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到城市中的顯示牌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演唱會海報,路牌,霓虹燈,LED 屏幕——這些都是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各式各樣的信息展示和標識方式。現有的信息展示牌如何能和現在以及未來的城市體驗銜接?隨着城市的擴大,信息量的增加,以及人們接收信息的來源渠道的變更與多元化,這些標示或指示牌,在智能城市成為一種可能的同時,也在面臨一場革新。
互聯顯示的應用可能
在英國,致力於城市創新的機構 Future Cities Catapult 發起了「Connected Streets」(互聯街道)項目,探索當城市中的物、空間、建築、基礎設施、人相互聯時,城市將會如何感知和運行。Catapult 採訪了與城市以及公共空間和標識牌密切相關的行業和專家,討論探索互聯顯示的需求、相應可能遇到的挑戰以及及應用可能。
Future Cities Catapult 的項目經理 Claire Mookerjee 在採訪中講到從靜止固定標識牌的需求到新的標識牌種類的需求。Mookerjee 提到,現在傳達信息的方式在迅速的變化,但是對於靜止的、或者說是固定的標識牌的需求仍然存在。數碼信息經常通過數字屏幕來呈現,但是屏幕嵌在建築表面或燈柱上似乎並非是最優的方案。所以現在有一個新的標識牌種類的需求,一種和網絡互連的標識牌,並且是低能耗,甚至沒有能耗,可以像數字屏幕一樣進行更換的互聯標識牌的需求。
大倫敦市政府的區域改建再生經理 Finn Williams 認為,互聯顯示可以把通過智能手機顯示的「隱藏」信息可視化展示在實體空間,並且有助於城市中顯示牌數量與信息的平衡。當今在線上世界,有大量豐富關於地點的信息,但這些地點信息本身並非不一定是在周邊實體可見的,經常是通過一個界面,那就是我們的智能手機來傳達。所以你可以從窗外看出去看到人們低着頭看着他們的智能手機在走,但這並非是最吸引人的閱讀接收城市重的信息的方式。
所以,潛在的網絡互連顯示牌便可以將這些在以太網隱藏起來的信息用一種更能吸引人的方式出現在實體環境之中。此外,互聯顯示牌可助於達到顯示牌數量及信息的平衡,改善城市主幹道上顯示牌過量、擁堵的現象。
聯盛集團(Lend Lease)的創新總監 Nigel McKay 提到互聯顯示在信息傳達以及能耗方面優點及其面臨的挑戰。與靜止的顯示牌相比,動態的用簡短點句來傳達信息的接受度更高。與 24/7 小時亮着的霓虹燈標牌本身已在消耗更多的能源的同時告訴你要減少能源消耗相比,互聯顯示牌的能耗方面會更優。
廉價節能:Pixel Track
Future Cities Catapult 與互聯硬件公司 Berg 合作,探索「互聯顯示」的節能性。對 Berg 來說,電子屏(如 LED,點陣屏幕)並非理想的公共標識載體:一方面這些顯示系統並不一定可以很好的和周圍的環境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需要有昂貴的配套設施來保證這些電子顯示屏的正常運行(比如戶外標識中常見的 Windows 藍屏問題)。在這種情況下,Berg 希望找到一種替代這些電子顯示屏的系統,一方面讓「互聯顯示」更容易被接觸到,一方面可以更廉價、節能。
Berg 因此設計製作了「Pixel Track」這個像素不高、但仍然清晰的顯示牌系統。Pixel Track 具有鐵軌一般的構架,可根據需求增加長度或縮短。它使用機械「掃描」的方式來機械地更新鑲嵌在顯示牌上的塑料塊(「像素」)來更新信息,這也就是意味着當顯示牌靜止時完全沒有能源消耗的(類似 E-ink 的省電策略)。顯示牌的信息變更由雲端服務控制,可以靈活顯示最新的信息,而不需要每台顯示屏配備 PC。
互動感應:NYC Beacon
frog 為紐約的Reinventing Payphone設計挑戰賽設計的 NYC Beacon 是另一個更新城市綜合性信息的顯示嘗試。NYC Beacon 的設計目的,是取代紐約市超過 11,000 個電話亭。因此其設計也包含了電話亭的交流功能。因此 Beacon 的設計突出了溝通用的交互性,通過 3D 探測器來探測聲音和手勢來和使用者溝通,打電話、查找信息以及尋取幫助。
Beacon 的設計旨在通過電子屏幕來傳達多種城市信息。Beacon 上部的顯示屏可以顯示公共信息,如指示、廣告等,下部的顯示屏可以和根據用戶需要,由操作顯示不同的信息。每個 Beacon 具備自己的 ID,根據這些獨特 ID,每個 Beacon 可根據需要顯示不同的信息:街區周圍的招租、遺失廣告,周圍的街頭食物指南,城市馬拉松的指示,災難時的應急信息,等等。經濟方面,frog 希望可以通過廣告收入和太陽能能源,來維持 Beacon 的運作。
靈活方向:Points/iGirouette
綜合來看,互聯顯示牌的具體未來仍不明朗。以上三個例子的實用和經濟程度也未經考驗。同時,互聯顯示牌也面臨著來自公眾認知和設計方面的難題。在設計師們還未習慣這種類型的科技時,他們會如何建造能融合這種科技的基礎設施。讓使用者從使用靜止標識到習慣使用交互標識,也是設計師們面臨的另一項挑戰。
參考和延伸閱讀
- Pixel Track Case Study, Berg.
- Jack Schulze, “Berg Blog: Pixel Track,” Berg, 20 May 2014.
- Kelsey Campbell-Dollaghan, “Beacon: A Pay Phone That Saves Lives And Google Searches,” Co.Design, 8 March 2013.
- Dan Hill, “On the smart city; Or, a ‘manifesto’ for smart citizens instead,” City of Sound, 1 February 2013.
- Dan Hill, “Melbourne Smart City, for City of Melbourne/C40 Cities (incl. a note on why it’s easier to crowdsource a revolution than a light-rail system),” City of Sound, 26 August 2011.
一個相關討論
支持Yan Meng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