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绍三册日本摄影书。或是日本近几十年内的某些影像断片,或是对日本当代摄影行为的反思,又或是对日本半个多世纪摄影创作全貌的一番梳理。
在题材之外,三册书还有一个特殊的共同点。它们均来自台湾平面设计师王志弘主导的出版项目「Source」。「Source」是继「Insight」之后王志弘推动的又一创意书籍出版项目,与台湾脸谱出版社合作。王志弘亲自选书并完成装帧设计,同时还参与书稿的编辑以及后期营销、广告等环节的策划。
「Source」书系始自二〇一二年,主要收录海外设计、艺术领域中代表性人物的著作,翻译并重新装帧,至今已出版图书八种。谈及初衷,王志弘说:「我是一个平面设计师,也是一个读者。因为了解出版社在这些领域的不足与难处,因此想要合并我这两个角色,为自己,也为他人制作一些书籍。」
决斗写真论
在中文世界里,中平卓马这个名字,远不如荒木经惟、森山大道、杉本博司那般耳熟能详;甚至比起《决斗写真论》的另一位合著者筱山纪信,知名度怕也略输一筹。实则,将中平卓马誉为日本近百年摄影史中的「传奇」,并不为过。
中平卓马抱持激进的左翼理念,批判被「媒介影像」所操控的「现实」。面对摄影术的机械复制特征,他一反「摄影艺术家」借助媒介所进行的「表现」,试图令摄影行为回归到被动接受的状态——摄影不是对外界的主动「捕捉」,而是摄影师摆脱预设立场后所「接受」到的光影。在暧昧与不确定中,摄影给予周遭世界自我发声的机会。
一九七七年,中平卓马与筱山纪信合著的《决斗写真论》在日本出版,内容主要集结二人在《朝日相机》杂志共同连载的摄影作品。影集发行不久,中平重病,丧失了大部分记忆。然而这并没有阻断他此后的摄影师生涯,数册影集及展览陆续发布。对于一位反对将影像私有化,努力在拍摄及冲印过程中抹消私人痕迹的摄影师而言,个体记忆或许早已跟过往的作品剥离,也从未打算进入下一张照片中:
「快门按下,一切完结。」*
中平卓马、筱山纪信(著),黄亚纪(译),《决斗写真论》,脸谱出版社,2013 年 8 月 3 日.(NT$460)
1972 青春军舰岛
军舰岛位于日本长崎,距海岸十八公里。十九世纪,军舰岛因煤矿资源吸引到大规模的开发。一时间,劳动力及资本汇聚,公共及娱乐设施兴建,人口密度高达东京的九倍;日本历史上第一栋钢筋混凝土集合住宅也在这里建成。一九六〇年代,能源开发转向石油,军舰岛上的资源逐步撤离,人口迅速外迁。一九七四年四月该岛正式关闭,昔日人造的海上都市转瞬幻为无人的「鬼岛」。
摄影师大桥宏在军舰岛关闭前的一九七二年流浪至此,旅居大半年,拍摄了约一千张照片。然而发表的照片只有少数,其余胶片积压箱底三十多载,未见天日。某种意义上,大桥身体力行了中平卓马的观念:拍照,按下快门就完事(甚至都没去冲印)。这串关于军舰岛的记录,滞留到二〇〇五年的语境里才重获显影,次年整理出版。
「Source」书系推出的中译本,更换了书封的设计,以文字为核心元素,组合使用多种字体,打破常规的基线与网格,从封面文本的视觉印象上暗示了军舰岛纷乱的废墟景象。同时,译本打破了日本原版中图文并置的传统编排手法,由设计师王志弘主导,重新策划了全书的编辑策略:按照「旧照片」「文字回顾」「新照片」的线索,将先前相互交错的影像与文本拆分;再由设计师结合文字内容,另行编排图片顺序,以纯粹、集中的影像叙事引入新的情绪。书的后半部集中呈现文字,小画幅的照片以类似「分镜脚本」的模式散布到文脉中。
大桥弘(著),彭盈真(译),《1972 青春军舰岛》,脸谱出版社,2013 年 11 月 30 日.(NT$480)
日本写真 50 年
日本战后摄影师、摄影评论家大竹昭子策划并编撰了这一访谈录及影像集,汇聚了森山大道、中平卓马、荒木经惟、筱山纪信、佐内正史、藤代冥砂、长岛有里枝、蜷川实花、大桥仁、Takashi Homma(ホンマタカシ)十位摄影师的履历、作品、观念及评论。
大竹昭子(著),黄大旺(译),《日本写真 50 年》,脸谱出版社,2014 年 4 月 3 日.(NT$400)
* 语出中平卓马的文集《为什么,是植物图鉴》(なぜ、植物図鑑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