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Tag Archives: Johnston

Face the Nation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Thomas)和明尼蘇達州書籍藝術中心(MCBA)共同策划了名為「Face the Nation」的展覽,探討國家形象和字體設計之間的互動。 二十世紀初期,工業革命剛剛興起,歐美國家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多,直接加強了各國對於塑造自己國家形象的急迫性。於是值得褒揚的愛國主義情緒和兩戰後極端的沙文主義都在這一段國家形象的塑造中表現出來。有些國家通過尋找自己的歷史文化,復興自己的傳統風格。有的新興國家則需要與自己的語言聯繫,為新的國家風格創造新字體。 Images: stthomas.edu 「挪威的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威廉‧莫里斯是工藝美術運動的始祖) Gerhard Munthe (1849-1929) 曾深入挪威的鄉村,尋找祖國原始的藝術,將自己十分鐘愛的中世紀北歐的壁毯風格以及挪威民間藝術應用於自己的故事書設計。
11 Comments

Eric Gill 錯了:重新評估 Gill Sans

作者/ Author: Ben Archer © 2007 (text and images)原載於/Original from: 於新加坡《designer》雜誌,2007年1月;Typotheque,2007年翻譯/Translation: 經作者許可,由 Rex Chen 翻譯,翻譯時有細節改動。 Gill Sans:英格蘭的驕傲? Gill Sans 是英格蘭的 Helvetica,無處不在,頗為實用,並且能有效地暗示時間和環境。平面設計師們內部有個笑話:「問:如何做一個英國的戰後設計?答:在英國賽車綠(British Racing Green)上使用 Gill Sans 即可。」作為英國眾多機構偏愛的字體(包括鐵路系統、英格蘭教堂、BBC 和企鵝出版社),Gill Sans 像米字旗和安全別針一樣,成為英國視覺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英國20世紀中葉的代表 雖然對這樣一個國家保護文物似的字體有任何的質疑似乎都是不明智的,但它確實是一個有缺陷的大師作品。有多大缺陷?實際上很大。2006年 Gill Sans 開始隨蘋果的 OS X 和 Adobe Creative Suite 免費發放,應該是時候對它的種種缺陷做一個重新分析了。1990年代初,Gill Sans 成為 Adobe/Linotype 字體集的一部分,從前的名字 Monotype Gill Sans 變成了 GillSans。新名字丟棄了字體工場的屬性,使今天該字體的用戶逐漸遺忘了一個事實:當初 Monotype 發布的 Gill Sans 包含了一系列有略微差別的字形刻板供選擇。有金屬或照相排版經歷的讀者可能會記得這套系統,然而現在大部分用戶只能選擇這個唯一「捆紮」好的數字版本。
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