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开售,伦敦 Magma 卖18£一盘。大家出动吧!
最近的 Helvetica 热播和他50岁庆祝活动,深深地提醒我们 Helvetica 和瑞士现代主义对我们生活影响到底有多深。但是能不能先放下 Helvetica 呢,还有很多其他非常漂亮的字体等着我们!
这次介绍的是 Akkurat,由 Laurenz Brunner 设计,瑞士 Lineto 出版。是一款非常简约的非衬线字体。带着传统瑞士设计的风格加上现代的气息。(它的自我说明)
2004年以来 Akkurat 受到很多设计师的喜爱,从在伦敦随处可见的新的 SouthBank Centre 形象到 MadeThought 给丘记茶苑(Yauatcha)设计包装,甚至连 Erik Spiekermann 给 Birkhäuser 设计的新形象都采用 Akkurat。这种风潮会不会持续下去呢?无处不在的 Helvetica 会不会引起大家反感而投奔其他字体呢?这个就有待考验了。当然这款字体要价不低,全套一共人民币3300块,如果 project 预算不够的话,还是投奔系统自带的 Helvetica 吧。
PS: 据 lineto 网站描述,Akkurat 是对屏幕进行过优化,喜欢 Arial 的 Rex 不知道会不会因此而改变呢?
采访/ Interview: Uleshka
原载于/Original from: 日本 PingMag,2005年10月31日;图片来自/Images: pingmag.jp
翻译/ Translation: 经作者许可,由 Rex Chen 翻译。
译者按:尽管是两年前的一篇采访,但对我还是受益匪浅,尤其是商业机构自己的字体设计问题。另外5月刊《艺术与设计》也采访了 Erik Speikermann,可供辅助阅读。
Erik Speiekermann 称自己为「信息建筑师」。在写作、图形设计和字体设计(著名作品有 FF Meta, ITC Officina, FF Info, FF Unit, LoType, Berliner Grotesk等)等领域,他都表现出一样的自如与多产,但在信息传达方面,文字依然是永远的核心。Erik 在1979年建立了 MetaDesign 工作室,在1988年建立 FontShop,同时任 ATypI 和 德国设计协会(GDC)委员会成员,国际字体设计会(ISTD)主席。2000年7月,Erik 退出了柏林 MetaDesign 的管理层——这一举动曾引起一些混乱——在公司附近创建了他的新工作室 United Designers Network(译者注:公司今年已更名为 SpiekermannPartners)。PingMag 有幸占用 Erik 的宝贵时间,讨论了他的德国铁路(Deutsche Bahn)的设计项目,并与其分享了一些关于设计的思考。
纪念 Helvetica 50 周年的展览 50: Helvetica The Lifetime Of A Typeface,周三在伦敦 Design Museum 开幕。展览邀请了全球50位艺术家为 Helvetica 制作了从1957年到2007年的纪录作品,大部分作品与当年的重大历史事件相联系。展览分两个阶段,1957到1981年的作品将在8月9日之前展出,剩下的作品将从8月10日开始展出到31号。
在Blanka 也可以查看和购买这些限量发行的作品。
突然想介绍几款衬线字体,都是来自荷兰,三个不同的公司。都有共同的一些特点。到底是偶然还是地域性风格? 三款字体都很有特色,都有很美的曲线和细节,都有非常漂亮的意大利体。(我觉得叫斜体好像不大符合,斜的不一定是 italics,虽然有些真的是 slanted 的字体也叫 italics,但是这几款都是"真的"意大利体。) 都有很美的标点符号。(Ampersand 怎么翻译?就是"&"这个符号。)都是很适合用于长篇的文章。
首先第一个是我的最爱,Dolly,由荷兰的Underware出品。Underware 设计的字体都非常有特点,比如 Auto 有3款不同风格的意大利体,还有很有意思的 Fakir("带着神圣吻的哥特体")。还有我本人非常喜欢的像素体 Unibody 8。像素体加上很有历史气息的小细节。
据英《每日电讯报》报道,刚刚上任的新首相布朗(Gordon Brown)最近给官邸唐宁街10号的工作人员发 Email,要求他们以后的文件要使用14号的 Arial,而非以前布莱尔(Tony Blair)所中意的12号 Times New Roman。据猜测是因为布朗一只眼睛盲,大号的 Arial 似乎具有更高的识别性。
即便大部分研究表明, Times New Roman 所代表的衬线字体具有更高的识别性可读性(Readability,美国政府的文件近年来也由经典打字机体 Courier 改为 Times New Roman),考虑到他非专业人士的身份和 Arial 疯狂流行,布朗的选择还是可以理解的。不知道有没有人会给布朗写一封信告诉他,首相您还是用 Helvetica 吧,尽管它们看上去一模一样,但绝对会为你下次大选赢得一些设计师的选票。
Eric Spiekermann 今天说到了很有意思的德国车辆号码牌的字体设计。该字体名字叫 FE-Mittelschrift(FE 表示德文 Fälschungs-Erschwert,意为「难以仿造」),顾名思义,这套字体的笔画设计使偷车人、恐怖分子等各类罪犯在伪装车辆的时候,不能轻易的更改车牌(比如 Spiekermann 的例子,不能轻易就用白胶布和黑色笔把 E 改成 F,或者把3改成8)。这个很有趣的想法遭到 Spiekermann 的质疑,说这一设计使一系列字形成为字体的最基本的联系断开,字形的纷乱使警察也会搞不清楚你是不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字形。
查到欧洲部分国家的车辆号码牌字体:ACME Carplates & Alpha Headline(英国),FTN Sauerkrauto & FE Mittelschrift/Engschrift(德国,似乎还有 DIN?),Numberplate Switzerland(瑞士),Numberplate Italy(意大利),Numberplate Belgium(比利时),Numberplate France(法国)。
美国各州使用情况都不同,具体可参见 Typohile 的讨论。
网上收集了一下 AG 的小资料,由于这个字体背景实在太复杂,涉及到很多公司收购,倒闭等等的问题,所以我只想粗略整理一下,到底它的历史定位还有什么艺术成就等...大家自己看吧。(Bringhurst 说 AG 是艺术上的现实主义,我觉得没什么必要什么都扯上艺术主义之类,所以以下只是小小的资料。)
小林章(Akira Kobayashi)是一个地位巩固的世界知名字体设计师。他种类广泛的字体作品包括了从展示字体、经典作品重修和许多套坚实的正文用字体这一完整范围。在过去20年间,他在众多字体竞赛中获得殊荣,为无数字体工厂设计字体,在日本教授字体排印学,并与欧洲、日本和美国的众多字体设计巨匠进行过合作。
近年来,针对路标和路牌用途改良的新字体 Clearview 取得美国联邦政府许可,在美加两国的一些地区(包括得克萨斯、宾夕法尼亚、多伦多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成为旧标准 FHWA字体的唯一替代者,开始被广泛使用。FHWA(The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美国公路管理局)系列字体最早于1950年代晚期开发,并于1966年、1977年和2000年发布了修改过的版本。FHWA 字体包括七个系列(从窄到宽依次为):A 系(已被弃用)、B 系、C 系、D 系、E 系、E(M)系(比E系笔画宽约20%)和F系。现在 FHWA 同样在加拿大和台湾作为路标用字使用。
更新的 Clearview 是设计团队在德州运输协会(TTI)和宾州运输协会(PTI)的协助下,在一项为期十年的独立研发项目中开发出来的。Clearview 的研发宗旨,正如其名,旨在加强识别性和易读性,并降低在光照情况下的光晕影响和在反光材料下的识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