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lim Type Foundry位於新西蘭的 Klim Type Foundry 在 2019 年 12 月發布了一款襯線字體家族 Heldane。這套字體從 2014 年正式動工,基於十六世紀荷蘭和比利時刻字工的作品而設計,特別是亨德里克·范登基爾(Hendrik Van den Keere)和西蒙·迪克林(Simon de Colines)的活字。它擁有諸多 OpenType 特性和變體字形,提供標題和內文兩種視覺優化字形,各分三個字重及配套的意大利斜體。Heldane 是 Klim 出品的襯線字體中最為野心勃勃者,創始人 Kris Sowersby 也稱其研究和設計的全程「耗費十餘年心血」。
繼續閱讀
(圖:evangelion.co.jp ©カラー/Project Eva. ©カラー/EVA製作委員會 ©カラー.)本文原由作者以英文發表於
Font In Use。中文由 Skye Mok 初譯,經作者審校後發布。作者特別感謝周建豪(Francis Chow)對 Matisse 字體的設計過程的詳情解答。
由庵野秀明創作並執導的跨媒體製作《新世紀福音戰士》(Neon Genesis Evangelion,常通稱 NGE,或簡稱為 EVA)由四大部分組成:一部26集的動畫連續劇(1995 年),兩版改編電影(1997 版及 2007 起的新版四部曲)及漫畫(1995–2013 年)。劇集設定在後末日時代的要塞都市「第三新東京市」,圍繞着少年碇真嗣展開。他受雇於關係疏遠的父親,加入神秘軍事組織 NERV,與其他同齡少年少女一起駕駛巨型生物機器人「EVA」,與被稱為使徒的怪物展開戰鬥。
EVA 開始只是一部典型的機甲動畫,但逐漸發展成對機甲題材的存在主義解構,立刻贏得了批評界的讚譽。它長盛不衰的人氣催生了大量的衍生漫畫、改編小說、遊戲、聯名廣告,甚至柏青哥賭博機;這些風靡也逐漸將 EVA 滲透到日本文化之中,最終受到了全日本乃至全球範圍內的追捧。EVA 所用的視覺元素都成為了文化語彙,這裡面就包括其主題字體:Matisse EB。
繼續閱讀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世界鍾
2017 年 9 月,我們的 TypeTour 遠赴德國,在柏林、德紹、德累斯頓、萊比錫探尋歐洲文字設計的豐富遺產。在 2019 年包豪斯百年之際,我們的團員再次回顧這段旅程,與你分享我們的收穫。
本文攝影:王燕茹、柳東原、
厲致謙、
Mira Ying、盧濤
此行十二人因字結緣,一路接受視覺上的連環衝擊,親歷歐洲罕見風暴的襲擊,一起接受了包豪斯大師們的「接風洗塵」,感受歐洲設計先驅給予後世的饋贈。
繼續閱讀
2011 年在 ATypI 大會。來源:Luc Devroye2018 年 11 月 23 日,荷蘭字體設計師赫拉爾德·因赫爾(Gerard Unger)逝世,享年 76 歲。
因赫爾是馬修·卡特(Matthew Carter)和埃里克·施皮克曼(Erik Spiekermann)的同輩,也被荷蘭設計師弗雷德·斯邁耶爾斯(Fred Smeijers)稱作「繼揚·范克林彭(Jan van Krimpen)和布拉姆·德杜斯(Bram de Does)之後,荷蘭字體設計的文化大使」。他出生在熱金屬鑄排機的末期,成長在照相排版年代,又親歷了桌上出版革命的風雨,可稱繼往;在字體設計上始終追求實用技術與美學形體的結合,積極在當代字體行業中發光發熱,是謂開來。本文將以因赫爾的字體作品為主,為讀者簡明介紹一下他的一生。
繼續閱讀
不來梅印刷坊書籍(圖:Christian Hesse Auktionen)二十世紀早期的德國見證了海報藝術、書籍藝術的興起,商業平面設計初現雛形,但這段過渡時期的歷史卻往往被揚·奇肖爾德(Jan Tschichold)或者保羅·倫納(Paul Renner)等早期現代主義者的革新光環蓋過。本系列文章重點關注這些過渡時期的藝術家和早期設計師們,也希望他們的思想、作品與遭遇能予後來人以啟發。
德國的不來梅印刷坊(Bremer Presse)在 1911–1939 年運作期間印製的書籍,版式裝幀之精湛考究,至今仍受到眾多藏書家的追捧。那時,奇肖爾德一代人還未成年,現代主義的文字排印和平面設計尚在襁褓之中,不來梅印刷坊的作品可謂德國書籍設計最早的行業標杆。而它的主要運營者威利·維甘德(Willy Wiegand)則對印刷坊的工作模式、書籍選題、裝幀設計、以及生意的興衰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繼續閱讀
雖說早在十三世紀末人們就發明了最原始的眼鏡,但在科學的視力檢測和驗光技術沒有成熟之前的很長一段時期,配一副合適的鏡片依然要靠運氣。如果你是一位十八世紀的近視眼,只能在店裡有限的鏡片選擇中不斷試戴,或者在街上找到一位在不同小鎮之間賣鏡片的商販,他只會根據你的年齡大約猜測一下近視程度,挑一副鏡片給你。
那麼,視力檢測的系統理論以及它催生的產物——視力表,是何時出現的,視力表上的視標(optotype)設計又有何講究呢?
繼續閱讀
去年夏天,3type 在上海推出了國內首個專業西文字體設計課程「從指尖到數位」(From Digit to Digital)。兩周高密度的課程包括了書寫練習、理論課程、設計指導、軟件操作、外場考察、講座與排印工作坊等,在十多位國內外字體設計專家、平面設計師和研究者的指導下,近三十位學員實踐了從手繪到數字開發的完整過程,最終完成了原創的字體作品,並得到了導師們的專業點評和嘉獎。
又到暑假,TypeSchool「從指尖到數位」專業西文字體設計課 2018 夏季班招生正式開始了!
- 開課時間:
A 階段:2018 年 7 月 14 – 20 日(全天)
B 階段:2018 年 7 月 21 – 27 日(全天)
- 地點:上海同濟大學中芬中心
- 學員對象:學生、教師、設計師、文字設計愛好者、藝術創作愛好者
- 課程內容、費用與報名方式詳見文末
繼續閱讀
2017 年 11 月 28 日在日本橫濱開幕的 Adobe MAX Japan 2017 活動上正式發布了 Adobe 公司製作的最新字體「貂明朝」,而其官方博客起的標題也是《貂明朝進入日文字體的全新領域》。筆者有幸在現場參與了新聞發布會的全過程,並與製作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在此就和大家一起來深入探討分析一下這款字所謂的「新領域」到底意味着什麼,相信這對於同屬東亞的中文字體開發者們也有很深的借鑒意義。
繼續閱讀
古登堡《四十二行聖經》。其中可以看到大量類似「標點懸掛」的處理。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精妙的中文排版並不僅僅是「標點懸掛」那樣的小技巧,而是一個有設計邏輯的系統。在本篇里,筆者以對比的方式,嘗試深度挖掘中文字體排印的本質。
在上篇文章《「中西之別」重考》的導語里,筆者曾插了一句「中文排版不僅僅是『標點懸掛』那樣的小技巧」而沒有具體展開。其實,正如導語所述,中文排版需要的是一個有設計邏輯的系統,而標點懸掛僅僅是其中的一項,頂多只能算是優秀中文排版里的一個「充分非必要」條件。
近年來,隨着電子閱讀的發展,中文排版再次引起眾人的關注,其中也包括一些非設計行業的工程師和愛好者。而一些新近誕生的電子閱讀器在宣傳自己排版功能的同時,也助長了中文排版中的一大迷思——「標點懸掛」。甚至有一些簡陋的電子書排版引擎,僅實現了這一項功能,就被譽為「排版設計最好的電子書」。我熟悉的一位設計師曾經說過,標點懸掛「可以說是討好外行人的神器」,因為它功能突出、簡單易懂。
這種的片面的審美情趣,甚至蔓延到了一些專業的平面設計師和書籍設計師群體里。如今談排版,似乎一說「我們都做了標點懸掛呢」就成了精緻排版的代名詞,似乎所有排版問題一懸掛都不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