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目錄歸檔: 西文

你是哪一款?

本文是特邀平面設計師盧濤為《字體故事》一書撰寫的書評。原文登載《新京報》書評版。另可參考本書譯者談。本書近期由字節社出版電子版,優惠預售中。

2011年9月,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前十位裡面出現了一本叫《Just My Type》的書,我這一款?我這一型?我這一號?——而它的副標「A Book About Fonts」,告訴你這居然是一本關於字體的書!呃,老外的口味究竟是怎麼啦?一股強烈的反胃不禁讓我回閃到我的朋友方老師,每每在專業字體課堂上面對一群兩眼無神的同學們的那種無力感,他畢竟還是一個繞着教學大綱走的海歸派。

因為只要隨便翻看一本正常點的關於字體的書,它們都會不厭其煩地從六百年前的約翰內斯·古登堡向你扯起。而這本《字體故事:西文字體的美麗傳奇》則是這樣開頭的:「在布達佩斯,外科醫師們為十七歲的印廠學徒哲爾吉·紹博施以手術。因為失戀,他將心上人的姓名鑄成鉛字,吞入腹中。」哇~~好驚悚!

即便是 Ellen Lupton 所著的那本業內口碑不錯、親和易讀的《字體設計指南》(上海人美,2006年版)亦毫不例外地以字母/Letter、文本/Text、柵格/Grid 劃分篇章;就算 Lewis Blackwell 把這個悠久傳統濃縮到《西方字體設計一百年》里,也沒有多少同學會對一個世紀前馬里內蒂的未來主義宣言有多少興趣。假如我們的方老師手持的是 Simon Garfield(西蒙·加菲爾德)的這本「美麗傳奇」的話,整個課堂情景很可能會變成一場跌宕起伏的故事會——
繼續閱讀

The Story of Story

在文字設計的術語里,stor(e)y 指字符中由筆畫圍合出的封閉或半封閉區域;本文姑且將其譯作「字閣」。與另一術語「字櫃」(counter)有所不同的是,「字閣」一般專用於描述小寫拉丁字母 a 和 g 的兩對書寫變體。準確地說,「字櫃」這一概念集中而明確地指向字符中的負空間(negtive space),而「字閣」更側重於指示上述負空間所處的整體區域。熟悉英語的讀者,應該也會想起 stor(e)y 所代表的「樓層」含義。

繼續閱讀

紐約停車指示牌新設計

(題圖:Pentagram)

在紐約街頭停車是出了名的麻煩事。因為停車指示牌極其雜亂無章,哪怕研究揣摩一番,仍少不了常被貼罰單的命運。紐約交通局官員 Janette Sadik-Khan 深知其痛:「有的停車牌高達5英尺,像一根圖騰柱,上面密密麻麻的信息讓人摸不着頭腦。」不僅如此,指示牌全部採用大寫字母,字體字號不一,文字居中對齊,閱讀起來十分吃力,有時還能看見三種顏色的四塊停車牌放在一起,上面堆了近250個字母。

好在現在一切有了改觀。今年1月,紐約市交通局宣布將採用重新設計的停車指示牌。參與這一項目的是大名鼎鼎的 Pentagram(五角星)設計公司,由 Michael Bierut 與團隊負責完成。作為設計師,Bierut 自己也飽受指示牌的困擾,以至於他只敢在車庫裡停車。不過,「我們真正開始着手這個項目時,才發覺原來的指示牌有多複雜。規則的可能性太多了,你開的什麼車?要停多長時間?在哪天停?在什麼時段停?需要用字體版式以及顏色幫助人們理清這些重疊的信息,的確是一項挑戰。」

繼續閱讀

《西文字體的故事》訪談

作為 TIB 最受歡迎的文章系列,請向不了解的讀者簡單介紹一下《西文字體的故事》一書的內容?

西文字體的故事》是寫給普通讀者的一本書。從希臘字母開始講起,介紹了從字母的演變到西方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些書體/字體的故事,還偶爾穿插了一些中文字體的比較性文字,是一本了解「字體」這門另類知識的入門小書。這本書集結了我在 TIB 上陸續發表的有關西文字體的各種文章。此外,增加了字體年表、術語彙編、索引等新內容。

繼續閱讀

東京 TDC 2012:深圳觀察

目前,「Tokyo TDC 2012 世界字體設計年賽展」正在深圳市的華·美術館舉行。

東京 TDC 全稱「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發起於一九八七年,二〇〇六年正式註冊為非營利性機構。「東京 TDC 獎」由該俱樂部設立,是一個全球性的年度設計獎項,旨在鼓勵以文字及語言為核心的視覺設計或藝術創作。自一九九一年起,「東京 TDC 獎」已歷 23 屆,接收的作品包括字體設計及指導、字體排印和文字圖形化等廣泛領域,覆蓋傳統印刷和屏幕顯示等多種應用。

「Tokyo TDC 2012 世界字體設計年賽展」是東京 TDC 在中國大陸首次舉辦的展覽。展示主體為二〇一二年(第 22 屆)「東京 TDC 獎」獲獎及提名作品,共計 130 件;此外還選納了 48 件往年的獲獎作品。以下觀察將走近現場。

繼續閱讀

獨立發現:Lineto

Lineto 出品,Urs Lehni & Lex Trüb 設計的字體 LL Brown。Image: Lineto.com

Lineto 是由瑞士設計師 Cornel Windlin 和 Stephan Müller 於1993年成立的。5年後他們設立 Lineto.com,售賣自己設計的字體,並邀請其他設計師一起發布字體。現在 Lineto 已經成為一個著名原創獨立字體師的聚集地。

繼續閱讀

弘一法師與開明書店楷體字模

弘一法師(1880–1942)

俗名李叔同,原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皆有開先河之功。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為僧,苦心向佛,精研律學,弘揚佛法,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關於他的佛學、書法、音樂等領域成就廣為人知,而這位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大師,不為人們所熟悉的曾經也參與過中文字模的設計。

繼續閱讀

民國的一場字體著作權糾紛

《中華書局與文嵐簃因侵害著作權涉訟上告案》判決書
歡迎平面設計師 張彌迪 加入我們的作者行列!

關於字體版權的問題,一直困擾着字體設計界。版權的無法正常保護也是當今中文字體設計發展嚴重滯後的一大原因。前幾日翻閱資料,偶然發現發生在民國時期的一樁關於字體著作權的官司。1932年《司法行政公報》上記錄了這樁官司的判決書,上告人是中華書局,被上告人是文嵐簃。訴訟原因是中華書局認為文嵐簃侵害了其字體的著作權。

繼續閱讀

獨立發現:Dalton Maag

Aktiv Grotesk, 2010

Dalton Maag 的創意總監 Bruno Maag 對 Helvetica 恨之入骨,他在訪談中稱如果每個人都用 Univers 而不是 Helvetica,他就能快快樂樂地退休了,同時他也承認這份恨里有一部分是對其商業成功的妒忌。不管怎麼說,為了把 Helvetica 殺之而後快,他在2010年設計了 Aktiv Grotesk。作為「Helvetica 殺手」,這款字體同 Univers 和 Helvetica 很相似,但有着更高的 x 高,並且弧線更加呈現「方」形,看起來連貫而有當代感。

出身傳統排字行業的 Bruno Maag 當時因為對字體設計更感興趣,與女友 Liz Dalton 一起創辦了 Dalton Maag。成立於1991年的 Dalton Maag 現在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在倫敦和巴西分別有辦公室,項目包括為 BMWToyota 設計了公司字體,和為 Ubuntu 設計了系統字體。

繼續閱讀

獨立發現:A2-Type

New Rail Alphabet, 2010

A2-Type 是由倫敦設計工作室 A2/SW/HK(設計師 Henrik Kubel 和 Scott Williams,兩位都是 AGI 會員。)於2010年設立的。A2/SW/HK 創立十年來,為許多重要客戶服務,包括 Tate、MoMA、Phaidon 出版等。令人驚訝的是,A2/SW/HK 堅持為每一個平面設計客戶設計製作一款字體。到了2009年,工作室決定將這些字體中的一部分商業發售。與此同時,Hendrik Kubel 與英國路標字體 Transport 的設計師 Margaret Calvert 合作數字化了上世紀70,80年代廣泛用於英國鐵路和醫療系統的經典字體 Rail Alphabet,稱為 New Rail Alphabet。New Rail Alphabet 成為 A2-Type 的第一個商業字體,也是其成立的契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