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記得電影《Helvetica》里的 Massimo Vignelli(馬西莫·維格納利),那位穿着黑衫,講解 American Airlines 經典背後故事的現代主義設計大師。5月9日,Massimo Vignelli 的兒子 Luca 向外界告知 Vignelli 病危的消息,希望那些受到 Vignelli 影響和啟發的人能給 Vignelli 寄一封信。期間回應蜂擁而至,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和朋友通過信件和網絡留言向 Vignelli 傳遞祝福。5月28日,Vignelli 在紐約家中安然去世,享年83歲。
Massimo Vignelli 於 1931 年在意大利米蘭出生。先後就讀於意大利米蘭美術學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 Milan)、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Politecnico, Milan)和威尼斯大學建築系。少年和青年時期的 Vignelli 曾在建築事務所以及藝術玻璃品公司 Venini 等設計公司打工,此間參與過部分產品設計,包括 Fungo Table Lamp。
1957年 Massimo 和 Lella Vignelli 結婚,二人於 1957 至 1960 年間通過獎學金在美國遊學。1960年,Massimo 和 Lella 回到意大利,在米蘭建立了工作室 Lella and Massimo Vignelli Office of Design and Architecture,為如 Pirelli 等意大利本土及歐洲注重設計的客戶提供設計服務。
1965年 Vignelli 重返美國,與 Bob Noorda 等設計師聯合創辦了 Unimark International. Unimark 從 1965 到 1971 年間為眾多品牌設計了形象標識,一度是世界上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設計與諮詢公司。這段時期的作品中大量使用的 Helvetica 字體和現代主義的網格做法,為 Vignelli 帶來了最著名的一批作品。如 Knoll、American Airlines、Bloomingdale’s 等。其中最重要的作品為紐約地鐵圖和地鐵標識的設計,成為經典的交通平面設計,也是紐約最重要的視覺標識之一。
Vignelli 在 1971 年從 Unimark International 離開,和同為設計搭檔的妻子 Lella 一起在紐約創立了 Vignelli Associates,1978年更名為 Vignelli Designs 並使用至今。這個時期的 Vignelli 更為高產,作品遍布紐約全城。Pentagram 合伙人 Michael Bierut 在1980年到紐約為 Vignellis 工作時,被 Vignellis 遍布紐約的設計而震驚:「他們的設計在紐約無處不在,你在紐約遊覽時很難不遇到他們標誌性的作品」。此期 Vignelli 的的作品橫跨各個領域:Fodor’s 旅遊指南、國家公園系列指南、古根海姆博物館畫冊、United Colors of Benetton 的品牌形象,甚至為 Knoll 設計了 Handkerchief 椅子和 Paper Clip 桌子等。
Massimo Vignelli 為人親切、和善,一直致力於年輕設計師的教育和培養。2008 年,夫婦倆人把設計檔案全部捐贈給了 RIT(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羅徹斯特理工學院),並在學校建立了 Vignelli Center for Design Studies(Vignelli 設計研究中心),專心致力於現代主義設計的學習和研究。

Massimo Vignelli 是現代主義平面設計鼎盛時期的又一位巨人,完全繼承了早期大師 Josef Müller Brockmann 等人的精神,致力於貫徹現代主義,反對潮流和裝飾,並成功地將歐洲大陸的現代主義和美國的商業社會結合。他在和 Bigthink 的採訪中說道:「風格是件壞事,現代主義是一種態度,不是一種風格。現代主義是一種規範,不是一種風格。現代主義是聰靈的,不是一種風格」。 另一方面說,Vignelli 繼承了那一代設計師跨領域的作風。大學時代學習建築對他影響很大,使他深受建築大師 Le Corbusier、Mies van der Rohe、產品設計師 Josef Hoffmann 等人的影響。「Total designer」(全面設計師)是 Vignelli 最重要的設計理念之一,他不喜歡「graphic designer」(圖形設計師)的稱呼,「information architect」(信息建築師)對 Vignelli 是更合適的一種說法。Vignelli 支持一位設計師「應該能夠設計從勺子到一個城市」的說法,而他自己從平面到產品、傢具的跨界也足以為「total designer」例證。
4 個相關討論
默哀。
慷慨的夫婦為母校平面設計增添了輝煌的一筆。致敬。
Vignelli先生總是一襲黑衣,只露出手和腦袋;而講座的時候也是全場關燈,只在講台前開一盞小小的檯燈。於是當Vignelli先生在講台上背着手來回踱步講學的時候,一片黑暗中我們只能看見他飄來飄去的腦袋;就像Helvetica紀錄片里一樣,他帶一點意大利口音,語調平緩溫和,但是每一段精彩的案例講完之後,那顆飄動的腦袋就會高亢地來一句“…it‘s FANTASTIC!”振奮全場。
願這位博學嚴謹和充滿戲劇般鼓舞人心力量的大師一路走好。
向泰斗致敬
2 個Trackbacks
[…] Massimo Vignelli(1931–2014) […]
[…] 更多關於Massimo Vignelli 可以看 https://www.thetype.com/2014/05/7733/ […]