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Peter Mendelsund:閱讀,思考,設計

books
Peter Mendelsund 新作兩本。圖:covers.petermendelsund.com

無論在哪裡,書籍設計似乎都只在幾個角落裡兀自繁華,大部分書店的書架上展露的封面,或平淡無奇,或嘩眾取寵,或千人一面,加之電子書的興盛,對包括封面在內的書籍裝幀設計真正關注的人群越來越少。不過這並不會使設計師的熱情消減,反而讓一些術業有專攻的設計師得以大展才華。Peter Mendelsund(彼得·門德爾桑德)就是其中一位。

在中文地區,Mendelsund 的名字並不如其他設計大師響亮,知道他是 Knopf 出版集團的藝術副總監、Pantheon Books 的藝術總監的人不在多數,但他設計的這些書籍封面對讀者來說應該都不陌生:

圖1-1
斯蒂格·拉森《龍紋身的女孩》,本·馬庫斯《烈焰字母》,Vintage 出版社。圖:covers.petermendelsund.com
圖1-2
大衛·米切爾《骨鍾》,蘭登書屋;余華《十個詞彙里的中國》,Vintage 出版社。圖:covers.petermendelsund.com
圖1-3 喬伊斯
詹姆斯·喬伊斯作品系列,Vintage 出版社。圖:pbs.org
圖1-4 波伏娃
西蒙·波伏娃作品系列,powerHouse 出版社。圖:pbs.org

而在國外,即使不知道他的大名,他的封面也是大小書店裡尋常見。至今他已經為 600 多本書籍指導或設計了封面,《紐約時報》稱他為「如今活躍着的最頂尖的設計師之一。」如果這樣的評價太籠統,那麼還可以說他是自己設計理念的踐行者:在他看來,好的封面應當形式優美,新穎獨特,引人注目,並忠於它呈現的文字主題。他所設計的書籍,均因這些特質而大大提升了市場價值。

今年,Mendelsund 遇到了意義非同尋常的設計項目——他自己寫的書。兩本。

c566e4f3-2f44-422c-8b3f-354638f7e5cf
Peter Mendelsund 手持《Cover》封面上的紅皮書。圖:《紐約時報》
圖2-2
《Cover》封面。圖:Jacket Mechanical
93facead-2e9f-49a7-b993-892f12b79841
《Cover》封套。圖:Jacket Mechanical

第一本由 Knopf 集團出版的《Cover》,顧名思義,是他對自己十幾年來封面設計作品與心得的回顧。書中收錄了 300 多幅他設計的書籍封面、手稿和隨筆文字,包括未被採用的作品。有趣的是,Mendelsund 不是設計科班出身,他從小學習音樂,一直是鋼琴演奏家的他從未料到自己會成為書籍設計師。做演奏家並不富裕,當他與妻兒擠在狹小的公寓中,怕影響女兒休息而無法練琴的時候,他不得不開始考慮轉行。與妻子冥思苦想斟酌許久,他覺得也許能去找一份簡單的設計工作。通過家人的朋友的關係,他糊裡糊塗地被介紹給著名的封面設計師 Chip Kidd(奇普·基德)見面,順便帶上了自己設計的一些音樂專輯封面。儘管他從未受過專業設計訓練,但 Kidd 一看見他作品中索所展現的潛力,就果斷將他引薦給了 Vintage 出版社的藝術總監 John Gall(約翰·高爾)。從此 Mendelsund 展開了全新的道路。

從卡夫卡、喬伊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柯、胡利奧·科塔薩爾等大師之作的改版,到斯蒂格·拉森、本·馬庫斯、大衛·米切爾、鈴木光司的新作包裝,Mendelsund 以他標誌性的風格詮釋每一本書。他善於使用單純的文字、幾何圖形、色塊、簡明的圖像等作為設計的手段,尤其喜歡用文字設計作為封面的主要元素。Chip Kidd 就評價說,對於 Mendelsund 而言,設計是易如反掌之事,他簡直就像 Paul Rand(保羅·蘭德)或者 Alvin Lustig(阿爾文·魯斯提)這些大師的「私生子」。事實上,後兩者的現代主義風格對 Mendelsund 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看多了他的封面設計,甚至能「見書識人」。儘管如此,他的設計並非千篇一律,你時常能看到他嫻熟地變換不同流派的手法,剪貼、手寫、 復古、攝影……作品彷彿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但共同點在於,他從不走套路,素來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作品。

圖3-1
挪威驚悚作家尤·奈斯博(Jo Nesbø)作品,Knopf 出版集團。圖:Jacket Mechanical
圖3-2
經典著作系列。圖:Jacket Mechanical
圖3-3
鈴木光司作品,Vertical 出版社。圖:covers.petermendelsund.com

從某種角度看,Mendelsund 獨到的設計眼光不是依靠專業技巧,而是源自他對作品本身的理解。他酷愛閱讀,對於每一本將要設計的書,他都要從頭到尾通讀。他曾在多個訪談中提到:「身為封面設計師,最關鍵的是要做一個勤懇的讀者。如果你沒有好好讀這本書就隨便搞了張圖放在封面上,恐怕是無法呈現這部作品的。」「我總是從閱讀書稿開始……我的工作是從視覺角度實現作者的思想,將它轉譯到封面上。」

或許這套色彩鮮亮的卡夫卡作品系列最能體現 Mendelsund 作為一個讀者的視角。身為卡夫卡的忠實讀者,他認為這位作家被人們過度標籤化了,其實卡夫卡的一些作品「有其獨特的趣味」,例如《變形記》儘管主題灰暗卻採用了諧謔的形式。而如果他能將封面設計變得更有趣、更生機勃勃,那麼讀者將會把這種基調帶到閱讀體驗中去。

圖4 卡夫卡
卡夫卡作品系列,Schocken 出版社。圖:Jacket Mechanical
圖4-2
紐約地鐵上手捧《審判》的閱讀者。圖:攝影博客 Underground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而在閱讀的過程中,作者的思想究竟以何種圖像、符號或別的視覺形式呈現在他的腦海中?同時身為讀者和設計師的他開始在博客上記錄這些心得,日積月累,成為了他的另一本書《What We See When We Read》(閱讀時我們看見了什麼)的內容,由 Vintage 出版社出版。

圖5-1
《What We See When We Read》內頁。圖:HuffingtonPost
圖5-2
《What We See When We Read》內頁。圖:HuffingtonPost

在 Mendelsund 看來,即使作者的語言再生動精闢,對細節描摹再精緻,人物在讀者腦海中呈現的形象仍是模糊不清的,譬如讀者無法在腦中繪製出一副安娜·卡列尼娜的精確肖像,她的頭髮是怎樣的?她的鼻子?她的眼睛?絕對精確的印象是不存在的。儘管如此,讀者依然能夠通過有限的線索,在腦海中勾勒出鮮活生動的人物與情節。恰恰是那些語言細節的留白、前後語彙的交疊、更換不定的語境,給了讀者(以及設計師)遐想、填補、再度詮釋、共同創作的空間。就像對音樂的審美,不僅僅是音符構成了旋律,更是那些音符之間的空白決定了樂曲的情感脈動。

視頻製作:Pablo Delcán

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他偏愛採用抽象的視覺元素構成封面,而不用過於具體的形象剝奪讀者的想象。那些用女孩照片作封面的《洛麗塔》就是反例。甚至,Mendelsund 會借用看似突兀而不相干的物件來代指抽象的思想,例如下面一系列福柯的作品封面,非常具有實驗性,不過這個方案最終被拒了。

米歇爾·福柯作品封面設計。圖:Jacket Mechanical
米歇爾·福柯作品封面設計。圖:Jacket Mechanical

談及給自己這本新書做封面設計,Mendelsund 感嘆着實不易。因為全書都在強調,當我們閱讀時我們沒有真的「看到」意象,那麼封面就不應該放置一個可以「看到」的東西。不過他轉而又想到,可以用一個圖像體現出「欲窺不得」的感受,於是他選擇了乾淨利落的 Walbaum 字體,並在封面中間放了一個小小的鎖孔,極簡而引人入勝。

圖7
圖:Jacket Mechanical

《Cover》與《What We See When We Read》兩本書,僅僅是筆耕不輟的 Mendelsund 產出文字的一小部分。在他的新舊博客上有許多洋洋洒洒的長文,暢談自己閱讀、思考、設計的感悟。他還在 Skillshare 網站上開設了封面設計的課堂,慷慨分享自己的心得。本文末尾也收集了網絡上各大媒體對他的訪談和介紹,以饗讀者。

尊重原創:關於轉載

我們希望在中文環境中建立一種健康的 TrackBack 和鏈接機制,保證原創,並不影響傳播。因此對於譯文和原創文章,我們歡迎您在網站上推薦我們的文章,包括文字和圖片片段,但不贊成任何形式的全文轉載。
參與討論或通過 TrackBack 推薦:Trackback URL.

13 個相關討論

  1. sherry
    2014/10/20 at 6:20 pm | Permalink

    沒有圖片?

  2. 2014/10/20 at 7:40 pm | Permalink

    您看不到圖片?

  3. 19
    2014/10/20 at 9:41 pm | Permalink

    我也看不到

  4. 2014/10/20 at 10:13 pm | Permalink

    請告訴一下您的系統,瀏覽器版本和網絡情況(中國內地?VPN?)

  5. 2014/10/21 at 8:44 pm | Permalink

    圖已經修好了,抱歉!

  6. 2014/10/21 at 8:44 pm | Permalink

    圖已經修好了,抱歉!!

  7. 袖信
    2014/10/22 at 7:28 am | Permalink

    很舒服很詳細的介紹和拓展知識,謝謝作者!

  8. Esy
    2014/11/11 at 6:09 am | Permalink

    Mendelsund的福柯作品封面應該最後是被採用了

  9. 2015/02/10 at 6:48 am | Permalink

    請問網頁 CSS 字體設定爲何,謝謝。

  10. realfish Q.
    2015/02/11 at 3:04 pm | Permalink

    目前全站基礎設定是「font-family: “Classic Grotesque W01”, Arial, “Hiragino Sans GB”, “STHeiti”, “Microsoft YaHei”, “WenQuanYi Micro Hei”, SimSun, sans-serif;」。

    不過文章正文稍稍特殊,爲個別標點符號作了特殊處理(破折號,省略號,中圓點 / 間隔號)。

  11. 2015/02/12 at 11:53 am | Permalink

    十分感謝您的解答。

  12. Z
    2015/03/17 at 11:16 am | Permalink

    福柯的封面應該是被採納了,收了一本的

  13. SuperFatRich
    2015/12/24 at 12:21 pm | Permalink

    想問卡夫卡那一套是什麼出版社的?

參與討論

你的Email地址將不會被發布或透漏。 標記*的項目為必填項目。

*
*

作者 /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