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报》的英文名称 The Times,诞生于1785年,创始人是约翰·沃尔特(John Walter)。The Times 中文直译过来应该是《时报》。然而它的译名却变成与读音相近,但毫无关联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一样。由于约定俗成的关系,错译保留至今。诞生之初,这张报纸的名称是《世鉴日报》(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年1月1日,正式改为 The Times。《泰晤士报》是世界上第一张以「Times」命名的报纸。由于长期以来《泰晤士报》一直是英国中右翼的主流大报,在其他地区和国家出现了大量跟风命名者,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为了区分出来,《泰晤士报》有时被英语使用者称为《伦敦时报》(The London Times)。
继续阅读
Image: dinfont.com
最近 FontShop 不断尝试新的推广字体的手段,在推出了 FF Meta Serif 和 FF Trixie 的迷你网站之后,又推出了 FF Din 的迷你网站。重视推广字体精神可嘉,无奈有价值可用的资料不多,而且充满销售的气息。无奈 FontShop 不是非盈利组织,不过这些网站制作精良,还算值得一看。
默认细黑体与黑体(Hei)设计与默认行距的比较
这个题目大概只适用于技术限制较大的网页设计师。不过花了很多时间都得不到答案,放上来大家参考。
总的来说 Mac OS X (下简称 Mac)的中文字体在显示上来说是很优秀的,以细黑为主要的特点,默认行距适中,在各个尺寸都清爽美观,这一点熟用 Mac 的人应该都清楚。由于其细黑特点,虽然在大尺寸上略显单薄,但在小尺寸上灰度却比其他中文字体更胜一筹,因此也成为网页设计中不二的中文字体选择。
很少人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中文网页的主体英文字体是 Arial、Tahoma 和 Vernada 等非衬线体,在默认字体为 sans-serif 时,默认的中文字体即是这种细黑体。但当默认英文字体是 Georgia、serif 等衬线字体时中文就变成了宋体,宋体在小尺寸下太弱,想要换成默认细黑体的时候却难到了我——找不到这种细黑体。
继续阅读
为「When in doubt, use Caslon.」的传奇趁热打铁。两篇 Caslon 介绍之后说一下2007年推出的最新的 Caslon 系列——King's Caslon,由著名的字体设计公司 Dalton Maag 执笔,设计师为 Ron Carpenter。该款字体专门为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设计,以改进他们当时使用的字体 Caslon 540。King's Caslon 设计回归最原始的 Caslon 的形态,设计干净、有力、优雅,字体集丰富,是 Caslon 系列上佳的选择。
Caslon,一个英国家族的姓氏,一家铸字工厂的名字,更是一段饱经沧桑的字体家族传奇。
William Caslon,1692年生于 Cradley 城,长于雕刻和工具制作。1716年,他移居伦敦,以在枪锁和枪管上雕刻为生。他还在切割纸张的机床上雕刻,因此和印刷厂有了联系,并在此后卷入了一家新印刷厂的筹备工作。之后他转向了冲床工。他用冲床机在硬金属上雕刻模具,以用来铸字。铸字工人把熔化的液态铝浇入 Caslon 制作的模具,冷却后形成字模,就可以排字了。
在当时,伦敦的排字工人的地位不高。英国的印刷工业也远不如欧洲大陆上的其他国家。大部分伦敦报纸用的字样都来自于荷兰的铸字工厂。这种局面在1719年开始扭转,一群伦敦的印刷厂和书贩联合起来,委托年轻的雕刻家 Caslon 雕刻一种新的字体,用以印刷《圣经》中的《诗篇》和《新约全书》。大量的印刷品将从瓦平港(Wapping,伦敦东区泰晤士河北岸)出发,伴着远渡的传教士,经由远东贸易航线向海外传播。福音书商们希望借通商之道,即传播基督教精神,又获取利润。
Caslon 样张
继续阅读
作者/ Author: TYPO Magazine
原载于/ Original from:
TYPO.17 Sep, 2005
翻译/ Translation: Colourphilosophy
1994年,旧金山,Albert-Jan Pool 和 Erik Spiekermann 在开完 ATypl 会以后一起搭乘出租车去机场。Spiekermann 知道 Pool 的老板破产了,他告诉 Pool 说如果他愿意为了生计去做一些字体设计,他应该首先看一下 OCR 和 DIN 字体。同时,他邀请 Pool 一起去柏林详谈细节。一年之后,Fontshop 发行了 Pool 设计的字样:FF OCR-F,之后又推出了 FF DIN 字体家族。Spiekermann 对于市场空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数字化的 DIN 字体在当时虽然可用,但是只有两个磅值并且呈几乎绝对的几何形态。Pool 设计了5种磅值的 DIN FF 家族,同时还加上了斜体以及某些可以替换的字母,如上面是圆点的"i" 和小写字母。随着时间的推移,5种 DIN Condensed(窄体DIN)也面世了,同时还增加了希腊和斯拉夫字母。新的 FF DIN 和老的 DIN 最大的区别在于更细的水平笔划和更流畅的曲线。 除去它原始而技术感的外观和它成为德国高速公路的道路指示牌之外,FF DIN 成为了一种现象。这种字体甚至出现在了书籍和杂志中,同时被各种文化机构广泛使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2005年想要采访 Albert-Jan Pool 的原因。
继续阅读
背景
什么是 DIN?
DIN 是德国标准协会,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的首字母缩写。
1975年起,德国政府把DIN作为国家标准体系,同时DIN也是德国标准的主管机关。德国标准协会成立于1917年,总部设在柏林。DIN 标准在国际和欧洲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并代表德国的利益。DIN 字体算是西文字体中的另类。它不仅仅是一款字体,更属于一个庞大的国家标准体系,代表了一种把简单的解决办法标准化的思想。
继续阅读
一直很喜欢 Berthold 的字体 Collection,最近发现其中的 AG Collection 里面的 Schoolbook 特别有意思,它的形状特别圆,有点象之前很流行的 Avant Garde Gothic,但是其细节更严格,比如 e 和 s 最后都是水平,和 Helvetica 很象。我 google 一下发现一般叫 Schoolbook 的版本原来是为儿童设计的,特点为 counter 特别圆,x 高度很大,识别性很强,适合刚学习读书的儿童。再寻找了一下,发现很多字体其实都有 Schoolbook 版本,个人觉得有些比正常版本更好更有意思。
最近 Extensis 为了推广其字体管理软件 Suitecase Fusion 2 制作了一个网站叫 Max Kerning,围绕一个虚拟的人物 Mr. Max.
但是这个 Mr. Max 真的 Geeky 到了一定境界。简直就是一个负面样本。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往他这种极端走啊。
对于 Rex 的文章,我有几点补充。
爱尔兰:
爱尔兰采用的 Gaelic script 是采用拉丁字母加上音调符号,基于中世纪的 half uncial script。其特点是大小写混合,大写在词中占小写的x高度,笔划特征是扁头笔横持。
从《Writing & Illuminating & lettering》扫描,Edward Johnston 著,1906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