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紐約 ADC 視覺標識的 N 種歷史

01
2014 年初,紐約 ADC 更換新標識(圖:Brand New

作為資歷最老的聚集頂尖創意與視覺藝術人才的民間機構之一,紐約 ADC(舊稱 Art Directors Club,藝術指導俱樂部)從 1920 年建立開始,每年通過 ADC 年賽來評選視覺傳播領域的最佳作品。ADC 始終堅持藝術標準與商業價值的結合,創始人 Louis Pedlar 與其團隊建立俱樂部、開辦年賽與展覽的初衷,就是為了能提升廣告領域的藝術水準,用品鑒藝術與工藝的眼光來評判商業性的視覺設計。最初年賽只徵集黑白插畫、彩色繪畫、海報這三類作品,如今作品種類早已擴展到兩百種以上,涵蓋出版、包裝、攝影、電視廣播、交互媒體等各種媒介。

始終與時俱進的 ADC,也在不斷思考與重新定義自己的定位與使命。這一點不僅在俱樂部年鑒收錄作品風格與範圍上有所體現,也可以從 ADC 本身的視覺標識上窺得一二。

從 1921 年俱樂部印製第一本年鑒開始,就使用了「AD」兩字母組成的圖形,作為自己的形象標識。眼尖的藝術愛好者們不難看出,這個標識並非 ADC 原創,而是使用了德國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為自己設計的花押(monogram),簽在畫作上,「AD」即為丟勒的姓名縮寫。

02-A
左:丟勒;右:丟勒木刻作品中的花押簽名(圖:Wikipedia
02-B
1921 年 ADC 年鑒內頁就已經使用了丟勒的花押圖案(內頁檔案:Internet Archive

之所以選擇它,除了縮寫字母的巧合之外,ADC 認為丟勒堪稱歷史上首個將自己作品與商業結合的藝術家,他高調地把自己的作品主動拿到大街上去售賣,而不是靠傭金來創作;另外他的藝術作品體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精確性,同時具有藝術性和匠人之心。這些都是 ADC 引以為同的評判標準。

如此不由分說的「拿來」之舉,固然引起不少爭議,畢竟一個鼓勵藝術創新的機構,自己卻沒有使用原創的標誌。不過幾十年間,俱樂部儘管對原有的花押圖案細節進行了許多次微調,卻始終沒有棄用這一設計。

03-A
各年年鑒中 AD 花押大同小異的形態
03-B
各年年鑒中 AD 花押大同小異的形態
03-C
各年年鑒中 AD 花押大同小異的形態
03-D
各年年鑒中 AD 花押大同小異的形態(圖:ADC 提供)
03-E
各年年鑒中 AD 花押大同小異的形態(圖:ADC 提供)

直到 2000 年,俱樂部在喬遷新址之際,終於首度對標識形象進行革新,負責設計的是美國設計公司 Design Machine。新標識是一個頗具像素感的正方體,象徵著 ADC 年度大獎頒發的「金磚」獎盃。與之相配的還有一款新字體「Myrna」。

這套視覺形象並沒有使用多久。在 2003 年,俱樂部又邀請著名設計師薛博蘭(Paula Scher)將標識改回了熟悉的花押圖案,把丟勒原設計的線條改造成幾何線條,並在「AD」字母下方加上了 C。

05-A
新標識的幾何結構使其具有設計上的延展性(圖:ADC 提供)
05-B
新標識的幾何結構使其具有設計上的延展性

2009 年,俱樂部對自己的使命提出了新的定義「連接,激發,提升」(Connect, Provoke and Elevate),希望通過世界範圍內廣泛的活動、教育項目、出版物和獎項,進一步挖掘和發展視覺傳播領域的創意英才。隨之而來的,是又一次的視覺系統改革。Trollbäck+Company 為俱樂部設計了一套與舊標識風格迥然不同的視覺形象,Art Directors Club 的全稱首次完整地出現在標識中,字體採用 Akzidenz-Grotesk 粗體,映襯在高飽和度的洋紅色矩形背景上。

06-A
Trollbäck+Company 設計的一整套全新視覺形象(圖:Brand New
06-B
Trollbäck+Company 設計的一整套全新視覺形象(圖:Brand New
06-C
Trollbäck+Company 設計的一整套全新視覺形象(圖:Brand New
06-D
Trollbäck+Company 設計的一整套全新視覺形象(圖:Brand New
06-E
Trollbäck + Company 設計的一整套全新視覺形象(圖:Brand New
06-F
Trollbäck+Company 設計的一整套全新視覺形象(圖:Brand New
06-G
Trollbäck+Company 設計的一整套全新視覺形象(圖:Brand New

這套設計引來了更為激烈的爭議。新標識是否失去了與傳統的聯繫?簡單的純文字排列是否太過於乏味?使用全稱是否反而將 ADC 的影響局限在了「藝術指導」的範圍里?一時間幾乎很難聽見讚美之聲。事實上,Trollbäck 想要創造的是一套靈活多變的視覺系統。ADC 已經在世界各地舉辦了各種活動,每一次活動都被創意者賦予了新的個性,ADC 則像是一個標籤、一個容器,成為這些對話和機遇的載體。因此,視覺系統中考慮到了這條「標籤」兼容應用於各種場景的效果,文本、海報、包裝、旗幟、膠帶、網站……甚至可以在保留原來矩形背景的基礎上增添潑墨塗鴉的效果。這的確是一套非常具有彈性的設計。

07-A
Sid Lee 設計的新標識結構關係非常簡單(圖:Sid Lee
07-B
新標識的應用(圖:Sid Lee
07-C
新標識的應用(圖:Sid Lee
07-D
新標識的應用(圖:Sid Lee
07-E
紐約 ADC 總部窗框也用新設計裝飾(圖:ADC

在 2014 年初,ADC 的執行總裁 Ignacio Oreamuno 正式規定俱樂部將直接使用「ADC」作為名稱,模糊「藝術指導」「平面設計師」「創意總監」等頭銜的界限,同時在理念上追本溯源——追求精湛的藝術和工藝水平。他認為,創意已經不能再吸引人們了,「我們僅存的武器就是工藝」,唯有工藝上的經驗積澱,才能選出最合適的字體,最恰當的視頻剪輯,最精準的對創意的執行。

在這樣的概念下,俱樂部的標識形象也一同回歸傳統,新標識由 Sid Lee 公司在 Paula Scher 版本的基礎上加工而成。原來處於最下方的 C 變成了包裹整個花押圖案的外沿,使其更具完整性;同時它還能衍伸出一系列富有裝飾藝術風格的場景應用,不僅與工藝之美有所呼應,也能讓不同的創意人才自由地對其進行改造和詮釋。

時間仍在滾滾前行,將自己視作行業未來革新者的 ADC,對自身的改變毫不猶疑。或許數年之後,我們又會看到一個新的 ADC 視覺形象應改變而生,但比這更值得關注的,仍是它將如何影響視覺傳播領域的未來。

參考閱讀

尊重原創:關於轉載

我們希望在中文環境中建立一種健康的 TrackBack 和鏈接機制,保證原創,並不影響傳播。因此對於譯文和原創文章,我們歡迎您在網站上推薦我們的文章,包括文字和圖片片段,但不贊成任何形式的全文轉載。
參與討論或通過 TrackBack 推薦:Trackback URL.

一個 Trackback

  1. […] ADC 標識源自丟勒個人的花押 […]

參與討論

你的Email地址將不會被發布或透漏。 標記*的項目為必填項目。

*
*

作者 /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