葉經與佛教文獻研究所(梵佛研)成員。葉老師對古代印度佛學有着很深的研究,還精通印度古代文字及字體學,曾專門對北印度梵語寫本的字體做過全面的研究。
印度在古代更多是一個文化概念,而非現代國家觀念,泛指南亞次大陸上的諸多國家地區,如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甚至包括了阿富汗的一部分。
印度這片土地上的文字繁多,造型各異,但幾乎都來自兩千多年前的婆羅謎文字這個源頭。印度文字還直接影響了周邊地區的文字,比如東南亞的泰文(以及各種傣文),緬甸文、柬埔寨文以及藏文字母等等。讓我們先從印度的語言和文字之間的關係開始梳理。
恩德貝勒:南非傳統與「瑞士風格」的殊致同歸
在 2017 年的 Design Indaba 設計大會上,由南非設計師 Nkuli Mlangeni 設計的 Sankara 毛毯獲得了「南非最美之物」的獎項。它運用了極具辨識度的色彩及圖案,線條簡潔,圖形幾何化特徵顯著,整個版面呈現出嚴謹的網格系統,被許多媒體稱讚為南非傳統與瑞士風格的交織。
儘管 Mlangeni 的確是一位在瑞士留學的設計師,然而深入挖掘毛毯圖案的靈感來源——非洲南部小國斯威士蘭(Swaziland)的蘆葦舞節中人們穿着的服飾圖案、以及恩德貝勒部落(Ndebele)的傳統牆繪——就會發現,它們本身與瑞士風格就極為相似,其發源時間卻比瑞士風格早了半個世紀。兩種並未交叉的文化,在各自的語境下發展出視覺風格的趨同。
Shanghai Type:上海活字的近現代世情
Shanghai Type(上海活字)是一個關註上海印刷字體設計與生產的項目。我們聚焦十九世紀末至今的、在上海或與上海有關的印刷字體,挖掘它們背後的社會、歷史和人文故事。項目由我(厲致謙)發起,主要成員是年輕的設計師龔奇駿,項目顧問由陳其瑞(原上海印刷研究所字體設計師)擔任,同時獲得了上海新聞出版博物館(籌)的支持。Type is Beautiful 也是項目的網絡合作夥伴。
正文字體觀察:漢儀旗黑
漢儀字庫出品的「旗黑」系列,是一套多字重、多寬窄的黑體家族。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漢儀團隊披露旗黑家族,並測試性地釋出了「105」字重。透過少量樣張和簡單介紹,旗黑以其勻稱的間架結構、外擴的中宮、剋制的字面、乾淨的筆形、定製的西文字符以及特殊的字重命名系統,塑造了某種鮮明的第一印象。主創設計師齊立先生的背景——蘭亭黑家族的主創者——也同樣令人期待。
星巴克蒙古文字標設計
本文原載於「賽罕區泊物視覺設計工作室」網站,本站經授權轉載。
星巴克通過文字設計網站 Type is Beautiful 了解到 Tengis Type 泊物工作室,並委託設計 Starbucks Coffee 蒙古文牌匾文字。滿足 logotype 的設計條件下,參考相似字型 Freight Sans Black,工作室希望將其延展為整套蒙古文字型。Freight Sans Black 的小寫字型筆畫變化強烈,而 Starbucks Coffee 英文原稿中的小寫造型無從考證,所以依據大寫英文的造型,延伸出了較為「生硬」的蒙古文字型 Buck Sans,捨去了 Freight Sans Black 小寫字母那樣「具人文色彩」的造型。
用印刷品的態度來做 Web 排版
CSS 是近代最重要的排印革新之一。只要文檔以足夠「語意化」的結構保存,便可以利用不同的樣式規則呈現不同的樣貌。我們不再需要手動地排列、拉扯文字,而是透過 CSS 下指令,讓排版引擎遵守。
也許因為媽媽字寫得美,我從小便嚴格自我要求書寫的規矩,就算是課堂的筆記,沒寫幾個字,發現前一行的字稍有不對齊或大小不一,便偏執地想把整張紙撕了重寫。也因此,在我初了解了 Web 的運作方式時,帶來的震撼和共鳴是非常強烈的——文字居然可以不帶樣式地保存,再利用「標記」為不同層級、不同意義的文本來設計相應的樣式——從此解脫了我們這些字寫得不好但又完美主義的偏執狂。
長得丑沒關係,有 CSS 就能搞定一切。
開幕:「定海橋:對歷史的藝術實踐」字與人工作坊
「定海橋:對歷史的藝術實踐」展覽於前天(10 月 28 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正式開展。參展作品包括設計師厲致謙(colourphilosophy)展出的作品「被隱去的字」(Missing Characters),用嵌入牆體的鉛字講述了三個鉛字時代關於字的書寫、設計和生產的故事。
蘇格蘭獨立公投的溝通與設計
9 月 18 日周四,蘇格蘭民眾將進行全民公投,決定蘇格蘭是否將從英國獨立。該項公投源於英格蘭和蘇格蘭上百年來的領土爭議和複雜的政治關係。隨着近年來英國政府不斷地給予蘇格蘭更多的自治權利,Alex Salmond 帶領的蘇格蘭民族黨(SNP)終於如願以償的獲得女王御准,將公投推向實踐。獨立公投計劃一經確定,支持獨立的自治政府和想要維持現狀的英國政府就開始了各種宣傳攻勢。作為一次罕見的現代政治宣傳,與其相關的溝通方式和平面設計也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