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国际字体大会 ATypI · 2024 布里斯班

2024 年 4 月 16 至 20 日,国际字体协会(ATypI, Associ­ation Typo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的年度大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主会场为布里斯班会展中心、工作坊的分会场为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

与往年一样,本站的编辑团队在大会期间,连日同步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更新了每日速报。作为视频导览和索引,我们也将之前的每日报道与相关内容在本页面悉数奉上。

此外,各位读者还可以从以下渠道获得更深入全面的报道:

  • 《字谈字畅》播客:第 229 期和第 230 期播客里,Eric 采访了来自华语地区的几位演讲者,介绍了各自的演讲。工作坊的具体内容,并谈了自己在布里斯班所见所闻。
  • 会员通讯:针对我们在此次大会上观察到的字体排印资讯以及趋势进行了详细报道。欢迎订阅我们的会员计划
本次大会现场报道由 厉致谦Eric撰稿。

ATypI 工作坊:第〇天

按照惯例,ATypI 大会都是从多彩多样的工作坊开始的。本站团队成员厉致谦在首日格里菲斯大学开始了整整一天的工作坊《纵横排版的汉字字体设计》,而方正字库的汪文先生则主持了《中文字体的多文种字体匹配》工作坊。而当地的艺术家则另外还有木活字排印、字体散步等多项工作坊。

ATypI 演讲亮点:第一天

ATypI 主席托马斯·菲尼(Thomas Phinney)在介绍了本次布里斯班的联职负责人多米尼克·法拉(Dominique Falla)与克里斯蒂安·克鲁兹(Crystian Cruz)之后进行了开幕致辞。紧接着是充满澳洲特色的欢迎演讲—— Welcome to Country。先住民代表香农·拉斯卡(Shannon Ruska)讲述了原先在这片土地上极其多样的语言和文化习俗,并带领了所有现场与会者一起跳起了他本民族的舞蹈。

大会第一天是技术主题。第一位讲者是金mín暎(김민영、Min-young Kim),她讲的是中日韩字体被归为一个大类,但其实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下一位 Adobe 文字排版引擎的负责人纳特·麦卡利(Nat McCully)则分享了排版引擎在面对字身框非正方形字形时是如何处理的。他认为汉字从窄变宽的过程,如果高度不变,会让文字的视觉大小显著变大,更自然的方式是让字身框的面积不变,也就说从窄字变成扁字。当然,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行高也变得可变了,于是又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之后他介绍了 Adobe 日本上周刚发布的一款新字体「百千鸟」,这是一款在纵横双方向连动可变的字体家族。

mingyeong
_DSC0028
Tania Hearn

上午茶歇前最后一位讲者是塔妮娅·赫恩(Tania Hearn),她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练习拉丁字母书法与绘写的经历,因为受到母亲的影响,从小对彩色东西特别敏感。在接触到字体设计之后,她就开始制作很多彩色字体。随着她对彩色字体技术的深入了解,她已经不再满足于填满色板。在 Glyphs 开发者 Rainer 的帮助下,实现了使用色板随机填色的新功能。最后她还畅想了一下彩色字体的前景,她展示了一个包含全球品牌 logo 的色轮。看看那些品牌的字标,都是彩色的。他们是不是下一步需要定制自己的彩色品牌字体呢?

茶歇过后,中国的殷叶航带来了开源仿宋字体项目——朱雀。现在我们常用的仿宋字体,蓝本是民国的华丰真宋,而朱雀的蓝本是民国百宋铸字局的南宋。他们使用人工智能的帮助,经过多次人机互动,最后得到了不错的结果。他们下一步计划把笔画拆散,制作出更多字,并计划覆盖中日韩字符集。

下一位是来自马来西亚的穆图·内图马伦(முத்து நெடுமாறன்,Muthu Nedumaran),他介绍了中国人不太熟悉的排印引擎工作内容——shaping(变形)。在南亚等地各种婆罗米系的文字中,都存在着元音、辅音相互嵌套组合的变形规则。在键盘中输入的是一串字符,需要文字渲染引擎进行正确的变形组合为一个簇。他在开发名为 Hibizcus 的字体校对软件之后,现在又开始开发能用在 iPad 的小工具,通过手绘确认各种字母的笔顺和造型,软件会自动根据绘制的字符形进行组合校对,便于评估设计效果,也可以导入到 Glyphs 继续编辑和最终导出。之后,来自 Adobe 的两位排版算法研究员阿鲁希与阿希什·贾因(Arushi Jain & Ashish Jain)兄妹。他们介绍了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内容提出修改建议,以实现在两端对齐设置下,各个段落之间能有更一致的词距。

Muthu
Jain

下午开场的是西瓦·卡尔扬(Siva Kalyan),他演讲的主题是视觉缩放字体的自动化。通过结合机器学习与人类视觉的计算模型相结合,为任意一个给定的字体生成视觉字号变体。接下来是来自谷歌浏览器 Chrome 的工程师多米尼克·勒切斯(Dominik Röttsches)。他介绍了谷歌新的字体工具 Fontations。谷歌的野心是要做重新做一个新的字体渲染引擎后端,而作为后端的Fontation 能更安全、更快捷、更高效。而越法混血常美兰(My-Lan Thuong),她是 Sharp Type 的设计师。针对到底需要做多少扩展拉丁字母,她进行了个人研究,查阅了超过两百种使用拉丁字母的语言,然后还与两位朋友一起开发了一个用于 Robofont 的插件,可以帮助设计师按照工作流程较快地扩展出他们推荐的 OminiLatin 字符形集。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茶歇后是哈希姆·珀蒂耶特(ഹാഷിം പടിയത്ത്,Hashim Padiyath)的分享,主题是其对几何化造型马拉雅拉姆文的研究。马拉雅拉姆文通行于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与泰米尔文一样源自古兰塔文,因此与泰米尔文有类似之处。尽管与其他众多南亚文字一样,马拉雅拉姆文最早是写在棕榈叶上的,拥有圆弧造型,但其同样存在一种比较方的风格。他借鉴了西文 Futura 等几何型字体的风格特征,通过提取现有几款字体的骨架,尝试整理出一套几何形风格、相对简洁、统一的马拉雅拉姆文字体。而来自泰国的拉差汶·汶颂森(Rachapoom Punsongserm,รัชภูมิ ปัญส่งเสริม),他讲的是针对泰文的一次易认性比较研究。在不同距离、视角等参数进行的定量试验后,通过结果分析和论证,他说明了与两款「无圈」「类罗马」造型的字体相比较,作为泰文 UD 字体的 FT Manifest 的易认性的确是比较高的。

第一天的最后,是大会特邀嘉宾史蒂芬·班纳姆(Stephen Banham)带来的第一场主题演讲,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听众讲解了他对澳大利亚字体排印的最近四十年进行的一次整理和回顾。因为澳大利亚实际上就是英语国家,其字体排印难免摆脱欧美的影响,因此他也抛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什么样的字体可以代表一种文化、代表一个国家?他的答案是:只有时间知道。别急,再等五百年,时间会告诉你。最后 Eric 也提问是否考虑到了先住民的字体排印?是否考虑到了其他少数族裔的字体?到底有没有什么澳洲本地的字体风格特色?也许所谓像「澳大利亚字体排印」这样国家代表字体是一个伪命题,在越来越全球化的时代,澳洲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吸引新的移民。而曾经让人忽视的澳洲字体设计,也因为拥有海外求学背景,或知名字体公司从业经历的设计师的到来,而变得引人注目。也许没必总想着我是谁,向内多照照镜子,答案自然浮现。

ATypI 演讲亮点:第二天

image
image

布里斯班大会发言的第二天,天色相比昨日有些阴沉。第二天的演讲为虽然是以教育为主题,但是开场演讲却很特别,也非常具有澳大利亚特色:牲畜烙印。1872 年的《品牌法》要求澳大利亚畜主在其牲畜上标上注册的字牌,而这些字特殊的造型也启发了金特拉·梅内西斯(Dzintra Menesis)与梅莉萨·西尔克(Melissa Silk)的研究兴趣。她们对铁匠制作的烙印字体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数码复刻。接下来,佩德罗·尼夫斯(Pedro Neves)介绍了其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设计学院开展的一项研究,让学生使用乐高积木创建模块化字体,并用凸版印刷机将设计实际印刷出来。他非常强调代码编程在这种模块化设计的重要性,而实体的彩色印刷也增加了动手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整个课程中既能动手又能动脑。

image
image
image

茶歇过后,拥有建筑学和平面设计背景的阿什莉·富克斯(Ashley Fuchs),讲述了她带领学生使用现代的中密度板等材料,利用激光切割设备制作全新的木活字,并印刷制作海报的情况。讲座中兴奋到表情变形的年轻学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拉尔夫·肯克(Ralph Kenke)的演讲题目是《负空间在标识设计中的价值》,这其实也是他新书的主题,而具体内容实际来源于他给本科生教授的课程,总结出七种具体的方法,在标志设计中对选择字体和单词含义进行考察。戴维·萨金特(David Sargent)为大家展示了用现代技术复刻存放在澳大利亚阿米代尔地区的印刷博物馆中一套磨损严重的肥胖体木活字的项目,其最大的特别指出就是在于使用可变字体复现出这些特殊字体的触觉、磨损和损坏的本质,将「时间」「地点」的元素嵌入到最后的字体过程中。当然,这款字的 texture 轴能让用户调整斑驳的纹理程度,而David向展示其具体实现的布点则让全场观众一片哗然。

image
image

上午最后一位是沙迦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的助理教授娜达·阿卜杜拉(ندى عبدالله,Nada Abdallah),她也是新当选的 ATypI 副主席。她介绍了自己在学校中给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字体课程,分成三个阶段:拉丁、阿拉伯和双文。她引导学生从以前的书籍封面、电影海报等中复刻字体,根据字体设计的要求修正,完成整套的阿拉伯和拉丁字母。最后再使用自己设计的字体,重新设计一张原来书籍或电影的海报。她展示了学生们精彩的作业,其中对于拉丁字母有意阿拉伯化的要求,催生出许多有意思的字形。在讲座的最后,她还播放了一个让人催眠的视频,犹如进入了黑白一千零一夜之中。

下午开场的讲者是帕斯卡尔·施密德(Pascale Schmid),她在昆士兰大学的博士课题是研究航空业中的字体排印。她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张设计过时的登机牌,也许我们都有感触,不论是登机牌还是安全信息牌,甚至是驾驶员的仪表盘,航空业中处处都是字体排印,但是这个行业却一直对此视而不见。她尤其关注字体排印对提高航空安全性的帮助,在她大量的访谈和问卷中,最终的结果都导向了 YES!尽管也有飞行员告诉她,自己最爱的字体是 Comic Sans!在她之后是来自方正字库的何诗旸,他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字体设计和排印的情况,以及方正字库为此做的工作。他的讲座获得了不少提问,看来与会者都比较关心这个问题,也希望他们能与国际相关组织机构建立交流机制,展开更多的协作与交流。

下午茶歇之前最后一位讲者,是这次协办方格里菲斯大学的教授米尼克·法拉(Dominique Falla),拥有丰富的研究与教学经验。在 2013 年,她创办了 Typism,一个文字绘写与设计爱好者的组织,他们举办讲座、展览和在线工作坊。本来以为她会做一个历史回顾,没想到她几乎都在说自由职业者如何自立。这的确击中了在场的很多听众,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也有多位听众激动地对她的分享表示感谢。的确,自由职业者虽然看起来很自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职业瓶颈也会快速到来,而生活的开支则是减不下来的。「不要卖时间,要卖价值」,这其实不仅仅是对自由职业者的忠告,也是对所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与组织的良言。

image
image

下午茶歇回来,又是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分享。玛丽·费伯(Mary Faber)自己亲测了一遍现有的各种人工智能图像工具,得到了各种五花八门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人工智能不是我的菜,至少是现在!”而克里斯蒂娜·巴图普(Christine Bateup)博士带来的演讲可以说是今天最严肃的话题:生成式人工智能(AI)对版权的影响。生成式 AI 到底有没有版权?如果有,那么谁是版权所有者?AI 模型的输入,以及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是否构成版权侵权?本来「合理引用」作为侵权的判定就已相当麻烦,而在 AI 的环境下,事情只会变得更复杂。她不仅提供了包括美国法院判例在内的大量信息,还为广大设计师提出了各种忠告和建议。

全天最后一位讲者总是能将会议带到新的高度。贾森·帕门特尔(Jason Pamental)就是这样一位大咖。他是W3C特邀专家,有过超过25年的从业经历,现在是美国最大的宠物垂直电商 Chewy 的首席设计师,光是设计团队就有四五十人之多。面对公司同时上千种产品的电商设计、包装、用户界面等复杂问题,解决方案唯有建立起一个预先设定却又不乏灵活性的字体排印设计系统。他坦言这几乎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和不得不做的事情。唯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并保持设计的一致性。当然,在设计这个系统的过程中,他也加入了对于设计的追求。「我一直想把海报带回网页」,一个成熟的设计系统不必扼杀有创造力的设计。他的分享全都在网页上展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文末图片中的网址详细察看。

ATypI 演讲亮点:第三天

大会发言第三天的第一位讲者梅拉妮·乌里贝(Melanie Uribe)是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助理教授。她为大家介绍了其与学生们将字体排印与增强现实(AR)相结合,以弱势群体——难民和移民的挣扎、情感和经历为题材创作的几个实例。

而在她之后则是刘育黎的发言《明快打字机字体的复刻》。面对外国听众,他简单扼要地介绍了林语堂的明快打字机及其专用的仿宋字体的特点,并特别针对复刻中对组合汉字、中西混排的考量进行了说明。当然,字体只是他们这个野心勃勃的项目的一部分。他也预告说他们「忠实复刻」的明快打字机即将发布。

image
image
image

下一位讲者是Matt Vergotis。他在啤酒类别的品牌设计中可谓登峰造极。他向听众介绍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啤酒品牌设计案例,从字标到插画,从色彩系统到整体包装设计,全都一把抓。有意思的是,他在每个项目中并没有太多重复自己,而是赋予了不同啤酒独特鲜明的视觉识别。茶歇后的讲者是出生于伊朗的设计师普亚·贾汉沙希(پویا جهانشاهی,Pouya Jahanshahi)演讲的主题是波斯悬体字(即纳斯塔里格体[نستعلیق,Nastaʿlīq])在数码时代下如何复兴。在展示了这一古老的字体拥有丰富的书法传统之后,他也为大家讲解目前 OpenType 等字体技术以及包括 DecoType 在内的排版引擎为这类字体的电子化时遇到的各种挑战。下一位讲者是来自美国约翰·B.贝利(John D. Berry),曾任ATypI 主席的他是一位资深的编辑、字体排印师、书籍设计师和设计写作者。他的主题是不同书籍中的字体排印。与其说他在做一个分享,不如说在给大家上书籍设计和字体排印的课程,从历史到案例,从错误分析到如何做对,他的分享值得一再回味。

午饭之前的讲座为上午画上了完美句号。美国设计师凯特·威多斯(Kate Widdows)和布里斯班本地霓虹艺术家迈克尔·布莱泽克(Michael Blazek)为我们联袂带来了题为「用光书写:二十一世纪的霓虹字工艺」的精彩分享。从科学原理到工艺,从历史发展到不同国家地区的霓虹招牌介绍,大量精彩的照片和有意思的视频带领与会者一起进入了霓虹的世界。你知道霓虹灯是怎么制作的吗?你知道曾经这是一门一旦学会就能每天挣大钱的职业吗?你见过多层霓虹灯管嵌套制作的招牌字吗?你知道在伊朗也有过很漂亮的霓虹灯招牌吗?你见过老爷车顶上装霓虹灯字的警车吗?霓虹灯其实更环保,你知道吗?

下午回来之后,首先登场的是来自巴西的字体设计师克里斯蒂安·克鲁兹,他的分享并不新鲜,在之前举办的 TypeLab 上也讲过。内容是他对于巴西政治史上敏感词的研究,为此他制作了一个字体,当用户打出敏感词的时候,整个单词会被自动涂黑、划线和圈叉。为此他在字体内建立了一个词典,还给敏感词做了分级:最严重的直接涂黑。除此之外他还整了更多花活,比如加上各种记号的图章。下一位是来自布里斯班本土的字体设计师特洛伊·莱茵斯特(Troy Leinster),他在美国 Cooper Union 和海牙学习字体设计之后,在美国的 Hoefler & Co. 又工作了七年。他的分享可以说是老师傅的经验之谈了。创意—原型—设计—工程—发售,每一步都讲得清楚明白,会踩到坑,需要注意的地方,也都毫无保留地分享。听了他的讲座,那些满脑子只知道画字的“字体设计师”们,可以好好想想自己还缺点什么了。

_DSC0210
image
image

最后一位大会发言人是来自越南的何诗(Thy Hà)。她在墨尔本求学后留在了当地工作,白天设计网站,晚上做字。她和一群小伙伴们发起了一个叫 Lưu Chữ[留字]的组织,取了越南语 lưu trữ[留貯]的谐音,意为「保留下文字」。他们收集了大量过去的越南视觉资料:书籍、杂志、海报等等,并建立了线上数据库,同时也在胡志明市建立了一个线下展示和交流的空间。演讲中她向我们展示了很多有趣的越南化的拉丁字母设计。

今天最后的高潮来自拍摄于 2012 年的纪录片 Linotype: The Film。在放映之前,导演道格·威尔逊(Doug Wilson)还专门介绍了莱诺自动铸排机引介到澳洲的历史。之后的纪录片让在座的观众们唏嘘不已,有不少人甚至几度落泪。在映后交流环节中,导演强调了相比记录机器的发展、辉煌和没落,他更在意背后的人。当时作为德国难民奥特马尔·默根塔勒(Ottmar Mergenthaler)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发明莱诺自动铸排机后成为巨富,他的机器被爱迪生誉为跟中国长城并列的「世界第八大奇迹」。那些经年累月才能熟练掌握操作莱诺自动铸排机的排字工,在一夜之间不得不全部下岗失业。曾经功能强大横扫全球的瑞士手表级别精密的机器,变成了今天在拍卖会上无人问津,藏家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宝贝报废肢解……技术的进步总是让大多数人感到兴奋的,但被淘汰的技术,却又与多少人的情感和故事纠缠在了一起,他们同样值得被尊重和纪念。

ATypI 演讲亮点:第四天

最后一天的开场演讲来自新西兰 Klim Type 的创始人克里斯·索尔斯比(Kris Sowersby),他的字体作品获奖无数,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二位来自新西兰的AGI会员。他向听众介绍了 Matarongo 项目。这是一个与研究学者约翰逊·维特希拉(Johnson Witehira)一起合作的项目。他们研究了新西兰的毛利人在快速学习拉丁字母后拼写自己语言的历史,在其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毛利人雕刻出的看起来有些怪怪的拉丁字母。克里斯从中提取出一些设计元素和特征,结合最早的殖民者库克船长下属的英文手写文书,开发了一套全新的超级字体家族。不仅如此,他们还根据毛利人语言的特点,如高频出现的 ng、wh 和常见的长元音,设计了一些在英语中不常出现的合字。经他巧手后,原本粗糙原始的字形一下子变得现代感十足,充满了力量。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之后,来自日本森泽公司的鹿岛花梨(Karin Kashima)介绍了往届森泽字体大赛的情况,以及今年新增的简中、繁中和韩文组。大赛模板已经上线,大家有兴趣都去试试吧!投稿是免费的。之后,来自波兰–日本信息技术学院的玛尔塔·梅谢夫斯卡(Marta Myszewska)介绍了该校在与 ATypI 合作,成为了官方的教育合作伙伴的过程,现在学生的水平也逐年水涨船高,带动了波兰整体的信息技术和设计行业,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蒙纳字体的首席技术官文卡特·叶特林塔拉(Venkat Yetrintala)则在其后向大家介绍蒙纳已经加入「内容来源和真实性联盟」(C2PA)的情况。目前 C2PA 规范已在去年的 1.4 版本中将加入字体成分,这样可以清晰地显示包括字体在内的设计素材的来源和真实性。上午茶歇之后是澳洲本土的文字绘写师韦斯·富兰克林(Wes Franklin),为我们讲述了他迷茫的青少年时代,多次搬家后自学成才,在三线城市帮助社区绘制文字墙面,提高社区识别性和认同感,帮助商业更好发展的故事。

image
image

之后,本站编辑 Eric 发表主题为《东西有网、排版有格》的演讲。他向通过自己编辑与设计简体中文版《网格系统》这本书的过程,向国外听众介绍了东亚拥有自己的版面网格的事实,并指出现有很多设计工具对东亚网格的支持并不好;尽管常被通称为「中日韩」,但三者文字排版的特征差别很大。最后他还为孔雀计划做起了硬广。而在刘庆之后又是来自蒙纳字体陶帝和土井辽太,他们分享的主题是《中国和日本的字体趋势》。他们从城市街道的招牌开始说起,又说到了公司的字体定制项目,最后在工业—人文与感性—理性的象限中指出了两国相似又不同的字体趋势。

image
image
image

午饭回来之后第一位讲者是来自立陶宛的奥什拉·利绍斯基内(Aušra Lisauskienė),她为我们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在沙皇时期,原本使用拉丁字母书写的立陶宛语被强制使用基里尔字母。而一些人则偷偷从俄罗斯边境偷偷走私使用拉丁字母印刷的立陶宛语书籍。第二个故事是在苏联时期,两位立陶宛印刷匠在一个暖棚的地下室偷偷印刷书籍。第三个故事则是关于争取民族独立的。她最后展示了她基于这些故事,为一个展览设计的字体 UROBORAS。

下一位讲者是来自印度的纳格什·拉肯(नागेश लखन,Nagesh Lakhan),他带来了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主题——宝莱坞电影海报字体。他分析了宝莱坞电影海报上多种文字的字体,以及字体风格的变迁。最后他还指出,宝莱坞海报字体的影响力波及到了其他领域,如卡车、挂历、店招等等。而最新的趋势则是,很多电影或电视剧会邀请字体设计师来专门定制一套字体。而茶歇前最后一组讲者是来自方正字库的设计总监汪文和何诗旸,他们介绍了方正少林体的创作过程。多媒体的分享引起了不少功夫爱好者的共鸣,后排澳洲胖姐不时地发出尖叫。在提问环节,听众纷纷踊跃提问。

image
image

雷丁大学研究国族主义和字体排印的米拉·瓦尔德克(Mila Waldeck)博士为我们回顾了1946年马克思·比尔和扬·齐肖尔德的一场隔空论辩。当时二战刚刚结束,纳粹的阴影还笼罩着世界。作为现代主义字体排印内的拥护者,比尔认为那是纳粹意识形态的对立面。齐肖尔德则认为推崇技术进步的正是纳粹,而推崇现代主义也有类似的意味。虽然二者争论不休,但比尔和齐肖尔德都认为围绕技术的冲突和实践都有其意识形态的基础。她还使用了同时期建筑设计语言的对比,从历史的角度指出,对于设计来说,没有所谓绝对与意识形态对应设计手法。

大会最后的主题演讲奥雷莉·马龙(Aurelie Maron)也是 Typism 的受益者。她介绍了自己如何坚持练习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打开作品,最终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很多的设计委托。她也分享了如何打造自己的风格之后又不限制自己,她不断探索、勤奋努力的工作方式,获得了很多提问者的自叹不如。

最后,ATypI 主席托马斯·菲尼发表了大会总结发言。他再次强调了 ATypI 一是把全世界的人组织在一起;二还是人,是你们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