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目录归档: 历史

孙明远谈《聚珍仿宋体研究》:「古典的回归」绝非单纯的拟古

聚珍仿宋体是 20 世纪初中国人自行制作活字字体的早期尝试,由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后人丁三在、丁辅之兄弟着手开发,于 1919 年正式问世,随后风靡海内外,影响至今。聚珍仿宋在风格上不同于当时主导印刷出版市场的日本制宋体字(明朝体),而是以传统雕版印刷字形为蓝本的古典字体。它在构思上完成了仿宋体从写刻到铸字的改造,折射出当时中国人对自身文字形态的认知,以及对审美规范如何适应技术变革这一问题的理解。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孙明远近日出版的《聚珍仿宋体研究》针对这一款字体,从时代背景、产业状况、制作初衷、审美观念、开发技术、应用传播等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采用了大量一手资料,考证扎实,内容全面,是近年来国内字体历史研究中少有的深度专题性著作。孙明远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获设计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外聘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字体研究中心外聘研究员、日本文字设计学会会员。2004 年至今在国内、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 20 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平面设计史、活字字体史。

为了更好地让读者了解本书,我们对孙明远博士进行了简短的访谈,以下内容略有编辑整理。

继续阅读

招募!TypeTour Japan 暑期日本字体文化之旅(2018.7.29 – 8.7)

时隔两年,TypeTour 终于计划再次东渡日本!此次旅程的时间更加充裕,并且新增了关西路线,我们将从大阪到京都,途径宇治、奈良,最后飞往东京,在时间和空间的纵横比较中,体会日本文字设计的多元与成熟。

我们将拜访只闻其名的字体公司,看日本字体行业如何发展至今;在潺潺流水和呦呦鹿鸣间,我们将深入古寺,探寻日本活字印刷的起源;走上街头,不夜之城新宿霓虹闪烁,宇宙中心涩谷荧幕恒亮,繁华老街银座随处可见流传百年的店招;江户文字的毛笔一挥,是浅草雷门的威严雄壮,落语寄席的欢声笑语,也是歌舞伎的俊秀、相扑手的力量……抬头低首,文字无处不在,传统与现代并举的日本也正是「猎字」的最佳去处。此外还有各大书店、美术馆、博物馆、画廊,以及高密度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公共空间,我们将挑选关乎文字与平面设计的好去处,为团员们带来视觉的饕餮飨宴。

TypeTour 与普通的主题旅游项目不同,我们希望聚集更多对字体排印、平面设计、视觉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在旅行的同时促成更有价值的交流。每次字体旅行,我们都将在保证行程完成度和质量的前提下,留出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参与者拥有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领队也会根据团员的需求,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出行日期及费用

  • 日期:2018 年 7 月 29 日 – 2018 年 8 月 7 日
    (共十天九夜,大阪两天两夜,京都三天两夜,东京五天五夜)
  • 出发地点:上海
  • 招募名额:10 人
  • 行程费用预估:约 18,000 元 / 人(实际出团日期和人数变动会造成报价调整)
  • 报名截止时间:2018 年 6 月 30 日午夜 12 点
  • 报名方式:邮件报名 [email protected],详见文末

继续阅读

长谈:印度文字与字体

Delhi street sign
新德里街头路牌,由上至下:天城文(印地语)、拉丁字母(英语)、古木基文(旁遮普语)、阿拉伯字母(乌尔都语)。(摄影:Meena Kadri / Flickr

按:2018 年,借设计北京大学南亚系的一款西文字体的机会,笔者邀请到北大南亚系的叶少勇老师进行一次关于印度文字及字体的访谈。叶少勇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研究所(梵佛研)成员。叶老师对古代印度佛学有着很深的研究,还精通印度古代文字及字体学,曾专门对北印度梵语写本的字体做过全面的研究。

印度在古代更多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现代国家观念,泛指南亚次大陆上的诸多国家地区,如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甚至包括了阿富汗的一部分。

印度这片土地上的文字繁多,造型各异,但几乎都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婆罗谜文字这个源头。印度文字还直接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文字,比如东南亚的泰文(以及各种傣文),缅甸文、柬埔寨文以及藏文字母等等。让我们先从印度的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开始梳理。

继续阅读

「寻找台湾消失的字体」

以「中南正楷」为原型,正进行数字复刻的「台湾铅楷体」
编者按:在即将进行的 TypeTour 台南台北之行中,我们将与研究台湾活字印刷历史的阿之宝团队进行交流。旅行招募仍在进行,欢迎了解详情和报名。本文图片和部分文字由阿之宝提供。

十年前,花莲的印厂老师傅对台湾中南铸字厂铅字品质的盛赞,让陈秀美开始了与铅字的不解之缘。

曾在《汉声》杂志担任美术编辑的秀美,回到花莲后创立了名为「阿之宝」的设计工作室和手工艺文化平台。2008 年,她听花莲荣记印刷厂的邱老板对中南铸字厂铸造的铅字大加赞赏,称中南正楷为「最美的字体」。邱老板口中的中南铸字厂又称中南行,位于台北,曾是台湾规模最大的铸字厂,1928 年开张,2000 年结束营业,曾拥有 180 多位员工和 20 多台铸字机,宋、 黑、仿、楷的字形数量也非常齐全,供应了全台大部分活字印刷厂的铅字产品。

继续阅读

谢梅耶夫们的时代:包豪斯的形象架空与美国冷战现代主义

编者按:对设计史的回望,不只是对设计大师、标志性作品的列表式、图流式总结,也不应止步于单一叙事基调下对某一时代的感怀。当我们向包豪斯、现代主义、商业设计传奇投去崇敬的目光时,不妨深究一番它们在所处时代中扮演的真实角色。

2017 年 12 月 4 日,俄裔美籍设计师伊万·谢梅耶夫(Ivan Cherma­yeff)在纽约家中逝世,享年 85 岁。

中国读者对谢梅耶夫这个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多少都见过他经手的作品。谢梅耶夫在 1957 年与他的同学汤玛斯·盖式玛(Thomas Geismar)成立平面设计事务所 Chermayeff & Geismar,自此踏上了平面设计历史上的传奇之路。Chermayeff & Geismar 的作品在美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摩根大通银行的蓝色八角形、国家地理杂志的黄方框、NBC 的七彩孔雀、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的正负人头像、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花瓣、美国两百年国庆的红蓝星……甚至他们昙花一现的作品、泛美航空的视觉识别系统,到现在也是设计师收藏的热门对象。这些视觉识别系统和 logo 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当下。谢梅耶夫和盖式玛也不仅仅是两位设计师,而成为了那个时代视觉集体记忆的缔造者。

如果读者以为伊万·谢梅耶夫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励志典型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继续阅读

城市字体观察:招牌备忘录

香港旺角街头布局各异的招牌

招牌组成了城市的文字风景,一朝一夕见证了城市历史,一角一隅占据了城市空间,一笔一画描绘了视觉文化。然而招牌也正在面临消逝的危机,北京的一纸拆除令引起诸多热议,热潮褪去,人们或许只能忆起这场口水之仗,却来不及留意真正的招牌风景。「城市招牌备忘录」,谨以慰藉当代人的城市乡愁。

继续阅读

新浪潮设计:离经叛道的朋克设计师们

Wolfgang Weingart 海报设计

对特定时期的设计风潮的理解往往离不开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时代趋势的追溯,历史巨轮循环往复间常有相似趋势以及离经叛道者的探索。1960 至 70 年代,崇尚简约、理性、网格设计的瑞士国际主义设计风格(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Desgin / Swiss Design)风靡全球,其影响力跨越空间,从欧洲蔓延到美洲,成为当时商业设计中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同时也跨越时间,当时的设计成果在当下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公共交通系统的标识,跨国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还有手机、电脑等人机交互界面。

现代化的风格——无衬线字体、干净利落的几何构成、遵循优美比例的网格系统、整齐划一的品牌标识,对一些设计师来说,却是一种无聊中庸。1970 年代开始,一批教育者、设计师、艺术家打破严谨、理性的网格,对图像、文字排版进行实验性探索,进一步探索美与丑之间的动态的平衡。这是新浪潮设计的历史背景,这种风格兴起之时正是朋克文化渗透各种文化领域之时,其精神内核也是源自朋克精神的质疑与反叛,因此又称为瑞士朋克风格(Swiss Punk)1

继续阅读

招募:TypeTour Berlin 字体与视觉文化之旅

各位朋友期待已久的 TypeTour Berlin 终于要来了。Deutschland, wir kommen!

金属活字的发源地德国,是所有平面设计、文字设计爱好者的神往之地。本次 TypeTour Berlin 将造访柏林、莱比锡、德绍包豪斯、德累斯顿,走进设计公司、字体设计工作室、博物馆,在曾经一墙二治的传奇都市中,一起感受当代德国字体的风景。此外,德累斯顿绝对有潜力成为本次行程最大亮点,我们将在舒马赫格布勒先生博物馆式的活字铸造与排印工坊里度过一整天,细数他的古董收藏,亲自动手学习纯正的德式字体排印。

  • 行程时间:2017 年 9 月 29 日 — 10 月 8 日(十天十夜,上海或北京出发)
  • 招募名额:12 人
  • 行程费用预估:约人民币 20,000–25,000 元/人(实际出团日期和人数变动会影响机票酒店价格,费用会稍有浮动)
  • 报名截止时间:2017 年 9 月 8 日午夜 12 点

继续阅读

恩德贝勒:南非传统与「瑞士风格」的殊致同归

Sankara Rug(摄影:Theodore Africa)

在 2017 年的 Design Indaba 设计大会上,由南非设计师 Nkuli Mlangeni 设计的 Sankara 毛毯获得了「南非最美之物」的奖项。它运用了极具辨识度的色彩及图案,线条简洁,图形几何化特征显著,整个版面呈现出严谨的网格系统,被许多媒体称赞为南非传统与瑞士风格的交织。

尽管 Mlangeni 的确是一位在瑞士留学的设计师,然而深入挖掘毛毯图案的灵感来源——非洲南部小国斯威士兰(Swaziland)的芦苇舞节中人们穿着的服饰图案、以及恩德贝勒部落(Ndebele)的传统墙绘——就会发现,它们本身与瑞士风格就极为相似,其发源时间却比瑞士风格早了半个世纪。两种并未交叉的文化,在各自的语境下发展出视觉风格的趋同。

继续阅读

城市漫游指南——上海「印」迹

欢迎来到上海曾经的文化街区域。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和重镇,中文印刷业、出版业、报业、铸字业,乃至革命,皆起源于此,并由此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走向新页。我将带领大家,在这片历史街区中兜兜转转,边走边看,用脚步丈量曾经的老闸区、文化街、报馆街、英租界、麦家圈的城市尺度,讲述历史掌故,搜寻历史坐标中遗漏的蛛丝马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