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書」是流傳於湖南江永縣瀟水流域的一種女性專用文字,由受到性別歧視而無法接受教育的當地女性發明,靠母傳女、老傳少流傳,直到 1950 年才為外界所知、到了 1980 年才作為學術問題進行研究,而那時能使用女書的耄耋婦女大都已經作古。

女書起源尚無定論,目前最早的史志記載是 1931 年的《湖南各縣調查筆記》。女書作品多為歌體的「七言韻文」,寫在布帕、紙片上。內容多為苦情文學,但也用於祭神、記事、通信、結拜姐妹、新娘回門賀三朝等。由於江永一帶有「人死書焚」的習俗,很多作品都陪葬送終而沒有留傳下來。

女書形體不像漢字方塊字,而是斜方的長菱形,也被稱為「蚊腳字」。女書的筆畫,最少的只有一畫,而多的有十幾二十畫,但八畫的最多。不像漢字的橫平豎直,女書的筆畫多為斜劃、點撇和圓弧。女書中看似「圓圈」的部件,是左右兩條弧線兩筆書寫而成。

設計師黃麗莎製作的 Noto Sans Nüshu 是一款「無襯線體」的女書。她首先分析了女書原有字形,搞清楚筆畫接觸、部件統一對易認性的影響,然後歸納總結,做成的無襯線體造型相對理性,又保持溫暖靈動的手寫感,還與拉丁字母、漢字和諧搭配。
● 詳情請聽《字談字暢》第1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