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目錄歸檔: 漢字

陳其瑞字體設計年表

1969年上海印刷研究所字體設計室全然人員合影。前排左起:瞿宗玉、施渭峰、許柏康、顧震寰、陳初伏、陳永海。後排左起:陳其瑞、徐學成、錢震之、邵廣凡、周今才、謝培元、華宗慈。
本文為陳其瑞先生回憶文最後一篇。陳其瑞先生是較早進入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的「年輕」字體設計師。他經歷了新中國最早的專業字體設計實踐,在團隊中逐漸成長成熟。作為在世的為數不多的字體設計前輩,他熱心和年輕一代交流,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一手資料,他是我們研究上海字體設計歷史的起點。他一生的字體設計年表,是宏觀歷史背景下的個體範本。本年表由張彌迪Colourphilosophy 編輯、整理。

1961年,18歲

上海出版印刷專科學校畢業,入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設計室工作,陸續參與了黑一、黑二、宋黑、經典著作體等字體的設計工作。

繼續閱讀

書法家與電腦字庫

參與印刷字模的書法家任政書法作品局部。圖:金禾畫廊
本文為原上海印研所字體研究室設計師陳其瑞先生回憶文章。文中介紹了1970年代中國出版印刷業請書法家寫印刷字模的故事。本文手寫稿由張彌迪Colourphilosophy 編輯、整理。

時代的飛速發展給人們提供了越來越便捷的生活方式,如今寫信幾乎都不需要手寫了,為什麼?用電腦唄!搞美化包裝設計也幾乎一樣不用人工畫稿,電腦中有的是用不完的各種漂亮的字體,彩稿、黑稿,只要輕鬆點擊鼠標,也一樣能方便搞定。

尤其要提出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前,街上的各種店名招牌都是要請名人書法家題寫,然後再人工放大製作的。文革中上海「大世界」附近有一塊「鮮得來」三個亮麗大字的招牌,就是赫赫有名的書法家任政先生書寫的,想來也會同那兒賣的排骨年糕一樣,給人帶來深刻的回味⋯⋯現在人們要搞個美化店招的招牌題字,只要到電腦中去選擇就行了,要行書就行書,要隸書就隸書,至於要魏碑及歷史上有名的各種書家字體,在這裡都能給你提供方便選擇。

但你知道電腦中的行書、隸書、新魏體、篆書體是哪些書法家寫的嗎?

繼續閱讀

牟體與大字本

本文為原上海印研所字體研究室設計師陳其瑞先生回憶文章。文中不乏與當今時代強烈不符的政治色彩。但時代的荒謬後,當年造字人的激情仍然可敬。曾發表於2012年6月7日《新民晚報》,有少量刪改。現原文刊出。本文手寫稿由張彌迪Colourphilosophy 編輯、整理。

牟體是人民日報美術編輯牟紫東書寫、設計的美化報版的標題字,也是印刷字體用個人姓名稱呼的極少個例之一。由於鉛字印刷,一個字號大小只能一付字,漢字又數量繁多,在上世紀60年代,《人民日報》卻能推出「長牟」和「扁牟」兩付不同的字體,在那時是相當不容易的事。而要由一個人完成設計書寫出所有的字符更是一個艱難浩大的工程,實在了不起。不管怎麼樣,在當時的中央,黨報給全國各地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繼續閱讀

被遺忘的宋體

六人集體照。這是赴江蘇太倉沙溪大隊,請農民顧阿桃評選字體的一張集體照(部分人員)。前排中間是「造反」後的字體室組長(替代室主任)瞿宗玉,帶格子圍巾的是我(陳其瑞),右面是老前輩周今才,後排自右至左是陳永海、許柏康、陳初伏。背景是縣革委大禮堂,剛聽完顧阿桃的報告會。
近來,中國近現代字體設計歷程廣受關注。在《字海沉浮:中國現代造字發展縮影》一文後,我們也受原上海印研所字體研究室設計師陳其瑞先生的委託,將他幾篇回憶文章全文刊發,講述更多當時的故事。本文手寫稿由張彌迪Colourphilosophy 編輯、整理。

一次偶然的上網搜索,我無意中發現有一個網友自發組織的「字體交流與鑒賞小組」。其中小青年厲向晨設計的康熙字典體更加引起了我的關注,已被不少雜誌採用作標題排版。接着網友張彌迪也在小組發出了「有誰知道宋四體嗎」的討論帖子。看着這些話題,電腦屏幕前的我,很想參與他們的討論,無奈我只會用搜狗打字法中的手寫輸入,一筆一划的鼠標寫字相當吃力費時,我也不是他們的成員,上傳圖片資料,鏈接其他文件更不會,只能一次次地看着他們熱烈討論而遺憾關機作罷。這兩個話題的答案,四十多年前就有了,上海印刷研究所字體設計室早就完成過康熙字典體。

這款字體來源自老一輩字體設計師中唯一健在的、被華文字庫老總黃克儉稱作「國寶級」人物的徐學成。而我親身參與經歷了這一設計,至今腦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如今四十多年後新一代的設計師及我們這些前輩,想不到會有這樣歷史性的相會,在這裡繼續我們的討論……

繼續閱讀

弘一法師與開明書店楷體字模

弘一法師(1880–1942)

俗名李叔同,原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皆有開先河之功。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為僧,苦心向佛,精研律學,弘揚佛法,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關於他的佛學、書法、音樂等領域成就廣為人知,而這位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大師,不為人們所熟悉的曾經也參與過中文字模的設計。

繼續閱讀

民國的一場字體著作權糾紛

《中華書局與文嵐簃因侵害著作權涉訟上告案》判決書
歡迎平面設計師 張彌迪 加入我們的作者行列!

關於字體版權的問題,一直困擾着字體設計界。版權的無法正常保護也是當今中文字體設計發展嚴重滯後的一大原因。前幾日翻閱資料,偶然發現發生在民國時期的一樁關於字體著作權的官司。1932年《司法行政公報》上記錄了這樁官司的判決書,上告人是中華書局,被上告人是文嵐簃。訴訟原因是中華書局認為文嵐簃侵害了其字體的著作權。

繼續閱讀

字海沉浮:中國現代造字發展縮影

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
《字海沉浮》以上海為樣本,講述了中國1949年以後字體設計和鑄字行業在社會、政治和技術的變革中的故事。原文刊載於《漢品》雜誌第二輯,文字有改動,圖片有補充。
An extended,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piece is available in our collection of research on Chinese typography.

漢字是中華文化綿延傳承的基因序列,歷經千年,有過許多種書體和字體的變化。隨着活字和雕版印刷術的普及,文字字體的歷史逐漸分衍成兩條線索——書法(書寫)字體和印刷字體。歷史上的書法家多如繁星,刀工了得的雕版刻工們也有跡可尋。然而有一門新興的職業,卻是五千年來的頭一回,這是一項對綜合素質有很高要求的另類職業,拔尖者可謂鳳毛麟角。

繼續閱讀

墨:ATypI 香港 2012

2012年10月,國際文字設計協會 ATypI(Association Typographique Internationale)的文字設計年會將在香港舉行。本次會議 ATypI 將聯同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聯合舉辦,會議將在2012年10月10號——14日舉行。這是該會56年來第一次在歐美以外舉行會議。

國際文字設計協會香港研討會2012(ATypI Hong Kong 2012)的主題為《墨——黑白之間》([mò]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墨是中國書法和繪畫的核心,亦比喻着知識的尋求。出自老子的「知白守黑」不單是做人格言,也是一種審美觀。中國書法中所尋求的黑白平衡並非幾何學上的絕對平衡,而是一種有機的、直觀的平衡。「白紙黑字」這句話亦道出文字及載體在信息的交流和傳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東西方對黑白間的平衡之探求亦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尋求不同觀點的包容,這次研討會「向多種語言和多元文化致敬,進行文字和字體設計的國際性交流與跨文化對話」。屆時中文字體設計界將有眾多朋友參加並主持各種講座和工作坊,包括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前輩譚智恆(Keith Tam)參與組織,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參與。

知乎:對於中文「字體復刻」是該保留其神還是其形?

圖為厲向晨製作的部分字體,這些字體是此次討論的緣起。Image: typeland.com
這是一個提在問答網站「知乎」的問題(問題鏈接),針對的是近來廣受關注和歡迎的一些民間或專業或獨立的中文字體復刻設計。現經過作者同意,將部分回答按時間粘貼如下,幾位從不同角度討論了該現象。另外更不可錯過問題開頭兩篇引起討論的李海平、陳嶸兩位先生的看法。

並非選擇題,也無標準答案,只是想見諸方的觀點及有意義的討論。

  1. 李海平先生的博文
  2. 陳嶸先生的觀點

繼續閱讀

連載:活字字體的基礎講座

從今天開始,一連四周,我們將每周發布連載《活字字體的基礎講座》。《活字字體的基礎講座》是 Type is Beautiful 應 Apple4us 的委託,自日文翻譯而成的字體基礎知識介紹。日文原文可見於日本字體公司「今田欣一設計室」於其官方網站「欣喜堂」的「基礎講座」。這一基礎講座包含五個部分,首先介紹活字字體的一般概念,之後是「和字」字體歷史、漢字字體歷史和西文字體歷史,最後闡述三種文字如何協調排版。我們節選其中除去西文字體歷史的四部分翻譯成文,依次發布。

翻譯者是我們網站的新作者,旅日學者 Eric Liu,以及我們的網站技術支持 Metaphox 。因為業餘的精力和時間都有限,Metaphox 更是第一次進行日文翻譯,文中翻譯的錯漏之處懇請有心去閱讀日文原作的讀者們指正。頁面題圖背景文字設計 Julius Hui。

我們從這篇連載開始嘗試支持繁(正)體中文顯示。各位可以點擊右上角的「繁體」按鈕進行切換,在此感謝小野大神製作的繁簡轉換插件

毋庸置疑,當代日本的文字鑄排之技術與理論都相當先進,許多在中國本土已經流失或正在流失的精神和技藝,在日本列島上仍舊煥發著蓬勃的生機,並有着獨樹一幟的風采。日本為漢字能在當今電子化時代繼續保持其當下的文化傳承和審美之功用,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這篇文章的翻譯過程中,日本遭遇到史無前例的地震與核泄漏災害侵襲。我們謹以此文向日本人民的文化與精神致敬。

考慮到這篇文稿的特別之處,我們為它特別設計了版面,並以迷你站點的形式,將全文獨立發布,煩請各位移步到專門頁面上閱讀全文。此後每周我們會在這裡、Twitter飯否上提醒大家新部分的發布。各位如果有建議和意見請在此留言。

連載首頁

  1. 什麼是活字字體
  2. 不要再用「代稱」了 ──和字字體歷史
  3. 宋朝體與明朝體的流變──漢字字體歷史
  4. 活字字體的調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