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繼續一些「基礎系列」的指引。不知道是不是知道一些 Typography 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強迫症,日常看到一些 Typo 錯誤就會抓狂,於是生活痛苦不堪。在回國一段日子之後,強迫症終於迫使我寫下這個注意事項的系列文章。這個指引針對西方文字的排版,部分規則對中文排版有借鑒作用。
註:本文原文為十條,寫下後發現漏洞較多,激烈爭論後決定將後七條比較複雜的分開詳細寫,以不致草率和業餘。
1. 避免錯誤的拼寫和翻譯
這一點無需多說,可笑的例子太多太多。最近極端的例子是一間叫「翻譯服務器錯誤」(Translation Server Error)的中國餐館。想說 Chinglish 是一個新文化的另當別論,但對於嚴肅的英文使用場合,翻譯的錯誤是致命的。
另一個是拼寫問題,比如左圖消失的空格,或者無數名片上的 「Http:www.xxx.com」,以及莫名奇妙的忽然大寫和小寫,都是英文排版里的硬傷,不但影響閱讀,而且影響理解。對於名字的翻譯,中國的標準應該是:Beijing、Hu Jintao、David Zhang 和 Heping Road,而不是 Bei Jing、Jin Tao Hu、David zhang 和 HE PING Road。因此要避免翻譯和拼寫錯誤,唯一的建議是在使用英文前請盡量請專業人士校對,至少絕對避免用軟件直接翻譯。
2. 避免擠壓或拉長字體
很多情況下英文由於配合空間的需要,被任意的擠壓或拉伸,這都是非常不可取的。事實上,很多常用的英文字體大多已經精心設計了不同寬度的字型,比如較窄的 Condensed 系,和較寬的 Extended 系。這些特定的系列都是設計師最大化地保留了字體的特色,以及對於可讀性、識別性等等上進行了優化所生成的,比設計軟件機械地縮短拉伸的結果要理想得多。這一點對於中文字體也同樣適用。
3. 避免 Windows 系統自帶的中文字體的英文部
具體參見之前的文章。
如果說在中國大陸公共設計中想看到一些比較好的英文設計,鑒於政府根本沒有設計的概念,就只能在半商業的環境如地鐵和機場這樣的現代化交通設施尋找了。即使在這樣的地方,英文設計的雜亂和低質量也是不堪入目的。本簡評系列旨在搜尋一些大城市包含英文的公共設計,當代中國設計對細節的追求也可見一斑。(要說明的是,由於說的是中國的英文設計,免不了各種各樣的翻譯笑話,這個各位權當樂子,我們不做評論)
今天看廣州地鐵的用字。
Images: Flickr
Helvetica、Times New Roman 和宋體英文混用,很難說出標準字是哪一種(注意在這三個例子中,中文字體亦不同)。在廣州地鐵自豪的電子顯示系統上,英文字尺寸不一,鬆緊不規律,可讀性差,視覺上十分混亂。
Images: Flickr
左下為廣州地鐵的標準 logo,其中英文字體在其視覺系統里都罕見使用。上圖同樣的設計,左邊的設計進行了簡化,可笑的是地鐵的 logo 被簡化為「V」。雖然這三個例子中都用了無襯線,但無論從字體、字距、尺寸和與中文搭配都做的相當差。
Images: Flickr
以上是東京地鐵類似用途的設計,設計的美觀度、可用性和一致性顯然更勝一籌。
大日本字體組合(Dainippon Type Organization)帶來了很有意思的創意字體作品 Toypography。將一些比劃積木經過拼搭,在圖案、英文、片假名和漢字之間來回變換。該項目產品3月份已經在日本上市。
同時大日本字體組合一直進行各種英文和日文的字體創意項目。比如去年見到的 Nike 一個作品(片假名的 Nike 組成的「在」字),用字母形狀的摺紙製作盒子等。
作者/ Author: Ian Lynam
原載於/Original from: 日本
PingMag,2006年3月24日;圖片來自/Images: pingmag.jp
翻譯/ Translation: 經作者授權,由 Rex Chen 翻譯
小林章(Akira Kobayashi)是一個地位鞏固的世界知名字體設計師。他種類廣泛的字體作品包括了從展示字體、經典作品重修和許多套堅實的正文用字體這一完整範圍。在過去20年間,他在眾多字體競賽中獲得殊榮,為無數字體工廠設計字體,在日本教授字體排印學,並與歐洲、日本和美國的眾多字體設計巨匠進行過合作。
小林章在 Linotype GmbH 工作的情景
繼續閱讀
Helvetica Film的票賣得緊俏。看到內地和臺灣都有人想組織爭取Helvetica Film在當地上映,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最佳地應該是香港(因爲最近聽説中文區的比較國際化的字體活動就是在香港的Tokyo TDC活動),內地似乎完全沒有這個環境,臺灣就不清楚了。在亞洲,本片已計劃在東京(Typography發達!)和印度(官方文字)上映。
爲了紀念Helvetica50周年,Helvetica Film成爲唯一一部關於字體的紀錄片,衆多重量級人物,包括Erik Spiekermann、Matthew Carter、Hermann Zapf、Neville Brody等等都將出場。目前英國似乎都還沒有開始上映,6月底會有一場在愛爾蘭都柏林,另外秋天的Newcastle的DE07會上映這部影片,而該片DVD也將於2007年秋天發行。
寫一個關於美國路標用字的文章時,一直在好奇中國公路路標用字是什麼。
維基百科的關於高速公路的條目提到中國公路使用黑體和 Helvetica。從上面的圖例中看(忽略翻譯笑話),首先黑體是肯定的,在這一點上似乎都保持統一,儘管兩個黑體也不盡相同,但至少沒有出現宋體之類的襯線字體。印象中高速公路中文字似乎比普通公路的筆劃粗。而英文字體則比較混亂,右邊公路用字似乎是 Helvetica,從比較典型的 G 和 R 就可以看出。而左邊的高速公路用字似乎就不是 Helvetica 了,因為 G 的底部是圓滑的。我嘗試了比較可能的 Arial(由於其普遍性),但 R 似乎不吻合,這裡的 R 比較又像 Helvetica 的 R。所以很奇怪,大概高速公路使用了不同的字體。
有意思的是條目提到,在京滬高速公路上出現了使用襯線字體的笑話。另外,看國內路標的使用,字距設計、文字比例、中英文比例基本上都沒有一個規範(其實有規範而無人遵循,抑或規範本身就不夠規範),因此有時候設計離譜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歐美、港台的路標都是請專門的公司設計字體,考慮到天氣、速度、光線等一系列問題,國內標準沒有使用 PC 默認黑體的英文字體已經是一大欣慰了,中國的公共設計要達到對於設計細節的追求似乎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