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正文字体观察:汉仪旗黑

Hero
专题「正文字体观察」聚焦于正文用字,发现并评介值得关注的汉字字体产品。此番我们有机会采访汉仪字库团队,分享旗黑创作相关的细节,并与几位不同领域的设计师进行交流。

感谢汉仪字库的支持,及本站编辑 Eric Liu 的协助。

汉仪字库出品的「旗黑」系列,是一套多字重、多宽窄的黑体家族。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汉仪团队披露旗黑家族,并测试性地释出了「105」字重。透过少量样张和简单介绍,旗黑以其匀称的间架结构、外扩的中宫、克制的字面、干净的笔形、定制的西文字符以及特殊的字重命名系统,塑造了某种鲜明的第一印象。主创设计师齐立先生的背景——兰亭黑家族的主创者——也同样令人期待。

Photo of Li QI
汉仪旗黑主创设计师,齐立

「曾经几个朋友都问过我同一问题: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兰亭黑系列已经是国内最好的黑体了,为什么还要再设计新的黑体和自己的作品竞争?」齐立先生说,「竞争不是目的。现用黑体中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提高,系列字体也并不真的完善。设计一款完整的系列字体服务于社会,为字体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出些力,是一个设计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所以就有了设计一款庞大完整的家族字体的构想,也希望它是一款在印刷和屏幕显示上都能使用的字体,方便各类用户。」

在次年出版的《西文字体》中,尚在调试阶段的 55、75 两个字重首次应用于正文排版。我们采访过该书的监修及设计师陈嵘,也谈及字体选择的细节:「作为字体专业书籍,中文版必须选择最适合的字体。……选择一款黑体,而且是比较现代一些的、适合正文阅读的、粗细适合的黑体。……其家族(旗黑家族)中 55 的粗细正适合这样的内文阅读,同时既没有过度的大字面,又不似传统黑体排版效果凌乱。」

字体家族的构建

旗黑家族由长、方、扁三个系列组成,初期从方型系列的极细和超粗两套母版入手设计。结构和灰度作为最先着眼的两项要素,将奠定此后整个字体家族的一致性和扩展性。

Sample characters of the ultra black master
旗黑极细样张
Sample characters of the extra light master
旗黑超粗样张
Sample characters of the ultra black master
旗黑极细样张
Sample characters of the extra light master
旗黑超粗样张
1 / 2

齐立先生以绘画作比喻:「极细字体以纯粹结构为主、布白辅之,好比是绘画中的素描,以形的准确性为重。而超粗字体则注重笔画粗细的分布、黑白的调节与布白的匀称性等,讲究整款字的灰度,好比是绘画中的色彩与层次。」

作为面向大陆国标字体用户的泛用型黑体,旗黑以国标字形规范和六千多枚常用汉字的整体阅读效果为基准,齐立将总体设计指针概括为「稳、准、匀」三个字:「旗黑的设计,同时从单字的个性和汉字整体的共性出发,来考虑构成文字风格的各项因素。初期以五百个字为基础进行设计研究,它们包罗了各类骨架造型与各种大小笔画。」

Ultra black stroke design
旗黑极细笔形规范
Extra light stroke design
旗黑超粗笔形规范
Ultra black stroke design
旗黑极细笔形规范
Extra light stroke design
旗黑超粗笔形规范
1 / 2

笔画作为文字构成的最基本部件,其结构及形状即为字体风格的形成要素。旗黑在笔形确立阶段,有意识地运用了「变曲线为直线」的手法,迁就低解像屏幕的显示效果;走之底的横捺,提手、反犬、耳刀等偏旁中的钩画及竖弯钩的尾部,都较明显地处理成了水平或垂直线。

在轮廓线条的处理手法上,齐立先生提及了「阴阳线」方法:「除了追求简约、爽朗的时代气息,我在设计时也希望融入汉字书写的韵味,体现民族性和传统文化。『阴阳线』的处理方法,讲究线条之美,使笔划挺拔有力,刚柔相济。」

The Yin and Yang approach for the curves
笔画轮廓绘制中的阴阳线方法

黑体受限于笔画造型的自由度,对于文本阅读者而言,其风格要素往往更多地体现在整体的间架结构及具体部件的笔形规律上。据齐立介绍,旗黑在调整全套字体骨架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共性与个性的实验」,以期找到令人满意的平衡点:「『共性』强的字体,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字面大,中宫大,笔画部件撑得较满,容易得到整齐的排版效果。但相应地,它们的字形易呆板,同时,因为周边留白小,视觉上的字距受到挤压,不利阅读。

「相反,『个性』强的字体,字面通常较小,中宫紧,撇捺舒展,书写感强。但由于单字的个性因素,容易造成字与字之间的重心不一,整体排版效果难以控制。另外,如果字的周边留白过大,视觉上则会拉开字距,同样有可能不利于阅读。」

The skeleton rules for the radicals of Han character
部件字形规范设计:「口、日、目、古、音」位于左侧时只出左脚
The experiment for the skeletons
共性与个性的实验:旗黑间架结构的探索
The skeleton rules for the radicals of Han character
部件字形规范设计:「口、日、目、古、音」位于左侧时只出左脚
The experiment for the skeletons
共性与个性的实验:旗黑间架结构的探索
1 / 2

为了让汉字各偏旁部件在不同组合下均有较为协调的表现,减少因笔画避让而造成的字形变动,旗黑预先对一些部件的字形进行了特殊约定,例如「口、日、目、古、音」等部件,位于左侧时一概只出左脚。

字面和中宫,重心与行气

在关于字体设计的评论中,「字面」和「中宫」已经成为最常被提及的概念。「字面」在机械铸字时代对应了活字实体的物理特征,而「中宫」概念则源自中国传统书法的临摹界格「九宫格」。在今时的数码工艺中,两者的概念及其在字体设计中的衡量及控制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

The Geometric Shape approach
几何图形法应用示意
The Second Centerline approach
第二中心线应用示意
The Geometric Shape approach
几何图形法应用示意
The Second Centerline approach
第二中心线应用示意
1 / 2

齐立先生延续了设计兰亭黑的方法论及经验,将「第二中心线」和「几何图形法」再次应用于旗黑的实作中。前者通过测定合体字声部、形部各自几何中心的相对距离,来数值化地均衡不同汉字的中宫大小;后者以独体字外周的简化视觉轮廓,来整体评估字面及中宫的尺度。大而有度的「中宫」是旗黑较为强调的设计特色,齐立解释说:「字体设计的『中宫』和书法的『中宫』概念基本相同。书法讲究字的个性,字形该长的长、该扁的扁。虽然中宫须抱紧,但没有固定的尺寸。而活字设计中绝大部分字的中宫是可以通过第二中心线测量并统一的。」

「第二中心线」方法论的基础,源于已故字体设计师谢培元先生的经验总结,齐立先生在二〇〇九年撰写的〈微软雅黑的设计〉一文中,对「第二中心线」和「几何图形法」在现代黑体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另外,廖洁莲女士也在《中国字体设计人:一字一生》一书中,采访并记录了谢老相关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状况,此处不再赘述。

The Second Centerline approach proposed by Peiyuan Xie (Liao, 2012, p. 101)
第二中心线图解(廖洁莲,2012,p. 101)

字体服务于文本阅读。不论是为阅读设计而选择字体的设计师,还是因文本阅读而反复注视字体的读者,都会在有意或无意间,逐渐形成自己关于字体及文字排版的评价标准。其中另有两项要素被愈来愈多地讨论——「重心」与「行气」。

陈嵘先生同时是文字设计的研究者、实践者及教师,他认为汉字的阅读和识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评价一款字体在阅读中起到的作用,标准不易统一:「从正文阅读角度看,汉字重心均一与否,是否有整齐划一的行气,是我们评价排版美观度的重要因素。也许我们可以建立某种方法对汉字的重心进行绝对计算,但字体不是几何图形般冷冰冰的物体,而是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语言视觉符号,更何况中国有长久的文字书法美学历史。以美观为准的视觉重心,或许比物理重心更重要,而这就依赖于人群普遍的视觉认知心理,以及专业设计师通过长期工作经验所获得的综合评估能力。汉字的传统审美倾向于偏高的重心,但随着横排的普及,现代字体的重心逐渐在下移。

「而所谓『行气』,除了有赖于重心的均一,也与汉字外形的统一感或方正感相关。所以,现代汉字字体的外轮廓也趋于整齐划一。但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均一的重心和连贯的行气,并不是字体设计的唯一标准。在特定情况下,不那么统一的重心,以及不那么强烈的行气,也具有其理由和价值。在运用字体时我们会区别对待,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字体,设定相应的字号、字间距、行间距、行长、色彩等,契合印刷制作或再现工艺的成本要求,以获得最优的视觉效果。」

Normalization of visual center
逐个调整单字以统一视觉重心

字体设计师张暄在旗黑团队负责西文及符号等特殊字符的设计,他认为「行气」一词过于抽象,无谓地提高了普通受众的接受门槛:「如果你想用一个词来作为评价标准,那么首先这个词应该有一个明确、统一而且容易理解的定义。『行气』来自书法,涵盖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和统一效果。但在评判字体时,我更希望字体设计师能把『行气』这暧昧的两个字细细拆分成『统一的字形风格』『均匀的正负形』『稳定的重心』『良好的辨识度』『合适的字间距』以及『在相对较长时间的连续阅读下依然能保持舒适的阅读体验』等具体清晰的义项。」

齐立先生也从字体设计的视角进行了补充:「对于整款字来讲,每个字只能确立一个重心,所有字都要以它为规矩,来调节字的高低和左右偏向。字体设计中的行气与书法中笔短意连的行气不同。每一种字体都有它不同的个性,字面大小也不一致。字距过松或过紧、字体粗细不匀、字的大小不一致、字的重心高低起伏等等,都会导致行气不通影响阅读。」

产品系列及命名系统

在方正兰亭黑家族诞生之前,大陆汉字字体产品似乎少有成形的谱系,作为终端用户,所能看到的产品命名方式也显得碎片化。伴随旗黑家族的诞生,汉仪团队在产品系列的整理和命名方式上,做出了较为醒目的改变。

The poster for the HYQiHei family
旗黑系列产品宣传海报

除了根据几种不同规模的字汇来构建产品谱系,旗黑还展示出了一套颇有趣味的字重(weight)及字体样式(style)命名系统。

以数字编号标示字重,很容易让人想起 Adrian Frutiger 发明的西文字重编号系统。这在过往的汉字字体产品中并不多见,旗黑为何选择了这套命名模式?旗黑的西文设计师张暄说:「就像字号渐渐舍弃了 Pearl、Diamond、Ruby 之类并不直观的命名转而使用纯数字的表示系统一样,大家都趋向使用更加简单易懂的描述方法。65 比 55 大,35 比 45 小,即使没有看到实际的字体产品,大家也能从数字里得到相当直观有效的信息。

Univers 21 weights (Kobayashi, 2014)
Univers 的 21 个不同字重及样式变体(小林章,2015,p. 106)

「在 Frutiger 先生的双位数字命名系统中,两位数字的意义并不相同,第一位是字重;第二位是其他样式信息的代码,比如第二位数字的 6 代表 oblique/italic、7 代表 condensed。以此类推,两位数 55 代表 regular、56 则代表同一字重的斜体,46 是 light 字重的斜体,67 是 bold 字重的窄版。

「旗黑乍看起来有点像 Frutiger Numbering System,但它表达的信息没有那么复杂,数值仅表示相对大小,55 仅仅是比 45 大比 65 小而已。简单的命名对用户更友好。不过出于字体设计师的趣味,我们也希望表达一下对经典的致敬,所以数值大小都参考了 Frutiger Numbering System,最细的 25 字重和 ultra light 的编号一致,最粗的 105 字重和 ultra black 编号一致,常用的正文字重也分布在 45 到 65(light–bold)之间。不过我们另外增加了 50、60 等中间字重。」

X and Y serial products of HYQiHei
旗黑的 X、Y 系列

旗黑的 X、Y 系列也令人耳目一新,分别是长体和扁体两类样式的分支家族。在最近释出的版本中,旗黑 X1–4 和 Y1–4 各自的四个级别,都有着明确且固定的字面压缩比。张暄补充解释了这套压缩参数:「X4 和 Y4 是压缩比最大的版本,比值是普通字面的 75%。综合了各个字重下的可读性、美观度等多种因素,我们得出了自己所能接受的这个最大压缩比。中间三款的压缩比是线性的,没有特别的考量——相信提供给平面设计师这么多选择后,应该能解决不少实际问题了。

「其实不是没有想过沿用西文的 condensed 和 extended 的概念甚至用以命名,但是 X 系列可以是说 condensed,Y 系列却并不是 extended,而是一个从 y 轴方向竖直压缩的产物。出于严谨性的考虑,最后命名成了 X 系列和 Y 系列,分别表示从 x 轴方向压缩和 y 轴方向压缩,后面的数字代表压缩等级,数字越大压缩比越大。」

旗黑的市场定位

旗黑部署了多粗细、多样式的产品线,包装了新颖的命名系统,同时,其进军屏显字体市场的目标也在设计初期就十分明确。中易黑体、华文黑体等早期屏显字体虽多受诟病,但至今仍在服役;方正兰亭黑系列先后随 Windows(微软雅黑)及 OS X 两大桌面平台搭载,可谓后起的一枝独秀——旗黑与它们相比,能否展现出独有的竞争优势?

SimHei and STXihei
中易黑体(SimHei)自 Windows 2000 起搭载于各版本的 Windows 操作系统,华文细黑(STXihei / ST Heiti Light / Heiti SC Light)自 Mac OS X 10.0 起搭载于各版本的 Mac 操作系统

张暄认为华文黑体堪称早期印刷字体数码化产品中的翘楚:「它的结构至今仍是年轻设计师学习和参考的对象。而它最常被诟病的是喇叭口,这个技术特征跟屏显字体的设计理论,以及当下的审美趣味都相距太远。

「旗黑和兰亭黑出自同一位主创设计师,都没有喇叭口,最明显的区别是中宫。兰亭黑时期,方正出品的很多屏显字体,中宫都很大。旗黑则把当年大得夸张的中宫给收了回来。不过话说回来,中宫大小不是设计高下的问题,而是功能性及风格层面的选择。比如,对于视力衰退的老人而言,一个大的字怀或许比一个美观的结构来得更贴心。兰亭黑、博雅宋这些大中宫产品的优势,体现在它们突出的功能性。

Microsoft YaHei Regular (Windows) and Lantinghei SC Heavy (OS X)
微软雅黑及方正兰亭特黑

「兰亭黑中文部分的质量已经很高,虽然今天齐立老师的设计手法愈加炉火纯青,但新作品可能也不会产生根本性的质量差距。然而,在乎正文字细节的人还是能从旗黑里得到惊喜,比如修长平直的勾,这种笔画设计不但对屏幕显示更友好,也能让字体的气质更加硬朗。兰亭黑七年前诞生在一个缺乏优质中文黑体的时代,面临被严重滥用的问题。如果说旗黑有什么决定性的优势,那就是这款产品的年轻性和新鲜度吧。」

近年屏显字体中另有几款备受关注的正文黑体,如汉仪团队参与设计的「冬青黑体」,在移动设备及 web 应用中个性鲜明的「信黑体」,以及实验性的泛中日韩开源作品「思源黑体」——虽然它们的设计初衷不尽相同,工艺层面的完成度参差不齐,但用家也很容易注意到它们在笔画造型及骨架风格上各异的取向。在这一系列黑体家族的风格谱系中,旗黑如何定位?

HYQiHei vs. Hiragino Sans GB, Xin Gothic, and Source Han Sans
汉仪旗黑、冬青黑体、信黑体和思源黑体

来自洛可可设计公司的品牌设计师李金生说:「字体是一种设计工具,冬青黑体、信黑体、思源黑体都是非常好的字体,旗黑与它们相比,给我更『正式』的感觉。在正文和标题的使用中,我们要的往往不是特色和个性,而是正规和舒适。旗黑应该会具有较长的市场寿命。」

书籍设计师马仕睿评价:「旗黑字体周正,平衡感好,笔画的几何感强,在笔形和间架结构的处理上标准和端正。这些特质使得旗黑给人中性、客观的感受,适于说明性的文字。当然,我也期待通过平面设计的技巧,让旗黑呈递出更多不同的气质。」

HYQiHei 55 vs. Hiragino Sans GB W3, HYZhongHei, FZLanTingHei Regular, and Source Han Sans Regular
齐立以「乖」字为例,对比点评几款字体:「冬青黑体(W3)局部遗留日本字形风格,『北』下沉;汉仪中黑中宫稍紧,加锋较明显;兰亭黑字形略宽,中宫松散;思源黑体(Regular)布白、重心存在问题。」

汉仪字库的产品经理郑乃玉补充说:「旗黑设计以通用性为目的,风格中性,几个中间字重的开发,侧重正文排版的应用。我们研发了配套工具,帮助字体设计师在造字的过程中,更方便地观察版面整体的展示效果。同时,为了保证旗黑在不同媒介上的输出效果更为统一,我们也在字体成形后,进行了不同终端的版面测试和细节调整。

「对比旗黑、冬青黑体、汉仪中黑、兰亭黑、思源黑体,可以看到它们的特征、性格及质量都不尽相同,各具时代特色。相比日系字体,旗黑更注重汉字审美的人文性。时至今日,设计师对黑体的风格和品质,依然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这也是旗黑存在的另一项意义。」

HYQiHei 55 with Neue Frutiger Book used in the Western Type
《西文字体》正文采用旗黑 55 与 Neue Frutiger Book 的组合(设计:陈嵘)

作为旗黑的亮相之作,在《西文字体》套书中,监修及设计师陈嵘先生两度启用了旗黑与 Neue Frutiger 的组合。得益于旗黑丰富的粗细配置以及新复刻的 Neue Frutiger 为书籍正文专门优化的字重,两者在全书排版的视觉肌理上形成了良好的灰度搭配。旗黑相对偏低的视觉重心和 Frutiger 高 x-height、短降部的特征,于横向阅读中构成了平稳的视觉流线,前者在水平方向外扩的中宫也微妙地呼应了后者人文风格的开敞骨架。

另一方面,垂向趋中的重心,高度均匀的布白,以及部分勾、折笔画对水平线的强调,使得旗黑在标准宽窄度时已经略显扁平和下沉。削去喇叭口的笔画端梢,则可能在印刷工艺中因油墨晕染而显得圆润。同时,旗黑家族延续了兰亭黑在视觉布白上高度均匀的特点,以及小心细致的笔画避让及视觉补偿——其单字的谦逊感和版面的均一感,可能会成为字体风格取舍的一道分水岭。

参考资料

  • 齐立,〈微软雅黑的设计〉,方正字库·字体之窗,二〇〇九年十月.
  • 廖洁莲(编著),《中国字体设计人:一字一生》(简体中文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二年九月.(Originally published by MCCM Creations, Hong Kong in 2009.)
  • 小林章(著),刘庆(译),《西文字体:字体的背景知识和使用方法》(原著:欧文書体―その背景と使い方),中信出版社,二〇一四年五月.
  • 小林章(著),刘庆(译),《西文字体 2:经典款字体及其表现方法》(原著:欧文書体―定番書体と演出法),中信出版社,二〇一五年六月.

尊重原创:关于转载

我们希望在中文环境中建立一种健康的 TrackBack 和链接机制,保证原创,并不影响传播。因此对于译文和原创文章,我们欢迎您在网站上推荐我们的文章,包括文字和图片片段,但不赞成任何形式的全文转载。
参与讨论或通过 TrackBack 推荐:Trackback URL.

3 个相关讨论

  1. 2015/09/11 at 5:26 am | Permalink

    很不错,暂时还没买,据说编码有些问题。

  2. 2016/09/11 at 2:36 pm | Permalink

    您的博客模版是不是没有给出Trackback的区域?我在自己的WordPress博客对这篇文章做了trackback,但是没能在这里显示。

  3. 2017/02/01 at 11:23 pm | Permalink

    很想了解博主对于悠黑的评价!

6 个Trackbacks

  1. […] 题外话:汉仪旗黑这个字体真心不错,挺漂亮的。网上有很多介绍,例如这里。难能可贵的是,个人用途可以免费使用该字体。关注微信公众号「汉仪字库」,回复「汉仪旗黑」就可以获得下载链接。好东西,还免费,我愿意给他们安利一下。 […]

  2. […] 本书中文版由徐宸熹、张鹏宇翻译,杨林青和刘庆(Eric Liu)监修。中文版的书籍设计忠于原版,由杨林青设计制作,采用了汉仪字库的旗黑和 Helvetica Neue 搭配。本次的简体中文版是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协同瑞士文化基金会和本站 Type is Beautiful 出品。以下为本书开篇试读,介绍了网格系统的理论基础及其宗旨。 […]

  3. […] 汉仪旗黑 […]

  4. […] 分享Type Is Beautiful博客上的一篇汉仪旗黑的介绍。 […]

  5. […] 〈正文字体观察:汉仪旗黑〉,关于汉仪旗黑字体家族的评测,刊于 Type is Beautiful […]

  6. […] 字体:汉仪旗黑、Helvetica Neue […]

参与讨论

你的Email地址将不会被发布或透漏。 标记*的项目为必填项目。

*
*

作者 / 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