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巴西艺术家 Rafaël Rozendaal 不久前迎来了自己的第 100 个实验艺术网站:inner interior .com。Rozendaal 以持续创作实验艺术网站而闻名,至今积累了 102 件作品。这些网站以鲜艳的颜色、有趣的交互及动画为共同点,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大多数网站都让人上瘾,比如不断地拉出永远拉不完的厕纸,用色块填补空白,或者只是不停地点击来感受悲伤。这些网站每年合计约有 4000 万访问量。
目录归档: 艺术
9·11 纪念博物馆在争议中开放
美国 9·11 国家纪念博物馆(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 Museum)于 5 月 15 日举行了落成仪式,5 月 21 日正式对公众开放。纪念博物馆原计划在 2012 年开放,纪念 9·11 袭击事件 11 周年,但因财务和飓风影响而推迟至今。
9·11 国家纪念博物馆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的 9·11 纪念广场,即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原址。纪念博物馆分为地上与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是入口,包括游客中心、礼品店等,由挪威的 Snøhetta 建筑及景观事务所设计;地下部分是博物馆主展厅,由纽约本地的 Davis Brody Bond 事务所担当。
探索霓虹:香港的故事
「NEONSIGNS.HK 探索霓虹」是香港西九文化区 M+ 博物馆的第一个在线展览,旨在探索、记录和展示香港的霓虹灯广告牌的文化。展览由陈伯康(设计及建筑策展人)、Tobias Berger(视觉艺术策展人)、王蕾(设计及建筑助理策展人)及周丽珊(策展助理)共同策划。展览除了专业的策展内容,也大力欢迎民众参与,上传照片并分享故事。
变脸:拍卖行转型序曲
全球艺术市场还在持续膨胀中。不仅艺术品拍卖成交价频繁打破纪录,收藏者的群体范围也在不断扩张并多样化。一度被视作传统精英阶层专供设施的艺术品拍卖行,也需逐步适应不同社会身份的新富阶层。因而,它们开始舍弃以往神秘、高端的形象,尝试变得开放化及大众化。定位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拍卖行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与时间。如今,在平面广告与室内空间两方面,都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不同以往的感官体验。
数码复制时代的艺术品
光韵的衰竭……与当代生活中大众意义的增大有关,即现代大众具有着要使物在空间上和人性上更易「接近」的强烈愿望,就像他们具有着接受每件实物的复制品以克服其独一无二性的强烈倾向一样。[Benjamin, 1936]1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机械复制时代中,Walter Benjamin(瓦尔特·本雅明)如是说。数码复制时代中,光韵2又何以重塑?
Rijksmuseum(国家博物馆)位于阿姆斯特丹,主馆经大幅改建后在今年四月重新开放。若留意过我们三月间的报道,或许会对其全新的文字标识还存有些许印象。配上新的标语「国家博物馆,尼德兰之博物馆」(Rijksmuseum, the Museum of the Netherlands.),该馆一改三十二年的旧牌匾,尝试打造一个简单清晰的国际化形象,传递平易近人的情感讯息。
在品牌更替之际,Rijksmuseum 也重新思考了数码复制时代中艺术作品的展示方式及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官方网站推翻了自二〇〇四年以来的陈旧框架,于去年十月末上线了全新版本。此番网站改版增设了一个特别的项目:Rijksstudio(国家博物馆工作室)。在 MW2013 上,Rijksmuseum 数码主管 Peter Gorgels 专门发表论文加以介绍3。藉此,我们得以深入窥探 Rijksstudio 的设计细节及博物馆幕后的策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