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传媒学院(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近日举办了名为「凸版印刷的变迁」(The Changing Face of Letterpress)的展览。展览集中了一些师生的作品,旨在在数码时代不断拓展凸版印刷这项曾经辉煌的技术的新可能性。展览很小,但作品十分不错,以下是部分网站上没有展示的作品照片。
目录归档: 展示
Short Run 展览与 St Bride 图书馆
毗邻伦敦著名新闻业大街 Fleet Street 的 St Bride 图书馆是著名的印刷字体排印的机构,始建于1895年,St Bride 是著名的伦敦印刷学院(LCC,现伦敦传媒学院)前身,现在是以举办印刷和设计为主活动的文化机构和图书馆。之前和 Shi Yuan 一起去 Jost Hochuli 讲座,由于是晚上,没有细看。今天「Short Run」展览最后一天,顺便一游。
How Very Tokyo
作为2008日英年的项目,十四位英国设计师受邀解读自己与东京的关系,制作了一系列主题海报,十二月份在展览「How Very Tokyo」上展出。受邀设计师包括 Bibliothéque、 Browns、 North、 Graphic Thought Facility 和 Spin 的在英国很有影响力的团体。现在海报已经进行发售,价格为23英镑(人民币250)
川上俊(Shun Kawakami)的设计
川上俊(Shun Kawakami)的作品。英文字体、瑞士的网格设计与亚洲气韵的结合。日本人在东方设计的探索方面走的太远。Hitspaper 做的日文访谈,虽然内容并不充实,但 Google 翻译一下竟然勉强可以读下来,赞叹科技。
The Grid System
The Grid System 是一个新近推出的网站,包含了关于网格系统、以及黄金定律、基线网格等等相关概念的各种新闻、文章、资源和工具。网站同时也与 YouWorkForThem 合作推出图书服务,还有一个 Flickr Group: The Grid System。
Face the Nation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Thomas)和明尼苏达州书籍艺术中心(MCBA)共同策划了名为「Face the Nation」的展览,探讨国家形象和字体设计之间的互动。
二十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刚刚兴起,欧美国家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直接加强了各国对于塑造自己国家形象的急迫性。于是值得褒扬的爱国主义情绪和两战后极端的沙文主义都在这一段国家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出来。有些国家通过寻找自己的历史文化,复兴自己的传统风格。有的新兴国家则需要与自己的语言联系,为新的国家风格创造新字体。
「挪威的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始祖) Gerhard Munthe (1849-1929) 曾深入挪威的乡村,寻找祖国原始的艺术,将自己十分钟爱的中世纪北欧的壁毯风格以及挪威民间艺术应用于自己的故事书设计。
Kajiograms
总是尽量避免中文的 Typography,但看到精彩的东西还是忍不住要拿出来。这是一个餐厅的设计,设计师是日本人廣村正彰(Masaaki Hiromura)。采访中廣村提到「汉字是世界的瑰宝」,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这一点。设计对于当地的外国人很实用,昨天在伦敦传媒学院(LCC) Bibliothèque 说到:「We love to communicate, we love to solve problems.」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改善沟通的,大概不能算是好的设计师和 Typographer。
来自日文 blog TAMALOG (Blog 的设计也很好)
BBC 网站设计手册
这里有一个叫《Visual Language 2.0》的 PDF 文档,是 BBC 新的宽版网站的设计手册,有很多网站设计的网格应用,以提高功能和易读性,很有参考价值。
P.S. 我夏天在美国,更新较慢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