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 / Author:Wei Huang
翻译 / Translation:Emily Yang
Noordzij 对字形的分析是基于「对比」(contrast)原理——即笔画里粗与细的分布。
平移是一种倾斜方向的对比;膨胀则是垂直方向的。设计字体时可以仅利用其中的一种对比,也可以通过组合不同对比来进行。在这套方案内,所有可能的字形构成一个具有连续性的「空间」,该空间可以由 Noordzij 的立方模型描绘出来。
Noordzij 立方模型并非将字形划分成一个个独立类别来分析,而是将字符的造型变化通过三个方向的坐标轴来界定:对比类型(z),对比增强(x)和对比减弱(y)。
Noordzij 也承认这一基于对比的理论存在缺陷,但他认为缺陷仅在于未能描述更多跟「笔」有关的参数,例如潦草程度(articulation,也即笔画的数量)和书写速度。 Noordzij 立方模型也未涵盖字体的细节,例如衬线、收头、花体装饰等等。事实上,他认为没有骨架结构,光靠形状轮廓来绘制字体是「错误的」 3。这些简单的原理为学生、字体排印师和字体设计师们体提供了一套几乎可以分析任何字体的工具(当然那些特别华丽的或完全数学化构成的字体除外)。Noordzij 极力推荐用他的模型来替代传统字体分类法——例如替代 Maximilien Vox 那种复杂的方案。传统分类法有很多不足。它们过于执著细节,缺乏灵活性,并且衍生出对字体构成毫无洞见的庞杂分类。 Noordzij 的立方模型简单清晰且灵活易用;正如他自己所言,这套模型不单涵盖了现有的字体,还为创造全新的字体形式提供了工具。
……
Noordzij 的模型虽然是开放式的,但其实也相当规范化。这套模型侧重于某一确定的字体种类,推动着那些能纳入其方案之内的字体设计创新—— Noordzij 学生们的作品也表明了这一点。跳出该方案的字体(例如高对比字体或几何无衬线体),要不就被认作是「错误的」,要不就被当成是无关紧要的。
WSJ 的字体设计探索是对 Noordzij 立方逻辑的一种扭曲——是它的一种替代体系或子体系。形式上是这样实现的:将笔头与纸面的接触点(counterpoint )逆时针转九十度,并且将转笔(rotation)的方向反过来。字体由鼠标绘制生成;也即直接用贝塞尔曲线勾勒出仿真笔画,而非先用软笔或硬笔书写后再进行数字化。
WSJ 或许无法纳入到 Noordzij 的体系之内,但它是从属于 Noordzij 体系的;虽然设计过程中并未真正用到软笔或硬笔来打稿,但创造形状的方法却是遵循于实际笔画的4。参考资料:
- Gerrit Noordzij, The Stroke Theory of Writing, Hyphen Press, 2005.
- Gerrit Noordzij, “The Shape of The Stroke,” Raster Imaging and Digital Typography I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 Jan Middendorp, Dutch Type, 010 Publishers, 2004.
- Kalliculator:一个自动化的书法工具,可在骨架上辅助绘制适宜的「对比」。
注释:
- Gerrit Noordzij 是一位字体排印师、字体设计师,他在荷兰海牙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 in the Hague)教授书法和字体课程,也是字体与媒介课程的先导者。他关于字体构成的作品和理论影响了几代字体设计师(尤其是他的儿子 Christoph Noordzij 和 Peter Matthias Noordzij,另外还有 Petr van Blokland,LettError 工作室的 Just van Rossum 和 Erik van Blokland,以及 Frank E. Blokland )。 ↩
- Jan Middendorp, Dutch Type, 010 Publishers, 2004, p. 152. ↩
- 「Noordzij 把 Neville Brody 这帮设计师做的字体看得一无是处,认为那些充其量就是『插画』。他批评这些偏离出字体排印体系的作品毫无意义,终将『被历史淘汰』,根本不值得关注。在 Noordzij 看来,那些围绕易识性(legibility)概念所做的实验,简直像提案做方形轮子般荒谬。从中也可以看出字体排印的传统思维太过根深蒂固,容不得质疑。」(Emily King, “New Faces,” PhD thesis (partial fulfilment), Kingston University, 1999) ↩
- 以 Beowolf 为例:它是 LettError 出品的一款纯数字化生成的字体。尽管 Beowolf 形式层面的出发手段是数字化处理,但它仍根植于手写,也因而能被 Noordzij 的理论所涵盖;即所谓「出发点不是某一形状,而是创造形状的方法」。(King 1999, chap. 5) ↩
3 个相关讨论
能用2-3维来定位字体当然再好不过,在设计上会有很多帮助。但字体的维度非常多,我看的一些论文和自己的研究来看2维太概括,3维大概可以概括7成多元素。这个人的想法和方向挺有意思,赞,就是没考虑骨架实在没法提升到实用层次。我毕业论文用SD法试了把字体降到3维(维度再高就应用性骤降了),看图马马虎虎,但是把字定位到图上必须先有数据收集,使用起来还是有点麻烦。目前的分类法虽然也有问题但可能也是比较适合设计教育的
特别好,很开心能看到这种定量分析的文章,一直想求Noordzij的The Stroke一书。另外我钟爱的Thesis家族的设计者Lucas DeGroot也是Noordzij的学生
这是照顾左撇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