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地鐵(London Underground,也稱 the Tube)是世界上第一條客運地下鐵路,始建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於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車。一百多年來,它不斷發展、歷久彌新,再加上其一整套世人熟知的視覺形象,成為倫敦乃至英國的符號。時至今日,倫敦地鐵早已成為視覺設計的典範,給世界上其他城市鐵路系統留下了無數可借鑒的設計資本。2013年,倫敦地鐵將迎來它的150歲生日。
倫敦地鐵標識
倫敦地鐵著名的紅色圓環加藍色橫條的標識,學名叫做「圓標」(Roundel),早期也稱為「靶心」(Bulls-eye / Target)。Roundel 最初是古代歐洲紋章的一部分,後來逐漸用于軍用飛機機身上的國籍標誌。進入現代,圓標成為許多公司企業的 logo,尤其常見於汽車品牌。
倫敦地鐵是第一個採用圓標作為標識的地鐵系統,開啟了世界地鐵圓形 logo 的濫觴。該標識首次出現在倫敦交通環境中是十九世紀,倫敦公共汽車總公司(London General Omnibus Company)採用車輪加橫條的標識,橫條中是「GENERAL」的字樣。1908年,倫敦地鐵看中這一設計,將其用在地鐵車站和站台上,原因是:橫條中用大號大寫字母標出站名,使乘客顯而易見。很快,倫敦地鐵開始把橫條中寫上「UNDERGROUND」(首尾的 U、D 採用更大的字號),作為其早期的企業形象標識(CI)。當時,圓標一直採用紅色的實心圓形加橫條,而非現在的紅色圓環。
1913年,倫敦地鐵聘請字體設計師 Edward Johnston(愛德華·約翰斯頓,我們下文會繼續講他的故事)設計地鐵的企業形象。1917年設計完成,Edward Johnston 改變了圓標的尺寸比例,把實心圓形更改為圓環,橫條文字採用他設計的新字體。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地鐵標識的原型。新標識隨即被倫敦地鐵註冊為商標。
1919年,新標識正式用於倫敦地鐵的各類宣傳。從二十年代早期開始,地鐵車站和站台上的站名逐漸更換為新式設計。如今,每座地鐵站外部和站台上隨處可見倫敦地鐵圓標,橫條中的文字即為該站名稱大寫,如「OXFORD CIRCUS」,乘客在列車車廂內就可以清晰看到。
進入二十一世紀,倫敦地鐵和公交很多年前採用的這套圓標,在 Transport for London(倫敦交通局,下文簡稱 TfL)接管整個倫敦交通系統後,將其變換各種配色後用於其他交通工具,如出租車、遊船、DLR 輕軌等等。隨着人們的熟知,這套「倫敦圓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倫敦,乃至英國的象徵。英國的紀念品,不論鑰匙鏈、衣服還是馬克杯,地鐵圓標搭配不同的文字,出現在每一種上。
Johnston 字體
我們前文提到1913年受聘於倫敦地鐵的 Edward Johnston。Johnston 生於1872年,於1944年去世。他是烏拉圭裔英國人,英國著名的字體設計師與書法家,由於採用寬邊鋼筆(broad edged pen)作為書寫工具,與德國著名的 Rudolf Koch 並稱為「現代書法之父」。值得一提的是,另一款來自英國並廣泛使用的字體 Gill Sans(見我們之前的文章)的設計師 Eric Gill 曾是 Johnston 的學生,其 Gill Sans 深受老師的 Johnston 體影響。
Johnston 在1913年接手倫敦地鐵企業形象設計後,首先於1916年推出了一套人文主義無襯線體:最初就叫做「Underground」,後來變為「Johnston’s Railway Type」,進而簡化為「Johnston」。這是他一生中最著名的字體。
Johnston 字體的特點是,正圓形的大小寫字母「O」;小寫字母「l」的底部有捲曲,而同期其他無襯線體則不用這種設計;小寫字母「i」和「j」上面的點,及句號為菱形,其他標點符號,諸如逗號和撇號「’」(apostrophe),也基於菱形點設計。這款字體大寫部分基於羅馬方形大寫字母(Roman square capitals),而小寫部分則按照人文主義小寫體(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用的手寫體)來設計。這樣一來,它標誌着針對先前無襯線字體的一種突破。因為先前的無襯線體多傾向採用更加方正的形狀,有時候稱為哥特體(grotesque)。
Johnston 原始字體在倫敦地鐵一直沿用了六十多年。現在我們在倫敦紅色公交車的線路號與車頭指示終點的方向幕(bus blind)上,仍然看到的是原始 Johnston 體。在1979年,設計公司 Banks & Miles 旗下的日本設計師河野英一(Eiichi Kono),耗時18個月,重新設計了 Johnston,命名為 New Johnston。剛從倫敦印刷學院畢業,缺乏字體設計經驗的日本設計師能接下這份工作,自己都十分驚訝,但還是圓滿的完成了新設計。這次新設計源於印刷技術變更的需要,河野英一也趁着次機會對整體設計進行調整,其中包括:所有字型的 x 高提高6%,加強可讀性;重新設計了數字1和4;並改進了標點設計,使其也具備菱形的特徵。此外,河野英一也基於原本的字重,添加了粗體、細體和斜體。(細節見河野英一文章)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倫敦地鐵標識、地鐵圖、各種導向標誌牌、宣傳材料,以及公告上的字體。之後新字體開始替代老字體成為官方字體,但在一些年代久遠的地鐵站,老字體的標誌牌依然可見。三十年後,在2008年,倫敦交通局 TfL 再一次對數字1和4進行小修改,將兩個數字改回了原始 Johnston 的樣式。
TfL 對 New Johnston 字體擁有版權,並作為自己的唯一官方 CI 字體,用在所有公共設計和出版物中。但市場上也有商業授權的 OpenType 版本出售,分別是 P22 的 Underground Pro(原始 Johnston)和 ITC Johnston Pro(New Johnston)。
倫敦地鐵圖
除此之外,倫敦地鐵的另一個巨大貢獻是其地圖。現在世界各地的地鐵圖都是根據1932年倫敦地鐵圖設計的。這張標誌性的倫敦地鐵圖由工程師 Harry Beck 設計,除了每條線路一個顏色,設計重點在於全圖只有90度和45度角,均衡各站點距離,以便查找使用。該圖放棄了和實際地理位置的準確對應,而只是大致反映,因為 Beck 認為實際距離在地下不是很重要。此外 Beck 和倫敦交通局還對線路顏色、專線點、站名文字都做了反覆推敲和設計。
倫敦地鐵圖後,全世界各地的地鐵圖,甚至公共汽車圖都紛紛效仿 Harry Beck 的設計。其中以 Massimo Vignelli 設計的紐約地鐵圖最為著名(詳見《Helvetica 和紐約地鐵的故事》一文)。
11 個相關討論
字體中的菱形真吸引眼球
剛開始看我還以為是FUTURA體= =
很喜歡這篇,期待王同學的下文!
關於字體的術語翻譯有標準嗎?比如這個grotesque不是都翻譯成畸形體嗎?哥特不是一般指的是gothic這個詞嗎? 有點糊塗了…
多次乘坐倫敦地鐵,幾乎沒有留意過這些細節。
喜歡這樣的介紹,期待下文!
中國人初次到英國看到這樣的標識有可能認為是“禁止”的意思,
不同國度的文化的人是無法理解這種文化的深層意思的。
非常謝謝你們這個網站,太多太棒的資訊。
這僅僅是地鐵么?~ 似乎是整個公共交通系統的導航系統。。 無論如何 很贊!
最喜歡Tube Map和Johnston
有趣,可否透露一下email,我是雜誌編輯,最近最城市字體的選題感興趣,想與你溝通一下約稿之類的。。。
3 個Trackbacks
[…] 「Labyrinth」一作品與倫敦地鐵的悠久歷史和現有的視覺元素風格十分融洽。每張作品幅面為邊長1米的正方形,採用與倫敦導航標誌同樣的搪瓷材質,經過絲網印刷後燒制而成,製造公司也是同一家,從而能傳承地鐵的傳統視覺文化。迷宮使用黑白兩色印製,結構皆呈圓形,一來與地鐵環形標誌相得益彰,二來形似兩個腦半球。Wallinger 回憶道,當年 Harry Beck 設計的倫敦地鐵線路圖作為經典,真正印在了人們腦海中,熟捻於心,「因此這套迷宮作品可以看作是一種精神中的地圖,代表了上百萬倫敦人每日在腦中經歷的尋覓和沉思。」作品在地鐵站內懸掛的具體位置不一,或在購票大廳,或在站台,也為人們創造了精神探索的體驗。 […]
[…] 「Labyrinth」一作品與倫敦地鐵的悠久歷史和現有的視覺元素風格十分融洽。每張作品幅面為邊長1米的正方形,採用與倫敦導航標誌同樣的搪瓷材質,經過絲網印刷後燒制而成,製造公司也是同一家,從而能傳承地鐵的傳統視覺文化。迷宮使用黑白兩色印製,結構皆呈圓形,一來與地鐵環形標誌相得益彰,二來形似兩個腦半球。Wallinger 回憶道,當年 Harry Beck 設計的倫敦地鐵線路圖作為經典,真正印在了人們腦海中,熟捻於心,「因此這套迷宮作品可以看作是一種精神中的地圖,代表了上百萬倫敦人每日在腦中經歷的尋覓和沉思。」作品在地鐵站內懸掛的具體位置不一,或在購票大廳,或在站台,也為人們創造了精神探索的體驗。 […]
[…] 儘管 Edward Johnston 謙虛地稱自己只是一名書法家,但他的涉獵領域還廣布字體設計、平面設計、書籍裝幀、教學和寫作等。Johnston 本人從未接受過正規的字體設計訓練——甚至可以說,沒有完成過任何正規的高等院校教育;然而憑藉倫敦地鐵字體等標誌性作品,他被譽為「現代書法之父」,深深影響了幾代英國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