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先鋒運動與設計:Lissitzky(利西茨基)

lissitzky_1
The Constructor, El Lissitzky, 1924。圖:Analogue76

20 世紀初的先鋒藝術運動重新定義了現代視覺設計。從其哲學、美學到實驗方法,跨領域的藝術家們將先鋒藝術運動核心思想不斷輸出給以視覺設計,鑄下了先鋒藝術和視覺設計間不可否定的傳承關係。El Lissitzky(埃爾·利西茨基)就是其中的領先人物。Lissitzky 有很多的頭銜,俄國猶太人、教師、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傳道者等;後世在提到他的影響時,常常會提及到很多的現代主義流派——他是俄國先鋒運動的重要領軍人物,與導師 Kazimir Malevich(卡西米爾·馬列維奇)共同發展至上主義(suprematism),對後世包豪斯、風格派藝術以及解構主義具有重要影響。

Lissitzky 是一位多產而活躍的創作者,通過個人的創作去不斷探索藝術、設計對社會的呈現,並通過不同的藝術媒介表達自己的社會理念以及社會理想。這不僅源於他個人的天賦以及勤奮,也與他當時所處在的時代變革息息相關。

俄國猶太人

1890 年,Lissitzky 出生於一個來自立陶宛的中產階級猶太家庭,在白俄羅斯小城 Vitebsk 長大。他自幼就表現出對畫畫的喜愛,13 歲時,父母送他到「猶太藝術學校」(The Jewish Art School)學畫。他的老師是學校的創辦人——Yehuda Pen(耶胡達),是 20 世紀初一位重要猶太畫家,使用猶太人的傳統語言依地語進行教學,他一生的創作也以猶太社區的日常生活為主題。他的另一位得意門生還包括超現實主義畫家 Marc Chagall(馬克·夏卡爾)。這兩個人物先後建立的藝術學校使得 20 世紀初的 Vitebsk 成為歷史上留名的藝術小城,見證現代主義藝術成形、發展。

proun-4b
Proun 4B,1920。圖:Wiki Art
proun-5a
Proun 5A,1920。圖:Wiki Art
proun-30
Proun 30,1920。圖:Wiki Art
proun-99
Proun 99,1924。圖:Wiki Art

1909 年,Lissitzky 申請了聖彼得堡的一所藝術學院,成績優異、各項達標,但是卻沒被錄取。其時是沙皇統治時期,俄國高等學府只能錄取一定名額的猶太學生,其他猶太藝術家,比如他的同門師兄 Chagall 也遇到同樣的情況。於是,Lissitzky 輾轉到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攻讀建築工程,反而開創了更大的創作空間。讀書期間,他在歐洲各國遊走,沿途帶着畫本臨摹建築,蹲在路邊畫速寫。

一戰的爆發迫使他返回俄國,一邊繼續學業一邊在不同的建築設計公司工作。在工作中,他對猶太文化產生興趣。其時俄國政局動蕩,沙皇統治逐漸沒落,加諸猶太文化的種種限制得以鬆綁——其中包括允許發行希伯來文字出版物。籍此機會,Lissitzky 投身猶太藝術復興進程,他與另一位藝術家下鄉採風,研究依第和希伯來文獻、喜劇,走訪各地考察傳統的猶太建築樣式,收集猶太教堂的裝飾圖紋;他開始涉獵書籍設計,創作猶太兒童畫本;也開始設計展覽,幫助不同的猶太藝術家開展。

lissitzky_2
兒童畫本 Yingl tsingl khvat 封面插圖, El Lissitzky,c.1918。圖:Yale University Library
lissitzky_3
希伯來歌曲 Had Gadia 插畫, El Lissitzky,1919。圖:Wikipedia

這股猶太藝術的復興潮流在後期一部分轉向至上主義和構成主義,另一部分則轉向社會寫實主義。這也是 Lissitzky 作為一名設計師的起點,是他本人對他所倡導的藝術信條的實踐——藝術家應該作為社會變革的催化劑,推動實現特定的社會目標。這一點貫穿他藝術生涯、教學生涯始終。

傳道者

15 歲時,Lissitzky 便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最開始的教職是在猶太藝術學校當藝術老師。1919 年,他應 Chagall 的邀請,回到家鄉 Vitebsk 小城,在新成立的「人民藝術學院」(People’s Art School)教授平面設計、印刷以及建築。他本人的創作主題也從早期的猶太文化研究轉向建築與書籍設計。經 Lissitzky 的介紹,至上主義的創始人 Malevich 也在同年加入這所學校,兩人徹底改變了學院的風格以及發展方向。他們本人也在各自的藝術生涯中有了新的突破發展。

lissitzky_4
馬列維奇展,Tate Modern,2014。圖:Trebleseven
lissitzky_5
馬列維奇。圖:Trebleseven

作為至上主義這一現代藝術流派的創始人,Malevich 的創作經歷了不斷的嘗試,從最開始嘗試印象派、原始主義的畫法;受到俄國先鋒藝術家以及立體主義的影響,開始重新審視具象形體和抽象的幾何形之間的更深刻內涵,於 1915 年發表 From Cubism to Suprematism(從立體主義到至上主義)奠定至上主義的基礎。所謂至上主義,強調的是運用基本幾何形,如圓形、方形、線條以及有限的幾種顏色作為創作元素表現最為優先的、最為純粹的藝術感受。它摒棄具象藝術家對具體形體的真實呈現——認為那不過是對自然的無意義模仿,而強調藝術作為一種建構的能力,利用基本元素體現重量、速度、運動方向,賦予真實存在一種全新的生命力——也即構建了一個新的世界。Lisstzky 受到 Malevich 的影響,逐漸發展出自己的風格,這點容後再細談。

1921 年 Lissitzky 辭去教職,再一次離開俄國,以文化大使的身份出訪德國,建立德俄兩國藝術家的交流。在逗留期間,他創辦了一些期刊,宣傳至上主義、構成主義等現代藝術,另一方面也參與了多項展覽設計,推廣俄國藝術。此後他還在瑞士、荷蘭等不同歐洲國家來往,結識了不同藝術流派的活躍人物,他與達達派藝術家 Kurt Schwitters 一起辦雜誌,結識著名德國字體設計師 Jan Tschichold 並成為終身好友,與包豪斯代表人物 László Moholy-Nagy、荷蘭風格派創始人 Theo van Doesburg 等頻繁交流互訪,在交流中不同的藝術風格和理念逐步發展。

這個期間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與俄國猶太作家 llya Ehrenburg 創辦的期刊 Veshch-Gegenstand Objekt(物品/物體/物件)。這本期刊主要向西歐介紹蘇聯當代藝術。內容跨度廣,涉及不同藝術媒介,在風格上則主要集中在新至上主義和構成主義的作品。雜誌以德語、法語和俄語三個語言版本出版。在創刊號中,Lissitzky 寫道:「構成主義的方法論將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難以忽視的影響,不僅是對於現行經濟、行業發展,還會改變現代藝術心理。」

藝術家

在人民藝術學院任職期間(1919–1921),Lissitzky 全力協助 Malevich 發展至上主義,自己也重拾畫筆,發展出自己的至上主義風格「Proun」。最為人所知的平面作品是以下這幅宣傳海報 Beat the Whites with the Red Wedge(紅色刺穿白色)。作品的創作背景是俄國內戰,紅色代表共產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的變革者,而白色則代表保守主義。簡單的紅色尖銳三角刺破白色空間,所要傳達的信息明確而直白。這幅作品也再一次體現出 Lissitzky 的創作中的永恆母題——藝術與社會變革之間的緊密關聯。

lissitzky_6
Beat the Whites with the Red Wedge, El Lissitzky, 1919。圖:Russian Avant Garde

Proun 的其他代表作還包括 1923 年「大柏林藝術展」(The Great Berlin Art Exhibition)的展場。他將自己的平面 Proun 幾何構成改造成空間裝置,按照 Proun 重構了一個空間,觀者在參觀時彷彿漂浮在畫作當中——這也是 Lissitzky 作為現代藝術家的首創,將觀者當成藝術作品的構成部分進行創作。

lissitzky_7
Proun Room, El Lissitzky, 1923(1971 年重建)。圖:The Open File blog

Lissitzky 的 Proun 創作主要是在 1919 年至 1927 年間,早期的 Proun 作品主要以平面、蝕刻版畫為主,後期則轉向三維空間創作。當時至上主義藝術家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平面上,建築背景出身的 Lissitzky 則另闢蹊徑。他為至上主義的空間元素——比如點、線、面等基本幾何形——注入空間感、節奏感,通過旋轉視角或者坐標,構造出新的表達語彙。Malevich 的著名至上主義代表作 Black Square(黑方塊)表現的是一個漫長而掙扎的藝術思考過程的終點,而 Lissitzky 的探索則從平面上的方塊延伸到空間當中。

lissitzky_8
左:Black Square, Malevich;右:A Proun,Lissitzky。圖:Wikipedia

從不同渠道資料來看,Proun 從來沒有一個明確定義。在俄語里它表示「對新事物的確認」(project for the affirmation of the new),Lissitzky 本人的定義是「從平面畫作向建築的轉變狀態」(the station where one changes from painting to architecture)。不僅是維度上的變革,Proun 作品更特別的一點是,藝術家在創作時,往往帶着明確的社會目的,比如 Lissitzky 在作品中注入希伯來元素,用對待建築的方式安排字母的布局。這些作品更深層的含義是他對置身變革中的俄國未來社會形態、社會建築的烏托邦構想。

設計師

Lissitzky 對於設計的貢獻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他本人是一位踐行者,參與到多個平面設計以及展覽設計項目中,許多設計成為後世設計典範。另一方面,如上文提及的他對構成主義、包豪斯、風格派等藝術流派產生了重要影響。

他事業早期即開始為猶太兒童創造畫本,在歐洲以文化大使交流時,他開始涉獵其他類型書籍的創作,比如為蘇聯詩人 Vladimir Mayakovsky(弗拉迪米爾·馬雅可夫斯基)設計詩集 Dlia Golosa(聲音),通過簡單利落的幾何圖形傳達出詩人所表達的節奏以及感情,營造出革命年代所特有的氛圍。Lissitzky 認為書籍是一種永恆存在、具有神奇力量的物品。書的力量穿越時空、文化、個體差異,將信息傳達到各位讀者——這種影響力是其他藝術媒介難以企及的。也正因此,在他創作生涯後期,他對這種創作形式越發感興趣。

lissitzky_9
For the Voice, El Lissitzky,1920。圖:Wolfsonian-Fiu Library
lissitzky_10
For the Voice, El Lissitzky,1920。圖:Tigerloaf

1926 年開始,他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生涯中最重要的工作」——展覽設計中。他在歐洲多次組織了與現代藝術相關的展覽,回到蘇聯之後,則更多地投入到國家形象的展覽設計種。最著名的展覽是為蘇聯在 1928 年科隆 Pressa 展設計的展館。在展區中,Lissitzky 在室內外放置了多個屏幕,結合具體的實物展示——比如木製品、漆器、紡織品和照片,營造了一個流動的、具有生命力的空間,讓觀者在瀏覽中彷彿身臨其境,感受蘇聯人民的真實生活。他的展覽設計得到媒體、評論界的稱讚,也吸引了「最多的遊客,偶爾因為過於擁擠而不得不暫時關閉」。

lissitzky_11
Soviet pavilion at the Pressa exhibition, El Lissitzky,1928。圖:The Charnel-House
lissitzky_12
Soviet pavilion at the Pressa exhibition, El Lissitzky,1928。圖:The Charnel-House

後記

這篇簡短的介紹從 Lissitzky 這位集大成式的代表人物出發,去探索上世紀興起的各種現代主義藝術流派背後的種種關聯,比如至上主義與構成主義的共同源頭以及分道揚鑣的巨大差異,從荷蘭開始的風格派以及從德國開始的包豪斯之間的密切聯繫等等。希望隨着更多的梳理,我們能夠對於現代主義藝術、設計之間的關係有更深的理解。

參考及閱讀

尊重原創:關於轉載

我們希望在中文環境中建立一種健康的 TrackBack 和鏈接機制,保證原創,並不影響傳播。因此對於譯文和原創文章,我們歡迎您在網站上推薦我們的文章,包括文字和圖片片段,但不贊成任何形式的全文轉載。
參與討論或通過 TrackBack 推薦:Trackback URL.

一個相關討論

  1. grubstreet
    2016/03/31 at 4:44 am | Permalink

    倒數第二段錯字“回到蘇聯之後,則更多地投入到國家形象的展覽設計種”

一個 Trackback

  1. […] 整個展覽最令我感興趣的是第一個部分,也就是以「呼捷瑪斯」(ВХУТЕМАС / VKhUTEMAS,蘇俄國立高等藝術和技術工作室)為核心的內容。現場呈現了呼捷瑪斯的機構沿革及部分師生作品,並將呼捷瑪斯與包豪斯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對比。我所關注的主要在書籍設計與字體排印方面,而在所有的展品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利西茨基與羅琴科的作品。比如在第一展廳一個轉角處,展出了利西茨基的代表作《用紅色楔形打敗白色》,這件作品有非常強烈的象徵意義,與整個展廳的色調形成一種非常強的張力。現場還復刻了羅琴科設計的工人俱樂部,包括羅琴科設計的桌椅、《列夫》等書刊。 […]

參與討論

你的Email地址將不會被發布或透漏。 標記*的項目為必填項目。

*
*

作者 /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