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目錄歸檔: 展示

9·11 紀念博物館在爭議中開放

9·11 國家紀念博物館內部。(圖:Dwell

美國 9·11 國家紀念博物館(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 Museum)於 5 月 15 日舉行了落成儀式,5 月 21 日正式對公眾開放。紀念博物館原計劃在 2012 年開放,紀念 9·11 襲擊事件 11 周年,但因財務和颶風影響而推遲至今。

9·11 國家紀念博物館位於紐約曼哈頓下城的 9·11 紀念廣場,即世貿中心雙子塔的原址。紀念博物館分為地上與地下兩部分:地上部分是入口,包括遊客中心、禮品店等,由挪威的 Snøhetta 建築及景觀事務所設計;地下部分是博物館主展廳,由紐約本地的 Davis Brody Bond 事務所擔當。

繼續閱讀

探索霓虹:香港的故事

「探索霓虹」,圖形設計:gardens&co。(圖:gardens&co

NEONSIGNS.HK 探索霓虹」是香港西九文化區 M+ 博物館的第一個在線展覽,旨在探索、記錄和展示香港的霓虹燈廣告牌的文化。展覽由陳伯康(設計及建築策展人)、Tobias Berger(視覺藝術策展人)、王蕾(設計及建築助理策展人)及周麗珊(策展助理)共同策劃。展覽除了專業的策展內容,也大力歡迎民眾參與,上傳照片並分享故事。

繼續閱讀

小林章《西文字體》中譯本出版

小林章(Akira Kobayashi)是一位傳奇人物,在日本被譽為「西文字體第一人」。儘管出身日本,多年來卻對西文字體設計貢獻頗多。他與 Hermann Zapf(赫爾曼·察普夫)、Adrian Frutiger(阿德里安·弗魯提格)等大師有過合作,打造了 Frutiger 和 Avenir 等字體的新版,現任 Linotype 字體設計總監。早前我們也曾記錄過他的訪談講座。最近,小林先生備受歡迎的著作《歐文書體―その背景と使い方》首次發布中譯本《西文字體:字體的背景知識和使用方法》。本書由陳嶸監修,Type is Beautiful 的 Eric Liu(劉慶)翻譯,中信出版社出版。

繼續閱讀

變臉:拍賣行轉型序曲

(圖:Identity Deisgn

全球藝術市場還在持續膨脹中。不僅藝術品拍賣成交價頻繁打破紀錄,收藏者的群體範圍也在不斷擴張並多樣化。一度被視作傳統精英階層專供設施的藝術品拍賣行,也需逐步適應不同社會身份的新富階層。因而,它們開始捨棄以往神秘、高端的形象,嘗試變得開放化及大眾化。定位的轉變並非一蹴而就,拍賣行為此投入了大量資金與時間。如今,在平面廣告與室內空間兩方面,都已經給人們帶來了不同以往的感官體驗。

繼續閱讀

傳統與現代:Johnston 的遺產

Edward Johnston 的「Foundational Hand」教案展示。圖:VADS

儘管 Edward Johnston 謙虛地稱自己只是一名書法家,但他的涉獵領域還廣布字體設計、平面設計、書籍裝幀、教學和寫作等。Johnston 本人從未接受過正規的字體設計訓練——甚至可以說,沒有完成過任何正規的高等院校教育;然而憑藉倫敦地鐵字體等標誌性作品,他被譽為「現代書法之父」,深深影響了幾代英國設計師。

繼續閱讀

新「獨立」形象

New-look Indy

聊起倫敦艦隊街最具啟迪性的報紙改版,或許要數《The Guardian》二〇〇五年的兜底翻新——從紙張規格到版面形象。不過至少上個周末,圈內人士下午茶的話題大概會齊齊轉向《The Independent》。

過去十年間,《The Independent》(獨立報)樂此不疲地推出了四度改版。本月第七天,又一版新形象正式上架。這一次,旨在對創刊精神的復興。月初的改版預告中,主編 Amol Rajan 重新引用了創立者 Andreas Whittam Smith 的形容方式:「經典又別出心裁」(classic with a twist)。

繼續閱讀

正文字體觀察:方正新書宋

正文字體作為基礎性用字,從底層支撐文字設計及語義傳達。專題「正文字體觀察」將聚焦正文用字,發現並評介中文世界裡值得關注的正文字體。本篇主角是方正字庫為書籍用字推出的「方正新書宋」。本文由方正字庫協助。

方正新書宋是方正2009–2010年間製作的書籍用字。設計主張「結構方正寬博,筆畫溶入刀刻韻味,簡潔流暢,整體感突出」。

這款字體作為老「方正書宋」的進化版,對這款沿用數十年的字體進行了繼承。設計由朱志偉指導,任燕卿擔綱設計;團隊成員還包括烏新麗、王文娜、梅花、林彤、楊雁、劉漢旭等。老版書宋字體風格中性,字重適中,頗受歡迎。然而老版書宋是鉛印時代的設計,並不完美。受當時雕刻工藝的限制,老版書宋輪廓線條不夠流暢,並受限於紙張承墨的特性,筆畫設計偏細。此外它還存在字面及重心不勻,筆畫規範缺乏統一的問題。這套老字體亟需更新。

繼續閱讀

Adjustable Font 簡介

圖:具備「Adjustable Font」功能的字體(左)與普通字體(右)在簡單幾何變形後的差異

Type Project 坐落於東京都練馬區安靜的一隅。公司成立於2001年。現有成員共七名,包括創始人鈴木功。

Type Project 的源動力是擴展文字的可能性。在2003年發表了 AXIS Font 之後,Type Project 以字體開發為中心進行了各種先進技術的嘗試。比如以成為新一代字體標準為目標的基本字體(AXIS Font 1,AXIS 明朝體 2),擁有新功能的自定義字體(Driver's Font 3,Adjustable Font),表現固有個性的字體(POLA 美術館標識字體,都市字體 4)等等。其中以 Adjustable Font 尤為出眾,代表了近年東亞字體技術的一大技術進步。

繼續閱讀

你是哪一款?

本文是特邀平面設計師盧濤為《字體故事》一書撰寫的書評。原文登載《新京報》書評版。另可參考本書譯者談。本書近期由字節社出版電子版,優惠預售中。

2011年9月,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前十位裡面出現了一本叫《Just My Type》的書,我這一款?我這一型?我這一號?——而它的副標「A Book About Fonts」,告訴你這居然是一本關於字體的書!呃,老外的口味究竟是怎麼啦?一股強烈的反胃不禁讓我回閃到我的朋友方老師,每每在專業字體課堂上面對一群兩眼無神的同學們的那種無力感,他畢竟還是一個繞着教學大綱走的海歸派。

因為只要隨便翻看一本正常點的關於字體的書,它們都會不厭其煩地從六百年前的約翰內斯·古登堡向你扯起。而這本《字體故事:西文字體的美麗傳奇》則是這樣開頭的:「在布達佩斯,外科醫師們為十七歲的印廠學徒哲爾吉·紹博施以手術。因為失戀,他將心上人的姓名鑄成鉛字,吞入腹中。」哇~~好驚悚!

即便是 Ellen Lupton 所著的那本業內口碑不錯、親和易讀的《字體設計指南》(上海人美,2006年版)亦毫不例外地以字母/Letter、文本/Text、柵格/Grid 劃分篇章;就算 Lewis Blackwell 把這個悠久傳統濃縮到《西方字體設計一百年》里,也沒有多少同學會對一個世紀前馬里內蒂的未來主義宣言有多少興趣。假如我們的方老師手持的是 Simon Garfield(西蒙·加菲爾德)的這本「美麗傳奇」的話,整個課堂情景很可能會變成一場跌宕起伏的故事會——
繼續閱讀

紐約停車指示牌新設計

(題圖:Pentagram)

在紐約街頭停車是出了名的麻煩事。因為停車指示牌極其雜亂無章,哪怕研究揣摩一番,仍少不了常被貼罰單的命運。紐約交通局官員 Janette Sadik-Khan 深知其痛:「有的停車牌高達5英尺,像一根圖騰柱,上面密密麻麻的信息讓人摸不着頭腦。」不僅如此,指示牌全部採用大寫字母,字體字號不一,文字居中對齊,閱讀起來十分吃力,有時還能看見三種顏色的四塊停車牌放在一起,上面堆了近250個字母。

好在現在一切有了改觀。今年1月,紐約市交通局宣布將採用重新設計的停車指示牌。參與這一項目的是大名鼎鼎的 Pentagram(五角星)設計公司,由 Michael Bierut 與團隊負責完成。作為設計師,Bierut 自己也飽受指示牌的困擾,以至於他只敢在車庫裡停車。不過,「我們真正開始着手這個項目時,才發覺原來的指示牌有多複雜。規則的可能性太多了,你開的什麼車?要停多長時間?在哪天停?在什麼時段停?需要用字體版式以及顏色幫助人們理清這些重疊的信息,的確是一項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