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书籍设计研究班上,杨林青担任的「网格设计」课程是最受学员青睐的。大家有太多疑惑的问题希望得到解答,以至于需要不断地加课加时以解求知之渇。学员中包括不少大学的教授、讲师或设计领域的大腕。
林青一直在寻找最适合当下中国并易懂受益的设计教材,这本由他和刘庆监修的《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一书的作者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是 20 世纪国际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该书出版后成为世界平面设计类图书的经典,受欢迎的程度经久不衰。正如作者在文中指出的那样:「绝大多数的设计师都不知道,也不理解为什么要建立起这样一个秩序系统……」,尽管这已是他 35 年前的老话,但似乎很适用于当下的中国设计界。
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在书中深入简出的论述和用大量实例介绍了网格设计原理和应用方法;指出为使版面资源秩序和经济最大化而建立可遵循的规则系统的必要性;提出解决视觉传达功能性、逻辑性和视觉美感的概念与组织方式。感觉与逻辑不能划等号,会开车不等于会在马路上安全行驶一样。对于当下设计者只凭直觉,罔顾规则秩序,又缺乏冷静关注视觉传达的科学规律,则无法维系好的创意成果能拥有生命的持久力。网格虽给予设计规则以限定,但恰恰又开启了富有秩序的更自由的设计通道。设计需要逻辑、规矩、态度与法则。随性失去秩序,设计是如此,社会何尚不是如此。
80 年代末我在杉浦康平先生那里接受了网格设计的教育,令在国内只懂得装帧书衣的我毛塞顿开,引导我真正跨进设计行当的门槛,因为它不仅是设计手法,更是一种思维范式和设计的态度。他指出:设计是驾驭秩序之美的过程,网格为文本建立起一个让信息得到有效、清晰、易懂并便于记忆的控制路径,其提供了逻辑解决问题的钥匙与解开二维、三维,乃至时间传播的,并非固态的辩证方法论。网格设计是一个平面设计师必须拥有的设计意识和能力。
以拉丁文字构建起来的网格系统是否适用于东方汉字,我们会提出这样的质疑。西文的网格系统使用的黄金比率以其严密理性、规范科学的逻辑设定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范式。而中国古代各种韵文都有特定的格律,构建起语言的结构骨架,同时,以方块量体的汉字似乎更适合矢量化的网格推算和布局。杉浦老师的研究和实践也证明了这种可行性,该书中也特别列举了他的案例。由此,中国的设计者完全可以应用书中的原理来构建汉字的网格系统,学会驾驭秩序之美的设计意识,获得构成阅读审美的自觉途径,并掌握体现东方文本韵律设计的方法论。
我推介《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此书,还因为该书的论述清晰、平实、明了,便于理解,论点不故弄玄虚,体例结构逻辑性强。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比以往翻译出版过的为数不多的此类读物更具有操作性。其理论不仅适用于书籍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空间设计师,对数码信息载体工作者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感谢杨林青、刘庆以及两位译者,以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他们为学习者、教育者、设计师获得宝贵且稍嫌迟到的专业工具书,同时也弥补了中国网格设计基础教育教材,该书读后必有诸多的启发与裨益。
关于此书
- 原题: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
- 原著:[瑞士]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 (Josef Müller-Brockmann)
- 翻译:徐宸熹、张鹏宇
- 监修:杨林青、刘庆(Eric Liu)
- 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工作室
- 字库提供:汉仪字库
- 字体:汉仪旗黑、Helvetica Neue
- 协作机构:瑞士文化基金会、Type is Beautiful
- 价格:¥78.00
2 个Trackbacks
[…] 吕敬人先生撰文推荐《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 […]
[…] 吕敬人:网格设计令我跨入设计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