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 Akzindez Grotesk Light 的數字2,它猶如一隻長頸天鵝。」——Erik Spiekermann
印度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在12世紀將其傳到了尚處在中世紀的歐洲,並逐漸排擠掉了羅馬數字,成為了被最普遍使用的數字。
拉丁字體有襯線和無襯線之分,然而在數字的世界裡,卻有着另外一種分類。
文本數字(text figures),也被稱為非等高數字(non-lining)、小寫數字( lowercase)、舊體風格(old-style)等,是一種模仿拉丁字母高低錯落而設計的數字。文本數字的形狀和上下位置模仿了小寫字母,0、1、2定義了 x 高度;6和8有上升部;3、4、5、7、9具有下降部。也有一些個別情況,如8世紀晚期至19世紀早期 Didot 家族製作的字模中,為了區別於草書的小寫字母z(類似數字3的寫法),數字3也具有上升部。這一傳統被後來的法國字體所繼承。
繼續閱讀
1945年,二戰結束。1948年,美國人發明了無粉腐蝕法,照相製版法(Phototypesetting ,也叫 cold type)終於攻克了批量生產的技術堡壘,金屬字印刷的時代即將退去。到了70年代,照相製版已經廣為流行。 照相製版原理是把所需的文字和圖像按尺寸要求縮放到照相底片上,再將底片貼合在塗有感光膠的金屬板上進行曝光,經過顯影在金屬板上形成感光膠膜。將膠膜浸入堅膜液中進行短時間處理,經加溫後形成一種有光澤的琺琅質薄層。薄層有很強的耐酸抗鹼特性,能保護下面的金屬表面不受化學溶液腐蝕。將金屬板浸入溶液中,無琺琅質膠膜的金屬表面被腐蝕溶解,剩下凸出的文字或圖像。
1952年的法國仍然處在戰後緩慢的恢復期。從大洋彼岸漂來的照相製版技術並沒有馬上得到認同。來到巴黎的瑞士人 Adrian Frutiger 在 Deberny & Peignot 鑄字公司找到了工作。Peignot 先生購買了美國第一台照相製版機 Photon 在法國的生產權,重新取名為 Lumitype。Frutiger的工作就是把老式鉛字字體重新繪製成適合照相製版的字體。在工作中,他敏銳地察覺到這一新技術帶來的可能性。當 Peignot 表達希望增加一款無襯線字體的時候,Frutiger 立刻建議由其重新設計,並在很快的時間內拿出了包含21種字級的 Univers 字體家族,其為此發明的數命名方法,開創了字體設計的新歷史。
繼續閱讀
Helvetica 被普遍認為是紐約地鐵系統的標識字體。但事實上,它只被使用了20多年。60年代末,Unimark 設計公司為新地鐵系統選定的標準字體並不是 Helvetica。最初為什麼沒有被選用?Helvetica 又是如何成為今天MTA(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紐約大都會交通局)的官方字體的呢?讓我們撥開歷史的各種線索,看看這一段讓人糾結,超越了字體本身的故事吧。
無論是紐約市民還是外來的訪問者,都知道地鐵系統是一座迷宮。這一切的原因是三個獨立的系統被融合在了一起,其中兩條屬於早先成立的輕軌股份公司。
紐約地鐵系統正式成立於1904年10月27日, IRT (Interborough Rapid Transit區間快速交通線)公司開始運營包括了28個車站的9.5英里的地鐵線,從市政廳一直通向145大街和百老匯。1940年,運營IND(Independent獨立線)的城市交通委員會(Board of Transportation)收購了BMT(Brooklyn-Manhattan Transit布魯克林曼哈頓線)和IRT,把所有紐約的地下交通整合成了一個系統網絡。
Prince Street (1917). Image: AIGA.org
Grand Avenue, Newtown (1936). Image: AIGA.org
繼續閱讀
Didot 是一個法國家族姓氏,他們世代都是印刷工,字模雕刻師和出版商。這個家族在印刷、出版和字體作出巨大貢獻之餘,也逐漸愛上了自己印刷的內容,形成了愛好文學詩歌,喜歡翻譯,勇於探險的性格傳統。François-Ambroise Didot 發明了字號標準,Firmin Didot 設計出了現代主義襯線字體的典範,他們都被冠以家族的姓氏——Didot。
繼續閱讀
ABCD……是什麼字母?答案可能有:英語字母、法語字母、西文字母、羅馬字母、拉丁字母,甚至漢語拼音字母。在學術領域,人們習慣把它們稱為「拉丁字母」或「羅馬字母」。這兩個看似專業的稱謂道出了它們的來源。而為數眾多的別名們,則向我們揭示了對其他語言的深刻影響。Alphabet,英語中「字母表」的意思,出自拉丁文單詞 Alphabetum,它們都得自希臘字母表的頭兩個字母:α(alpha)和 β(beta)。讓我們從希臘字母說起。
繼續閱讀
《泰晤士報》的英文名稱 The Times,誕生於1785年,創始人是約翰·沃爾特(John Walter)。The Times 中文直譯過來應該是《時報》。然而它的譯名卻變成與讀音相近,但毫無關聯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一樣。由於約定俗成的關係,錯譯保留至今。誕生之初,這張報紙的名稱是《世鑒日報》(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年1月1日,正式改為 The Times。《泰晤士報》是世界上第一張以「Times」命名的報紙。由於長期以來《泰晤士報》一直是英國中右翼的主流大報,在其他地區和國家出現了大量跟風命名者,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為了區分出來,《泰晤士報》有時被英語使用者稱為《倫敦時報》(The London Times)。
繼續閱讀
在英語中,表示大寫字母的單詞有三個:Majuscule,Capital 和 Upper-case。表示小寫字母的通常有兩個:Minuscule(卡洛林字母),Lower-case。Majuscule 和 Minuscule,指出了大小寫字母的歷史淵源:安塞爾字母和卡洛林字母。在建築上,柱冠、柱頂部分叫 Capital。我猜測,相應地,句子起始的第一個字母,也被俗稱為 Captial。那麼 Upper-case 和 Lower-case 是什麼呢?從字面上理解:上面的盒子和下面的盒子。 在字體排印的行話中,小寫和大寫字母,屬於「上面的盒子」和「下面的盒子」。這一稱呼起源自活字印刷時代的早期。在當時,存放活字的東西,就叫「cases」(盒子,箱子的意思)。根據牛津通用字典(1952年版)的解釋:「‘case’指的是排字工人裝活字的一種盒子或者盤子。起初是用一個盒子,後來分成了上下兩個,1563年出現於比利時,1588年被引進到英國,1723年傳到了法國。上下兩個排字盒在英語國家被廣泛使用,在德國及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仍有使用一個排字盒的情況。」
繼續閱讀
Caslon,一個英國家族的姓氏,一家鑄字工廠的名字,更是一段飽經滄桑的字體家族傳奇。
William Caslon,1692年生於 Cradley 城,長於雕刻和工具製作。1716年,他移居倫敦,以在槍鎖和槍管上雕刻為生。他還在切割紙張的機床上雕刻,因此和印刷廠有了聯繫,並在此後捲入了一家新印刷廠的籌備工作。之後他轉向了沖床工。他用沖床機在硬金屬上雕刻模具,以用來鑄字。鑄字工人把熔化的液態鋁澆入 Caslon 製作的模具,冷卻後形成字模,就可以排字了。
在當時,倫敦的排字工人的地位不高。英國的印刷工業也遠不如歐洲大陸上的其他國家。大部分倫敦報紙用的字樣都來自於荷蘭的鑄字工廠。這種局面在1719年開始扭轉,一群倫敦的印刷廠和書販聯合起來,委託年輕的雕刻家 Caslon 雕刻一種新的字體,用以印刷《聖經》中的《詩篇》和《新約全書》。大量的印刷品將從瓦平港(Wapping,倫敦東區泰晤士河北岸)出發,伴着遠渡的傳教士,經由遠東貿易航線向海外傳播。福音書商們希望借通商之道,即傳播基督教精神,又獲取利潤。
Caslon 樣張
繼續閱讀
作者/ Author: TYPO Magazine
原載於/ Original from:
TYPO.17 Sep, 2005
翻譯/ Translation: Colourphilosophy
1994年,舊金山,Albert-Jan Pool 和 Erik Spiekermann 在開完 ATypl 會以後一起搭乘出租車去機場。Spiekermann 知道 Pool 的老闆破產了,他告訴 Pool 說如果他願意為了生計去做一些字體設計,他應該首先看一下 OCR 和 DIN 字體。同時,他邀請 Pool 一起去柏林詳談細節。一年之後,Fontshop 發行了 Pool 設計的字樣:FF OCR-F,之後又推出了 FF DIN 字體家族。Spiekermann 對於市場空白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數字化的 DIN 字體在當時雖然可用,但是只有兩個磅值並且呈幾乎絕對的幾何形態。Pool 設計了5種磅值的 DIN FF 家族,同時還加上了斜體以及某些可以替換的字母,如上面是圓點的"i" 和小寫字母。隨着時間的推移,5種 DIN Condensed(窄體DIN)也面世了,同時還增加了希臘和斯拉夫字母。新的 FF DIN 和老的 DIN 最大的區別在於更細的水平筆劃和更流暢的曲線。 除去它原始而技術感的外觀和它成為德國高速公路的道路指示牌之外,FF DIN 成為了一種現象。這種字體甚至出現在了書籍和雜誌中,同時被各種文化機構廣泛使用。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2005年想要採訪 Albert-Jan Pool 的原因。
繼續閱讀
背景
什麼是 DIN?
DIN 是德國標準協會,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的首字母縮寫。
1975年起,德國政府把DIN作為國家標準體系,同時DIN也是德國標準的主管機關。德國標準協會成立於1917年,總部設在柏林。DIN 標準在國際和歐洲範圍內被廣泛使用,並代表德國的利益。DIN 字體算是西文字體中的另類。它不僅僅是一款字體,更屬於一個龐大的國家標準體系,代表了一種把簡單的解決辦法標準化的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