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归档: 亚洲
《排版造型 白井敬尚——从国际风格到古典样式再到 idea》译后记
为美国科技创新铺路的亚洲移民
全球规模最大、最成功的电信公司之一,名字中却带有「铁路」二字,这是为什么?
我在每个学期的信息史课程中都会先用这个问题来刁难斯坦福的学生们。其中提到的电信公司是斯普林特(Sprint),全名是「南太平洋铁路内网电信公司」(Southern Pacific Railroad Internal Networking Telecommunications)。随后,我就会简明扼要地普及一番关于美国通讯基建的历史知识,而这些史实总是能让他们大开眼界。
铁路,以许多方式为现代美国及至全球的信息架构铺设了第一层历史基础,我这样解释。在电报技术兴起时,工程师基本上都会选择沿着南太平洋铁路等已经打通的铁道线路来铺设电报线,毕竟有现成的工程,何必再重新砍树开路、穿河过桥呢?不久后,又有了光纤通讯,大多也以同样的方式,沿着一百五十多年前初次联通美国各地的火车轨道来进行基础建设。
「铁路是谁建的呢?」我接着问。一位学生答:「中国移民。」
末世感叩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文字世界
由庵野秀明创作并执导的跨媒体制作《新世纪福音战士》(Neon Genesis Evangelion,常通称 NGE,或简称为 EVA)由四大部分组成:一部26集的动画连续剧(1995 年),两版改编电影(1997 版及 2007 起的新版四部曲)及漫画(1995–2013 年)。剧集设定在后末日时代的要塞都市「第三新东京市」,围绕着少年碇真嗣展开。他受雇于关系疏远的父亲,加入神秘军事组织 NERV,与其他同龄少年少女一起驾驶巨型生物机器人「EVA」,与被称为使徒的怪物展开战斗。
EVA 开始只是一部典型的机甲动画,但逐渐发展成对机甲题材的存在主义解构,立刻赢得了批评界的赞誉。它长盛不衰的人气催生了大量的衍生漫画、改编小说、游戏、联名广告,甚至柏青哥赌博机;这些风靡也逐渐将 EVA 渗透到日本文化之中,最终受到了全日本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追捧。EVA 所用的视觉元素都成为了文化语汇,这里面就包括其主题字体:Matisse EB。
徐学成(1928–2019):中文字体设计历史的见证者
中国第一代字体设计师徐学成先生于 2019 年 11 月 1 日清晨 5 时 45 分过世,享年 91 岁。
徐学成 1928 年(民国 17 年)出生于江苏武进,1964 年毕业于华东艺专美术系,先后在上海新知识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从事书籍装帧工作。1960 年,徐学成调入刚刚成立的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字体研究室,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字体设计师。在印研所,他参与了简化字的笔形设计规范工作,与周今才一起主持了黑一、黑二体的设计,主导了宋黑体、宋七体等的设计。在外部信息匮乏的环境下,他与同事们从零开始,摸索出了中国最早的字体设计流程与方法论。
不离不弃的破折号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从本文起将重点分析几个中文的特殊标点符号。希望读者可以结合本系列之前关于「挤挤总是有的」「避头尾」等几项内容一起来阅读分析。
2016 年 7 月「知乎 LIVE」新上线,而本站作者、多语言字体技术开发者梁海随即在其知乎专栏里发布了一篇名为《破折号好难啊!破折号怎么这么难!》的文章。他在文章里附上了 2016 年 7 月 8 日在推特上发的截图,并对 1024 场次「知乎 LIVE」中使用的 907 个破折号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居然有 11 种用法,情况之复杂以致于他说「嗯……我懒得分析了。」既然如此,笔者就接这一棒,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破折号这么难。
回顾《中文排版需求》
《中文排版需求》的过去与进程
2009 年,《日文排版需求》(「日本语组版処理の要件」, 简称 JLREQ)正式发表,如同日本标准化专家小林龙生先生在其著作《EPUB 战记》中所述,在日本当地并未产生回响与涟漪。但这是由 W3C 国际化工作小组(i18n WG)所发表的第一份语言排版文档,实际上是一步重要的定石。一方面作为参考文件,推动了多数与东亚语文排版相关 CSS3 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也引出了其他语言的跟进,中文就是其中之一。
2018 日中韩字体讲座暨研讨会回顾
2018 年 9 月 1 日,「日中韩字体讲座暨研讨会:东亚汉字字体的现在与未来」在东京印刷博物馆举行。Type is Beautiful 有幸参与协办,成员 Eric 作为组委会成员参与策划,并为整场会议提供中文翻译。与会嘉宾阵容庞大,分别来自日、中、韩三国字体文化研究前沿,为大家分享了东亚文字、尤其是汉字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下面跟随 TIB 简单回顾一下这场字体学术盛会吧。
中日韩字体排印讲座暨研讨会开始报名
「中日韩字体排印讲座暨研讨会」是东亚三国共同参与的字体排印相关活动,继 2015 年 10 月在西安、2017 年 2 月在首尔、2017 年 12 月在上海举办之后,将于 2018 年 9 月 1 日在东京印刷博物馆召开。会议由组委会主办,Type is Beautiful 参与协办。
在研讨会上,语言学家、字体史研究者、编辑、字体设计师们汇聚一堂,共同参与以「文字」「字体」为主题的演讲和讨论。今年的会议主题是:东亚的汉字字体——现状与未来。
活动信息
- 地点:东京印刷博物馆(从飯田橋駅步行 13 分钟即至)
- 日期:2018 年 9 月 1 日
- 时间:12:30 入场;13:00 开始;18:30 结束
- 语言:日语
- 参与费用:免费(东京印刷博物馆门票需自理)
- 报名限额:80 人(通过网页报名表单预定,满员即止)
孙明远谈《聚珍仿宋体研究》:「古典的回归」绝非单纯的拟古
聚珍仿宋体是 20 世纪初中国人自行制作活字字体的早期尝试,由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后人丁三在、丁辅之兄弟着手开发,于 1919 年正式问世,随后风靡海内外,影响至今。聚珍仿宋在风格上不同于当时主导印刷出版市场的日本制宋体字(明朝体),而是以传统雕版印刷字形为蓝本的古典字体。它在构思上完成了仿宋体从写刻到铸字的改造,折射出当时中国人对自身文字形态的认知,以及对审美规范如何适应技术变革这一问题的理解。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孙明远近日出版的《聚珍仿宋体研究》针对这一款字体,从时代背景、产业状况、制作初衷、审美观念、开发技术、应用传播等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采用了大量一手资料,考证扎实,内容全面,是近年来国内字体历史研究中少有的深度专题性著作。孙明远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获设计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外聘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字体研究中心外聘研究员、日本文字设计学会会员。2004 年至今在国内、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 20 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平面设计史、活字字体史。
为了更好地让读者了解本书,我们对孙明远博士进行了简短的访谈,以下内容略有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