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Brad Duncan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的美国见证了社会变革思潮和社会活动的升温。反战运动愈演愈烈,民权运动尤其是黑人平权运动发展到了最高峰,女性和同性恋者要求解放的呼声越加高涨。这些运动虽然由不同的根源促生,但受到了反种族主义、女权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泛非洲主义等意识形态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共同特征。
在这一波社会运动的浪潮中,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宣传材料,海报、传单、小册子、报刊、专辑封面……它们被印制出来,分发到街头巷尾,最后似乎注定在历史中转瞬即逝,但仍有不少保存了下来。在纽约布鲁克林,一个名为 Interference Archive(社会干预档案)的团体在今年 1 月至 3 月举行了名为「捷报传来:美国 1970–1979 左翼激进运动印刷史料」(Finally Got The News: The Printed Legacy of the U.S. Radical Left, 1970-1979)的展览,将这些政治意涵极为丰富却少有人知的资料悉数展出。
继续阅读
上海市中心某大厦门口贴的春联这是在前几年的春节笔者在上海拍摄到的一张照片。当时只是觉得这幅春联平仄不对,然后才发现原来是把上下联贴反了。于之前我也曾把一些春联图贴到社交网络上,同为 TIB 作者的梁海回复说:「主要是很多人根本判断不出来哪个是上联……」
继续阅读
马礼逊。图:Wikipedia编者按:本文作者为罗佳洋,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现就读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学系中亚与高加索研究室,专攻亚非文化方向硕士学位。本文选自作者学士学位论文《从「拼合」到「格致」:有关西人汉字认知的设计史叙述——以「拼音」「拼合字」为例》第三章。
19 世纪,地理世界已不再迷雾重重,随着资本市场的形成与工业革命的浪潮,「日不落」帝国就此崛起,以英美为首的新教传教士成为基督教事工的主心骨。如果说明清之际的教士更注重「讲经」,那么这一时期的新教传教士凭借着他们所向披靡的雄厚工业资本,更有理由去急于「传道」。「西儒」先贤对「相通之理」连篇累牍的迻译已然非晚清之时务,直截了当的宗教意识输出才是机器帝国应有的容姿,大肆的印刷出版自然成为此刻的关键,遂致使西人的汉字排印设计天生具有强烈的功能指向,同时这份工作也紧紧依附于宗教意志,系列设计成为基督教文字事工的重中之重。
继续阅读
2016 年 9 月 14 日,ATypI (Association Typo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国际文字设计协会)第 60 届年会在波兰华沙召开。会上,微软、Adobe、苹果和谷歌联合发布了第 1.8 版 OpenType 规范,宣布支持用户端无级变换的功能,命名为 OpenType Variable Font(OpenType 可变字体)。
字体界无不震动。Dalton Maag、Dutch Type Library、Font Bureau、蒙纳、森泽和华文等多家字体厂商发来祝贺,两大字体设计软件 FontLab 和 Glyphs 率先宣布支持新规范。推特上的平面和字体设计师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字体设计师 John Hudson (约翰·哈德森)宣称:「OpenType 可变字体,是数码字体近十年来最伟大的进展。」
字体的无级可变性,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 OpenType 1.8 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背后经历的风雨不可谓不漫长。现在,我希望带读者回到四十年前,从数码字体的开端说起。
继续阅读
The Constructor, El Lissitzky, 1924。图:Analogue7620 世纪初的先锋艺术运动重新定义了现代视觉设计。从其哲学、美学到实验方法,跨领域的艺术家们将先锋艺术运动核心思想不断输出给以视觉设计,铸下了先锋艺术和视觉设计间不可否定的传承关系。El Lissitzky(埃尔·利西茨基)就是其中的领先人物。Lissitzky 有很多的头衔,俄国犹太人、教师、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传道者等;后世在提到他的影响时,常常会提及到很多的现代主义流派——他是俄国先锋运动的重要领军人物,与导师 Kazimir Malevich(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共同发展至上主义(suprematism),对后世包豪斯、风格派艺术以及解构主义具有重要影响。
继续阅读
Shanghai Type(上海活字)是一个关注上海印刷字体设计与生产的项目。我们聚焦十九世纪末至今的、在上海或与上海有关的印刷字体,挖掘它们背后的社会、历史和人文故事。项目由我(厉致谦)发起,主要成员是年轻的设计师龚奇骏,项目顾问由陈其瑞(原上海印刷研究所字体设计师)担任,同时获得了上海新闻出版博物馆(筹)的支持。Type is Beautiful 也是项目的网络合作伙伴。
继续阅读
以向量描绘,俪宋的「一」Type is Beautiful 今起与 Justfont 内容合作,将定期刊登 Justfont 精品文章,意在将优质内容推荐给更多的读者。本文为第一期,讲述桌面出版早期的传奇字体「俪宋」的故事。
原文地址。
俪宋始于 1989 年,是世界最早的 PostScript 中文向量字型之一。现在 Mac 中的「俪宋 Pro」,以及华康的俪宋家族,都基于 1989 年的初代俪宋。对今天的编辑来说,俪宋只是一种内文细明体罢了。而且在高解析度萤幕与印刷的时代,它实在太细了。但俪宋确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柯炽坚在开发过程中,也亲身参与了「桌上型出版」(desktop publishing)初期的历史。
1980 年代对于出版界而言,是一个剧烈的变革时期。原本还在手工制稿的设计师与美编人员,忽然要开始熟悉新兴的电脑工具。而变革若追溯到更上游的字体行业,感受则越加剧烈。在很短的时间内,照相排版兴起,变成相当热门的制稿方式,压缩了铅字的市场。但两者基本上仍然共存,各有用处。不过,在 1980 年代中期发迹的桌上型出版,则一步步让铅字与照排走入历史。
继续阅读
「定海桥:对历史的艺术实践」展览于前天(10 月 28 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展。参展作品包括设计师厉致谦(colourphilosophy)展出的作品「被隐去的字」(Missing Characters),用嵌入墙体的铅字讲述了三个铅字时代关于字的书写、设计和生产的故事。
继续阅读
《Design Research Unit 1942–72》,文字是文末宣言。(图 / 设计:APFEL)英国设计研究部(Design Research Unit,DRU)在二战时期建立。其建立宗旨充满了道德目标和理想主义:结合设计的新思想和实践的新方法,建立一个更好的战后世界。时至今日,在英国仍然可以看到他们的印记:铁路的标志,伦敦中心 Westminster 区的路牌,地铁 District 线的座套。承担着以设计改善社会的理想,DRU 以现代主义包装了英国的一个时代。
作为二战后于英国崛起的第一代设计顾问公司,DRU 的现代主义的设计领先 Pentagram、Total Design 和 Unimark 整整一代。DRU 创立之初的模型十分新鲜:跨领域合作,重新思考商业传播方式——主要体现在发展、实践企业标识(corporate identity)的概念。自成立之初,团队成员就由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以及建筑师组成,发展领域包括平面设计、展览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企业标识设计等等——其团队之多元,涉及领域之广泛,即使到今日也属罕见。更重要的是自创立之初,DRU 就遵循为公共大众设计的宗旨,致力于用设计改善英国每一位居民的日常生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