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书」是流传于湖南江永县潇水流域的一种女性专用文字,由受到性别歧视而无法接受教育的当地女性发明,靠母传女、老传少流传,直到 1950 年才为外界所知、到了 1980 年才作为学术问题进行研究,而那时能使用女书的耄耋妇女大都已经作古。

女书起源尚无定论,目前最早的史志记载是 1931 年的《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女书作品多为歌体的「七言韵文」,写在布帕、纸片上。内容多为苦情文学,但也用于祭神、记事、通信、结拜姐妹、新娘回门贺三朝等。由于江永一带有「人死书焚」的习俗,很多作品都陪葬送终而没有留传下来。

女书形体不像汉字方块字,而是斜方的长菱形,也被称为「蚊脚字」。女书的笔画,最少的只有一画,而多的有十几二十画,但八画的最多。不像汉字的横平竖直,女书的笔画多为斜划、点撇和圆弧。女书中看似「圆圈」的部件,是左右两条弧线两笔书写而成。

设计师黄丽莎制作的 Noto Sans Nüshu 是一款「无衬线体」的女书。她首先分析了女书原有字形,搞清楚笔画接触、部件统一对易认性的影响,然后归纳总结,做成的无衬线体造型相对理性,又保持温暖灵动的手写感,还与拉丁字母、汉字和谐搭配。
● 详情请听《字谈字畅》第1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