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x-ATypI Classification(以下暫譯「Vox 分類法」)是一個經典拉丁字體分類法。漢儀字庫在培養西文設計師時,這是新人們開始正式職業生涯時首批要學習的內容之一。現在我們一般認為,這是一個頗為傲慢的、西方中心化的分類法——畢竟它總共四大類,而前三類都是拉丁字母內部的細化分類,第四類叫做「所有其他非拉丁」。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對它的學習和使用,在實際應用中它通常只扮演着一個有效的拉丁字母字體分類法的角色。
寫在最前面
Vox 分類法由法國人Maximilien Vox(馬克西米利安·沃克斯)於 1954 年提出。這套分類試圖按照一些主要特徵給字體分類,這些特徵通常來自某個時代的代表性字體,包括升部降部的筆畫、襯線的形式、筆畫軸線以及 x 字高等。不過現實中的情況是,大部分的字體都經常會包含這個分類體系下的多個特徵;字體的發展歷史也不是線性的,有時候非常能代表某個時代風格的字體,也並不是當時、而是後世才產生的。
聽起來好像這種分類非常不靠譜,那為什麼我依然建議字體設計師去學習它呢?這是因為,在職業生涯的前期,學習與理解 Vox 分類法的收益是很高的:
對於一頭霧水無從下手的入門的設計師,Vox 分類法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入門指導:這些作為其分類依據的關鍵特徵,可以解決新人入門時最急迫的一個問題「我們該從哪裡入手來學習分析字體?」這些學習能給一片空白的設計師一個大致的、模糊的框架。而在之後學習研究字體的過程中,就能下意識地觀察總結字體的關鍵特徵,有利於這些碎片信息在記憶中清晰有條理地體系化。
而在積累了一定的設計經驗之後,對 Vox 分類特徵加深理解可以為進一步提高打下基礎。文字的設計是一個很纖細的工作,尤其是正文字設計。由於需要面對的用戶群足夠龐大多樣,所以我們經常要小心翼翼地在各種風格的嘗試中尋找平衡,以避免出現風格雜糅問題。所謂風格雜糅,大概就是完成的字體看起來像是從西伯利亞冰原上的熊洞里鑽出一個穿着草裙的墨西哥大哥遞給你一屜小籠包,笑眯眯地說 “Oui, Chef!” 而我們所希望的最理想結果,是在熟悉各種風格後,最終提供給用戶一款在「新鮮感」和「親切感」之間恰到好處的產品。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進入 Vox 分類的具體學習了。我也會在下文中保留大量的西文術語。正如標題點明,這篇文章是為未來的字體設計師們而寫,而我也想從一開始就告訴大家這個行業的真實面貌。這是一門古老而長壽的小眾職業,現代文字排版工業主要繼承自西方古騰堡一脈,所以不管做什麼文字,你都要面對這個行業里 90% 的資料是英文的現實。如果你希望職業生涯可以走得更遠,那麼英文將是你的必備技能。
Vox 分類法將拉丁字母的字體分為三大類,分別稱為 Classicals(經典類)、Moderns(現代類)和 Calligraphics(書法類),而拉丁字體中最標誌性的「襯線體」和「無襯線體」則多歸入前兩個大類。
1. Classicals
Classicals 可以被視作「襯線類」的一個子集,囊括 Humanist(人文體)、Garalde(加拉爾德體)和Transitional(過渡體)。如果有些朋友看過其他分類方法,那麼會發現 Classical 下的 Humanist 和 Garalde 會經常被視作 Old Style (舊式)類襯線字體的兩個細分子集。
Humanist
Humanist 和 Garalde Humanist 又被稱為 Humanistic、Humanes。因為這一風格來自十五世紀以 Nicolas Jenson(尼古拉·讓松)為代表的一批威尼斯印刷家的創造,所以也被稱為 Venetian(威尼斯體)。這個風格旨在復原文藝復興時期 Humanist(人文主義者)的手抄本風格。標誌性的特徵在於短而粗的圓滑襯線,小寫 e 的傾斜橫線,升部的斜頭襯線和粗細筆畫之間較弱的對比。這個風格的產生受到查理大帝執政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的 Carolingian Minuscule(卡洛琳小寫體)很大影響。代表字體包括 Centaur、Jenson、Cloister 等。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經常說它是 Old Style 中的意大利風格。
Garalde
Garalde 也被稱為 Aldine,命名來自於對 Claude Garamond(克洛德·加拉蒙)和 Alde Manuce(拉丁名 Aldus Manutius,阿爾杜斯·馬努提烏斯)的致敬。這兩位都是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的重要印刷家和字體設計師,當然也就是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總體來說,Garalde 較 Humanist 調整了比例,筆畫粗細對比增強。Garalde 還有非常標誌性的筆畫軸線,在比較粗的版本中可以非常容易觀察。在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時期,Garalde 風格成為語法和書寫規範文件的標準字體。代表字體包括 Garamond、Bembo 等。經常在日常交流中被形容為「非常典型的法國 Old Style 風格」。
可能有人已經開始分辨不清了,但是不要緊,我們在小結里再和大家談這件事情。
題外話,由於語言文字本身的區域特性,不同地區同一個風格叫不同的名字,或者不同的風格叫同一個名字的情況字體領域中非常常見。比如在 Greek Letters: From Tablets to Pixels 一書提到了 Aldine Greek——雖然叫 Aldine,但是這套希臘字母的風格極度手寫,筆畫傾斜連貫且包含大量替換字,是一個非常早期的希臘風格,和拉丁中的 Garalde 風格沒什麼關係。考慮到這個名字來自那個時代法國出版業使用的希臘活字,我個人毫不介意大膽猜測叫 Aldine 只是因為它和當時其他的法國活字打包使用罷了……所以一定要再三強調,不要盡信單詞表,具體研究學習中,字體中的專有名詞一定要看上下文。
Transitional
Transitional(過渡體)在法語稱作 Réales,是象徵了啟蒙運動時期理性思潮的代表性字體。筆畫間和襯線細節的粗細對比進一步加強,筆畫軸線也變成了水平垂直方向,襯線更加銳利。Transitional 風格形成的直接誘因來自於法王路易十四,他希望建立新的文字和版式風格,一來替代之前作為標準的 Garamond,二來展現法國的印刷工藝與歐洲其他印刷工廠競爭。Réales 這個名稱和後來藝術運動中的 Realism(現實主義)毫無關係,這個詞在法語里是「皇家」的意思,畢竟路易十四下諭旨定製的 Romain du Roi(國王羅馬體)以及 Christophe Plantin(克里斯托夫·普朗坦)為西班牙王腓力二世所鑄造的字體都屬此類。
代表字體包括 Baskerville、Times 等。Transitional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為了印製 The Times(《泰晤士報》)而設計的同名字體,是非常標誌性的英國字體風格。有一部分設計師可能會因為這個過於有名的例子把 Transitional 等同於「一個代表性的英國風格」,但是同屬於這個分類的 Cochin 是復刻自十七世紀法國藝術家 Nicolas Cochin(尼古拉·科尚)的銅板雕刻,觀察不難發現它在比例,襯線形式以及個別的字母都寫法上都帶有強烈的法國風味。所以說 Transtional 僅是英國風格大概並不合適。
Classical 部分的小結
雖然我們才剛剛開始,但是有些東西要反覆強調——我們需要牢記學習 Vox 分類法的初衷是幫助提高設計能力,而不是成為人肉的歸類算法。分類是為了將特徵歸類,給自己搭建知識框架的工具,而絕不是束縛設計的限制條件。字體的性格不是僅僅依靠一兩個標誌性特徵來實現,你也不用在選擇字體設計風格時候先發愁如何給它歸類。重要的是,知識框架會給予你專業的眼睛,能從你從細節里得到更多信息量。
Sabon 來自德國出生的設計師 Jan Tschichold(楊清秋,多譯作「揚·奇肖爾德」,但這個譯名特別上頭好記),設計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雖然我們能從小寫 e 之類的字母看到明顯的來自 Garamond 設計風格的影響,但是 Tschichold 的個人特徵同樣重要。作為德國出身,在英國奠定企鵝出版社簡裝書經典裝幀風格的大師,我們可以看到相對於 Garamond,Tschichold 對襯線、筆畫交接方式進行的進一步簡化,字形整體要更現代一些。如果你對 Tschichold 的生平了解更多,Sabon 也是他對於早期激進觀點的一個反思的結晶——這個混雜着各種風格影子的經典字體所映射出的,是一個設計師走過的人生道路。
Caslon 來自英國設計師 William Caslon(威廉·卡斯隆),設計於十八世紀。我們可以根據不太尖銳的圓潤襯線把它歸類於一個相對籠統的 Old Style 風格,但是按照以上介紹的各種分類似乎都不夠典型。的確這是一款帶有手寫影響的 Old Style 字體,但是誕生地是倫敦,而並不是我們常說的法國和意大利,作者受的主要影響也來自荷蘭黃金時代(十七世紀)的字體。Caslon 鑄字廠對於英國文字設計的地位非常重要,後來 Caslon 也作為英國的代表性字體影響着其他地區。
所以,現在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小練習:看一下德國人 Hermann Zapf(赫爾曼·查普夫)做的羅馬體和曾在德國留學的中國人余秉楠做的羅馬體。如果你能隱約覺得他們和之前所舉的例子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些大概是所謂「德國味」的相似感,那麼不妨花些時間去與其他字體反覆比對。既然我已經告訴你後者是余秉楠先生的創作,那麼德味中親切的中國氣質,又具體是通過哪些細節體現的呢?你也可以花些時間去慢慢觀察。
2. Moderns
Moderns(現代體)顧名思義,是帶有很多(視覺意義上)工業時代現代感元素的字體分類,雖然其產生的年代也許並不那麼現代。這個分類包括襯線體的一部分子集(Didone 和 Mechanistic)和 Lineal(無襯線字體)。
Didone
Didone(迪多尼體)這一分類的名字直接來自他們的製作者—— 法國 Didot(迪多)家族和意大利的字體設計師 Giambattista Bodoni(詹巴蒂斯塔·博多尼)。有些語境下,狹義的 Modern 風格就是指 Didone 這個分類。這個風格出現於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標誌特徵為非常強烈的粗細對比和非常纖細且沒有任何圓角的襯線。因為 Didone 字體在當時極為突出的設計風格,被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復辟帝制建立的那個)作為標準字體使用,用來和舊法蘭西帝國(截止到法國大革命之前的法國)做出區別。代表字體包括 Didot,Bodoni 和 Walbaum 等。
Bodoni 和 Helvetica 一樣,是一款備受設計師青睞的字體,也很有可能是修改版本數量僅次於 Helvetica 的字體之一,比如 Massimo Vignelli 的工作室 logo 也是他自己修改的 Vignelli Bodoni。雖然在現代時尚產業中有非常廣泛的運用,不過這一類字體會帶有很多當時強烈的時代特徵,現在很多設計師會進行重新設計,參見小林章對 UBS 瑞銀集團的 Walbaum 進行的定製修改。
Mechanistic
Mechanistic 亦被稱為 Mechanical(機械體)、Slab serif(粗襯線體)或者法語的 Mécanes。這個風格自然表達其設計風格中的機械感。巧合的是,這個風格的誕生也正好處於十九世紀初葉的工業革命時期。在另外一個分類法——Thibaudeau classification (蒂博多分類法)里,這種風格也被稱為 Egyptiennes(埃及體)。風格的主要特徵是筆畫之間極低的對比度和矩形狀的幾何式襯線。不過襯線也細分為兩類,一種類似於 Rockwell 這種沒有弧形過渡的,一種是 Clarendon 這種帶有弧形過渡的。代表字體包括 Rockwell,Clarendon 等。
某種意義上來說,非常代表性的美國風格。當然這風格並不是美國人民的創造,只是適時美國剛從英國獨立出去,開始開發和擴張,不易長時間保存但是重量輕易製作的木活字在這個過程中被廣泛使用。木活字的材質不適合刻制金屬活字的精緻細節,和這種紅極一時的粗獷形式也存在着某種必然性。現在體育比賽中也常用這種字體,比如 NBA、NFL(美國國家橄欖球聯賽)的賽事里都經常出現這種風格的設計。
Lineal
Lineal(等線體)或者用法文寫作 linéales,是所有 Sans-serif(無襯線體)的統稱,在 Thibaudeau classication 里,其相對的概念是 Antiques(古董體)。雖然這個分類非常年輕,但是在其短暫的發展歷程中,出現了非常豐富的多樣性。拉丁字母字形結構簡單的特點也給了設計師極大的發揮空間,下圖這些性格各異的字體都是無襯線體。
鑒於他們之間巨大的性格差異以及現在的廣泛應用,字體設計師有必要對他們的特徵充分學習理解。在 Vox 分類中,Lineal 被劃分成四個子分類,Grotesque(怪誕體)、Neo-Grotesque(新怪誕體)、Geometric(幾何體) 和 Humanist(人文體)。
Lineal/Grotesque
Grotesque(怪誕體)是在復原十九世紀的無襯線體風格。這種字體帶着比較明顯的古舊風格,有時候筆畫間還有比較明顯的粗細變化。弧線筆畫的收口是水平的情況很多,G 經常帶尾巴(稱為 Spur,直譯是馬刺),R 的腳也經常是彎的——話是這麼說,靠這些特徵判斷不是絕對的,Helvetica 就帶有以上所有特點,但是充其量只是它的一些復古設計元素,整體風格一般都會歸為 Neo-Grotesque。代表字體為Headline、Monotype Grotesque、Akzidenz-Grotesk 等。
Lineal/Neo-Grotesque
Neo-Grotesque(新怪誕體)是在 Grotesque 基礎上發展出的無襯線體風格,筆畫間的粗細對比非常小。經常也被稱為 Realist Sans-serif。弧線筆畫的收口多為傾斜,G 經常不帶尾巴。Neo-Grotesque 風格的字體通常從誕生開始就帶有豐富字重的龐大字體家族,以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無論是鑄造活字,照相排版還是數字字體,這個產品特徵都沒有改變。代表字體為 Helvetica,Univers 等。
Vox 之外的字形分類法有時候會泛泛地把 Grotesque 和 Neo-Grotesque 統稱為 Grotesque,所以在閱讀文本的時候要注意上下文語境具體分析。在實際教學中,我經常開玩笑說區分 Grotesque 和 Neo-Grotesque 的要訣是,前者因為出現更早,形式語言不成熟,所以比較丑……
Lineal/Geometric
Geometric(幾何體)如同字面意思,就是用簡單的幾何造型進行構建的字體風格。這種設計思路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同樣的元素(極為一致的直線和曲線)會在字形中不斷重複,字母的形式語言高度統一,不過字母之間差異的減小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可讀性。代表字體為 Futura、Eurostile、Avenir 等。
Lineal/Humanist
Humanist(人文主義體)相比於對十九世紀無襯線體本身的傳承,注重的是更多地融合古典書寫範例——比如紀念碑上的羅馬大寫碑刻,比如手抄本上的卡洛林小草書——但也並不局限於這個時間段的參考樣本。這是 Humanist 這個詞在本文中第二次出現,但是所指不同,我們需要再次強調上下文的重要性。當我們在說襯線體時,Humanist 是一個相對明確的文藝復興時期風格;而在討論無襯線體時,Humanist 僅作為 Lineal 下的一個子分類。現在的語境下,Humanist 不會特指參考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無襯線體,更多時候是泛指字體帶有更為人性的一些手寫特徵。代表字體為 Gill Sans、Optima、Frutiger 等。
Classical+Modern(襯線和無襯線)部分的小結
不管是叫 Classical 還是叫 Serif,也不管是叫 Lineal 還是 Sans-serif,這都是西文無法規避的兩個正文字體的分類——「襯線體」和「無襯線體」。很多比較新的字體家族會同時設計襯線體和無襯線體,也有很多古早的字體家族會利用自己的口碑推出全新設計但是令人一言難盡的無襯線版。不過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不要被既有的形制限制思路,襯線和無襯線本質還是一個相對關係,做成什麼樣子以及差異度多少還是要靠自己把握。
Museo 和 Rotis 是兩個我個人很喜歡的字體家族,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襯線和無襯線關係的思考。而我最喜歡引用的是 Dan Rhatigan 設計的一款針對疊印工藝設計的字體 Sodachrome。這個家族中的兩款樣式我們可以稱之為「左襯線」和「右襯線」,而這兩種樣式用不同顏色疊印的結果,就是外輪廓接近襯線,而疊加部分接近無襯線——好像小時候的三維立體圖冊,效果非常有趣。雖然這種項目在大部分字體設計師的生涯中不會遇到,但是我們在某些分類中姑且依然算是平面設計師的職業分支,所以不要喪失對材料、色彩等各種元素的敏感度,看看這種項目挺好的。
3. Calligraphics
Calligraphics(書法體),是手寫字體分類的總稱。在 Vox 分類中,拉丁文字的手寫風格被劃分成 Glyphic(雕刻體)、Script(手寫體)、Graphic(手繪體)、Blackletter(哥特體)和新增加的 Gaelic(蓋爾體)五類。
Glyphic
Glyphic(字圖體),也稱為 Incise 或者 Incised(雕鑿體),是特指表現刻在某種材質(石頭,金屬等)上的文字風格的分類,是針對用筆書寫的文字的相對概念。拉丁碑刻也是有着悠久的傳承的,這裡不展開,有興趣可以推薦自行閱讀 The Art of Letter Carving on Stone 一書,裡面有很多圖片,適合觀察刻痕細節。概括而言,這一類字體有着較小的三角形襯線,收筆非常尖利。一來因為這類字體中有一部分的復刻原型誕生得非常早,二來這種刻字的需求也非常強調大寫字母,所以有很多這種風格字體並沒有設計小寫字母。代表字體包括 Trajan,Copperplate Gothic 等。
Script
Script(手寫體)並沒有字面上那麼寬泛,而是特指手寫字體中比較連貫的類型,類似於漢字的行書或者草書的概念。這一類字體通常帶有一定的書寫角度,字母之間有粘連。最重要的是,書寫工具常常局限於鵝毛筆之類的某些特定的筆。
這種類型的產品經常為了文字的關聯關係製作大量的備選字形,使用的時候可以根據需求自由調用,用來更好地模擬自由的手寫感。一方面對設計師的邏輯能力有一些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使用者熟悉 OpenType 特性。
但是實際的產品中經常出現的一個情況是,缺少產品說明的用戶經常面對大量的備選字形不知所措,尤其是 Stylistic Set 特性中的大量字符……不禁令人感嘆平面設計和字體設計的行業鴻溝比我們想象中要更加巨大,這個狀況雙方都有責任,設計師們還任重道遠。代表字體包括 Mistral、Zapfino、Snell Roundhand、Kuenstler等。
關於書寫風格分類
我們之前就提到過,很多時候 Vox 分類法的描述和判定標準是十分模糊的,但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從來不是去糾結標準,更何況 Vox 分類法一直處於討論更新的狀態,這種狀態一方面側面說明它也是一個並不完美的分類體系,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它一定滯後於設計潮流。
說到底,這個分類給出的是一些時代的代表性風格,每個時代其實都存在非常多樣的風格,沒法指望幾個主要特徵能全部概括。我們不妨來看幾個例子。
Herculanum、Rusticana 和 Lithos,是三款以古石刻/壁書(原文可能是希臘文)為藍本的的字體。粗看上去這三款沒有一款帶有襯線。所以,他們算哪個分類來着?
我們當然可以按照非常寬泛的無襯線體定義來把他們歸作無襯線體,不過跟現代無襯線的發展沒有特別直接的聯繫,這麼分類顯得意義不大。而基於拉丁字母書寫和石刻之間密切的關係,把它們歸入於基於石刻的 Glyphic 也許更準確一些。但我的個人意見是,字體設計師的核心能力還是從字形風格中提煉自己想要的關鍵特徵,至於具體的分類不要太執着,知道它們是石刻的復刻就好了。
再比如,Papyrus 是一款 Windows 和 macOS 都預裝的系統字體。它非常容易獲得,包括筆畫細節在內的各種造型特徵也看起來非常古舊,所以在需要一些復古情懷的場合被濫用非常嚴重。但是說起來,Chris Costello 設計這款字體的概念來自兩千多年前古埃及的莎草紙手稿的感覺……所以它應該算在哪個分類里呢?
管它呢,糾結這種事情對於字體設計本身並無意義,有這時間不如看看 Ryan Gosling 的同名短片 Papyrus 樂呵樂呵。
Graphic
Graphic(美術體),也叫做 Manual 或者 Manuaires(手繪體),也是模擬手寫工具的風格之一。工具範圍很寬泛,從鉛筆到刷子都可以,沒有什麼特殊限定。不過對比 Script 相對連續的手寫風格,Graphic 一般表現的是一種標題用字的緩慢繪製。代表字體包括 Banco、Klang 等。
Blackletter
因為標誌性的風格而獨立作為一類的 Blackletter——也叫做 Fractures,在可以避免歧義的情況下也可以說 Gothic Letters——是從 1150 年到 17 世紀之間在西歐廣泛使用的一種字體風格。直到20世紀甚至現在,這個字體依然在德語區域持續使用着。
Fraktur 是 Blackletter 這種風格中的重要風格分支。不過和 Garamond 的情況類似,歷史上很多鑄字廠都有名稱就叫 Fraktur 的字體,現在 Fraktur 也是這一類風格的統稱;在長期的使用中定義逐漸模糊混亂,現在也時不時人們會誤把 Blackletter 和 Fraktur 劃等號的狀況。
雖然目前是獨立的子類別,但之前 Blackletter 一度屬於 Graphic 分類。代表字體包括 Fraktur、Wilhelm Klingspor Gotisch、Duc De Berry 等。
Gaelic
Gaelic 是表現愛爾蘭區域使用的 Insular (海島體)書寫風格的分類名稱,在十六世紀到二十世紀中葉的時間段內使用廣泛,但是現在使用率很低。 有時候會被不那麼嚴謹地稱為 Celtic(凱爾特體)或者 Uncial(安色爾體)。Celtic 就不說了,非常有名的歐洲蠻族之一,現在常用來指代愛爾蘭人,更多是一個民族性的定義。雖然 Unical 這種書法風格的確看起來和 Gaelic 有很多共通性,但是其實很多 Gaelic 字體並不屬於Uncial。代表字體包括 Duibhlinn,Ceanannas 等。
第一個 Neue Hammer Unziale 是 Uncial 風格的拉丁字體,而後面三個是由 Evertype 製作的 Gaelic Type。這種風格的獨特性的確足夠獨立作為一個分類,不過 Blackletter 和 Gaelic 相繼獨立成為風格子分類,其中民族自我認同的需求不言而喻。加上在字體會議上不止一次聽到的反對泛歐陸思潮的發言,不能不說是歐洲各國民族意識上升以及新一輪支離破碎的歐陸關係側影。通過自己的專業看到世界發展的一個斷片,這也是研究的小小樂趣之一。
最後的小小總結
以上就是 Vox 分類法的簡要解說。在這個時代,快速閱讀七千字的網頁文本是很輕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我們都很清楚,視覺設計師的能力成長依賴於對於圖像的觀察學習。我的描述性文字並不能代替未來字體設計師們自己需要付出的努力,請仔細讀圖吧,圖像里有你需要的所有細節。最後有兩句來自我老師的話轉贈給大家:
初學者很難從(建築)圖紙中有效獲取信息,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盯着看,看得出看不出都逼自己盯着看,哪怕看睡著了,醒了繼續看。看三分鐘和三小時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後者才能給你帶來量變引發質變性質的瓶頸突破。
這句來自清華建築學院的建築設計課,但是也許對於剛接觸任意一門設計學科的人都適用,意志力是設計學習前期的必要品質。
即使我幫你修正了不符合本地用戶習慣的易認性細節,我們依然能從風格看出這是一個外國人做的字體,但是並無貶義,就像說外語帶口音從來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設計非母語文字時,就彷彿設計師帶着自己的口音說著流利的外語,在保障易認性的前提下,一些來自異域的新鮮感也是理想的結果。
這句來自阿拉伯文設計課的老師 Nadine Chahine,希望大家能拋棄「中國人做拉丁是做不過外國人的」這種成見,也祝願中國的拉丁字體設計師們都對自己的工作成果抱有驕傲和自信。
與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