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提到城市中的显示牌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演唱会海报,路牌,霓虹灯,LED 屏幕——这些都是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各式各样的信息展示和标识方式。现有的信息展示牌如何能和现在以及未来的城市体验衔接?随着城市的扩大,信息量的增加,以及人们接收信息的来源渠道的变更与多元化,这些标示或指示牌,在智能城市成为一种可能的同时,也在面临一场革新。
当提到城市中的显示牌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演唱会海报,路牌,霓虹灯,LED 屏幕——这些都是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各式各样的信息展示和标识方式。现有的信息展示牌如何能和现在以及未来的城市体验衔接?随着城市的扩大,信息量的增加,以及人们接收信息的来源渠道的变更与多元化,这些标示或指示牌,在智能城市成为一种可能的同时,也在面临一场革新。
「定海桥:对历史的艺术实践」展览于前天(10 月 28 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展。参展作品包括设计师厉致谦(colourphilosophy)展出的作品「被隐去的字」(Missing Characters),用嵌入墙体的铅字讲述了三个铅字时代关于字的书写、设计和生产的故事。
英国设计研究部(Design Research Unit,DRU)在二战时期建立。其建立宗旨充满了道德目标和理想主义:结合设计的新思想和实践的新方法,建立一个更好的战后世界。时至今日,在英国仍然可以看到他们的印记:铁路的标志,伦敦中心 Westminster 区的路牌,地铁 District 线的座套。承担着以设计改善社会的理想,DRU 以现代主义包装了英国的一个时代。
作为二战后于英国崛起的第一代设计顾问公司,DRU 的现代主义的设计领先 Pentagram、Total Design 和 Unimark 整整一代。DRU 创立之初的模型十分新鲜:跨领域合作,重新思考商业传播方式——主要体现在发展、实践企业标识(corporate identity)的概念。自成立之初,团队成员就由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以及建筑师组成,发展领域包括平面设计、展览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企业标识设计等等——其团队之多元,涉及领域之广泛,即使到今日也属罕见。更重要的是自创立之初,DRU 就遵循为公共大众设计的宗旨,致力于用设计改善英国每一位居民的日常生活。
9 月 18 日周四,苏格兰民众将进行全民公投,决定苏格兰是否将从英国独立。该项公投源于英格兰和苏格兰上百年来的领土争议和复杂的政治关系。随着近年来英国政府不断地给予苏格兰更多的自治权利,Alex Salmond 带领的苏格兰民族党(SNP)终于如愿以偿的获得女王御准,将公投推向实践。独立公投计划一经确定,支持独立的自治政府和想要维持现状的英国政府就开始了各种宣传攻势。作为一次罕见的现代政治宣传,与其相关的沟通方式和平面设计也值得一看。
著名平面设计师 Milton Glaser 推出了自己设计的以全球变暖为主题的标识,以及宣传活动「It’s not warming, it’s dying」(不是变暖中,而是在死亡)。圆形的标识,绝大部分是黑色,只留下底部一点绿色,表达了地球的生命和光彩正在凋敝的过程。Glaser 最著名的作品包括「I ♥ NY」标识,并参与创建了《New York》杂志,此次设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美国 9·11 国家纪念博物馆(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 Museum)于 5 月 15 日举行了落成仪式,5 月 21 日正式对公众开放。纪念博物馆原计划在 2012 年开放,纪念 9·11 袭击事件 11 周年,但因财务和飓风影响而推迟至今。
9·11 国家纪念博物馆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的 9·11 纪念广场,即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原址。纪念博物馆分为地上与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是入口,包括游客中心、礼品店等,由挪威的 Snøhetta 建筑及景观事务所设计;地下部分是博物馆主展厅,由纽约本地的 Davis Brody Bond 事务所担当。
「NEONSIGNS.HK 探索霓虹」是香港西九文化区 M+ 博物馆的第一个在线展览,旨在探索、记录和展示香港的霓虹灯广告牌的文化。展览由陈伯康(设计及建筑策展人)、Tobias Berger(视觉艺术策展人)、王蕾(设计及建筑助理策展人)及周丽珊(策展助理)共同策划。展览除了专业的策展内容,也大力欢迎民众参与,上传照片并分享故事。
全球艺术市场还在持续膨胀中。不仅艺术品拍卖成交价频繁打破纪录,收藏者的群体范围也在不断扩张并多样化。一度被视作传统精英阶层专供设施的艺术品拍卖行,也需逐步适应不同社会身份的新富阶层。因而,它们开始舍弃以往神秘、高端的形象,尝试变得开放化及大众化。定位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拍卖行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与时间。如今,在平面广告与室内空间两方面,都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不同以往的感官体验。
人类使用镂板(漏板,stencil)制图的历史源远流长,但镂板制字(stencil lettering)的历史并不久远。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八世纪,在大开本的法文和德文礼拜书上,部分特别的页面装饰有镂板印制出的带花纹字母。
进入新世纪,字体成为大众视野下的新鲜话题。这股风潮来自独立中文字体设计师及设计团队的涌现,他们正在改变原有字体审美的潮流,进而影响其他各相关行业。然而历时数年,字体设计领域却也仍然是大设计版图里的小岛屿,孤独地漂浮着。伴随注重视觉体验的电子设备的普及,字体应用得到了极大拓展——从海报、产品包装、书籍封面、商业广告到 app 软件——应用领域中的推广是否能推动字体设计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